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论风格</h3> <h3>大凡优秀艺术作品,都会引人耳目。若是具有独到匠心或独创精神的佳作,更会使人青睐。</h3><div>怎样区别作品之优劣?怎样区分作品之不同?有一种衡量标准的尺度——风格。</div><div>风格是什么?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一种观察、比较和界定某一艺术种类和艺术作品(现象)的认识论、方法论,是其审美的感性和理性的综合感受。“风格”一词,综合《辞源》与《辞海》的解释,是风度,品格。是指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是其主观方面的创作追求和客观方面的时代、民族、阶级及其文体对创作的规定性。不同的艺术理论和艺术评论,对其又有多个角度的引申或理解。还有的对风格加以某些感悟或侧重的叙述,如说品格、格调、风味、风韵、风貌、风神等等。</div><div>风格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人的天生聪慧程度和性格本质,以及后天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修养。又依赖于文化造诣、艺术涉猎、审美取舍和深入实践的全面积累。优秀的风格,它不仅是一个相当长的艺术阶段的悟化,又是一个很多人不具备或无法契机的艺术高度。书法虽为小道,却有极大胸怀;书法虽为小道,却不拒来自各行各业的文化给养;书法虽为小道,却是没有止境没有界限的大学问。</div><div>有关“风格”的理论与讲述很多,其理解虽各有差异,但大致相同。都是本于情理的体味和艺术的感受,也都是由中国诗歌美学的认知与欣赏外化而来的。从钟嵘《诗品》的“滋味说”,到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已经对诗文艺术(实际涵盖了小说、戏剧、以及书画艺术等)作了体大虑周的、哲学的、审美的赏析和总结。因此,这里不再论及风格的分类和特色。而是简要的提出和提醒书法在深入学习和研究中,必须重视的重要方面和关键所在。并对书法的形质与神韵,谈点具体看法和体会。</div><div>一、形质与风格特点</div><div>书法的形质,有字体、笔画、结构和章法四个主要方面。书写者不同,其书写特点也异,形成了不同书风。</div><div>就楷书而言,笔画和结构是形质的最关键要素,对书体风格起着关键性作用。</div><div>(一)笔画(仅以欧柳的个别点画举例)</div><div>欧体的点,简洁、凝练、短小,一般不作重点;柳体的点,丰富多样,变化多端,时而强调,厚重有加。</div><div>欧体的横和竖,平直,挺秀,提按微妙,横起、收笔相互照应,竖多垂露;柳体则是稍带弯弧,横提按明显,顿挫势张,竖多用悬针。</div><div>欧体的撇多取竖势,捺法波不明显,顿而即出;柳体则不然,而是撇捺都很开张,撇率而提早锋尖,捺多按而拖行,出锋如刀。</div><div>笔画大体是欧多简而率,柳善繁而又蓄势。这些形质即其风格特点。</div><div>(二)结构(仅以欧颜为例)</div><div>欧体结字有几个明显的特征,即:平稳中见奇险,各尽自然之态。左敛右拓,上略紧下略松。笔画多字稍大,笔画少字略粗。中宫收四周放,点画揖让得体,长短适度。偶有增笔减画,造势新颖。虽严谨有则,却灵活欲动。颜体结字正面取态,姿容丰腴。横用笔提而瘦,竖用笔按而肥。有两竖之字,取势外拓而合抱。点画遒劲如筋,结体如慈妇,气象雍穆,和蔼大度。</div><div>(三)章法(仅以欧颜为例)</div><div>布局皆以方格取阵,字距行距无殊。所之不同,欧字占格面积略小,并各尽其态,长扁方圆字各有势,大小稍别。颜则占格略满,字之大小趋于统一。以方形为原则,以字内点画多少而调整间距为之变化,使大字不肿,小字不懈。欧颜比较:欧如严阵,颜如庙堂;欧精细妍美,颜豁达雍容。</div><div>二、神韵与风格风貌</div><div>字好写,话却不好说。初步书法之时,仅着手于汉字的点画与结构,而且是限于某体某帖,似乎还方便说明白。而之后,越深入越会渗入来自各方面的学养及精神与物质的浸染,复杂的情境都寓于书。这时候,对书法的审读就不那么简单了。通常大家习惯于用“形”、“神”来粗略概言之,本文也如此一样,但从几个侧面作些简单分析,仅供书法爱好者学习与研讨时参考。</div><div>(一)神韵见于字体</div><div>中国书法,若按历史阶段的形成,字体有多种多样。为了方便和简便,不妨粗分为真、草、隶、篆、行五大类。它们各自都有独具的形体,又有互不相似各领风骚的神韵。</div><div>篆书严整端庄,嵩立挺拔,均衡对称,取像百态,清古画意。</div><div>隶书结构简朴、茂密、宽博飞动,古雅秀丽。</div><div>楷书重心安稳,八法具备,比例适当,阵容严整,端庄化一,典雅规矩。</div><div>行书活泼灵动,呼应连贯,变化丰富,婀娜多姿。</div><div>草书飞动,张弛莫测,简约诡辩,奇正随意。</div><div>唐孙过庭在《书谱》里就曾分说:“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张怀瓘《六体书论》说各体“如人面不同,性分各异,书道虽一,各有所便。顺其情则业成,违其衷则功弃,……。”这些因形质特点与本身自备的风神,是字体之美的天生元素,也是字体审美可以感悟的基本标准。</div><div>(二)神韵见于人的性格</div><div>书法的神韵,常态于人的性格。一方面人的性格容易选择与其审美感受相一致或相通的字体;另一方面人的性格又容易感兴趣于见识相同的书体。比如,守规矩的人,或是爱读圣贤书的人,或是办事认真的人,容易喜欢写楷书、隶书。心细而有耐心的人,容易喜欢写小楷和长卷之类的作品。好古好奇记性好又肯钻研的人,容易喜欢写篆书或古文字,等等。</div><div>明代祝允明就很看重人的性格,认为“有功无性,神采不生”。假如,因为初学不能自己选择,或因工作需要写了与自己性格不相适应的字体书体,虽也能出些成果,但终因性格相悖而无法极其致。顺便说一句,这也是书法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发现和了解学生情性,因人施教,因势利导所必须的能力。不可死教死学。</div><div>那些好高骛远,心粗气傲的人,学书也不求甚解,写字也轻飘浮躁,笔不扎实。那些没有诚信、言行不靠谱的人,作为也会朝三暮四,失法离距,字仪杂乱。而那些气盛性傲的人,写字必是奇装异服,气象狂野。此非笔墨不给力,实乃心迹使然!故,有见地的老师,总是教导学生,修学先修身,写字先做人。恰是扶正了性情和心态,才能使学生写好笔下的字。</div><div>(三)神韵见于文房工具</div><div>古人早就说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书法作品的创作,都必须通过笔墨纸砚这些文房的工具才能得以实现。而这些器具材料的优劣,至关重要。</div><div>毛笔的兽豪及做工很关键。长锋便于行草,软豪宜于熟纸。长杆利于站立之姿,楂斗好写榜书。生纸方便大字,熟纸可心小楷。墨浓见长楷隶,润淡助力行草。夏日使之墨近膏,方显沉着;冬天使之墨润,更益流畅。大笔喜重宣,小笔爱单纸。当然,还有使用上的差别。陈绎曾《翰林要诀》里就说:“字之肉,笔豪是也。字之筋,笔锋是也。”这些不仅是属性和搭配的巧妙,也是书道和技艺应当把握的机枢。</div><div>可见,道行愈深,对工具要求愈严;作品要好,定是借助各式各样的适宜的工具的精妙。</div><div>(四)神韵见于功夫和文化修养</div><div>书法作品的神采与格调,很大程度是从功夫的迁移和文化修养的转化而来。临帖会在心灵和手性上留下记忆,功夫越深,记忆越明显越精准。宋朝欧阳修曾说过:“作字要熟,熟则神气充实而有余。”宋代沈括也说:“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迥得天意,此难可与俗人论也。”之所以人们会看出某某书法的出处,即指晋韵,唐法,宋意,元明之态的韵味。或说二王之风,颜柳之貌,金石(碑刻)之气,等等。这些都属优秀传统书艺的继承或遗风之神。</div><div>更有文化修养的渗透,使之出新。一个书家所处时代,所学所识,所致力追求,以及各种身心素养或多或少必然反映到其书写之中。那些观云听涛的遐想,那些见担夫争道而晓揖让,闻鼓吹而知笔意,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其神韵的感悟,都是很有说服力的注脚。</div><div>所以,书法家决不是一个只会写字的人。琴棋书画,歌舞禅茶,都是汲取营养的食粮,文武德业都是锤炼艺技的熔炉,也都是结出硕果的良田。像古代的钟繇、王羲之、虞世南、颜真卿、苏轼、赵孟頫等等,或是政治家,或是军事家,或是书画家,其文字方面也都有着相当高的水准和造诣。</div><div>我们可以说,没有足够的学古临古的手上功夫,字就写不精彩。没有足够的文学文化修养,书法就缺乏内含和神采。这种功夫和学养是无止境的。为学日益,修养日新,多多益善,人书倶老。</div><div>(五)神韵见于情境</div><div>书法是精神的产物,受着心情和环境的影响,向来被认为是心画。</div><div>既然如此,书法的学习和创作必然要受到心的主宰。而心情如何及环境的感染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div><div>比如:窗明几净,身心愉悦;壮游感悟,诗兴大发;感情激励,任务担当,盛情难却,……神韵必是跃然纸上,游走于字里行间,流畅于笔墨与豪端。若是身体欠佳,人杂心乱,脑筋失灵,意不在焉,或是时间仓促,迫于压力,实属无奈,这种敷衍和强为之书,便无法传神得妙。这就是宋曹《书法约言》里所说的“夫欲书先须凝神静思,怀抱潇散,陶性写情,预想字形偃仰平直,然后书之。若迫于事,拘于时,屈于势,虽钟、王不能佳也。”的道理所在。项穆说的更加肯定:“欲书必舒散怀抱,至于如意所愿,斯可称神”。</div><div>综上所述,书法的学习和创作,都应着眼于艺术风格。对于书法作品“形质”和“神采”的认知、欣赏及品评,不仅不能忽视,更要用心把握。抓住了这一书法艺术的关键所在,就找到了书法艺术的真谛,就能入其门径,登其殿堂。就能承前启后,不误前程。</div> <h3>此文集百家书论而成,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成平书法于2017年11月20日凌晨两点半制作完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