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靖边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偏西,榆林市西南部,无定河上游,跨长城南北,是1935年解放的革命老区。地势南高北低,海拔介于1123~1823米之间。</h1><p><br></p> <h1><b>中国的波浪谷—龙州丹霞</b></h1><h1><br> 龙洲镇在靖边县东南22公里处,多年的冲刷剥去黄土,形成的大片的丹岩沟壑。龙洲丹霞不同于别的丹霞地貌,以山峦为主要景观。</h1><h1><br></h1> <h1> 这种红色的石头在学术上被称为“砒砂岩”,砒砂岩是一种松散岩层,在长期风力和雨水的冲刷下形成沟壑、波浪起伏的山丘形状,所以人们也称它为“波浪谷”,亦称“红石峁”。</h1> <h1> 在阳光照耀下,使山岩更加红润诱人,在微风吹动下,那柔美的线条仿佛有了生命,如波涛拍岸,如漩涡涌动,以至给人一切都在流动的错觉。</h1> <h1> 纤细的岩石纹路实际上是清楚地展示了沙丘沉积的运动过程。纹路的变化反映出每一层砂岩随着沉积矿物质的含量不同而产生的颜色深浅差异。红色主要是由铁和锰的氧化而产生,这些颜色不是一成不变的,往往在交错处和角落里形成更加复杂与抽象的图案。</h1> <h1> 顽强的生命力</h1> <h1> 告别波浪谷</h1> <h1><b>迷人的西涧丹林秋色</b></h1><p><br></p> <h1><b>西部的苍凉——大夏国都统万城遗址</b></h1><p><br></p> <h1> 统万城在靖边县城北58公里处的红墩界乡白城子村,藏在毛乌素沙漠的深处,为匈奴人的都城遗址,因其城墙为白色,当地人称白城子。又因系赫连勃勃所建,故又称为赫连城。</h1> <h1> 统万城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设的最完整、最雄伟、最坚固的都城,也是匈奴民族保存下来的唯一一座城墙轮廓、众多建筑保存完好的都城遗址。<br> <br></h1> <h1> 传说公元413年,匈奴首领赫连勃勃来到这里,一时被这美丽的景色所迷住了,赞叹道:“美哉斯阜,临光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未见若斯之美”。于是在此修筑都城。可惜的是,赫连勃勃仅仅建立了7年的辉煌,他去世后,统万城在即被北魏攻下,由此走向衰败,统万城经历了辉煌和衰落,终于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h1> <h1> 当年的宫殿荡然无存,城内只有一地的黄沙,有许多碎磁片、陶片、瓦片以及白骨浮于沙丘上面,让人联想到这里曾经的战场厮杀。</h1> <h1> 满目苍凉、满目凄美</h1> <h1> 一只迷失的羔羊喊叫着妈妈,追寻着、奔跑着</h1> <h1> </h1> <h1> 眼里满是恐惧和期盼</h1> <h1> 经过岁月的洗礼,统万城只剩下了几个高高的白土垛,映入眼中的是一副苍凉景象,灰白的沙地,灰白的枯干和死沉沉的静寂。</h1> <h1> 小羊羔站在那翘首远望,哦,是看到了羊群和妈妈</h1> <h1> 碰到了小羊羔的主人——统万城的拦羊老汉,不禁和他攀谈起来。他说90年代这里面都还住着人,后来当地政府陆续将他们迁出,政府正在城边修建统万城博物馆。</h1> <h1> 已经82岁的拦羊老汉</h1> <h1> 登高远望,收沧桑于眼底,虽不见当年的刀光剑影,也不闻羌笛胡笙,但历经千年风雨的城墙,支离破碎的瓦砾,仍然诉说着当年的辉煌。狂风在周围呼啸,苍凉、哀伤,似来自远古的回声,似响彻苍穹的胡笳长笛。有些人,有些声音,有些景象永远地消失了,历史在这里凝滞了。</h1><h1> 走出统万城,回首遥望,沙海中的古城让人倍感沧桑。千里迢迢地去看一座废墟,此时此刻,我依然觉得——值得。</h1> <h1><b>历尽沧桑的神树涧古柳</b></h1><p><br></p> <h1> 神树涧位于靖边县红墩界镇神树涧村,距离统万城10公里左右,据有关部门考证,这些神树大约有600多年的历史。</h1> <h1> 因年代久远,神树树干看上去形状狰狞古怪,有被雷电劈成两半的,有空心的,有扭曲的,有倒卧的,姿态各异,散发着历尽沧桑的悠悠古韵,仿佛在诉说着古往今来的故事。</h1> <h1> 神树看上去如枯死一般,却每到春来,树冠依旧迸发着勃勃生机,绿色的枝条如蓬发一样茂密,遮天盖日,邀云请雾。</h1> <h1> 神树一株一个形态,一棵一个风格,让你激动,让你兴奋,让你留恋忘返,目不暇接。以为这一株就是最好的了,转过身去,又发现了更加神奇的形状。</h1> <h1><b>靖边街景</b></h1><p><br></p> <h1> 靖边给人留下了极好的印象,街道整齐、干净,一个县城居然有如家和锦江之星的连锁店。最主要的还是景好!</h1><p> (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