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亲我的宝贝

老鹰

<h3>  亲爱的丫头,马上就到你的生日了。你一直嗔怪“理科生思维方式”的妈妈从来想不到主动给你寄“爱心包裹”之类的生日礼物。这一次,我仍然想不出有什么礼物值得寄。想想从小到大妈妈不曾给你记过“成长日记”,如今就算“补作业”,编辑这篇图文,作为给宝贝女儿的生日礼物吧。</h3><div> 最近读到网上一篇文章《谢谢你,愿意做我的孩子》,文章里说,‘’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相互滋养。我原本以为自己为你付出了一切,到最后才发现,成全的,原来是我自己。‘’对此我深以为然。二十三年前,你出生前两个月,我回到老家去待产。我妈请了个熟人开车来机场接我。那个时候,我在心理上还没有完全做好当母亲的准备,一路上不停地抱怨,说生孩子有什么好处?一辈子操心忙碌,烦不过来。那时贵阳机场还在吕庄,也没有高速公路,进城差不多要有一个小时的车程。听我一路喋喋不休地发牢骚,司机大哥终于忍无可忍地插话道:“其实养育孩子还是快乐比烦恼多!”我一怔,闭了嘴。这话我记了一辈子,因为此后的二十多年中我真真切切地体验到了。其实我不是要逃避养育你的责任,恰恰相反,我知道一但生下你,我必然要“负全责”的。我不会把你扔给外婆或奶奶去带,更不会交给保姆带。我一定要亲力亲为养育你。我之所以焦虑,是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够不够做一个好妈妈。</div> <h3> 1994年12月29日,很少下雪的安顺大雪纷飞,你比预产期提前半个月降临。那一天,外婆的水仙花开了一朵,而且那盆水仙再没开第二朵,就像你名字的谐音一样是我们‘’唯一‘’的宝贝。我特意舍近求远没有选择家门口的大医院,而是去了相对较远的小医院。那是因为当时国内刚刚兴起“母婴同室”的观念,但很多大医院还做不到。这家小医院虽然条件相对简陋,但理念先进。他们不仅可以母婴同室,而且一家单独一间病房两张床,让爸爸也可以住进来照顾。这样,你不用住婴儿室,从你出生第一天起,我们完整的一家三口就住在一起。不过这样也有一个“坏处”,就是照料新生儿的所有细节都需家长亲力亲为,而不是由护士代劳。因此,爸爸和外公外婆手忙脚乱,被小护士们取笑道:“这一家子四个大学生搞不掂一个小婴儿。”你不像大多数新生儿那样是闭着眼睛出生,你一来就大睁着眼睛,也不大哭,就小声哼哼,大半日才入睡。护士阿姨开玩笑说:小家伙,你哼哼啥?你对这个世界不满意么?你躺在我身边,我没有像书上说的那样立刻母爱汹涌激动地拥你入怀。事实上,我面对这个蹬着大眼睛哼哼的小东西有些不知所措。怎么说呢,有一点怯怯的陌生感。没错,是陌生感,虽然你在我的肚子里住了九个月,可我们还没有见过面,对不对?</h3> <h3>  下面这张照片中左边抱着“包裹”的这位就是接生你的金医生。那“包裹‘’中就是刚出生一周的你。你出生时右上臂靠肩处有一个大如鸭蛋的鲜红“胎记”——毛细血管瘤。连见多识广的医生们也很吃惊。我和你爸爸很担心,这丫头长大后怕是穿不了无袖连衣裙了。所幸到你五个月大的时候,经过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南京军区总医院口腔科的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专家,他可以不用手术治疗血管瘤,才消除了我们这个心病。</h3> <h3>  你出生后,你爸爸在享受“初为人父”的喜悦的同时,也承担起了责任。在医院那几天看把他忙坏了。而且每天还要在医院露天的水房用冰冷刺骨的自来水洗尿布。那时国内刚刚有纸尿裤不久,还不普及。后来你外婆从一个朋友处听说有这么个好东西。可是安顺这样的偏远小城不知道有没有卖的(后来终于找到有一家小店有卖,但货很少),打电话给你远在上海的爷爷奶奶求援。于是你爷爷奶奶给你的第一份礼物便是邮来一大包纸尿裤。我生你时有点难产,你爸爸心疼我。刚开始时用了奶瓶喂你,不料你这个“小懒鬼”从此只认奶瓶不认娘(因为吮吸母乳比奶瓶费劲得多),一直不肯到我身上吃奶。全家人想尽办法都没用。你外婆咨询了很多的婆婆奶奶讨来的“老经验”对你全都失效。你宁愿不吃也不干。有一天你外婆的教研室集中学习时,她的同事们还“专题讨论”了如何让你主动吃奶这个“课题”,可是,他们出的“馊主意”也没有一个管用的。难道就此放弃母乳喂养?太可惜了!我不甘心。于是买了个吸奶器回来,我每天“像奶牛一样(你外公语)”挤奶然后放进奶瓶喂你。这样坚持了两个多月,正当我发愁产假结束独自带你回南京时(你爸爸早已先回去上班)旅途中可怎么办时。你好像“心里有数”一样,在出发前十天,突然主动放弃奶瓶,到我身上来吃奶了。让我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h3> <h3>  你三个月时,妈妈我不得不回来上班。那时我们在南京的“家”我自己都还没有见过呢。我刚分到的房子,我不在南京,还是教研室主任亲自帮我领钥匙搬的家。外婆不放心,向单位请了十天假亲自护送你回南京。外婆回去之前,爷爷奶奶也从上海赶过来,这还是你爸妈结婚五年了两“亲家”第一次“会师”呢。奶奶和外婆接力帮我撑过了回宁的第一个月。但她们都没退休,不可能长住南京。你爸爸还在汤山,那时交通不便不能每天回家,我比较艰难。好在教研室的同事比较照顾我,工作不算忙。请了个保姆帮忙做家务,除了我上课的那几个小时,其它时间我都亲自带你,并不用保姆插手。</h3> <h3>你一出生就顶着一头浓密的黑发,并且以后几个月一直高高地直立着,头上像顶着一盆生机勃勃的草。</h3> <h3>一直到你五个月时因为天气渐热,爸爸才亲自动手给你剪短了。以后你的头发一直都是你爸爸给你剪。你头发太密,好动怕热出汗多,因此一到夏天你爸爸就给你剃成了“板寸”。</h3> <h3>  也许是坚持母乳喂养的结果(你一岁三个月才彻底断奶),你身体很好,不怕冷,不生病。你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虽然还不会走路,但你一双小腿整天动个不停,在所有你能够得着的东西上乱踢乱蹬,新袜子上脚不到一天就能蹬通了。似乎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框”得住你。你刚出生没几天,就不肯老老实实待在“蜡烛包”里,总会把手臂挣脱出来。可是外婆以为你要包一个月的,只准备了小包被,外穿的冬衣都没备好。我只得打电话给同学紧急求援,让她们带小哥哥小姐姐们的冬衣来救急。回南京后我们怕你自己睡婴儿床会踢被子着凉,特地给你弄了个小睡袋。谁知你双脚双手同时抬起与平躺的身体垂直成九十度,先把睡袋撑开,然后手脚协调用力一蹬,只需两秒钟就从睡袋里解脱出来了。动作迅速而完美。五六个月大的时候,你经常把自己的身体扭曲各种奇形怪状,大人刚一转身你就能从婴儿车里翻下来。</h3> <h3>等到你学会走路之后,更是从此一路狂奔根本停不下来。</h3> <h3>你十个月大的时候,爸爸调到工院来工作了,我们的小家终于真正地安定下来了。</h3> <h3>在妈妈的家族中,你是你们这一辈的第一个孩子,而在爸爸的家族中你则是这一辈最小的一个孩子,哥哥姐姐们都比你大十几岁,所以你在两家都是个倍受宠爱的娃。</h3> <h3>你周岁时,你的大小姑妈还有二婶特地从镇江赶来祝贺。不过,我们并没有举行“抓周”仪式。</h3> <h3>  你会走路以后我们不再请保姆,咬牙自己扛。我负责你吃穿睡,爸爸负责带你玩。实在是我们俩都有课错不开的时候,只好把你暂时寄放在邻居朋友同事家,东家扔两小时西家扔两小时的。有时候在18号楼一堆年轻奶孩子的妈妈聚在那里,她们会逗你,叫你去吃她们的奶,你也不客气。后来好多年后,还有别的妈妈跟我说:“你家女儿小时候可是吃过我的奶的。”最艰难的一次是你两周岁时,爸爸出差近一个月。你还没有上幼儿园,又正是一刻离不开大人视线的年龄,大冬天我一个人拖着你买菜做饭,管你吃喝玩乐拉撒睡,二十四小时没人换手,也不知是怎么挺过来的。</h3> <h3>  从你牙牙学语开始,我就发现你具有“独立的个性”,因为身为教师的我沮丧地发觉我根本没有办法“教”你什么。我教你的“单词”你根本就不理睬,你嘴里最先蹦出来的词都是你自己有“需求”的。再后来,我给你念故事书你根本也不会由我念什么听什么,你总是自己选择。尽管你大字不识一个,但你会根据插图来选。你有明显的偏好,你只听各种小动物的故事,而对“小人儿”毫无兴趣。</h3> <h3>你除了吃饭睡觉之外,大部分时间爸爸都带你在外面“野”。因此你很皮实,不娇气,不爱哭,是个很好带的孩子。你吃菜不挑食,可就是仍然不爱吃主食,体重轻。怕你吃得少营养不良,你妈我天天动脑筋换花样做好吃的给你吃,厨艺功夫大长。因为这段时间你四处“游荡”惯了,所以后来你上幼儿园第一天就没有哭。而且我们最后一个接你,教室里只剩你和老师对坐。老师说,没关系,反正你也不哭。</h3> <h3><font color="#010101">  1997.9.你上幼儿园了。刚上托班不久,你的秦老师就对我说:这个班上有三个小女孩很有特点,一个擅长“动口”(嘴皮子厉害),一个擅长“动手”(能打架),你家这个是“动心”,是个会动脑子的聪明姑娘。上小班后,有一天你的老师要求我在家长会上“介绍经验”,说说我们平时是怎么教育你的。这是你妈第一次沾你的光“上台做报告”。后来老师又要求我写一篇文章投稿给杂志,我记得写了一篇《女儿与爸爸》。这算是你妈沾你的光第一次在生活类杂志上发表文章。</font></h3> <h3>当然,你在幼儿园也不全是“光鲜露脸”的事儿。你也有上课不守纪律被“罚站”的时候。不过你这个小孩有点特别,你不像大多数孩子那样或膜拜或害怕老师,你对老师的表扬或批评比较“淡定”,好像自带一种“宠辱不惊”的范儿。</h3> <h3>你进幼儿园之前,有好心邻居提醒我应该给老师送礼。我愚笨地问:“为什么?送礼有什么好处?”邻居无奈开导我道:“送了礼,老师会特别关照你家孩子啊,比如冬天睡午觉起床时老师会先给你家孩子穿衣服之类的。”我撇撇嘴:“那我还不如教会我家孩子自己穿衣服呢。”因此我依然顽冥不化没有给你的老师送过一分钱的礼。但事实上,你的老师并没有因此“亏待”过你,反而是把你“当成手心里的宝”。寒冬腊月,每天早晨你一进教室,你的秦老师第一件事就是捧住你冰凉的小手帮你捂热。让我非常感动。如今二十年过去了,我有时在路上能遇见秦老师,每次我都要恭恭敬敬地问一声:“秦老师好!”以后小班、中班、大班,你不断地换老师,我依然没有送过礼。但是老师们都待你不薄。所以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只要你足够自立自强,不怕你不通人情世故的老妈不会送礼。</h3> <h3> 上中班的时候老师说,你的节奏感很好,让我们在音乐舞蹈方面培养培养你。我们问你学不学琴,你说你只想乱弹琴。老师介绍你去学芭蕾舞,但是学了三个月之后你拒绝再学下去,你说“上了老师的当了”。</h3> <h3> 后来阴差阳错你还是开始学习了手风琴。其实学手风琴很辛苦,因为琴越换越大,越来越重。由于你一直表现不错,粗心的妈妈直到你学琴几年之后才发现,你的手比同龄的小朋友要小,人家张开五指就能轻松够到的键,你必须快速移动手指才能够到。拉同样水平的曲子你比别人要辛苦。真是难为你了。</h3> <h3> 我们在幼儿园之外还给你报了一个英语班,是那种只听说不要书写,也不要考试考级的那种。因为爸爸妈妈英语都学得不大好,心虚,希望你早一点接触英语。邻居一个教英语的老师听说后不屑地说:“英语有什么好学的,我给儿子报的是数学班。”而当过数学老师的我也不屑地回答:“数学有什么好学的?” 然后我们一起哈哈大笑。家长果然是自己越没谱的越要给小孩报班。</h3> <h3> 你精力充沛,有些小调皮,性格有点像个男孩子。寒暑假去外婆家没少给外公外婆制造“小麻烦”(当然更多的是给他们带来“大快乐”)。有时候外公“忍无可忍”地“揍”你,你也满不在乎不会哭,还说“反正又不疼”。当我们认为你犯了错,忍不住情绪失控拍桌子吼你的时候。如果你自觉理亏就会乖乖自己去“面壁思过”,但是如果你不认为自己错,则会与我们对拍桌子,正色道:“我要发火了!人都是平等的嘛,凭什么你们可以吼我,而我不能吼你们?”天晓得你的这些“民主思想”是从哪里来的。</h3> <h3>  你依然喜欢“户外”,不知道是否与我们家总住一楼有关。你三周岁就能独立爬上中山陵的那392级石阶,四岁半去昆明世园会,你全程自己走下来,同去的几个大哥哥大姐姐都喊走不动,你一声也没叫累,最后疲倦得走着走着就睡着了,也不知道“申请”大人抱一下。爬庐山时你爸爸没去,你同样自己走没问题。幼儿园大班时早晨你都自己去幼儿园不用我们送。我问你如果路上碰到拐卖小孩的骗子怎么办?你说:“我有那么笨么?”当然喽,那时我们家离幼儿园很近,路上遇到骗子的概率很低。</h3> <h3>你一直身体很健康,除了偶尔小感冒没生过大病,但是六岁时你住了一个星期的医院,因为在工院游泳池游泳感染了一种病毒,高烧了一周。那一年游泳池害工院病倒三十多个孩子,全是平时身体棒的。不过,这是你从小到大唯一一次住医院。有你这个身体棒棒的小孩,爸爸妈妈真是幸运。</h3> <h3>  2001.9.你上小学了。上学前,我们没有教过你有关语文和数学知识,拼音你一个都不识,完全大“白丁”,你认识的方块字不超过20个,数学只会10以内的加减法,还是幼儿园老师最后一个月完成了规定的教学任务没事干,顺便教你们的。我顶住压力,说服你爸爸不给你“择校”,就守着家门口的月牙湖小学。</h3> <h3>  你在整个小学期间表现非常优异,不仅学习成绩出类拔萃,而且文体全面发展。你似乎有些短跑天赋,学校运动会经常能拿到金牌。你外婆骄傲地说你是“隔代遗传”,传承了她的运动基因。</h3> <h3> 除了继续学习手风琴之外,二年级你们学校参加区里的文艺汇演,把你挑选进舞蹈队,然后你们得了一等奖,从此你跟舞蹈结缘。</h3> <h3>  三年级南京电视台‘’哆来咪少儿艺术团成立,你虽然毫无舞蹈基础,还是被选拔成为第一批队员。在“哆来咪”的三年,经常外出演出和在电视台录制节目,让你开阔了眼界。五年级时,你随团出访了土耳其和欧洲。在土耳其参加一个国际性的青少年艺术节,然后去德国的德累斯顿参加舞蹈比赛,得了奖。老师顺便带你们在欧洲大陆玩了一圈。</h3> <h3> 那是你第一次离开我出远门。在此之前,无论去什么地方,我不去你就不去,无论谁都带不走你,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你爹都不行。这次你已经十一岁多了,有老师带队,我对你的生活自理能力有绝对的信任,所以我是放心的。不过,我唯一担心的是你当时正患腮腺炎还没有痊愈,是带着口罩肿着腮帮子走的,好在后来无大碍。</h3> <h3>  土耳其是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国家,你在土耳其先后住进了两个当地的普通家庭,一个“亚洲家庭”和一个“欧洲家庭”。你和同龄的异国孩子同吃同住同上学,零距离体验异国异族普通人家的生活。这段经历很特别,是一般私人旅游很难体验到的。 </h3> <h3>在德累斯顿的舞蹈比赛你们获得了一等奖。</h3> <h3> 你依然对“自然”的兴趣多于“人”。去书店就直奔动植物的书而去,对人文类图书看都不看一眼。</h3> <h3>上学放学路上经过的两个小区有哪些猫猫狗狗你都熟悉。</h3> <h3>  有一次电视台给你录个小专辑,记者来家里采访,一进你的房间门,那女记者吓了一跳。你的房间墙上挂满了各种犬或老虎的巨幅图片,书架里大多是关于狼或狐狸或犬的书籍。这根本不像一个跳舞的小姑娘的“闺房”嘛。</h3> <h3> 虽然我没让你在外面报班学习“奥数”之类的。但是你在小学阶段拿到了小学生能够得到的所有“官方”荣誉,区三好学生,区优秀少先队员,南京市优秀少先队员,首届“南京市百名少年之星”,“中国少年三级雏鹰奖章”。</h3> <h3>  那时小升初已经只有南京外校可以考试,还要摇号才有考试资格。择校则每个区只有一所民办学校。我们没有特别为考外校做准备,而且你摇号也没摇上连考的机会都没有。不过凭你小学阶段的优秀履历,你进入了白下区的郑和外校,就在我们家小区隔壁,就近上学正好。</h3> <h3>  2007.9.你上初中。你是个发育稍晚的孩子,进初中时身高勉强够150,又瘦又小。</h3> <h3>  但是不知道你因为你在幼儿时期你爸爸带你玩得比较多呢,还是跟你在军校大院长大有关,总之你的性格仍有些男孩子气。小学的时候课间你也更多是和男同学一起玩。你说:男生嘛,你打我一拳我踢你一脚的一般不会哭也不会告老师,不麻烦。刚上初中你就分别跟两个大个子的男生各干了一架。我问你身材悬殊这么大,你怎么确定自己能打赢?你回答说:打不赢也要打,气势上先不能输。也许你就是靠着这“气势”打赢了架,从此确立了你在新班级的“威信”。</h3> <h3>  你的班主任是个年青姑娘,她观察力敏锐,迅速发现你在班上男生女生都能“hold”住,而且老师交办的事由都做得比较靠谱。因此有意让你当班长。不料你却不假思索地一口回绝了。你的理由是,班长要经常开会和传达通知,太烦!老师无奈,只好安排另一个学习成绩优秀而性格文静的女孩子当班长。但是还是说服你担任了其它一些“职务”,好方便帮老师干活。</h3> <h3>  而你的确是老师的得力帮手,虽然不是班长,班上的事儿你比班长操心更多,你自嘲自己是“居委会大妈”。学校的运动会你依然是班级的主力,一年一度的新年晚会,你们班的节目肯定是你自己当“导演”并且兼演员。</h3> <h3>  郑和外校有暑假组织学生到国外游学的传统,初一暑假去了澳大利亚。你和那个与你同名同姓的姑娘住同一房间。</h3> <h3>  其中有几天你们也被安排住进当地人家中。但这一次你发现与你当年住土耳其人家时的美好感觉大不同。这次不是同龄人家,而且这些家庭似乎都是“穷人”,靠干这个挣钱的。你们的吃住条件都很差,你说是像在受“忆苦思甜”教育。</h3> <h3>  初二的暑假本来是要去美国的,一切都准备好了,就差签证。突然南京市教育局下令暂停一切中小学的赴美活动,原来是那时北美正爆发甲肝疫情。你终于还是与美国失之交臂。</h3> <h3>  你们郑外是有奖学金的,每学期年级前十名拿一等奖学金。你一次不落全部拿下,因为你最差排名也是年级第五,还有两次是年级第一。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中考这“最后一锤子”你却砸歪了,一向成绩稳定的你发挥失常了。用你的“发小”妈妈的话说,这是你整个初中阶段考得最臭的一次。不过虽然大失水准,还不至于“崩盘”。而且你手握两家顶尖高中的降分优录签约。所以南师附中和金陵中学你还是可以任选一家的。只是从你的估分来看(那时是先填志愿后知分数),即便南师附中能进去,估计也进不去它的实验班。而与金中的签约是只要达到录取分数线就直接进实验班。反复权衡之后(也考虑到南师附中离家太远,得住校),最后还是选择了金陵中学。说到这个“优录签约‘’还有一段插曲。郑和外校与金陵中学是传统合作伙伴,所以你拿到金中的签约并不意外。但是南师附中一向与郑外较少打交道,这次只是象征性地给了一个签约名额,但是你当时的排名却是第二名。你们老王校长亲自向南师附中招生老师推荐道:“你们应该看一看我们这个第二名的材料,相信你们会感兴趣的。”南师附中的老师看了你的材料,果断决定追加一个名额给你。但是谁都没有想到,这个南师附中的签约却像一个“魔咒”,不仅你考得大失水准,那个同样签约南师附中的“第一名”也考砸了。也许是跟我们家同样的想法,她最后也放弃南师附中选择了金陵中学,并且跟你分到了同一个班。只留下你们老王校长无奈地扼腕叹息。幸好,另外几个平时成绩不太稳定的小伙伴发挥出色,考上了南师附中,让你们老王校长‘’受伤的心灵‘’多少得到几分安慰。当然,事后回头看,当年那些考上南师附中的同学后来高考成绩也并不比你出色。所以“择校”这件事其实不必太过于执着。</h3> <h3>  我发现这个阶段我们家的照片明显开始减少。因为这个时期你是‘’丑丑的青春期小孩‘’,特别是后来成了“箍牙妹”。而我则人到中年,进入“人生的U型底”差不多也是最丑的时候,不大愿意照相。 </h3> <h3>  不过我们娘俩一向沟通良好。所以你好像并没有明显的“青春叛逆期”。倒是妈妈我那阵子脾气比较暴躁,经常被你调侃是“更年期提前了。‘’</h3> <h3>  初中阶段,虽然你表现出色,但也不是事事聪明。有的方面也大冒傻气。比如你会回家问我:“为什么别人有绰号我没有?”或者“为什么人家有绯闻我没有?”之类叫我啼笑皆非的傻问题。说到青春期,初中早熟的孩子已经情窦初开。但是同一所学校不同的班级似乎班风不大一样。别的班已经有谈情说爱的“绯闻”了,你们这个班男生女生还傻呼呼的打来打去似乎没有什么男女界限。一直到初中毕业多年以后,你无意中从一个当年隔壁班同学嘴里听说,原来在别的班里也传过关于你的“绯闻”的。只是你这个当事人却毫不知情。你回来竟然“兴奋地”跟我说:“哈哈!原来我真的有过绯闻!”唉!没见过你这样的傻丫头。</h3> <h3>  你上高中第一周是军训,集中住宿。你从来没有住过校,集体宿舍晚上的‘’卧谈会‘’你惊讶地发现,有的同学已经在大谈“性”了。你说那一周你迅速“被补课”。进了高中你发现果然是“男女有别”了,男同学碰都不能碰,别说打架了。</h3> <h3>  2010年初中毕业那个暑假,我带你各处疯玩。等高中开学才发现,人家暑假都在补课呢。一开始你就感觉老师速度飞快赶不上。也难怪,老师暑假和平时私下都在外面开补习班赚外快,在补习班讲过的内容,正式课堂上当然不会从头慢慢讲。你的成绩在高中班上处于中等水平。这个我理智上能够接受。毕竟能考进金陵中学实验班的都不是等闲之辈(那时只有三个实验班,不像后来又搞出什么星光班之类的)。强手如林,你能保持中等水平已经不易了。但是我有些担心你会有心理落差,因为之前你一路太顺利了。不过你的心态好像比我好。你说,我觉得很好啊,班上有很多“大牛”可以开拓视野,长见识。</h3> <h3>  江苏省的高考模式对你这种类型的孩子不是“利好”。你在九门功课全考的时候,总分在班上排名比较靠前。去除“小高考”的四门课,只考五门的话你的排名就要下降一些,如果只算高考计分的语数外三门,你的排名就更落后了。好在最后高考成绩与你心仪的学校还是匹配的,算是道理曲折结果满意吧。 </h3> <h3>  高中阶段没有机会跳舞了,但你找到了替代项目,健美操和啦啦操。并且小有成就。你拿了很多奖项和等级证书。并因此连续两年获得金陵中学的“卓越贡献奖”。你们班组队参加比赛,你们那个平时不怎么管事的班主任老马突然心血来潮问你准备请谁做教练,你淡淡地回答:“我!”让老马大跌眼镜。最后不但你们班得了奖,你自己也两次获得“优秀教练员”奖。</h3> <h3>  高中由于有体育特长生,所以运动会你的短跑基本上拿不到金牌了,只能争银牌铜牌。不过4x100米接力依然是少不了你的。</h3> <h3>  从小到大你遇到的老师水平参差不齐,有很不错的老师,也有差强人意的。我自己是当老师的,本来对你的老师们并无苛求。但是你的高中数学老师却是我第一个想吐槽的。虽然我不质疑他的专业水平,也不简单评判他算不算好老师(相信也会有喜欢他的学生和家长的)。我只能说你运气不大好,遇到一个“不适合你”的老师。他最糟糕的一点是摧毁了你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你那时觉得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脑瓜里缺根学数学的弦”,“对不起列祖列宗”(因为我的家族中几代人都毕业于数学专业)。自信被毁是比基础差更糟的事。当过数学老师的我和退休前曾经是非常优秀的高中数学老师的外公对此也束手无策,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你的数学成绩一直“温吞吞”的没有起色。后来连我自己都疑惑了。这没有道理啊?在这之前数学一向是你的强项啊。无论“基因”还是“基础”你都不差,而且你也不是那种很贪玩不用功的孩子。难道你真的是“基因突变”了么?也不对啊,你一向逻辑性强,思辨能力令人印象深刻。若是你真的“缺少数学脑细胞”的话,那么物理也应该学不好。但事实上你物理课的学习并无障碍。虽然最后你挺住了,数学成绩没有“恶化”到差的地步,高考成绩也说得过去。但自信心受损这件事一直成了我的“心结”。直到后来你进了大学,高等数学课每次考试都有九十多分,我才释然。 </h3> <h3>  我是当你高中快毕业时才加入“家长群”的。此前由于我们生活环境相对封闭,你妈又是不喜欢社交的人,所以资讯比较短缺。入群以后我才发现,跟其他全方位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投入的家长相比,我们这个家长真是当得太漫不经心了。在这个“拼爹拼妈的时代”,我们基本上是“放羊”让你独自扑腾,没有给你强有力的帮衬。很抱歉啊宝贝!</h3> <h3>  进入大学之后,你参加了学校的舞蹈团,重新穿上了舞鞋。舞蹈团的经历让你的大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你在大学里的学业表现令我惊喜。基本上每年你“挣”的奖学金都足以支付学费还绰绰有余。本科毕业你如愿拿到了保研资格。要说大学生活有什么缺憾的话,应该就是缺少一场恋爱了。不过,好饭不怕晚,祝愿你在不久的将来可以体验到爱情的甜蜜。其实进入大学你已经是成年人了,大学阶段的“成长记录”不该由我来写了。好了,就不多啰嗦了。</h3> <h3> 一直以来我们母女间无话不谈,共同分享“八卦和秘密”。很多妈妈都特别羡慕我们如同“闺蜜般”的母女关系,我自己也很得意。 </h3> <h3>随着年龄的增长,你教我的东西渐渐多于我教你的。我努力使自己的心态和观念尽量老得慢一点,以便能与你做更长时间的“闺蜜”。</h3> <h3>前段时间你在“朋友圈”转发我写的文章时调侃说自己都快成为亲娘的粉丝了。实际上,早自二十三年前起我就一直都是你的“死忠粉”。我梦想着我们母女可以一直“互粉”下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