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母亲

飞雪无痕

<h3>  作者:罗士心</h3> <h3></h3><h1>一、贫瘠山坳农家儿 英俊聪颖读书郎<br> 在中国广袤大地中部湖南省邵阳地区,其东部的一个小县镇叫卲东县,县里有一个的山村,住着有十来户人家,全村的人因都姓罗,故名罗家庄。<br> 罗家庄周边丘壑连绵,离镇上邵东少说也有三十里地,离县城邵阳近百里。这里农户有着中国农民的传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传宗接代,儿孙満堂。但唯独有一户人家,夫妻两人,也不知从哪漂泊落户至此,独居在一间破旧的房屋,屋后七分地自给自足。既不见亲戚往来,也不往人家走动,关门闭户,养育一儿,取名伯昆。这在当时19世纪20年代,独子一家三口,非常稀见。<br> 却说这户人家的孩儿,6岁那年,显出与众人家小儿不同,不仅相貌俊秀,而且天姿聪频,深得父母喜爱。父母作了一个当时在农村一般农户决不敢想的大胆的决定,省吃俭用,送子上学堂。这孩儿也是十分争气,小学在当地一家私塾读完,去了镇邵东中学,而后又进了县邵阳高中。再后来17岁那年,居然考入了湖南省城的长沙师范大学,成为罗家庄第一个走出村庄的大学生。村里人轰动那个场面,就象全村中了个状元还热闹。</h1> <h1></h1><h1>二、富家娇贵千金女 秀外慧中好媳妇<br> 同在邵东县,离罗家庄不远也有一个村庄。百来户人家里有一户何氏人家,当地人称 "何家大院" 。提起何家大院,方圆几十里地无人不晓。深院高宅,仅房屋就有二三十间,比起当地一些靠出租土地成为地主的土豪相比,这家主人却是走出山丘,闯荡江湖,贩粮从商,加上祖传积累,是邵东远近有名的商贾大亨。这在40年代的旧中国农村,很是了不起。更让庄稼人吃惊的是,这家主人一共娶了10个姨太。生下18个儿女。</h1><p class="ql-block"> 由于战乱和疾病,先后死了10个。活下来的仅剩2女6男,其中七姨太生下的千金,生来乖巧秀丽,取名月莹,被主人视为掌上明珠。</p><p class="ql-block"> 富家出身的月莹,年小时就上过几年私塾学堂,过着饭来伸手,衣来张口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到了16岁那年,更是娇巧怜爱,相藐出众。方圆百里地豪门贵族谈亲说媒,络绎不绝。而这家主人均不为所动。打听到罗家庄有一长沙读书郎,便亲自上门说媒,不嫌罗家贫穷,以一句 “看中的就是读书人” 将女儿婚事定了。一年后又以修建三厢五房一院外加2O亩地作陪嫁,将心爱的女儿嫁了过去。</p> <h1><p class="ql-block">三、勤快儿媳公婆疼 恩爱夫妻邻里夸</p><p class="ql-block"> 1942年,年仅18岁的伯昆,从农村山坳里走进大都市长沙,满怀迷茫,不知人生走向何处。唯有豆寇年华,青春无限,促使他凡事好奇,如饥似渴地学习。时逢抗日战争时期,他参加了一个青年进步地下组织——抗日救国青年社,并不知道何为救国,只晓得人多自有良友。正在这忙乱之时,却又不断收到家中父母的催婚电报。作为孝子,焦头乱额的他选择了回乡完婚。</p><p class="ql-block"> 当他看到父母婚约,给他带来的富家千金之娇羞秀女作妻,似乎忘掉了一切,美好就在身边。他为他的媳妇百般呵护,日夜陪伴,忙里偷闲地教她更多的知识,逗她开心。</p><p class="ql-block"> 而从小就没从事过体力劳动,过门当罗家小媳妇的月莹,和农家大多妇女一样,手脚勤快,在娘家小时候学会的刺绣,剪花等都拿来讨丈夫喜欢。还学会了洗衣做饭,料理家务。</p><p class="ql-block"> 然而生活也有委曲的泪水,到了晚上,还要为公婆端洗脚水伺候睡觉,不免愁泪难咽。公婆也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尽量让儿媳少做家务。</p><p class="ql-block"> 月莹一看到在外读书的年青英俊丈夫,每日的劳累也有云开雾散,充满了对新生活的向往。小兩口形影不离,恩爱有加,让邻里乡亲们羡慕不已,夸口称赞。</p><p class="ql-block"> 短暂的密月过后就是离别,好男儿志在四方,学业还要读完,抗战还在继续。伯昆托人为月莹找了本村的一家私塾学堂的先生作帮手,便回到学校。新婚离别意味着是痛苦的等待,这一等待就是三年。</p></h1> <h3>  风华正茂,书生儒雅。</h3> <h1><p class="ql-block">四、夜以继日盼郞归 学业有成离家远 </p><p class="ql-block"> 大学三年,国共两党内战爆发,全国一片混乱。学生们爱国心切,纷纷请愿,要走出校园参加战斗。但他们并不清楚,为谁作战,一边是给予自己读书的国民政府,另一边是带有进步思想,要推翻国民政府的共产党人。然而,现实没有选择,国民政府为了保护有知识的在校大学生,培养未来人才。采取学生不得离开校园,学生的使命就是学习的劝戒,伯昆和其它学子们远离战火,得以顺利结束大学生活。</p><p class="ql-block"> 那边远离都市,偏远乡下的月莹,同样感受不到战争的残酷。婚后一年,大女儿出世,娘家人为此送来的衣物,可供到十八岁。纯银打造的精美手镯、脚镯、玩具及化妆品、堆成了小山。</p><p class="ql-block"> 每日里月莹无忧无虑的带小孩、敬公婆过日子,带领私熟学堂里的农村小孩识字,再就是日夜思念远在他乡的丈夫。</p><p class="ql-block"> 天资聪颖的伯昆,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每年在全校均是榜上有名。毕业后,作为优秀学生,被选派保送到当时中国更高学府——武汉大学,继续深造学习。一听到这消息,伯昆不知是喜还是忧,喜的是学业有成,愁的是又要离开娇妻到更远的地方去。于是匆匆打点行装,告别校园,星夜赶回老家。</p></h1><h1> 这天上午,月莹正在学堂教学,不知谁喊了一声,月莹,你伯昆回来了,情急之中,慌忙冲出学堂,不料被门前一块大石绊倒,一个悵琅,头倒栽葱入地,血流入注,昏死过去。</h1> <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五</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英俊男儿志四方 祖国挑选任飞翔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等到月莹醒来时,已经在邵东镇医院三天三夜,看着眼前的日夜守候的丈夫,想想都是后怕。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1946年,时年22岁的伯昆,带着妻子的眷恋,父母的希望,乡亲们的羡慕,又从湖南长沙的小都市,只身一人来到了全国中心大都市——武汉。战乱的武汉大学迎来了一大批像伯昆一样的从全国各地大专院校选拨出来的优秀学生,学习水利治水。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一晃4年过去,伯昆以优异成绩毕业了,伯昆和他的校友们等待祖国挑选,为国效劳。</span></p></h1> <p class="ql-block">  大学毕业,重任在肩。</p> <h1><p class="ql-block">  此时1950年,正值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黄河泛滥,长江洪患,国家亟需水利专业人才,刚毕业的伯昆,分配到了成立不久的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简称长办。别看这单位名称叫小小的办公室,那可是个省部级单位,直属中央国务院领导。</p><p class="ql-block"> 这时的中国,土地改革全面开展,月莹娘家全家被抄,大伯被高帽子批斗镇压,几个兄弟均逃亡在外,流落他乡,沓无音讯。好在父亲平时里时常救济穷人,母亲又曾金银家财支持过革命,算是逃过批斗一劫。而伯昆父母由于有些家产田地,被定为富农,也在打倒之列。因人缘好,仅靠出租田地,自食其力,维持生计,从未剥削穷人。但还是被没收全部家产,仅留一间房屋供生活起居。</p><p class="ql-block"> 伯昆是个好男儿,想到美丽的妻子,三年内又生两伢,一人带三个儿女还要照顾公婆,全家6人挤在一间灶房,生活困难。工作刚参加没两月,急忙就请个假回了老家,父母年迈体弱,一边托乡村政府请人照顾,一边不得已划清阶级界线,算是将妻子及老大老二接到了武汉。三女儿尚幼不满半岁,留在了乡下公婆照看。</p></h1> <h1><p class="ql-block">六、拖儿带女勤工作 养家糊口安家乐 </p><p class="ql-block"> 月莹是乡下女人,一辈子没出过家门,到了武汉,哪见过这世面,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早已没得魂了。而丈夫不急不慢,在离单位马路对面的里弄租得一间民房,安顿下来。望着眼前的一切,她感到丈夫好伟大。</p><p class="ql-block"> 伯昆又是个上进青年,即使家乡受到那么大的冲击,仍然是感谢政府,感谢党。在单位老实做人,勤恳工作,报效国家。当三反五反、四清、反右运动一个接连一个,他却没有受到任何牵连,还将自己的家庭成份——富农,申诉至当地政府,而改为小土地出租。他清楚知道,尽管自己入党申请书写了好多年,出身不好,难以取得政治上进步,但成份的改变,对子女将来成长是有利的。</p><p class="ql-block"> 这一晃又过了几年,家里又添一女一儿。这时单位实行分配住房,地点就在长春街一所被推翻的国民党政府所在地,周围有围墙,正门有哨兵岗,内有10栋办公楼大院。后经政府分配给长办作为职工宿舍。</p><p class="ql-block"> 大院中的7栋,是一个独门小院,原是国民党政府内设医院,小院内中间是一空地,楼上楼下两层房屋环形围绕,共分配给二十多户职工家属居住。二楼有一间宽大房屋,足有24平米,这在小院二十多住户里,面积是最大的,它原是医院的手术室,也是伯昆一家七口人所分配的住房。</p><p class="ql-block"> 让全家人惊喜的是小院内有2个厕所,一楼是男厕,二楼是女厕。再也不需要像原住地那样,方便时在马桶里,早上起来天不亮就到路边等 “下河”。更让全家人高兴的是,屋内还有自来水和电灯,同时还分了一张床,一张桌,一个五屉柜,也是从国民政府那里查封后分配,还给人民当家作主。</p><p class="ql-block"> 小夫妻想到乡下的三女儿生活清苦,一合计,虽说家里人多拥挤了点,但伯昆还是回了趟老家,将三女儿接到了武汉。看到父母因土地、房屋没收,年迈多病,再无生活来源,和妻子商量,决定以后每月从工资中寄去5元,补贴两老。</p></h1> <h3>  武汉市江岸区永清街长办宿舍大院正门</h3> <h1><p class="ql-block">七、农村妇女大变样 城市生活好喜欢</p><p class="ql-block"> 1958年,正值全国生产大跃进,文化大扫盲。月莹虽是乡下妇女,但上过私墪,还代过课,算是有文化的人,被居住地社区请去当文化教员。尽管已是5个孩子的妈妈,她将大的往小学,小的往幼儿园一丢,整天给那些同样是随丈夫进城的但大字不识的家庭妇女们,识字扫盲补文化,忙得不亦乐乎。</p></h1> <h3>  作者儿时照,父母比天高</h3> <h1><p>  同时还要组织生产自救,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因表现突出,被评为社会主义劳动积极分子受到嘉奖。再后来又被一家小型集体工厂请去当会计,居然和丈夫一样,拿到了工资,尽管那时月工资只有10几块钱,但对月莹来说可算是天大的奇迹。</p><p> 那个年代里,生活物资极度匮乏,国家为了缓解供给不足,对农村人口实行限制进城,对城镇居民实行定量按票证供应。吃饭有粮票,穿衣有布票,买菜有油票、豆制品票、肉票。逢年过节政府发给花生票、小麻油票、糍粑票、鱼票、鸡蛋票。</p><p> 每年春节,全家忙着置年货,儿女们年大的买件新衣,年小的接着哥哥姐姐的穿。那可是孩子们欢天喜地的日子。儿女们为了吃上年糕,半夜凌晨2点起来排队,一直排到第二天中午12点,就为了那一顿糯米美味。</p></h1> <h1><p class="ql-block">八、勤俭朴实人一生 辛苦操劳命一世 </p><p class="ql-block">  三年自然灾害,老家农村传来时有饿死人的消息,但对城里的人,由于定量保障供给,基本无忧。1960年,这个平常的家庭,又添了一个小女儿,漂亮可爱,夫妻俩人视为珍宝。伯昆45元工资,还要贴补乡下两老,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单位有食堂,幼儿园,还有小学,靠着月莹省吃俭用,倒也是将家庭打理的井井有条,一家八口,其乐融融。 </p><p class="ql-block"> 然而,在乡下月莹父亲,当年富甲一方的财主,却在破产没落中死去。作为女儿女婿夫妻两人因害怕政治牵连,而不敢回乡下老家奔丧。</p><p class="ql-block"> 月莹虽是富家千金出身,但自出嫁后,又加上娘家发生大变故,从未有过积蓄,当丈夫每月将工资如数上交给她,使她对钱产生了一种眷恋,一方面养儿育女,维持生计。另一方面,她要攒钱,攒多点钱,过上好日子。 </p><p class="ql-block"> 然而有一天她却发现,丈夫除了正常每月往乡下公婆寄钱外,还要偷偷寄私房钱,想到老四老五上小学,每天中午合吃5分线的腌菜,想老五爱打乒乓球,几次吵着买球也舍不得,尽管一只乒乓球只要8分钱。想到儿女们身上的衣服,直到实在不能再穿,几年才能买一次新衣,想到将来6个子女都要成家。心里的委屈 “我明里寄,他暗里寄” 成为矛盾争吵的导火线。然而丈夫却是倔强的孝子,屡吵不改,年年如此,这一吵就是十几年,直到公婆去世。</p></h1> <h1><p class="ql-block">九、老实巴交诚为本 业精于勤心为善  </p><p class="ql-block"> 伯昆在单位还是个老实巴交的知识分子,不善言语和交际,一心都在工作中,主要工作是河流洪水预报和天气气象预报。他和他的同事们可以准确地预测出河流上游洪水到达下游各地的时间,可以预报出未来几天天气降雨的过程。是我国水文事业的首批科技工作者。既使在文化大革命动乱时期,他既不卷入政治斗争,也不参与派别组织,以致那时单位人人都受到大字报批判,许多人因此受到批斗,他却毫发无损。仅一次有人写了篇 “篡改出身成份,妄为富农翻案” 大字报,为此单位派专案组专程到他的湖南家乡去调查,父母也是老实巴交的人,从未做过恶事,乡政府开出证明维持原评定。 </p><p class="ql-block"> 成份不好,一直是伯昆的心病,加上学生时代参加过的抗日救国青年社,因无法证明是共产党领导的组织还是国民党组织,反成为历史不清的污点,自已申请入党多年未被批准。这对子女们以后加入共青团,加入共产党,也会受到影响。因此他时常嘱付孩子们,政治上要求进步,争取入党。自己已经快到退休年龄了,平生没入党已成遗憾,指望子女们争点气,能够入党没有父辈历史背景政审关。 </p><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期间,作为一家之长的父亲,响应单位党的号召,在家里贴上毛主席的画像,给每个子女都买了一本红宝书及毛主席像章。这个从未上过照相馆的家庭,第一次,也是直到30多年后也仅此一次,来到当时的国营照相馆,照了张极珍贵的全家福照。</p></h1> <h3>  瞧这一家子</h3> <h1><p class="ql-block">十、儿女成长父母恩 城乡差别祖孙情 </p><p class="ql-block"> 岁月流年,大女儿成为大医院的一名护士,大儿子是一家国企工人,二女儿是国营商店员工,三女儿和二儿子响应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上山下乡。看着自己的孩子一个一个的长大,能立足社会,自食其力,报效国家,作为父母,心里那是高兴呀。 唯独三女儿离开父母离开城市下放到农村一个小村庄时,伯昆和月莹伤心了好些时。 </p><p class="ql-block"> 由于工作兢兢业业,技术拨尖,在全流域机构上万人单位中,首评仅19人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他的论文《马斯京根河床演变水文预报模型》,《中国水文预报方法》达到国际科研水平。成为我国水利行业水文预报权威专家。事后有领导问及他的感受,伯昆说:我是将文革这么多年无休止的政治运动的时间,全部用在学术研究上。 </p><p class="ql-block"> 转眼到了1977年,国家政策放松了,家庭成份的压力不再,伯昆因工作忙,委托正在中专学校读书放假的20岁的二儿子回了趟老家,看望自已年迈的父母。这二儿子聪明好学,年少时就将自己的爱好,象棋亲传,沒过三年,父子俩已是棋逢对手,不分仲伯。在校时是三门学科(数、英、化)的课代表,1974年知识青年到农村,后被父亲单位的中专学校作为工农兵学员统招。仅2个月之差,与1977年高考擦肩而过。。。</p></h1> <h3>  父子情深,教棋育人</h3> <h1>  二儿子在没任何人帮助下,只凭父亲提供的湖南一邵阳一邵东一罗家庄,一路问讯,找到了父亲的老家。第一次见到自已的爷爷奶奶,他怎么也不敢相信,在这个中国偏远的小山丘村庄,没有电灯,没有自来水,当地人常年不涮牙,吃水、洗衣、洗脸都在村边的一个小池塘。而自己父亲的爸爸妈妈,住在一间原四合院堂屋一侧厢房,没有一个像样的家俱,两位老人神情呆涩,看见自己的亲孙子也没任何反映。</h1> <h1>  回去后儿子将亲眼看到的情况和父亲说了,并问为什么不把爷爷奶奶接到城里来呢?父亲无奈地说,不是不想,而是农村人没有户口,政策不许呀。</h1> <h3></h3><h1>十一、扬眉儿媳红又专 疾劳老伴患重病<br> 又过了几年,两个下放农村的儿女回城,参加了工作与父亲在同一个单位,小女儿也顶母亲职当了工人。儿女们都相继结婚成家了,最让伯昆遗憾的,全家仍没有一个是共产党员,到第四个子女结婚,也没一个女婿和媳妇是共产党员。虽然自已的历史污点得到清白,那是伯昆多年打听寻证,终于在湖南一位同学那找到一本当年《湘江评论》刊物,里面有文章证明自已参加的抗日救国青年社是地下共产党领导的。<br> 然而到了第五个子女,二儿子结婚时,娶的媳妇不仅是中共党员,而且是中国工商银行单位的技术能人,曾获单位单项技术比赛全国冠军,湖北省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这让他彻底杨眉吐气了,逢人就说,罗家飞来了一只金凤凰。压抑了多年的政治进步,似乎在二儿媳上得到了释放。</h1> <h1></h1><h1>  中国的家庭妇女,实在是太辛苦了,不仅要工作,要照顾好丈夫,还要养儿育女,勤俭持家,更要命的是还要带孙子。月莹生育有6个孩子,都相继做了父母,因工作忙,照顾孙子的重担又接踵而来,先是大女儿的大外孙女,一带就是三年,接着是二外孙女。再就是三女儿的一对又胞胎,一直带到上小学,同时还有大儿子的孙子,一直带在身边。多年节俭省下来的钱,用完了儿女,还要贴孙子,本想赚点钱,同丈夫享晚年清富,却怎么也赚不起钱,闲不下心来。<br> 由于长年劳累过度,加上省吃营养不良,60岁那年,得了一场大病——肝腹水。这可是死亡率高达90%的难以治好的病。可是多子自有多福,大女儿联系了最好的医院和医生,二女婿买来了当时最难买到的救命药白蛋白,儿女们日夜陪伴,精心护理。硬是将母亲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当时出院时,一家人那个高兴呀,就像打了场大胜仗,真是难以形容。</h1> <h3>  大病初愈,患难真情</h3> <h1><p class="ql-block">十二、晚年期待享清福 却料病魔将命夺</p><p class="ql-block"> 老伴从死神里救出来,同年最小的女儿生了个儿子,伯昆脸上那个喜呀,乐开了花。从山坳里走出来到大都市,30多年一晃过去,如今的家庭已是22口人的大家庭,可谓儿孙满堂。自已也该享清福了,只要单位出差,就带上老伴,北京、上海、南京、广州到处旅游。</p></h1> <h3>  工作出差,携妻旅游</h3> <h1><p class="ql-block">  单位又分了新房,一家人喜气洋洋乔迁新居,好日子正开始。</p><p class="ql-block"> 月莹盘算着,儿女们都已成家,孙子也一个一个带大,自己的任务算是完成,再多攒点钱,和丈夫安渡晚年,享点清福。</p><p class="ql-block"> 伯昆却想的是,自已快要退休了,想把自已的专业书籍,研究成果传授给毕业后分配同一单位二儿子。不料这二儿子兴趣在文学方面,上班只讲效率,不守纪律。因原单位领导一句话,"要不是这单位,到外面只能喝西北风吧",便停薪留职,到武汉电视台,从事新闻记者去了。当伯昆白天看到儿子忙得不亦乐于,晚上在电视上看到儿子采访的镜头,也不由叹道,这小子,在外也能混出名堂来。其实二儿子在原单位,工作上被上级主管部门中国水利部授过二等奖。</p><p class="ql-block"> 不是计算机专业的他,在全国水文年鉴长江流域数据库录入中,人工校核,5人历时2年半,仅完成全部录入量的30%。独辟途径,在同事专业技术编程基础上,1人仅6个月,完成人机对话高级编程,及全部录入量的100%。自动生成检校错误对照表,其理论实践论文,发表在水利专业全国性期刊《人民长江》上。也曾写过好多篇专业论文,在国内专业刊物上发表。只是不习惯单位体制束缚,希望有更大的舞台展现自己。<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不过</span>事后一直后悔,未能将此科研成果,推广至全国各大流域中。</p></h1> <h1><p>  伯昆属于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勤奋钻研、吃苦耐劳。由于长年用脑过度,缺少锻炼,65岁那年得了一种帕金氏综合症,这种病表现为手足不停抖动,在国内无法得到医治,只得用药控制。医生断言,虽无大碍,但得了这种病,因服用药物抑制病情而带来的副作用,最多不超过10年就会生命衰竭。全家人小心翼翼,好生伺候,两个儿子最为孝顺,每个周未必回家去看看,送汤做饭,10年来从不间断。<br></p><div> 伯昆也是坚强,以顽强的意志与病廆作斗争,即使在病廆严重困挠的日子,仍坚持写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可谓呕心沥血,将一生献给了中国的水利事业。</div><p> 这期间,在湖南老家的父亲年迈92岁去世,母亲也在相隔一天后随父而去。伯昆病情不容出门,让大儿子回乡料理,并嘱若可能变卖当年妻子赔嫁的房产,或许能带回点钱回来,以补赏收入不高,多年来对儿女们的亏欠。然而大儿子空手而归,原来的三厢五房早已沒收归公分给了劳动人民,变卖的原灶房居室哪值什么钱。办丧事期间,请乡里乡亲大摆几桌酒饭后,巳全部花光。</p><p> 时间在稍稍流失,10年一晃也就过去,应了医生的话,伯昆75岁那年,终因生命特征衰竭,住院期间,不停地大吐血。医生嘱附,用一种医疗器械,间时抽排病人体内的污物,可减少病人痛苦。两个儿子轮流守夜,二儿子更是彻夜不睡,按医嘱间时抽排,多么希望用自己全部气力,让父亲病情好转,挽救父亲生命,回家团聚。但终因回天无力,父亲于1999年12月15日溘然与世长逝。</p></h1> <h3>  慈祥温和,为人师表</h3> <h1><p class="ql-block">  十三、悲恸母亲不孤独 孝敬子女情更深</p><p class="ql-block">  心爱的老伴走了,走的是那样的突然,月莹只觉天塌地陷。终日哭泣,几近疯癫,三年不止。有人说这是爱一个人爱到骨子里面去了才有的神经表现。妻子没了丈夫,孤单寂寞,子女们没了父亲,家庭似乎缺了一半,没有了欢快的笑声。 </p><p class="ql-block"> 月莹由于长年积郁成疾,得了轻微老年痴呆。这意味着什么,一生的勤俭节约,劳绿奔忙,指望攒够了钱过上幸福的日子。如今没了老伴,子女们也认不出,多年的存款也不知何物。人生就是这样残酷无情。</p><p class="ql-block"> 伯昆走了,却没有留给妻子和子女们任何遗产,仅有单位分给他的一间两室一厅居室。加上几十年的存折上,仅有3万元人民币。子女们谁也没有去争抢,更难得可贵的是,两个儿媳妇从不争闹,一家人非常孝敬,6个子女每周一至周未,每人轮流看望照顾母亲一天。小女儿和母同住,常年照料,实在不易。为的是让母亲不孤单,让她老人家能够安享晚年。</p></h1> <h1>  在80岁那年,子女们想方设法让她快乐,为她摆宴祝寿,陪她到上海苏杭旅游。也就在这一年,母亲的脸上才渐渐露出了笑容,子女们也才终于喘出轻松的一口气。</h1> <h3>  千名老人下江南</h3> <h1>  然而,好景没一年,母亲一次摔跤,导至股骨颈粉碎性骨折,人说老年人一经骨折,基本上卧床不起,很难回生。可是月莹的子女们不知哪来的力量,齐心协力,让母亲住最好的医院,换上国外最昂贵的股骨颈,一阵忙乎,硬是让母亲三个月就下地走路了,真是奇迹。</h1> <h1><p class="ql-block">  十四、逝者安息代相传 儿孙幸福永不忘</p><p class="ql-block"> 再一晃又是10年过去,月莹已近90岁,每天自言自语说梦见了伯昆,要她到天堂来找他。走路已是步履姗姗的她,有一天再次跌倒骨折,这一次就再也没能站起来,老人经不起骨折,因为一卧床就意味着身体内所有的功能发生衰竭变化,既使用最好的药也回天无力。</p><p class="ql-block"> 但是子女们仍旧是每天都是弄来最营养的饭菜,要求医院用最好的药治疗全力抢救,还是多么希望母亲能活下来。然尔母亲每天却不吃不喝,奇迹不再发生。那一天,月莹紧紧拽着二儿子的手,眼晴里流出一丝泪水时,分明是感受到人的生老病死的无奈。2014年10月18日,月莹离开了她所眷恋的大城市,她所热爱的家庭及儿女,去天堂找她心爱的夫丈。</p><p class="ql-block"> 伯昆、月莹一对恩爱的伴侣离开了世界,也离开了他的儿女们,但罗家的孙子们却都长大成人,最有出息的是大女儿的长女,天资聪颖,5岁上小学,中学时,是该校奥赛数学、物理、化学三门参赛选手。16岁考取北京大学,读完研究生再读美国博士,29岁读完美国博士后,就职香港一家跨国公司外企工作。她的父亲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公公从农村走向城市,外孙女从中国走向世界。二女儿的次女,也是聪明伶利,考上本地重点大学又被保送继续深造研究生毕业,现在全国知名大学任教。二儿子的女儿,也是聪慧秀气,以艺术类最好成绩大学毕业,又以第一名成绩被华中大学研究生录取,提前一年被广州国家事业单位录用。有趣的是,姐妹三人,中学都是武汉重点高中二中毕业,该校校长感叹,一家里出三个高材生,实属少见。</p><p class="ql-block"> 这也难道不是爷爷(外公)的基因,传给了下一代,没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就没有他们的父母,也就没有他们今天的幸福人生。让我们绚怀先人,懂得感恩,培养后人,无私付出。</p><p class="ql-block"> 物转星移,世事轮回,父亲母亲,已远离世上,远离了他们热爱的家庭和子女子孙,然而,孙辈中又有6人又有了自己的小孩。他们最疼爱的最小的亲孙女,也于2018月3月27日,生了个儿子一一第四代亲重外孙子来到世间。</p></h1> <p class="ql-block">  生活在继续,生命也在延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7年初稿于武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