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八”烈士纪念馆瞻仰记

解德辉~宁静致远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当人们提起黑茶山时,自然就联想到了“四八烈士”,当人们缅怀“四八烈士”时,又自然想到了黑茶山。黑茶山与“四八烈士”结下了不解的历史渊源。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黑茶山”,因71年前“四八”烈士在此留下的一场旷世空难而震惊中外。当“四八烈士”纪念馆在此建馆不仅供世人缅怀、参观学习,又使“黑茶山”成了红色的黑茶山,成了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重庆谈判的历史见证,成了和平友好的历史见证地,成了我党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 题 记</span></p> <p class="ql-block"> 1965年5月,“四八烈士”纪念馆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1月,被列为“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09年12月,被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3年11月,被中共吕梁市委、吕梁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吕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 对于“四八”烈士为祖国和平民主伟大事业而光荣牺牲的英雄事迹,笔者早有耳闻,铭记于心;对“四八”烈士们英年早逝、壮志未酬,笔者悲痛万分,深感惋惜。丁酉年之年,季冬时节。我怀着崇敬之心、缅怀之情,驱车专程(第一次)前往兴县“四八烈士”纪念馆参观。</p> <p class="ql-block"> 从离石西口上高速,顺着离临线到临县白文下高速,再转向兴县东会乡方向前行,大约行走20公里后就到了庄上村,然后登坡而上,就到达了“四八烈士”纪念馆(旧馆)大门前。驻足观看,首先看到在大门前不远处的路中间耸立着一颗笔直、高大、挺拔的树,第一眼就给笔者一种异样感觉。带着好奇心,笔者随即便询问纪念馆管理员尹拯山同志,他告诉笔者说,这棵树是杨树,古称红心杨,又称五星杨,还称钻天杨。你可别小看这棵树,它不仅象征着红色的旗帜,而且象征着红色的记忆,更象征着每位中华儿女心中的旗帜。笔者仔细端详着,用心品味着:旗帜引领前进方向,旗帜凝聚奋斗力量。感悟其中,仿佛看到了那飘扬的五星红旗,勾起了英烈长存的历史记忆。</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几步,是“四八烈士”纪念馆(旧馆)的大门,门楣上横挂着“四八烈士纪念馆”匾额。门两侧边书写着一副十分醒目的挽联:</p><p class="ql-block"> 巍巍黑茶山忠魂永驻,</p><p class="ql-block"> 潺潺湫水河记忆长存。</p> <p class="ql-block"> 跨过门槛,步入纪念馆大院,首先看到的是苍松翠柏,郁郁葱葱,笔者顿然感到人生充满了绿色的希望。正北大厅在黑茶山映衬下,仿佛已经铸刻在大山之中,正厅门柱上写着一副挽联:</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5px;">英雄早逝留遗恨未能扭转乾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同仁奋起争朝夕定可改天换地。</b></p><p class="ql-block"> 正厅悬挂着“四八”烈士的遗像,遗像下方中间是毛泽东题词:</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5px;">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b></p><p class="ql-block"> 两侧又是一副挽联:</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5px;">仗国干城共赴和平征途路上坠忠魂黑茶山挥泪。旷世英豪同蹈国难苍穹云巅殒将星湫水河含悲。</b></p><p class="ql-block"> 在正厅(烈士祠)中央,立着一块石碑是烈士后人题写“黑茶山”三个大字,伫立碑前,仿佛感觉又回到那些悲痛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 步入台阶,看到了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祠,对四八烈士的敬意悠然而生。</p><p class="ql-block"> 随后,笔者从后中门出来,看到了诺大的纪念馆广场,这体现着代表了英雄们的豁达胸怀,它告诉后人,追溯他们的历史时代,学有所成。</p><p class="ql-block"> 置身此处,眼前看到的是去年建成的“四八烈士”纪念馆新展馆,航空俯视,由廉刀、斧头、党徽标志组成的造型,意味着人心向党,告诉后人,顺应这条四台八段寓意四八烈士中道,脚踏烈士足迹,一直上行,当登上纪念馆新馆前广场,环顾四周,每个人可以感受到忠君报国的伟大创举。</p> <p class="ql-block"> 站在纪念馆(新馆)前的平台上,回头观望,四面环山,群山朝拜:背依黑茶山,东有白龙山侍立,西有洞山护绕,南有二青山朝拜。</p><p class="ql-block"> 远古至今,万木峥嵘,山林滴翠,正前方山脚涌出七股泉水,俗称“七海眼”,汇成了湫水河的源头,涓涓细流经:秋水、碛口进入母亲河一一黄河的怀抱。这青山绿水之所,这英烈长眠之地,意在告诉后人,只有不断付出才有回报,只有不断坚持才有胜利,只有不断追求才有圆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怀着沉痛的心情,抱着敬仰的情怀,迈着沉重的步伐,笔者走进了新建的“四·八”烈士烈士纪念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纪念馆(新馆),位于山西省吕梁市兴县东会乡的庄上村北侧,黑茶山脚下旧馆之北,距兴县城约60公里。整体建筑座北向南,纪念馆包括主馆和副馆两大场馆,总建筑面积5055平方米,主馆展陈面积3680平方米,占地面积30余亩,外围绿化500余亩。一层为“四·八”烈士空难事件展厅,二层为烈士生平及历史功勋展厅,馆内陈列着遇难烈士王若飞、叶挺、邓发等烈士灵位、遗像、悼词、简历、记事碑等,陈列着烈士生前革命活动史料和图片;副馆为航空馆,展陈面积2100平方米,展陈有历经二战与失事飞机同一机型的C-47运输机及航空航天科技知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这座纪念馆是为纪念1946年4月8日出席国共谈判的中共代表王若飞、秦邦宪等烈士以身殉国的历史事件而建造的,它不仅是山西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65年5月24日公布),也是全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更是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span></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新馆一楼展馆分为中国命运,何去何从;赴渝谈判,共商大计;政协会议,又起波澜;雾锁航程,群星陨落四大部分。</p> <p class="ql-block"> <b>中国命运,何去何从。</b>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时局出现两种命运的抉择,两大阵营的对决,两个战场的较量。</p><p class="ql-block"> 两种命运的抉择:即在重要历史转折关头,毛泽东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中共中央决定在不放弃武装自卫的前提下,建立联合政府,准备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力争实现和平建国。</p><p class="ql-block"> 两大阵营的对决:即共产党领导的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爱国主义统一战线,与国民党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势力,形成进步与反动两大阵营历史性对决的态势。</p><p class="ql-block"> 两个战场的较量:即重庆谈判期间,国民党一面高调和谈,一面暗中调兵,欲以武装迫使中共谈判代表屈服就范。共产党针锋相对,谈判桌上求团结,自卫战场分分裂,以“革命的两手对付蒋介石反革命的两手”。</p><p class="ql-block"> 还有两大论著:即毛泽东著《论联合政府》(毛泽东在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七大会上作的政治报告,写于1945年4月24日,全文约4.6万字);蒋中正著《中国之命运》(由蒋介石授意,陶希圣执笔的一本图书)。</p> <p class="ql-block"> <b>赴渝谈判,共商大计。</b>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迫于国内要求和平舆论和短时间内难以调结军队大举进犯解放区的形势,蒋介石三次致电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决定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力争实现和平建国。1945年8月27日,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和国民党代表张志忠乘专机赴延安,迎接毛泽东等中共代表赴重庆。</p><p class="ql-block"> 经过43天的艰苦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双十协定》写进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10月11日,张志忠、王若飞陪同毛泽东乘“美龄号”专机返回延安。</p> <p class="ql-block"> <b>政协会议,又起波澜。</b>1946年1月,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出席政协会议,向国民党政府提出立即停止无条件全面停止内战,结束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1月10日,由国共两党及各民主党派代表参加的政协会议在重庆国民政府大礼堂召开,国民党拒绝承认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民主政府的合法地位,中共代表在会上据理力争,最终达成一致。会议通过《和平建国纲领草案》《宪法草案案》等五项决议,会议于31日闭幕。</p><p class="ql-block"> 1946年3月20日,国民党召开四届二次国民党参政会,公开推翻政协五项协议,掀起反共逆流。面对形势的逆转,中共中央决定政协代表王若飞、政协宪法草案委员会中共委员秦邦宪,返回延安向中央汇报和请示工作。与此同时,叶挺奉命前往延安参加“整军”工作。邓发也返回延安汇报出席巴黎世界职工代表大会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 <b>雾锁航程,群星陨落。</b>1946年4月8日,山城重庆,空气凝重地笼罩在雾都的机场。肩负和平统一重担的王若飞、秦邦宪、叶挺等乘坐一架美国C47型运输飞机,上午8时,准时从重庆白市驿机场腾空而起,向着陕北延安飞去。这架飞机上人员有:中共中央委员王若飞同志、秦邦宪同志、新四军军长叶挺同志、叶挺同志的夫人及男女公子二人、贵州老教育家黄齐生先生、十八集团军参谋李少华同志、赵登俊同志、高琼同志(女)等十三人,及美国飞行员查尔斯E兰奇,恩斯特马丁,达拉斯瓦伊斯,MR迈耶等四人。可是,当飞机飞抵延安上空时没有降落,却折而向东飞去,直飞过黄河,因飞机迷失道路,于下午二时左右,在晋西北兴县东南八十里的黑茶山遇雾、撞山焚灭,当场全部遇难,酿成震惊中外的一场旷世的空难。</p><p class="ql-block"> 瞻仰烈士的遗迹,缅怀烈士的丰功伟绩,这里见证了他们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悲壮一笔。香港大公报一位记者冒着严寒来访,参观后,心灵深处受到震撼,激动地在留言簿上写道:忘记了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先烈,就是忘记了人民。</p><p class="ql-block"> 王若飞等5位遇难烈士都是英年早逝,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民族精英。在国家正需要他们的时候,却飞来横祸。正像一些民主党派人士在唁电里写道:他们的遇难损失巨大,使国家失柱石英才,人民失民主斗士。</p><p class="ql-block"> 噩耗惊传,如同晴天霹雳。4月11日,党中央在延安获悉飞机确实在黑茶山遇难,沉痛宣布了飞机失事的消息,立即组成了以毛泽东为首的26人治丧委员会。红都延安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全边区下半旗7天,停止娱乐活动1个月。4月13日中央机关就举行了追悼会,4月17日,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在岚县机场举行了隆重的公祭,各界群众1.5万人满怀悲痛,参加了祭祷。4月18日烈士遗体由两架飞机运抵延安。4月19日,延安各界群众3万多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送灵群众队伍长达2000米。在国统区重庆10000多名各界代表为烈士举行了追悼大会。对“四八”烈士的隆重追悼,实际上形成了对中国共产党和平建国方针的广泛宣传,和对国民党撕毁《停战协议》、挑动内战罪行义正辞严的声讨。</p> <p class="ql-block"> 中国共产党悼念“四八”烈士挽联:</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5px;">天下正多艰,赖斗争前线,坚持民生,驱除反动,不屈不挠,惊所凶音哀砥柱;党中留永痛,念人民事业,惟将悲苦,化成力量,一心一德,誓将胜利慰英灵。</b></p> <p class="ql-block"> 延安总部悼念“四八”烈士挽联: </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5px;">和平的使者,抗日的英雄,工人的领袖,先进的教育家,哭你们,更哭国家与民族的不幸;恶劣的气候,浓密的云雾,迷路的飞机,万恶的黑茶山,恨这些,尤恨法西斯特务的猖獗。</b></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以沉重的心情题写了“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题词,并,4月15日作了祭文《向“四八”遇难烈士致哀》,祭文说:</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5px;">“亲爱的战友们,不朽的英雄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数十年间,你们为人民的事业做了轰轰烈烈的工作,今天,你们为人民的事业而死,虽死犹荣。你们的死是一个号召,它将加深中国人民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它将加强中国人民坚持和平民主团结事业的决心。你们的死是一个号召,它号召全党党员和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为和平民主团结的新中国而奋斗到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全党党员和全国人民将继承你们的遗志,继续奋斗,直到胜利,绝不懈怠,绝不退缩!”</b></p><p class="ql-block"> 在黑茶山烈士遇难山腰、海拔1800米处的巨石下方,竖一刻有“殉难处”3个大字的石碑,1999年又在巨石旁建起了一座纪念亭,亭为六角飞檐,玻璃钢铸成,闪着亮光,山下仰望隐约可见,当地人称为英雄亭。</p><p class="ql-block"> 在黑茶山最高峰直立着一座铁塔,为吕梁电视台的中转信号发射台,为纪念“四八”烈士,高为48米,命名为4648台,这一标志性建筑,寄托着吕梁人民的哀思。</p> <p class="ql-block"> 登上黑茶山之山巅,看到是万里河山低头默哀,想到的是茫茫人海,只有仁爱之心,才能换来和平盛世的局面。这里,不仅是烈士殉难地,也是红色圣地,更是中华儿女向往和平、追求和平、历史见证和平友好圣地,体现了孝、忠、仁。</p><p class="ql-block"> 黑茶山主峰海拔1960米,最高峰2203.8米,是兴县海拔最高的山峰,远远望去,黑茶山显得巍峨挺拔。黑茶山古称合查山,位于山西省兴县城东60公里的东会乡,呈南北延伸之势,屹立于吕梁山脉中北部。其山势雄奇峻伟,松柏苍翠,素以山高林密、气候变化莫测而闻名,四季景色各异,林间百鸟争鸣,褐马鸡、金钱豹、麝、山狍等珍贵动物出没其间。每当春夏之季,常被阴云遮蔽,迷雾笼罩,雨帘掩盖。冬天又披上银装,藏在白云之中。"茶山积雪"为兴县古代十景之一。只有在天高云淡的秋季才能看到它巍巍的轮廓。 </p><p class="ql-block"> 2004年经省政府批准建立黑茶山森林公园。黑茶山森林公园位于吕梁山脉中北部的黑茶山地段,属黄土丘陵区中的土石山区,地跨吕梁市的岚县、兴县、方山县等几个县。总面积为7071公顷,共有南阳山、白龙山、黑茶山、饮马池四个景区,是一处以森林风景资源为主体,以晋西北道教传统文化为辅助的自然生态旅游的省级森林公园。</p><p class="ql-block"> 黑茶山森林公园属晋西北道教文化中心,也是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主要人文景点有:烈士祠,即“四八”烈士纪念馆;白龙祠,庙宇庄严,每年农历四月初八的古庙会,吸引成千上万的游人拜神游览;娘娘庙,位于南阳山景区高山之巅,建于明万历年间;九龙山五岳四渎神庙,位于饮马池景区的九龙山(又名北庙山)顶;万佛洞,位于南阳山景区,又称圣境庵,建于明万历年间,为人工凿成。据说还有各种传说、神话等。</p> <p class="ql-block"> 此行参观,对我来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心灵的净化。</p><p class="ql-block"> 缅怀先烈承遗志,</p><p class="ql-block"> 铸坚信念图振兴。</p><p class="ql-block">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承载着历史悲剧的日子一1946年4月8日。</p><p class="ql-block">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些携刻在中国革命历史丰碑上的光辉名字。</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凝神聚力,奋发图强。正如笔者在纪念馆副厅看到那架美国飞机时所想到的,今天看到这架飞机,明天我们将借助这架飞机的精神力量,让每位中华儿女共同放飞蓝天,放飞梦想,实现每位中华儿女心中的中国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 style="font-size:15px;">【作者简介】</b><span style="font-size:15px;">解德辉,1962年生,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人。网名“宁静致远”。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吕梁市作家协会会员、吕梁市文化和旅游协会理事、汾州文化研究会会员、《萧乡文学社》作家、国际摄影协会会员、吕梁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吕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武当山文化研究会顾问等。喜欢访古问道,感悟山水人文,秉承“在题材选择上挖掘历史厚度,在红色文化中寻找精神高度,在现实生活中探求艺术鲜活度”之“三个度”;坚持在行走大美吕梁中,传承历史人文。1989年以来,在《学习与研究》(中央)《光明日报》《中国乡镇论坛》《山西日报》《山西经济日报》《前进》《山西工作》《山西农经》《政府法制》《山西法制报》《吕梁文学》《百年红印》(灵石)、《吕梁日报》《吕梁晚报》《文化晋中》《掌上吕梁》《吕梁发布》等报刊、新闻媒体发表各类文章300余篇。个人出版《红色吕梁》《印象离石》2本书,其中《红色吕梁》一书收藏于《晋绥兵民博物馆》里;《云梦风雅》一书(新华出版社)收录其撰写19篇文章。《吕梁市志》“艺文篇”,收录其撰写的《品读碛口古镇》一文。开办《行走大美吕梁》(个人)微信公众号,已发表470余篇文章。</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