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内瘘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如果用锐针区域穿刺或者绳梯穿刺,在每次进针都顺利的情况下。一周透析3次的患者,一个礼拜,手臂上要留下6个针孔,一年52周,52×6=312个针孔,那么5年是312✘5=1560个针孔。一尺盈余的手臂上要承受近2000次的针戳,患者每次穿刺的痛楚,常人难以想象,还有新手穿刺失手时的血肿和久久不褪的淤青。。。。。</h3> <h3>这是一位83岁老伯的手臂,每次他都是第一个到透析室,孝顺的儿子给他叫了专车。他也要求第一个上机,很多情况我们都可以满足他的要求,因为专车会定时来接他。</h3> <h3> 这是一个晚期喉癌患者的手臂,一个扣眼在手臂屈侧,另外一个扣眼在手臂背侧。打针时不太方便,肘关节要90°弯曲,才可以打静脉的进针点。老伯虽然,体力不支,但是,进针时他还是努力配合我们,告诉我们动脉针几度,静脉针几度 ,几年的扣眼穿刺,这已经变成他的本能反应了!</h3> <h3>疤痕体质的患者,3年的绳梯穿刺,手臂上的针眼疤痕连缀成龙了!高耸、隆起,很硬,患者外院转入后就要求打钝针,5年的扣眼穿刺,疤痕没有继续生长。很多书都说疤痕体质,不适合扣眼穿刺,临床实战的经验是:疤痕体质最适合的穿刺法是钝针扣眼穿刺。</h3> <h3>家住在西湖边的丁阿姨,因为中风,一侧肢体偏瘫 ,刚好在内瘘侧。长期住院,由于护理人员的用心,她的瘘管功能良好。因为扣眼年数长,她的针眼,已经成碗状内陷。这是钝针穿刺中,最难护理的扣眼了。每一次的消毒、去痂不谨慎,都有可能引发进针点甚至全身的感染。</h3> <h3> 任何一种技术的效果评价要建立在规范、专业应用的基础上;其推广要建立在大量实践基础上。因此没有实践过的人不要大讲特讲钝针的优与劣,更不要倡导用还是不用;没有经过规范培训过、不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的人员不要去随意开展;区域穿刺的恶果已是显而易见、遍地开花,绳梯穿刺推广目前也并不长,8年、10年以后的效果还有待观察,扣眼穿刺开展极少,但国内也有近十年临床实践的医院单位,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持否定态度的人有失客观。以国外开展少、有失败的案例来佐证否定钝针穿刺,这是典型的不自信,国外的操作就一定比我们严格、规范吗?以世界上开展的国家少而否定钝针穿刺,这也是不自信,中国护理就不能是引领只能跟在大家后面才是合理的?</h3><h3><br></h3><h3><br></h3><h3> 金华广福医院血透室护士长 余美芳</h3> <h3> 从业者的务实、实践、开拓与思考,掷地有声的语言,我们的护理是有希望的!外国的月亮🌙不一定比我们圆,中国的高铁🚄能冲向世界,难道我们的护理就永远要步他人后尘吗?</h3> <h3> 高位内瘘扣眼。</h3> <h3> 我们科内瘘占90%,2010年开始使用扣眼穿刺,开始仅仅针对血管条件差的人,后来老病人都要求扣眼穿刺。因此除1例金属过敏外全部钝针(其中7例移植血管),至今只发生穿刺点感染5例,分别是糖尿病、手足癣、用手抓、水打湿引起。除一例因下河捉鱼感染弧菌内瘘重建,其余局部涂抹复合碘同时更换穿刺点痊愈。但近两年发现内瘘条索状硬结狭窄比绳梯区域法多。因此今年开始,新建的内瘘长度足够先绳梯法穿刺数月,等血管扩张一点再扣眼。关于移植血管内瘘进行扣眼,指南上禁止,但有医院开展。我科开始是一个移植血管穿刺4年的患者,CTA检查后发现血管局部塌陷,血管呈蜂窝状显影,护士穿刺困难,患者坚决要求扣眼并签字,至今己扣眼3年多无异常。所以说,钝针穿刺优劣是否容易感染并不是绝对的,只要规范操作并持续质量改进,我们科护士和患者还是比较认可的。</h3><h3><br></h3><h3><br></h3><h3> </h3><h3> 浙江省温州平阳县医院血透室护士长 彭秀玲</h3><h3><br></h3><h3><br></h3> <h3> 这是一位身高1.53,体重110公斤的肾友。她护士长在公众号后台向我求助,每次这个患者打针都要一个小时以上,因为实在太肥胖了!她说:杨希老师,她实在太胖了,她的衣服可以给您当帐篷!钝针建立后,每次穿刺都比较顺利 ,没有针刺破血管的顾虑了!</h3> <h3> 罕见的下肢扣眼。黑龙江牡丹江二院血透室,虽然地处边陲,但是,她们的血管通路维护并不逊色一、二线城市。</h3> <h3> 钝针扣眼有三种形态:针尖状扣眼、碗状凹陷型扣眼、外突乳头状扣眼。不同的扣眼,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软痂、敷痂、去痂。凹陷型扣眼我们采用碘伏敷痂,其他两种扣眼用反渗水和生理盐水敷痂。针尖状特细扣眼不敷痂,否则,进针点不明显了。</h3> <h3> 上机前备好用物,让患者根据自己的扣眼类型取用敷品。</h3> <h3> 锐针穿刺两遍法消毒,钝针穿刺我们要三次消毒,去痂前两次消毒,去痂后再消毒一次。第一次消毒棉签在针眼处停留10秒,可以数到10计时,再由里往外。 用5号眼科有齿镊去痂,一人一镊。 穿刺前患者一定要洗瘘手,不洗手,不穿刺。宣教好患者居家怎样护理扣眼。 现在有很多会议在讲钝针,因为时间限制,短短20分钟,内容不能好好展开,有褒有贬,搞的大家云里雾里,最近感觉对钝针有点打击过度了。浙江是最早使用钝针的省份,许多临床老师默默在做,很多医院因为用钝针患者的瘘管护理很理想,但是,全国性会议,却很少听到我们的发声。<br></h3><h3><br></h3><div> 有的同行说:扣眼,美国人都淘汰了,我们还在用!一次学术活动,碰到美国羅某某教授,他说他们中心扣眼开展2年停了,原因是感染。问他是用什么消毒扣眼的,他说是酒精!还有幸和一位客居澳洲的资深血透护士交流,她也说她们中心扣眼感染率很高,细问后,才知 ,她们也是用酒精消毒的。扣眼,因为有皮下隧道的存在,用酒精消毒,杀菌效果是达不到的。</div><div><br></div><div> 有的医院开展扣眼穿刺,人员没有规范培训,去血痂是用棉签的竹签端去痂的。有的医院扣眼穿刺,前期锐针建隧道竟然不去血痂,到钝针穿刺才去血痂。。。</div><h3><br></h3><h3> 不禁想起黄永玉先生的鹦鹉图——鸟是好鸟,就是话多!钝针:针是好针,看您怎么去用!<br></h3> <h3>感谢:袁静、王绿萍、余美芳、顾红、彭秀玲、陈亚萍、李静、施剑冰、应金萍、章巧庆、宋进学、杨菊珍供图</h3> <h3>相关文章敬请关注公众号:血透室杨希</h3> <h3>本文作者:</h3><div>杨希副主任护师 浙江省中医院</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