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谨以此篇,献给生我养我的家乡——朱陈村!</h3> <h1>朱陈村</h1> <h3>朱陈村位于临沂市罗庄区罗庄街道,有着久远的历史和很高的知名度。</h3> <h3>村名 朱陈</h3><div>国家 中国 </div><div> 省 山东</div><div>所属地区 临沂市罗庄区</div><div>行政区类别 村镇</div><div>民风民俗 朱陈“夜猫子集”</div><div>著名景点 宝泉寺</div><div>地方戏种 临沂柳琴戏</div><div>地理位置 临沂市罗庄区罗庄街道</div><div><br></div> <h3>古老的朱陈村位于现在的临沂市城南,罗庄区以西,206国道穿村而过,因村南的“宝泉寺”和以前的黑陶瓷及现在的白瓷而得名。</h3> <h3>朱陈村曾规划为朱陈乡,下划为五个自然村(五个大队),后撤捎朱陈乡,在村名不改变的前提下,保留现在的五个自然村,现有常住居民一万五干余人,有孙、周、李、董、張、石、王、邓等几十个姓氏。</h3> <h3><font color="#010101">主产小麦,苞米(玉米),白薯(地瓜)等农作物········</font></h3> <h3>朱陈村委</h3> <h3>朱陈社区卫生服务站</h3> <h3>罗庄朱陈夜猫子集</h3><h3><br></h3><h3>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又形成其一方特定的民风民俗。朱陈'夜猫子集'就是朱陈人的独特习俗之一,它名闻遐迩,传誉省外,引起不少人的新奇之感。 朱陈集奇。其一,别的村镇逢集都是上午早饭后开市,下午日西坠结束,而朱陈集却是天黎明前开市(饮食业更早),早饭前罢集,时间早而短,故人称朱陈集为'早集',形象的说法叫'夜猫子集';其二,别的集市定日逢集(循农历),或'一、六'、或'二、七'、或'三、八'不等,五天一集,而朱陈集则是一年365天逢364个,大年初一(春节)例外,歇一天,所以从宏观上看,朱陈早集的时间又是最长的。<span style="line-height: 1.8;">朱陈早集不知始于何朝何代,何年何月,古风遗俗,无可考证。朱陈是古沂州境内的大邦之地,交通便利,商贾云集,生意兴盛,黑陶制作业发达,民间采煤业历史悠久。因之,自古以来朱陈及奔朱陈从事商业贸易的人多,制陶和采煤的人多。他们有的夜间才歇工,有的凌晨要上工,店铺开门,学童上早课,还有的通宵玩个牌什么的,故不少家庭里都有早起晚睡的人。加之孝子夜间伺候年老父母,乳母五更哺育幼儿,四外乡的农民赶早集卖青菜,更多的是家庭里为了准备一天的食物和菜看,都要上街买吃买喝,朱陈早集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每当夜幕深沉,万簌俱寂,人们酣睡的三更,街上突然发出一声有力的咳嗽,随之'开锅的糁好了——'的响亮而悠扬的吆喝声——夜猫子集的号角——响起来,只几口,便划破了朱陈的夜空,唤醒了沉睡的人们。走出家门,繁星当空,街上几点摇曳的灯光却已在夜幕中闪烁,若在冬天,地摊侧旁则燃着一堆篝火(作取暖、看秤、点钱之用),夜猫子集便拉开了序幕。糁锅、粥锅旁站着或蹲着的人们喝着糁或粥,嚼着香脆的油条、烧饼,或吃着热乎乎的包子、棕子,津津有味。整条街融化在清新凉爽而安祥的氛围中。天蒙亮时,拎着菜篮的主妇或男当家便纷纷来到集市上购物品。早集经营的商品主要是食物,有熟食、蛋、禽、鱼、肉、蔬菜和粮食等,也有日常生活必备品。早集上热气袅袅,和声漫语,平静祥和,没有一般集市的大声喧哗、粗声叫骂、飞扬尘土、臊臭气味,也缺少摩肩接踵、人头攒动、车水马龙的场面。 </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 <h3>朱陈早集(夜猫子集)</h3> <h3>解放前后至60年代,早集设在朱陈村中心南北大街北段,北起供销社门口,南至石虎子路口,全长二百多米,两旁店铺林立。文革时期及其后,早集迁至村南头,近邻朱陈煤矿。1996年朱陈四村建设了'朱陈宝泉综合农贸市场',早集随后又迁至朱陈村东南农贸市场,此处 交通更加便利。 朱陈'夜猫子集'开市早,时间短,规模小,经营物品单一,属'短、平、快'型。无论在何种社会背景下,也不管几易其址,'夜猫子集'以自己的惯性顽强地延续下来。1986年3月朱陈虽新开设了'二、七集'和春秋会,但它们终究未形成大气候,较之'夜猫子集'仍逊色多多。 不难看出,朱陈'夜猫子集'是当地工商繁荣的产物和象征,是人民生活的需要和依托,它培养了朱陈人的商品意识,促进了朱陈商品经济乃至各业的兴盛和发展。</h3> <h3>曾经住过的老房子</h3> <h3><font color="#010101">在最后看看</font></h3> <h3>孝敬父母</h3> <h3>孝道</h3> <h3>冬天,老人们会凑到一起蹲墙根,晒太阳,闲拉呱,钠鞋底做针线活。</h3> <h3>这些传统农活你可曾干过··········</h3> <h3>推磨滚煎饼</h3> <h3>煎饼卷大葱“好吃”</h3> <h3>收割麦子</h3> <h3><font color="#010101">这些祖辈留下的玩意你可曾玩过··········</font></h3> <h3>顶门杆</h3> <h3>砸四角</h3> <h3>老式爆米花</h3> <h3>每到冬天,汪里上了厚厚的冰,就到这里滑冰。</h3> <h3>朱陈陶瓷</h3><h3>朱陈陶瓷,朴厚坚实,用泥作坯,外涂黑釉,以砂壶和瓷碗为主,畅销鲁中南和苏北地区。</h3> <h3>史书记载</h3><h3>《临沂县志·矿场》中所说的冶铁、瓷碗砂壶、大瓷缸三大生产业,分别以傅家庄、朱陈、湖西崖为代表,行销地域广大。“碗,用泥作坯,外涂黑釉,朱陈村为出产地。”可见,很早以前,朱陈造碗的名气就已经很大,以至于被列在官方的史书上。关于烧制瓷碗的开端时间,无从查考,现有史料只是说唐代就有盛于明清,民国时期依然红火,影响至为广大。</h3> <h3>朱陈小学</h3> <h3>朱陈小区</h3> <h3>朱陈陶瓷城</h3> <h3>东西大街</h3> <h3>宝泉寺</h3> <h3>宝泉寺始建于宋代,由著名大德高僧善慧法师创建,寺内清泉密布,蔚为壮观,被称为“胜景”。</h3> <h3>宝泉古寺</h3><h3>临沂境内,名胜古迹甚多,而历史悠久、生态优异的风景名胜,罗庄区内当首推朱陈宝泉寺了。宝泉寺位于临沂城西南35里处的朱陈村内,始建于宋代,寺以泉得名,村以泉驰誉。寺内松柏森郁,庙宇恢弘,宝泉棋布,怪石嶙峋,美不胜收。历代以来,宝泉寺被列为临沂“四大古寺”之一,成为临沂境内著名的风景区。</h3><h3>宝泉以泉取胜。有天然小石桥通南北两岸,水流激岩有声,遥闻里许,大小泉逶迤百余个,泉水其味甘美,其质清澈,故名宝泉。泉最著名者有五,均以泉水喷射之形命名:珍珠泉,形同珍珠,圆润明澈;葡萄泉,酷似葡萄,朵朵连缀;竹叶泉,竹叶纷披,摇曳多姿;冒沙泉,气势磅礴,喷沙数尺;滚波泉,波涌上下,势如鼎沸。泉水或由石泉涌出,或由岸旁喷溢,汇为武河之源。掬水啜饮,疲劳顿失,取水瀹茗,尤为佳品,沁人心脾。</h3><h3>宝泉寺以石闻名。寺前有天然怪石分列左右,像老虎呼啸着穿行在密林,像小猴嬉闹着攀缘于枝杈,像马车颠簸于红尘古道,素有“卧虎石”、“石大车”之称。周围奇石起伏连绵里许,石上的古生物化石异态纷呈,惟妙惟肖,清晰可辨,有很高的考验古价值。</h3><h3>宝泉寺的自然生态得天独厚,泉石胜景亦甲于州郡,而其古老文明的悠久历史,更是值得称道。据考古鉴定,这里是商、周及汉代文化遗址,连同“朱陈八景”中的“蟋龙山区”、“卧虎石岩、”“三松合璧”</h3><h3>以及古生物化石点和村中的古槐,均定为讪级重点保护文物。宝泉寺曾有浓厚宗教色彩的佛教圣地,香火极盛,游人如云。无数诗人墨客来此饮酒赋诗,从孟海《同诸友游宝泉寺》一诗可见一斑:</h3><h3>山色深处梵王宫,迥隔人寰有路通。</h3><h3>古碣暗藏山色里,疏钟遥落水声中</h3><h3>参天老柏摩云翠,绣地繁花映日红。</h3><h3>抚景放怀拼共醉,狂饮未许去匆匆。</h3><h3>朋友们:看了我的家乡临沂宝泉古寺的介绍,你是否有想到此一游的冲动?哈哈!来吧!</h3> <h3>当年的大槐树,宝泉寺里大松树,葡萄泉,珍珠泉,小竹岛,石牛拉车,是儿时游完的地方。小竹岛内更是鸟语花香,如今,已不见踪影。只可惜,当年的鸟儿,姐溜(知了),早已不知飞向何方······</h3> <h3>也许有一天,路边老槐树,宝泉寺里大松树,老房子和村碑会凑到一起,向人们讲述这座古老的村庄里曾经发生的故事,令人难忘······</h3> <h5>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请美友和读者批平指正!</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