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7年11月18日,是母校金山中学90周岁生日。上午8:30我们来到新的金山中学门口,早就有很多人聚在这里。</h3> <h3>出校门已经43年了,每次校庆都是有身份的人参加,今年班长曹廉松联系到二十几个同学第一次主动参加校庆。</h3> <h3>今年90年庆典校方很大方,每人签名后送一个袋子,装着三本书一个杯子,一张中饭票。</h3> <h3><font color="#010101">纪念徽章很好看,我叫5个同学拿了拍张照,是不是很有型?</font></h3> <h3>别在身上拍照特美!</h3> <h3>金山中学建于大 革 命时期的1927年,由时任县长焦忠祖作出“筹建县初中”之决议。</h3> <h3>学校原校址为清代柘湖书院旧址(现朱泾镇健康路42号)。 这面墙门就是金山县中的后花园,上写“柘拓”二字就是明证。</h3> <h3>现在的西林中学是我们上学时金山中学的旧址,老房子一间也没了,挖的防空洞早已填没,那条经常挑水清洗教室的河也不在了,又没种下一棵树,校园搬到城南去新建了------旧校址、新校园都找不到我们青葱岁月留下的一丝丝痕迹,真是岁月无痕呀!</h3> <h3>学校在人民医院对面。冬天没有厚的棉鞋,脚冷得要死,下课10分钟我跑到对门医院找我妈,我妈马上给我用热水洗脚,再喝上碗热粥,一下子又有活力了。现在我冬天每天给我妈洗脚,就是还她疼惜我的这份爱。</h3> <h3>上学时的门卫是这样的简陋,但我读过三个班的教室是全校最好的房子。</h3> <h3><font color="#010101">我们这届初中有16个班级,我在4班;高中剩12个班,我在7班,我班有56个同学,74届共有684名毕业生。</font></h3> <h3>在历届学生及教工名录上找自己的班级,发现72届直接跳到78届,吓了一跳,难道我们74届是编外学生?</h3> <h3>结果在初中与高中之间,找到了“四年制毕业生”,原来我们不是初中也不是高中毕业。亏得自己后来进修过,否则不能称自己是高中生了。可是1969年到1974年,我们可读了4年半。</h3> <h3>74届是两届并一届,六年级毕业后,到县中上预备班,等下一届六年级读半年后上来,再开始计算中一中二……,秋季班成了春季班。</h3> <h3>新校舍好多同学第一次来,都兴奋地留影。</h3> <h3><font color="#010101">而这个班长还像年青时一样表情丰富。</font></h3> <h3>校园里遇到多年不见的老友,是惊于变化,还是喜于重逢?</h3> <h3><font color="#010101">尽管不是名人,可还是要签上自己的人名。</font></h3> <h3>看清楚“钱卫星”三个字了吗?</h3> <h3>青春不再,但回眸一笑,还是当年的灿烂笑容。</h3> <h3>90年9个台阶就跨过去了,我们的43年更是一眨眼的功夫。</h3> <h3>9点,90年庆典礼正式开始。</h3> <h3>有5000多人参加庆典。</h3> <h3>百岁校友</h3> <h3>看着这些事业成功者,想想我们班没有一人上榜,有些感慨。</h3> <h3>节目相当精彩。</h3> <h3>我班同学坐在一起。</h3> <h3>到我走不动了,还会来母校看看吗?我手机拍的还可以吧?</h3> 这张5个抢手是张榆青拍的。 <h3>看到了台上这些辛勤的园丁,想起了许多老师 : 进中学第一堂语文课毛笔字写得认真些,受到毛宗良老师的表扬,从此认为自己不再是小学里那个经常被批评的坏学生,一改60分万岁的习惯,成绩在年级中名列前茅;那个不顾许多人反对和质疑坚持给我这个出身不好的人政 治课打“优”的金链玉老师;那个不看家庭出身让我当班干部的方苏苏老师。</h3> <h3>那个语速和思维极快大部分人跟不上的王立老师,那个有人喊不懂就连讲三遍的洪文淑老师,那个有人说没听懂气缸的原理就叫我上台讲一遍的许根生老师,那个被学生气哭忽闪忽闪含泪的大眼睛让我心疼的李蓉老师,那个总拿第一排的我举例讲矛盾的特殊性普遍性的赵忠勤老师,那个带队去农村劳动学生起哄让他唱歌背对着我们唱京剧的徐多华老师,那个手画圆圈像用圆规画的一黑板板书从头写到尾不用擦一个字每次收起粉笔正好下课铃响起的那么幽默风趣一表人才的姚叠叁老师……他们的音容笑貌总在我脑海里浮现。</h3> <h3>这是非常爱美活力无限永葆青春的班主任方苏苏老师。</h3> <h3>这是现任校长徐晓燕,我们上学时没有校长,校部我从没进去过,那里有工 宣 队进驻,我去得最多的医务室,喜欢与和蔼的何医师聊天。</h3> <h3>看着这大蛋糕,以为是真的,想等结束了每人分到一小块吃呢。</h3> <h3>争相在校园里留影。</h3> <h3>可惜我没带相机,只用手机拍了拍。</h3> <h3>这是我们七四届7班毕业后第三次大规模同学聚会,这次来的人虽然少些,只有23人,但气氛很热烈。</h3> <h3>这是毕业25年后的1998年拍的,有45人。我是前排穿紫衣的。聚会放在尹华林家的饭店,可现在他却无处可寻了。第一排我旁边穿白衣的那个,游泳池里跳水姿势最美的陆贤英也仙去了。</h3> <h3>这是毕业后30年同学聚会,只有36人合影,放在我们单位,前排第一个穿红衣服的是我。</h3> <h3>从30年聚会到现在,这个13年是我们由中年步入老年的时段,变化最大,看了照片才知道什么叫“岁月是把杀猪刀”。</h3> <h3>走出校门的43年中间,方老师来金山几次,我们也去过方老师家几次,留下一些照片可回忆。</h3> <h3>当似水流年无声地飘过,我们早已青春不再。只有在照片里看到曾经的花样年华。1980年张榆青拍。</h3> <h3>还都是小鲜肉。</h3> <h3>到方老师家中。</h3> <h3>班主任方苏苏老师和副班主任陆士元老师。</h3> <h3>今年春节前我们去看过方老师。</h3> <h3>25周年那次我留下照片不多,30年那次照片基本都在。</h3> <h3>学校庆典活动结束后,我们没有去学校食堂就餐,到饭店聚餐。有12个男同学。</h3> <h3>11 个女同学。</h3> <h3>同桌的你还是那样会搞笑。</h3> <h3>有几个同学我竟认不出来了,是他老了还是我老了健忘了?</h3> <h3>同学一场,穿越了季节的长廊,幻化成一抹暗香,唯美了指尖的时光。</h3> <h3>不管世事完不完美,成就有没有,我都在岁月如歌的同学录里找到你。</h3> <h3>乘这次90年校庆,我们七四届七班同学相聚一次。</h3> <h3>60岁以后同学相见,不再祝你种一棵梦想的树,而在祝你走一条健康的路。</h3> <h3>同学们都说100年校庆我们还要去参加典礼。再活十年一点问题也没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