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荷感悟

军歌

<p>  10月的深秋,天已渐凉,风里夹带着丝丝寒意。再一次的来到位于城东边的东湖公园的荷花塘,准备拍一组残荷的图片。</p><p> 半亩荷塘,终是从清瘦走到了荒芜。那一池的残荷,倔强地挑着枯败的叶片,或躺或立或相互斜靠于水中;断茎托着的那枚沉重的的莲篷,轻贴着水面,淡定而从容。硕大的荷叶蜷缩成团,曾经碧绿的叶面此时已是锈迹斑驳……</p><p> 残荷,此时已没了盛夏的娇姿妩媚,然,依旧坚挺。那一张张被擎起的布满洞孔的枯叶,摇曳在水面上,像一面面旗帜一般,以其残缺的模样守候着下一个春天的莅临……</p><p> 望着这满塘残荷枯叶,让我看到了那一根根灵魂不愿轻易放弃的孤傲,也感受到了风雨中的残荷那份坚守着重生与希望的精神。</p><p> 残缺和清寥也是一种境界,这样的情景不会让所有的人都伤感或孤凄,但也能触动人的神经,引出些美的悸动和遐想来。</p><p> 残荷衰草,落红败柳都是生命的尾声,没有人会在意一场繁华的盛宴之后,还会沉淀一些什么样的心情与衰伤。</p><p> 走在夕阳下的池塘边,我并没有体味到“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凄凉与冷清,相反,我看到了一种生命的悲壮与凄美。或许是秋天里的阳光给了残荷最后一抹悲壮的美丽,在盛开与衰败之间,在繁华与落寞之中,我看到了生命在不同时间,不同形态展现出的一种别样的风韵。荷,用一生聚集起来的信念穿越着生命的湖水,在守望中演绎着不死的传说。</p><p> 披着暖暖的阳光,我细细的品赏着这片残荷,用相机记下她一年中留给我们的最后的美丽。</p><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走过这片池塘,留下一串感叹;残荷,依旧无语;我,已心领神会……</h3><p><br></p> <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作者:刘力军,1958年生人。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本人辞条被收录于《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及《中国摄影家大辞典》。</h3><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