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9洪田林山村山顶坑~~或将消逝的山村

林子

<h3>下雨天,爬山的计划取消,临时起意,去洪田林山村逛逛。<br></h3><h3>大约是在八八年吧,去过林山村的,与几个学生从热西国道上开始步行进村,到村里时天已漆黑,所以对村子的印象并不深刻,也大约更专注于吃,房东主人自制的豆腐美味无比,并第一次吃到了本地的腌笋、晒鸭干,说来也怪,虽都在永安长大,生活的圈子好象自成体系,这本地的许多东西包括腌笋、晒鸭干,都是工作后才吃到,晒鸭干据说是本地接待重要客人的大菜,不过,那时还吃不出美味,实在是太咸太咸啦,后来的后来多吃了就摸索出了经验,清水中泡泡淡化些盐份,让美味尽显,唇齿留香的味觉感受,让我每每吃上它,都欲罢不能。</h3> <h3>经过大坑村,老蒋执意要带我进来看看(知道我路痴,别有用心的),走到这里才大悟,去年5月底,从吉山穿越北仙岩而从大坑村出,回程的停车处、休息地,那一次出驴也印象深刻,多数人对高温、登山强度估计不足(这次爬山也是我回想最心有余悸的一次,有几处,仅一只脚的落脚点,借力崖壁上的茅草树枝,攀崖而下,幸亏一大帮人马,全部安全下山,但其间也是我出驴中最多人出状况的一次,头晕胸闷的,脚抽筋的,腿脚发软脸色煞白以致完全不能继续行走的,还幸亏有一部分人,开始没多久就选择了退出)下到山来,几乎人人缺水,带水充足的人也友好将水帮助了他人,行至村里,大家一窝蜂涌向食品店,迫不及待一气狂饮,我也一口气一瓶矿泉水下肚,才又神灵附体,风范回存</h3> <h3>买水的食品店,山里人的大小伙伴们,还记得吗?</h3> <h3>到黄坑仅0.5公里,决定步行进村</h3> <h3>深山之中静谧安祥</h3> <h3>路边的一座古堡,仍能感受到它过往的辉煌</h3> <h3>拱形大门也彰显着豪气</h3> <h3>疮痍满目,令人惋惜</h3> <h3>如此厚重的土墙,终不经风雨侵袭,也扼腕先辈们的辛劳,终是化为一堆黄土。</h3> <h3>似乎可以感受到家族的兴旺</h3> <h3><font color="#010101">这回廊别有韵味,想起贵州的美人靠,或有那美人优雅的回眸一顾……</font></h3> <h3>没了水泥路面,到山顶坑还有2公里多,决定步行前往,烟雨迷濛,空山不见人往,只有清脆的鸟鸣声啁啾回啭</h3> <h3>巨大的酸枣树</h3> <h3>遍地酸枣,这回试吃了一个,完全没有皱眉打哆嗦张嘴哈气的附加动作,是最好吃的一次</h3> <h3>进入此行目的地了,原林山学校,颠覆了我学校必大门围墙操场教室的标配模式,满心疑惑,然确实是曾经的学校。</h3> <h3>返回时雾散了,再来一张</h3> <h3>  百度摘抄:林山村系我镇海拔最高的村落,其人口最少,距镇政府所在地20公里,其地理位置北方向与本市曹远镇蔡地村相邻,南边与本镇长川村相邻,东至本洪田镇黄坑村,西至与本镇长川与曹远镇的蔡地村相邻,故此有着三村鼎足而立相距五里的说法。&nbsp;</h3><div>  [村民与居民]全村总面积11994亩,现全村人口435人,116户,辖3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nbsp;</div><div>  [历史人文]在宝贵的山坡半腰上有三个各具特色的小山村,同处群山密林深处,故称它是林山村。有三个自然村落,分别是山顶坑、佛台坑、贯脚垅。山顶坑在正北,相传是八百年前从永定迁来的畲族人,建房在一道山脊窠顶上,早期是刀耕火种驽猎为食者。贯脚垅居东,民性强悍、营居在陡坡的岩盘上。而勤劳纯朴的佛台坑人却聚集在西南的一条山沟里。&nbsp;</div> <h3>山顶坑,畲族,蓝姓,原村民一百多人,从2005年8月起分批搬迁至洪田镇里,尚留存的几栋房子,村民回村干农活时小住,而大多是早出晚归,不在这里住留,据说已拆除的房子有廿几栋,大约再过些年这些老屋也会渐次的消逝了。</h3> <h3>通往这几幢房子的小路已被杂草淹没,几幢房子,在风雨中飘摇。</h3> <h3>这栋房子可谓独具匠心,可惜了,已不再承负它的使命</h3> <h3>村民主要靠经营竹林取得收益。</h3> <h3>路边的红豆,晶莹剔透,娇妍可人,忍不住诱惑,采撷入口,清清甜甜的</h3> <h3>迈着芭蕾舞步的雉鸡,优雅从容地路中信步</h3> <h3><font color="#010101">我在山中,山在画中,画在心中,感恩🙏🙏🙏,美好的一天。</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