作家毕淑敏:行走给我的启示,就从广义上说,行走就是去看这个世界上可以利用自己的力量到达的地方,在哪里寻找一种更深刻的体验。行走不一定非要去远处,就近处也可以行走,我们也可以从大自然那里得到很多启示。
福建永泰是我常去的地方。 这次,我们要找的是永泰明清时期留下的古老寨堡。
花了两天时间翻山越岭,凭着“福州晚报”上的有限资料,沿路打听好不容易才找到其中的几个古寨堡。尽管看到的寨堡有的已经风雨飘摇,有的也残墙断瓦,还有的几乎成废墟,保存完好的很少,但古寨堡那各自独特的外观造型,以及保存下来的内部构件工艺之精湛,屋内轩廊尺度之大,造型之美观不由让人赞叹加震撼!走进古堡就仿佛回到过去年代,感受到当年老寨家族是何等强势兴旺!……。这一座座几百年来默默无闻散落在永泰各山间地头,集居住与防御并存的百年老屋,是祖先留给永泰后人永不再生的资源,记载着永泰各姓氏家族薪火传承的发展史,见证了永泰人民历代的辛酸悲壮奋斗史,是一份丰厚的遗产。 <爱荆庄>也许是旧中国以女性文化宅体命名的唯一庄寨,体现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意思下对女性的尊重。 古堡位于同安镇洋尾村。建于清道光年间,曾有361间房,占地5000多平方米,为三洋鲍氏先人美祚公所建。
一眼望见的这个醒目雕式角楼,内部曾经有可灌注热水的水槽,庄寨围墙四周布满瞭望口和大量竹制抢孔。 这儿曾经是小姐们的绣楼,围墙边是跑马场必经之地。 <青石寨>因寨墙均以青石(辉禄石)垒砌而得名。始建于明末,重建清道光十年(1830),耗时八年建成。寨长73米,宽83米,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曾有房间300多间,四角均有哨楼。
位于同安村三捷村。
站在水田中,遗憾没能拍到庄寨全景。
屋顶的独特燕尾造型。
“青石寨”院内有许多夫人、小姐闺房。房间不大,但房与房相对之间都设置有这种可爱的小天井,对着天井那面房间都是半落地窗,天井中还有以往种花,养鱼的痕迹。女眷们不用离开房间半步照样攀讲聊天。由此可见,当年寨主建造房子时是何等讲究,可见用心之细。
“青石寨”风火墙上壮观漂亮的鱼鳞片挂瓦随处可见。
<嘉禄庄>位于同安村,同时与<九斗庄><仁和庄>相隔几步路。
寨墙长70余米,宽60余米,“四梁抬井”建筑结构。为张绍乾、张绍融兄弟同建于1857年,共有160多间房,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大门拱顶设置有观察防御口孔等机关。 据说不久这里将被打造成中国传统婚姻文化基地。
<九斗庄>是张绍融三个儿子建于1895年。三兄弟以农耕为主,却都好读书,建筑风格不亚于父亲,处处篆刻有名人名言。 <绍安庄>俗称为“周坑寨”。始建于清末光绪年间,于1899年全部建成。房屋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共有房屋106间。
位于东洋乡。两天来第一座有人影生活的寨堡。
“日”字形建筑结构布局。 这种独特的双重木门,是我见过民居中最坚固又美观的边门。 <下坂厝>在嵩口镇过去不远,始建于清光绪年间。 <昇平庄>这是个建在小山包上孤独独的一座寨堡,由于长年荒废无人打理,显得很凄凉。可一路台阶上去,碰巧边门口两边居然还有两只石狮子在替主人迎接客人呢! <中埔寨>建于清嘉庆十七年(1788),占地面积5375平方米,共有大小房间238间,一个正厅,四个小厅,形状与八卦相似,九宫格形态布局,故称八卦寨,八角寨。
全寨有三个大门,围墙有六十四个观察口和六十四个抢眼;寨墙中有一米多宽的跑马道,环绕整个寨堡一圈。虽历经200多年的岁月沧桑,仍保存完好。
是我这次见到的几个古寨堡当中保存最完好,建筑最壮观,而且目前依然生活在古堡内人气最旺盛的一座活生生古民居。
谢谢八角寨的族人热情讲解,专人带领我们参观!才得以能拍到自己感到喜欢的几张照片与大家分享。谢谢!
以上关于寨堡建筑年代等资料部分来自互联网。 据说永泰老庄寨保留较好的有一百多座, 以下庄寨<卢洋寨>、<铁板寨>、<宁远庄>、<八角寨>、<萃美庄>、<修竹寨>、<九斗庄>影像均出自于互联网,留待下次再去慢慢欣赏。 永泰寨堡独有的工艺“四梁抬井”。 <卢洋寨> <桂林庄> <铁板寨> <宁远庄> <中埔村>又名“八角寨”,“八卦村”。 <萃美庄> <修竹寨> <九斗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