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长溪村位于婺源县北部的赋春镇,距离婺源县城55公里,距赋春镇政府16公里。该村南面与岩前村相接,北与中国瓷都景德镇市浮梁县毗邻,东与大鄣山程村和戴村(石城红枫景区)交界,西与林塘和沙古坦村接壤,是个地处边界的偏远山村。她在琴江东岸,地势平坦,距屏山圩3.5公里。五代十国后晋开运二年(945),赖滔从近村灌头陂迁此。原河旁盛长实心竹,名实竹坝。建祠后,因村临琴江改名长溪。</h3> <h3> 长溪村委会共有5个自然村(董家、 方家、曹家、上长溪和下长溪村),8个村民小组,共619户2186人。全村耕地面积1555亩,林地面积78000亩,主要出产茶叶、茶油和蜂蜜等。长溪村委会所在地是行政村,共520户1851人。</h3> <h3>沿着青石铺的田埂,走在古驿道上。</h3> <h3> 长溪自然村建村于宋代淳化年间(公元992年),村庄以戴姓居多,古称“星江马源”,后改名长溪。由于长溪村山多地少,古时有“千烟无耕牛”之称。长溪村红叶的一直不为人所知,原因就是这里交通不便,极少有游客前来,在婺源旅游火红的今天,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h3> <h3>长溪村是一个非常奇特的村庄。以村为中心,无论你向东南西北那一个方向走,15华里不会看到人烟。</h3> <h3>古时没有通公路,为了便于生产出行,村里便筑起了几条联通外村的道路,全都是用青石板铺设成的,看着一块块石板连级而上,不知要多少块石块才成一条路。</h3> <h3>每到深秋,村庄前后有二百多株连片生长几百年的香枫树就会一片火红,高大的红枫与白墙黑瓦马头墙掩映为一体,形成别具特色的红枫林景观。</h3> <h3>村内还有许多条意境深远的古巷,村里很安静。</h3> <h3>就是这些中国最美的乡村,现在也是一个个走向湮灭,那原有的古朴气息,像长溪村这样因为交通原因还不为人所知的村庄,己经是很少了。</h3> <h3>沿着平整的古驿道走上村里附近的一个高的山头,看见依依的河湾,那座古石桥就卧在这水面上,桥下的碧水中有鸭群嬉戏,悠悠地把那千年的古老归于平凡。</h3> <h3>事实上,长溪的灵气带给这千年的古村落的,不只是青山绿水,还有更久远的人文追溯。能看到不着脂粉不修边幅民间乡村的千年流水遗存,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事。</h3> <h3>沿着村头的石板路,逶迤而行,一条宽敞的路由北至南贯穿全村,我在这里为什么不再石板路来表述这条路呢?是因为村里前些年为了方便种的稻谷或其它生产作物运到家门口,原本全是青石铺成的路大部份用水泥浇在下面了,那些石板都是非常平整的,真是太可惜了。不过,你随便往这条主路上旁边的小巷里一走,则都是更窄的深巷,平整的青石板,踩在上面,那种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 </h3> <h3>这个有着1000多年古村,现存不少是两三百年前的徽派建筑,不过,在村里也常看见用泥土做成的房子,当地人叫土墙屋,十分简陋,还有一些就只是用木泥面,在风雨多年的蚀化下,显得破旧不藏,看来这个村经济还是比较落后。</h3> <h3>全村近600户人家中,不少还住着古老的大屋,黑黑的,不过,很多农户家都很清洁。</h3> <h3>大门前有有雕刻或是用青石做屋基的,那就是祖上曾有过官宦或是经商的人家,寻常百姓家的房子显得很小气,就是门口也比那些大房子起来小得多。</h3> <h3>整个村子在大山的拥抱之中,那一条潺潺的河水沿村前缓缓流过。</h3> <h3>婺源篁岭景区,地处石耳山脉,面积15平方公里,由索道空中揽胜、村落天街访古、梯田花海寻芳及民俗晒秋拾趣等游览区域组合而成。 篁岭属典型山居村落,民居围绕水口呈扇形梯状错落排布。</h3> <h3>篁岭因”晒秋”闻名遐迩,村落“天街”似玉带将精典古建串接,徽式商铺林立,前店后坊。 周边千棵古树环抱、万亩梯田簇拥,四季花海展示惊艳的“大地艺术”。 </h3> <h3>挂在山崖上的篁岭古村,地无三尺平,数百年来,村民早已习惯用平和的心态与崎岖的地形“交流”。自然条件的局限却激发了先民的想象和创造力,从而在无意间造就了一处中国绝无仅有的“晒秋人家”风情画。</h3> <h3><font color="#010101">篁岭古村数百栋徽派古民居在百米落差的坡面错落有序排布,每当日出山头,晨曦映照,整个山间村落饱经沧桑的徽式民居土砖外墙与晒架上、圆圆晒匾里五彩缤纷丰收果实组合,绘就出世界独一无二的“晒秋”农俗景观、最美的中国乡村符号。</font></h3> <h3>篁岭是婺源的浓缩,而倍受游客青睐。在篁岭,与“晒秋”同样摄人心魂的是水墨梯田。篁岭被网友评为“全球十大最美梯田”。 阳春三月,篁岭油菜花海,梯田上的粉墨油画。如金蛇舞动,梨花赛雪、桃花嫣红、菜花飘香、交相辉映,美不胜收。粉墙黛瓦掩映其中,云雾萦绕,是一个美丽的乡村童话!</h3> <h3>如果说,婺源古村是中国古建筑的大观园,篁岭无疑是一朵雅致动人的奇葩。篁岭古村既是自然的宠儿,也是人文的杰作,更是造物主遗落在人间的一块美玉。这里一年四季都是画家和摄影家的创作乐园。</h3> <h3>篁岭已成为婺源“古民居异地搬迁保护及徽州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支柱性项目,篁岭项目改变婺源旅游产业单纯依靠门票获利,采用“观光与度假并重、门票与经营复合”的商业模式,旅游产品从单一观光型向休闲度假、文化娱乐、民俗体验、旅游会展等综合配套型转变,着重开发旅游文化产业特色项目。</h3> <h3>主要项目有:美术摄影及影视创作基地、农家民俗生活体验基地、农耕文化展示基地、民俗文化演绎及精品度假酒店、特色农家美食等项目,最终将篁岭村打造成全国最具民俗特色的文化艺术影视村落、世界级的古村样板。</h3> <h3>晒秋民俗: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h3> <h3>篁岭晒秋特有的地域乡土符号,独特的民俗文化现象,为景区发展创造无限可能。景区通过每年举办”晒秋节“活动,打造成游客精神产品。游客来篁岭可以看晒秋,拍晒秋,也可以住下来体验晒秋,体验“朝晒暮收”、晒台“话桑麻”的田园生活,体验“晒秋人家”的农俗乐趣。“篁岭晒秋”是一种文化体验,一种精神产品。而晒秋的场景,将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文化符号,如同“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一样,“篁岭晒秋图”将会成为文化佳作。</h3> <h3>其实晾晒这种农俗现象,并非秋季“专属”,一年四季都有展示,只不过秋季丰收季节,表现得更为丰富、更为“神韵”些罢了。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就曾为家乡的“晒秋”积习传唱一首《晒秋》歌,而婺源的《晒秋情歌》也在一定区域传唱了很多年。</h3> <h3>御赐牌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