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游一一四川通江行

木樨

<h3>  11月上旬去了著名的位于四川南江的光雾山。自然要去邻县一一通江,我的祖籍地。</h3><h3> "通(江)、南(江)、巴(中)"川陕革命根据地是红四方面军开创的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h3><h3>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征入川,18日占领川陕边镇通江两河口,25日解放通江,1933年1月23日解放巴中,2月1日解放南江。1934年8月至10月,川陕苏区版图扩大到4.2万平方公里,方面军达到8万余人,拥有通、南、巴、仪、营、宣、达、万八座县城,标志川陕苏区进入鼎盛时期。1935年3月底,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离开川陕苏区。</h3><h3> &nbsp;值得一提的是,当时23万人口的通江县,有5万人参加了红军。</h3><h3><br /></h3><h3> 这次通江行,我们去了通江县城、王坪、毛浴。</h3> <h3>  南江至通江,没有高速公路。车沿着诺水河边蜿蜒的县级公路前行。</h3> <h3>通江山水印象:山高路险,云雾缭绕、诺水秀丽。</h3> <h3>诺水河</h3> <h3>诺水河</h3> <h3>青瓦白墙的川东北民居掩映在群山绿树间</h3> <h3>青瓦白墙的川东北民居掩映在群山绿树间</h3> <h3>青瓦白墙的川东北民居掩映在群山绿树间</h3> <h3>县城</h3><h3><br /></h3><h3>通江县城印象:拥挤、脏乱、寒冷。</h3><h3>在这里参观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h3> <h3>红军广场。</h3> <h3>红军广场对岸,石壁上的标语是红军遗迹。这是红军解放通江后,所刻的第一幅标语。</h3> <h3>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二位于四川省通江县城诺江镇文庙。该址坐北向南,始建于宋嘉祐七年,后毁,明景泰壬申年在旧基重建,清咸丰四年进行过大的修缮,改双重檐歇山式为单檐悬山式,保留了原建筑的基础及大木结构。整个建筑依山就势,呈梯形布局,逐次升高。</h3><h3> 古建为土木石结构,抬梁式木梁架,方块青石地面。屋面施灰色素筒瓦,陶质云龙、花鸟、卷草正垂脊,鱼龙吻,塔状宝顶。整个建筑造型凝重,结构谨严,雕梁画栋,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是川东北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古建筑之一。</h3> <h3>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h3> <h3>1934毛泽东在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的讲话节选</h3> <h3>我们1966年春节前曾随父母到过通江,那时姐姐10岁,妹妹不满周岁。如今都退休了。</h3> <h3>走进文庙大门。徐向前将军塑像。</h3> <h3>建筑古朴典雅,保存完好。</h3> <h3>川东北民居式样。</h3> <h3>雕花门框</h3> <h3>参观</h3> <h3>苏区钱币</h3> <h3>听父亲讲过,吸食鸦片是当时老百姓致贫的重要原因。</h3> <h3>第一次见这种电话</h3> <h3>民谣让我回忆起这里家家户户都有的火塘。</h3> <h3>王坪</h3><h3><br /></h3><h3>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原名王坪红军烈士墓,坐落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王坪村位于大巴山深处,距离通江县城46公里。</h3><h3> 红军烈士陵园始建于1934年。1933年底,红四方面军总医院由鹦歌嘴迁于沙溪镇王坪村。总医院担任收治前后方伤病员的任务,最多时高达数千人余人。成千上万的红军伤病员因伤势过重且缺医少药而光荣牺牲。1934年7月,红四方面军总医院在王坪烈士墓区修建墓碑。</h3><h3> 2011年对陵园进行改建和扩建。陵园有纪念馆、铁血丹心主题雕塑、英勇烈士纪念碑、红军烈士集墓区、无名烈士纪念园、英烈纪念墙、总医院旧址群、"赤化全川"石刻标语等景点。</h3> <h3>铁血丹心</h3> <h3>英烈纪念墙</h3> <h3>下载图片。从这个角度能完美记录英烈墙和纪念碑。</h3> <h3>这里长眠着25048名红军烈士。</h3> <h3>小时候背过的课文又呈现眼前:成千成万的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h3> <h3>川陕苏区群众工作陈列馆</h3> <h3>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纪念馆</h3> <h3>烈士纪念馆面对群山</h3> <h3>修复的红军总医院建筑群</h3> <h3>修复的红军总医院轻伤连旧址。</h3> <h3>待修复的总医院干部连旧址</h3> <h3>待修复的总医院看护连旧址</h3> <h3>重伤连旧址</h3> <h3>这位老太太的母亲曾在这里就医,见过著名的张琴秋,老太太对我们说,她母亲告诉她,张琴秋很漂亮。</h3> <h3>旧址内还有居民。这便是记忆中的火塘。</h3> <h3>居民有新居,这里养牲畜,也常来住。看看家电及用具,生活还不错。</h3> <h3>漂亮的小姑娘,你的未来会更美好。</h3> <h3>  在陵园东北3公里处的红云崖上,至今还保存着全国最大的红军石刻标语&quot;赤化全川&quot;,笔力遒劲,十多公里外仍清晰可见。</h3> <h3>&quot;红军精神万岁&quot;与&quot;赤化全川&quot;遥遥相对</h3> <h3>薄雾中,我见到的石刻标语:红军精神万岁。</h3> <h3>毛裕古镇</h3><h3><br /></h3><h3> 从通江县城出发,仅20余分钟,可见一古镇依河而建,形状颇有橘子洲的味道,这就是毛浴古镇,也是传统村落迎春村村民的主要聚居点。毛浴古镇在2009年被列为省级历史名镇,这里的红色文化源远流长,是红军精神的发祥地。</h3> <h3>毛浴古镇</h3> <h3>从宕桥进入古镇</h3> <h3>宕水河岸的标语</h3> <h3>古镇第一印象:红彤彤的。</h3> <h3>小镇的姑娘也时髦</h3> <h3>这条路通往列宁小学</h3> <h3>冒雨游览</h3> <h3>总兵府遗址。该镇历史悠久,明末设总兵大镇,清康熙三年设守备,民国初年置乡。</h3> <h3>1934年11月1日至9日,红四方面军在此召开了连以上干部800余人参加的全军党政工作会议,提出&quot;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quot;的红军训词。</h3> <h3>这十六字训词,成为流传至今的红军精神。</h3> <h3>红军石刻标语墙。石墙上醒目鲜红的&quot;工农专政&quot;、&quot;川陕工农解放万岁&quot;、&quot;实行共产主义打倒国民政府&quot;、&quot;拥护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quot;等红军大幅石刻标语,</h3> <h3>石刻标语墙尽头是红军树。</h3> <h3>红军树。当年也如红军一样弱小?如今枝繁叶茂,像征着这支队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如今已无坚不摧。</h3> <h3>古镇一景:直白的对联。</h3> <h3>  离开毛浴古镇,返蓉。在巴中上高速公路,阴冷潮湿的感觉渐去,心情也舒畅放松了许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