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题记:14年暑假,和儿子随团去了趟西藏,前后共九天。期间拍了很多相片,也有过一些想法,后来整理成散文《去高原》发表在校报上。而今三年多过去了,仍觉西藏之行没有完成。随着时日的推移和自己的成长,当时的一些想法,觉得需要进一步完善或改进。旅行也罢,日常生活也罢,于我,绝不是相片简单的堆叠和无休止的吃吃喝喝,我需要的是内心的积淀和文字的记录,图片仅是表现我内外状态的一种方式,文字才是归宿。可以没有图片,但不能没有文字。</h3> <h3> 从西宁到拉萨,近两千公里的路程,列车中间只停靠两站:格尔木和那曲。</h3><div> 黄昏,濛濛细雨中,列车像一个风雨兼程的旅人,孤独而又坚定地缓缓驶出西宁西站,驶入暗沉沉的高原。</div><div> 到达格尔木的时候天还没有全亮,外面依旧下着细雨,虽是盛夏,却有种阴冷的感觉,仿佛已是冷秋。海拔在一点点地升高,有人已感觉不适,有小孩子在不停地啼哭,车厢里开始弥散供氧。</div> <h3> 窗外的冷雨不紧不慢、无休无止地下着,仿佛要把这荒原润透。天地混沌一体,看不到树,也看不到成形的草,只是偶尔有点点青苔一样单薄的绿,似乎一场大雨就能冲个精光。远远看出去,除了无边的褐色的旷野,似乎什么也没有。奋力行进的列车显得更加孤独。是什么让这里没有绿色、遍地荒芜?是干旱还是寒冷?如果细雨能让这荒原充满生机,即使暂时看不到蓝天白云也没什么,让它尽情地下吧。</h3> <h3> 在广袤的可可西里无人区,铁路两边有大片用石块围成的防沙格,除此之外,很难看到绿色,映入眼帘最多的是高大的输电铁塔、通讯基站和不远处青藏公路上驰骋的汽车。没有熙攘的人群,也没有成片的建筑,甚至都没有成样的植物。在这里,你会不由自主地将自然作为主体,人,只是一个偶然的客体。人在其中,却难容其中。</h3><h3> 偶尔,视野里会出现几个移动的黑点儿,这些黑点儿或是几头野驴,或是几头野牦牛,或是几只藏羚羊,在这里,它们是天地间的精灵,它们使苍茫混沌的天地有了生命的灵气。</h3> <h3> 昏黄的沱沱河从辽阔的远方缓缓而来,又缓缓而去,漫无边际。很难想象,这样一条散漫的河流,从青藏高原的雪山涓涓流出,逐渐汇合壮大,而后汩汩向前,曲折流淌六千多公里,穿越群山峡谷,漠漠平原,流经十一个省市,最终汇入浩瀚的大海。最初的水滴知道它的归宿吗?到达大海的水滴,想想这一路的奔腾,会有什么感慨?它的力量来自哪里?是宿命还是使命?</h3> <h3> 雨渐渐停了,云层后面透出一小片纯净的蓝,这种蓝晶莹剔透,让人沉静愉悦。明媚的阳光将这片蓝慢慢扩大,云的颜色也随之慢慢变白,天空逐渐变得高远起来。绿茵茵的草地顺着山坡舒缓地起伏着,间或可以看到牛群羊群和帐篷了,顷刻间一切都变得生机勃勃,神清气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