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在我的新疆之行旅程中,喀什是惊艳的。喀什城最让我着迷的是高台民居,它是这座古城的灵魂所在。那种厚重的历史感,浓郁的民族风情⋯浸泡得我难以呼吸。初见那刻,眼前不断掠过沙漠、雪山、驼队,和驼背上的土陶器与丝稠⋯耳边是纳格纳鼓点伴着的古丽米娜的铃铛声⋯</h1><h1> </h1><h1> </h1> <h1> 它建在黄土高崖上,高40多米,长800多米,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因大量危房失修,大部分居民已外迁,现仅有近300名居民成为坚守者。</h1><h1> 今年开始,因安全原因拒绝游客入内参观,民居的南北出口都有民警把守,在无法甘心的我两次至诚请求下,终于被答应入内稍作参观。</h1> <h1> 很惊讶的一幕。一位唯族妇女不停敲着这扇门。我们提醒她:🔒着,没人吧!她微笑致意后坚定地说:有人。好奇的我们陪她等,一直等到从里面递出来一把钥匙。</h1><h1> 这是一种怎样的坚守!?</h1> <h1> 生活在高台民居的居民,过去大多依托高崖上丰富的泥土从事烧砖、制作土陶维持生计。如今,只仅剩几位土陶艺人被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坚守了下来。</h1> <h1> 这是吐尔逊内斯坦师傅的土陶制作处,原来在二楼的工作室因危房安全原因已不能使用,现在在门口制作。 </h1> <h1> 遇到师傅时,他已完成当天的工作,坐在门口吸烟,仅留一条缝的眼睛透着淡淡的忧郁和迷茫。</h1> <h1> 刚制成的陶器。</h1> <h1> 这是吐尔逊祖农师傅,是留下来的另一位传承人。曾经就读于师范学校,也曾经向往外面的现代生活。但最终祖农师傅还是留在了低矮的祖屋里,成为了家属第五代制陶传承人。</h1> <h1> 喀什制陶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古民居的角角落落里随处可见它曾经的红火。</h1> <h1> 留守者的日渐减少,给古民居居民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卫生状况堪忧,日常生活用品都需要去民居外采购。</h1> <h1> 买馕归来的大爷</h1> <h1> 在民居外围场地上玩耍的孩子。</h1> <h1> 民居外割草的妇女。</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