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常州、靖江祁氏乃是黄帝第三子祁豹遗泽,尧帝祁放勋后裔,历虞夏殷商,欧公易耆为祁,夏有御龙氏,商有豕韦氏,周有唐杜氏,杜伯之子隰叔奔晋其嗣祁卫尉,昭候之祁嘉拜七舆大夫,春秋时晋献公朝祁举大夫,晋文公朝祁瞒大夫,晋灵公朝赵盾右尉祁弥明将军,汉时中书令祁爵,东晋理学家祁孔宾,北魏恒帝皇后祁夫人,唐朝员外郎祁万年,画家祁乐,北宋集贤院学士、度支员外郎祁暐。从炎黄时期至唐宋,《祁氏宗谱》中铭载了许多祁氏先贤。五代十国时,古老的祁氏家乘毁于战乱。<br /></h3><h3> 常州·靖江祁氏同为一族,远祖是太原绛人(位于山西曲沃西南,运城东北,晋献公建都之地,公元前541年,晋平公设置绛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县)。公元前514年,晋国六卿分祁氏之田,公元前433年,六卿归四四归三,韩、赵、魏三家分晋时,祁氏胤流四方播迁。我支祁氏从山西绛县迁徙到古豫州(河南驻马店市汝南县),子孙立足千年有余。</h3><h3> 北宋元丰年间(公元1078年),我房始祖祁殷,生于汝南,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时,祁殷时任河东、山西二路按抚使(正三品),携长子祁厺 、次子祁通随宋高宗赵构南渡金陵。长子祁厺时任朝散大夫,次子祁通官为按抚使、车骑将军(车骑将军金印紫授,职位仅次于大将军和骠骑将军,名与三公相望,位次上卿)。</h3><h3> 殷公父子三人随驾南渡江左,侨寓姑苏(苏州),遂为吴人,分枝子孙在苏州居住二百余年,为吴会甲族(前宗谱毁于元明兵燹,相关资料出于明代毗陵祁氏宗谱序)。</h3><h3> 三世祖祁业(祁通之子),南宋绍兴年间以弱冠之龄而中进士,初官武进县主簿,历任江南屯田制置使、安南都统、兼枢密院事(一品官),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致仕归,授田五百亩,隐居江南郡北祁林(后讹称麒麟,今为其林)。业公生三子,长子正二(四世祖)居金沙,子孙另立宗谱;次子正四(四世祖)迁徙扬州府泰州里(现泰州市),洪武七年,祁连江(七世祖)从泰州迁徙靖江,是为靖江祁氏一世祖,子孙另立靖江《祁氏宗谱》;业公三子敦礼从祁林迁居孟渎西岸前江桥村,改名"主簿巷",其重孙福一公(七世祖)从主簿巷迁居江桥村,后又分枝绛头村、后宣庄等地,子孙另立宗谱。</h3> <h3> 四世祖祁世延(祁厺之孙),在元延佑年间,曾和元承相铁木真扶助皇儿英宗就位,元泰定年间(公元1324-1327年)归隐不仕,卜居云阳越塘(今丹阳珥陖祁谢巷)。<br /></h3><h3> 五世祖(世延之子)弥嘉·本立兄弟俩于元至正初年(公元1341年)筑越塘之居,外设里门,中通界巷,弥嘉居巷东,是为东分祁氏之祖,本立居巷西,是为西分祁氏之祖。弥嘉公后世分迁江阴、花高渡、金坛倪巷、祁巷、句容茅山下、丹阳延陵、太子庙、皇甫庄、宜兴下溪村等。</h3><h3> 明朝永乐初年,西分支本立公之孙,七世祖升三公始迁奔牛,是为奔牛祁氏始祖,后裔又迁句容县白兔、武进县陆庄、西洋溪、马家村、蔡八房村、东沙河村、城北孙墅、丹阳城墅、城外朝阳门、苏州南浔栳栲湾,以及下圩头村等。</h3><h3> 七世祖贞濛公生四子,其中长子名二徙居卞村,次子名四徙居江北。</h3><h3> 十四世祖燧公由卞村迁居江北,魏村祁家边第十四世祖祁网和迁居江北。</h3> <h3> 除以上迁徙外,与本支祁氏有关连的祁氏分支,还有居住在湟里东安祁兰桥村、汤庄龙珠山祁家塘、丹阳市吕城镇祁家村、运河镇恵济祁家村、折柳镇城墅祁家村、胡桥镇夏墅祁家村、江阴石庄黄墅,以及江阴澄江镇祁家弄、要塞乡祁山村、文林镇祁庄、无锡市杨市镇祁巷、东亭镇祁陀寺村。</h3><h3> 常州、靖江这支祁氏后裔约1-2万人。</h3><h3> 目前,靖江《祁氏宗谱》已按国家收藏部门的要求编辑发行,并由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永久收藏。</h3><h3> 常州第十四次《祁氏宗谱》正在编纂中。</h3><h3> 撰稿:祁金坤、祁光华</h3> <h3> </h3><h3> 鸣 谢</h3><h3> 常州的祁光华先生个人出资万元,将常州图书馆收藏的古代《祁氏宗谱》刻成光盘赠给我,靖江市斜桥中学高级教师祁炳坤先生,利用一个多月的课余时间,将光盘内容打印、装订成纸质《祁氏宗谱》。全谱二十卷,计1854页。两位族弟热心支持祁氏文化事业的精神可嘉,特此鸣谢!</h3><h3> 该宗谱由名家作序20篇,计49页,皇帝诰命、敕命17页,另有官衔遗像、传赞、传记、祠屋、祠田、世系、辈字、年世等各类资料。文章为繁体字古文,无断句标点,文章深奥。研究这套古版宗谱,颇费一番功夫。</h3><h3> 该宗谱创于明代正德十六年,迁徙溯源到春秋时期的三家分晋,先后十三次续修,祖宗世系年世资料记载到距今九百余年。这套宗谱堪称存世珍品。</h3><h3> 江苏靖江--祁金坤</h3><h3> 2017年11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