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清楚地记得去年的今天,家乡的气温终于如翡翠般转凉。而此时此刻的天气,似乎比去年更凉了,有一点是相同的,一样的阴雨天!独自一人驾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看着道路两旁郁郁葱葱随风而逝的山林,从中体会到把自己明亮地暴露给诗歌,也像暴露给命运和爱本身,收获的是献祭般的快感,唯有这些快感能够反复稀释少许自我的厌倦。</h3> <h3> 每当阴雨天总会让自己陷入沉思,就像一句歌词"在那阴雨的小城里,回忆是思念的愁!"</h3><h3> 或许一些朋友会觉得我不够"正能量",常常会有些消极!其实,我确实是非常讨厌"正能量"这个词的。<u><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之所以讨厌"正能量"这个词,是因为它实际上把快乐和善意普适化,正确化,必须化了,它变成了一种集体式的要求,它要求你把快乐输出,传播,推广,变成对每个人都有激励作用的公共动能。这和节假日迪士尼乐园夜间烟火秀的消费制造没什么不同,一场大型幻觉。真实的快乐是微小的私人体验,甚至是不可告人的秘密,未必能被社会大众所认同接受。</b></u></h3><h3> 像柘植义春漫画里男人每个白天偷偷离开妻子去租房中独处几小时的"蒸发之旅",夏日傍晚去澡堂的路上闻到前面女人爽身粉的气味,将手探进失去意识的陌生女人的内裤,自杀未遂后住院时终于在护士的帮助下成功排尿射到墙上……这些不体面甚至不道德的时刻,对意志的冲击力才是最强的。</h3> <h3> 我曾经说过并一直在坚持达到一个思维点——<b><u style="color: rgb(237, 35, 8);">坚决不会假装自己是个田园派和遁世者,如果让我每一天都生活在一个世俗所认为的循规蹈矩的地方,并从自然中得到的安宁,我觉得只会归于一片虚无。我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动态的人生,在都市与自然间转换和平衡。无论你是全身心地沉浸在哪个世界,如果无法脱逃出去,那就根本不能真正认识和领悟这个世界,这是我认定的世界观。即便有时受困尘嚣无法逃离,光是意识到那个与日常生活无关的,遥不可及的世界在某处存在着,心灵也就自然会变得丰富和辽阔起来。</u></b></h3> <h3> 这就是我觉得人在每个年龄阶段的一个节点,人生的加减法,静可能的多给自己安静独处的机会。</h3><h3> 有一天我们也长成了成年人,这才知道,孤独是人生中一种自觉的独处,不是惩罚而是作为一个人生活的唯一真正的存在状态,知道这些后,就不会那么困难地忍受它了,你会觉得自己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活在一个辽阔的空间里。</h3><h3><br /></h3><h3><br /></h3><h3><br /></h3> <h3>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u>非常喜欢布考夫斯基的一句话——"一天不独处,我就会变得很虚弱;我不以孤独为荣,但我以此维生。"</u></b></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span></h3> <h3> 一个人独处时,才会觉悟到心性的安宁。不过度亢奋、也不消沉、不偏激冷漠、也不臆想太多。对于短期内生命中遭遇的困顿瓶颈,也慢慢开始坦然地接受和承认了。</h3><h3> 长时间处于人群之中,对自己的气场是一种消耗,适宜的孤独能让人增加内省与创造的力量,亦使人谦卑和强大。比如月华,比如朝阳,光芒万丈,也是因为独一无二。</h3> <h3><b><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u>昨晚</u></span><u style="color: rgb(237, 35, 8);">和一位许久未见的朋友看了一场电影,是熟到长时间未见一见面不会生硬地嘘寒问暖、</u><u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不问长问短的一种朋友。</u></b>在一见面后就指着身上的新添置告诉你双十一在某宝买的,购物车里还有很多呢,噼里啪啦、劈头盖脸地跟你灌着如今互联网时代线上的那些琳琅满目、热闹非凡!过了一会又冒出一句"白天,算了算总金额,现在冷静了,赶紧清空购物车"。</h3><h3> 今年是第八个双11,从最开始的新奇,到现在的习惯。<b><u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我们的购物车越来越满,越来越贵,却始终装不下我们日渐膨胀的欲望。随着我们越来越明白商家的把戏,对那些出售的概念开始有了初步的判断,那些蛊惑我们掏钱的甜言蜜语已经没有那么大的作用。但是那些像花呗额度一样,随时提升的欲望,涨了上去,就再也落不下来了。一场场的狂欢,你会慢慢丢掉自己,而安静下来,你或许会知道,你真的想要什么。 </u></b></h3><h3> 这是我的成长经历的论证,我认为是绝对论!</h3><h3> </h3><h3> </h3> <h3> 我们总是在欲望中手舞足蹈、忘乎所以,但凡关于欲望的伪装,都哀感顽艳。有人觉得那是用眼神确认,气息默认的东西,是灵魂与灵魂之间无声的对峙,一旦开口,必定轻薄;有人觉得生而为人,渺小短暂,七情六欲,倾其所有。有人禁情割欲;有人满腔热忱。都好,因为你也不知道你什么时候会变化,或多或少。而"永恒的无欲无求"出席最多的场所大多在小说以及电影。我们也在演戏,但都是永远无法剪辑成片且不连续的脚本,任由散落在记忆各个角落,显意识,潜意识,无意识。</h3> <h3> <u style="font-weight: bold; color: rgb(237, 35, 8);">或许身处人群繁华和独处安静这本身就是个矛盾体。是我们本身与自我皮囊里那个魔一样的自我的一场持久地恶战!</u></h3><h3> 不然人这一辈子也没什么经历是可后悔的了。亦或者像我另一个朋友曾经和我所说《唯物主义论》里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h3> <h3> <b><u style="color: rgb(237, 35, 8);">"偶尔会相信岁月有神启。因为日子就是这么颟顸的过着,讲道理也没什么用。然后突然有一天,你听到铮的一声、砰的一声,某个门或窗就打开了的感觉,某根弦就断了的感觉。你挂着似喜似悲的微笑,譬如昨日死,走开了。"</u></b></h3><h3> 我清楚地记得有座凉亭。在过去某年的傍晚,我曾独自漫步到那里,是在小小的坡上。和彼时是同样的气候,空气里有阴靡腐败的水果味,如热浴后的少女,四肢生辉。我在亭里静坐至趋于入眠,醒时好似已在牡丹园内,暮色渐倾,断井残垣纷纷拔地而起,一刻之间竟美如花烛。我后来偶然想,我在黑暗中以那样破碎的心停留过的凉亭,是否也是以同样破碎的心环抱着我的呢?也许答案永远不得而知了,但那曼妙的时刻中,那种愿意放弃一切的心情,却始终让我记忆犹新。</h3> <h3> <b><u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丹麦的心理学家克尔凯郭尔曾说过:" 衡量一个人的标准——是在多长的时间里,以及在怎样的层次上他能够甘于寂寞,无需得到他人的理解。""一个人的能力大小可由这一尺度加以测度,即在他的理解力和他的意志力之间究竟距离多远。一个人必须能够迫使自己按照所能理解的那样去做。在意志力和理解力之间存在的便是推诿和回避。"</u></b></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 <h3> <b><u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人人都在忙着孤独中长大,所见所闻大人不屑解释,又没有兄姐可求教,所以总是一知半解,与这世界有着隔阂。像海底的人鱼,对陆地满心好奇,却因隔着水面,看到的一切显得光怪陆离,疑幻似真……直到某一日,随巨鲸跃出海面,才恍然大悟:哦,是这样,就是这样。曾经的种种终于有了解答,感谢这头温柔的巨鲸——所有成长中那些开心以及烦恼的经历!</u></b></h3><h3><br /></h3> <h3> 窗外依旧是湿冷的阴雨天,今晚不管好过或者难过,很显然我们依旧在过。独自一人听着周新诚的《一个人的存在》,算算时间,2017也快结束了。时间就是无意地掠过每个人,而你根本不知道哪种方式才不算是虚度。反正一切都会过去,回忆也会过去。最后我也只能说还好我依旧在坚持把每个阶段的感受付诸笔端,而明天的我依然会努力地生活着。 同时也希望那位曾经与我分享《唯物主义论》论的朋友尽早走出亲人离别的悲痛中,也隔空祈愿这位已故亲人一路走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