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乱记(六)之二:在蓝白小城中走成色痴------摩洛哥“白鸽”之城得土安(20171019)

佳伦

<h3>  置身舍夫沙万的蓝色海洋中,我们很快就有些恍惚:不是说好的蓝白小城吗?那些白得发蓝的院墙呢?那些白屋映蓝天的炫目呢?没有白色陪衬,眼前这些铺天盖地的蓝色,岂不是只剩下狂野和单调?</h3><h3> 看地图,离这里数十公里的得土安倒是以“白鸽”之城著名,更以西班牙遗风而在一片法国遗风的摩洛哥中别具一格。</h3><h3> 西班牙风格的白城?我迅速翻检10年前在西班牙流浪的记忆,并没有什么白城啊!</h3><h3> 如此景致,当然不能错过。</h3><h3> 趁着蓝城阴雨,赶快去白城洗眼睛。</h3><h3> </h3> <h3>  几十公里的车程,还是没能把把舍夫沙万的阴雨完全甩在山谷,老天半阴半晴地变着脸,将白城笼罩在时明时暗中。</h3><h3> 出游天气只能随缘。我们依旧兴致盎然。</h3><h3> 这是得土安汽车站的外观,因为它的身躯实在太宽,近距离无法一图入框,只能拼图。</h3><h3> 簇新的建筑,鲜明的色彩和图案,矗立在两片山峦之间的开阔地段里,格外耀眼。</h3><h3> 这里是省会,自然比舍夫沙万多了许多都市的气派。这里还是1912--1956年间西班牙保护国的首都(摩洛哥的被殖民史已令我凌乱),因此留下了大量的西班牙---摩尔人生活方式,连居民的语言也是西班牙语当道,我居然可以重拾半年前在南美学会的几句西班牙语!好亲切!</h3> <h3>  书说,得土安位于里夫山脉,濒临地中海,与西班牙葡萄牙隔直布罗陀海峡相望,是摩洛哥古文化中心之一。一千三百多年前就有阿拉伯人居住。后来屡次受到跨海南下的西班牙人侵扰控制,地域文化就兼有了摩尔人和西班牙人的风格。古城遗址上有三座城墙,七座城门,36座清真寺。建筑外墙多为白色,有“白鸽”之称。</h3><h3> 白鸽?为什么以“鸽”名之?形似?传说?书中无解,估计我们走马观花之后仍然无解。</h3><h3> 汽车站两侧都是这样的山城,远望一片层层叠叠的白色建筑。一打听,说左侧的山城才是好看之处,下面是新城,上面是老城。</h3><h3> </h3> <h3>  开始丈量城市,走起!</h3><h3> 没有地图没有导航,全凭一路打问一路感觉地走。</h3><h3> 进城的路全是上坡,坡道两侧的建筑已经展示白城的统一色。</h3><h3> 这座清真寺的浅黄与乳白,让我们眼前一亮。</h3> <h3>  清真寺对面的大楼,也是这般色彩。</h3> <h3>  大楼下的门</h3> <h3>  城里并不是一片素色,这些街椅的点缀,将白色建筑衬托得愈发生动。</h3><h3> 网说得土安最普遍的色彩是摩尔人传统的白墙绿窗,好奇怪的搭配!</h3><h3> 实地看看,果不其然!白色主打,绿色陪衬,居然没有不和谐感!</h3> <h3>  我们一心惦记着那三座城墙七座城门,遥望着高处的古城墙,见路就上。</h3><h3> 这是大街一侧的绿化带,绿坡护住的高处白屋,就是老街区。</h3> <h3>  看来这些绿化带还真有些年头,瞧瞧这些树干!</h3> <h3>  我们登上高高的阶梯,转进了一处旧城住宅区。这里路窄弯多,屋旧街老,车挤人稠,却找不到“白城”的惊艳。</h3><h3> 最郁闷的是:眼望着似乎并不远的城堡,却在每一条似乎可以通达的路上受阻,一连串的“此路不通”折腾得我们气极。</h3><h3> 好吧,那就将错就错,在这片明显不是“白城”的老城区转转吧!</h3> <h3>  兜兜转转了一圈,我们原路撤回。</h3><h3> 旧城下就是主街,漂亮的街心公园里亭阁水渠,绿茵大树,与旧城里的环境反差实在太大,我们好半天缓不过神。</h3><h3> 难道新旧城区竟可以这样共处?难道旧街破巷里的居民能够接受这样的家门口?</h3><h3> 仍然无解。</h3> <h3>  主街上逐渐展露出“白+绿”的主色调:建筑几乎清一色的白墙绿窗,花园中的亭阁也是白柱绿顶,连花园的护栏也是白得抢眼。</h3> <h3><font color="#010101">  始终没看明白这个圆乎乎的大家伙是干什么的。一身缟素立在大街上,有些另类。</font></h3> 走到白花花一片的热闹地段,欧式建筑呼啦啦涌到了眼前。<div>  当然是欧式建筑,但我确实分不清是南欧还是西欧风格。都说是西班牙的,那就是吧,反正养眼就成。</div><div> 书说十五世纪时,许多原居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的阿拉伯人被驱赶过海流落至此,将这一带的阿拉伯韵味搅得有了海峡那边的特色。再后来的1860年及1913年两次战争,这里两度沦为西班牙属地,直至1956年回归摩洛哥。</div><div> 北非与欧洲的历史恩怨实在是剪不断理还乱,分分合合留下的外来文明与土著文化的融合,却成了另类的副产品。</div><div> </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div></div> <h3>  欧式楼群中间突然冒出来一根阿拉伯柱子,有些突兀?</h3> <h3>  又是白墙绿窗,够靓丽!</h3> <h3>  记不清走了几条长街,尽头处的高坡层叠越来越清晰。这就是传说中的白城,得土安的麦地那,1997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阿拉伯人居住区!</h3><h3> 网说:当年欧洲殖民者到非洲反客为主,因为宗教信仰与生活习性的差异太大,为避免冲突,他们往往在阿拉伯人居住点之外另择地而居,渐渐地形成了保留传统的老城和比较现代化的新城。到了更现代化的后来,北非的许多处老城被当作文化遗产保护对象,与新城的与时俱进形成了更大的反差。</h3><h3> 正是这种反差,成为猎奇的游客蜂拥而来的理由。</h3> 越走越惊喜:嗬,好大的一片白色之城! <div>  走进了北非才知道,“麦地那”之名,原来并不是沙特阿拉伯那个圣城的专利,而是“阿拉伯人聚居的老城”的通称。</div><div> 在摩洛哥和突尼斯的若干古城,都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麦地那”。得土安的麦地那,于1997年入选,与之前我们到过的马拉喀什和非斯等地的麦地那一起,成为需要分外保护的人类文化遗产。</div><div> 在摩洛哥的其他几处麦地那,给我们留下的是房旧街窄人多杂乱的不佳记忆:没完没了的摊档淹没了应该很有特色的老街老房,甚至连清真寺的外墙上也挂满商品;迷宫般的街巷挤满摩肩接踵的人们,本应该放慢脚步仔细看的老城,大都成了喧闹嘈杂的市场。民居几乎清一色地低矮破旧,街巷也几乎清一色地泥泞肮脏。看过了几处麦地那,我们由期望走到失望。</div><div> 这一次,可以有惊喜吗?</div> <h3>  真的好像不一样哦:看看这个白柱绿顶的牌坊,看看它后面一水白得耀眼的屋群,算算1997已是二十年前的事,如果不是维护得当常修常新,怎么可能有这样的视觉效果?</h3> <h3>  走上台阶走进牌坊,我们两眼放光:好气派的广场!大面积大图案大色差大制作,满地的红绿映衬着满坡的纯白,空旷的广场托住了密集的屋群,最妙的还是古老的山城与年轻的广场竟然可以浑然一体毫不勉强,连老城顶端几处城堡的土黄色,也在一片艳丽的大白大红的舒卷中,成了似乎刻意为之的点缀和镶边。</h3><h3> </h3> <h3>  广场中央的亭子当然是重心所在:亭前的碑文应该是诉说古城前世今生的故事。</h3><h3> 可惜都是我们看不懂的文字,仅有的几处阿拉伯数字,不足以引发我们的知识联缀。</h3><h3> </h3> <h3>  既然不能望文生义,那就望景想象吧!</h3><h3> 我走过国内外许多世界遗产地,见过原汁原味不动声色的也见过画蛇添足破坏性建设的,如眼前这般似乎有些夸张的广场当然不陌生,我们自己家里的类似故事还少吗?</h3><h3> 没做好功课,只能让疑问丛生:广场是与古城相随相生还是申遗的面子工程?老城不收门票,几十年的维护由谁买单?为什么这里的麦地那与摩洛哥其他古城的有如此大的差别?</h3><h3> </h3> <h3> 白城顶端的一圈土黄,是古城墙。</h3> <h3>  阴雨还是不肯放过我们:一朵乌云飘过,很快翻卷成一线并迅速连成一片,雨神驾到!</h3> <h3>  广场上的人们都四散躲雨。</h3><h3> 我们立即跑进老城,不是这场急雨,我们还不知道要在广场流连多久呢!</h3><h3> 一进来就傻眼了:怎么又是这等模样?怎么会与一墙之隔的广场有天差地别?</h3><h3> 还是晃眼的大蓝大绿,还是刺目的窄街陋巷,还是一如其他麦地那的凌乱,骤雨冲刷下的矮房旧屋斜坡街角,愈发显出其狼狈景象。</h3><h3> </h3> <h3> 风停雨驻,我们却没有了再往深处高处走的心情。</h3><h3> 新的疑团重重地悬上心头:难道这就是老城的宿命?</h3><h3> 思绪混乱地联想,各种民居遗产地的片段在脑海中迅速过电影。保护与发展,难道真的是难以兼容的矛盾体?</h3><h3> 想起了欧洲的古镇,也想起了我们的若干古镇古村。唉,一言难尽!</h3><h3> 脚步沉重地走出老城,阴云未散尽的广场上仍然是清新一片。我们忍不住再回望老城,心情复杂得就像这说不清楚的老天。</h3> 突然从老城里走出几个穿着靓丽的年轻人,有说有笑地走向新城。<div>  我怦然心动,想起了我们的城中村。或许,这只是当地人的一种生活状态?</div><div> 但愿,只有我是杞人。</div> <h3><font color="#010101">  还是看看老城的全景吧,尽管乌云密布,不也自成风景?</font></h3> <h3>  走出半个广场了,回头一看,重新展露的蓝天下,水洗过的白城更灵动了。</h3> <h3>  走过林荫地,树梢上的鸟儿也在欢腾。</h3><h3> 是白鸽吗?是得土安的宠儿吗?</h3> <h3>  找了一条新路出新城,还是白色的欧式楼宇,古色古香地惹眼。</h3> <h3>  绿门下站着一群等校车的小学生,他们会是老城里的居民吗?</h3> <h3>  雨后的大街集市热闹依旧</h3> <h3>  终于看见一栋有彩色壁画的非白色建筑了。这才是真正的西班牙建筑?</h3><h3> 我是外行,乱想而已。</h3> <h3>  一处古老的城堡,与白色楼群比邻。</h3> <h3>  回到汽车站,再回望刚刚离开的白城,太多的思绪要理,太多的疑问要解。</h3><h3> 回去好好补课吧,此行不会白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