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一粒种,追寻一个梦

twinkle*

<h3><br></h3><div> 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曾经说过:“每个人在他们幼年的时候都是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都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着好奇和敬畏。”带着对科学的渴望,沐浴着久违的阳光,我们一行新教育同仁们开始了第二天的学习。</div><div> </div> <h3> 上午,六名教师进行了科学教育行动叙事。</h3><h3> <font color="#167efb"> <b>(1)科技与人文比翼齐飞</b></font></h3><h3> 来自山东省诸城市密州路学校的黄老师介绍了班级文化中科技教育的渗透,学校班级以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班徽为科学家的发明实物,如爱迪生班的班徽就是一颗灯泡。同时也研发了科学卓越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梦,科技梦。</h3> <h3><b><font color="#167efb">  (2)科技之光照亮孩子们的幸福童年</font></b></h3><h3> 来自日照市的周老师为大家介绍了基于儿童特点的课程研发,在他们的课程表里还设置有发明与创意课。</h3> <h3><font color="#167efb"><b> (3)穿越科学之旅,点燃科学梦想</b></font></h3><h3> 河南省“小梅花”班的宋老师讲述了新教育儿童课程——遇见科学,学校研发了恐龙课程,通过了解恐龙,玩恐龙,追寻恐龙,每天收看中央科教视频,讲述一个恐龙故事,每天一个主题(画恐龙,讲恐龙,纸折恐龙、泥塑恐龙、挖掘恐龙化石、布置空恐龙教室)的活动研发卓越课程。</h3> <h3><b><font color="#167efb"> (4)美丽邂逅</font></b></h3><h3> 来自江苏的一位美丽温婉的女教师为我们带来他们与“勺嘴鹬”的美丽邂逅,和勺嘴鹬的相遇,相知,相爱,每一个故事都让我们津津乐道。</h3> <h3> <b><font color="#167efb"> 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礼物,有什么样的课程就能给学生创造什么样的机会,有什么样的课程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font></b></h3><h3> 研发丰富多彩的新科学教育课程就是送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h3> <h3>  接着,北京大学刘华杰教授讲述了博物学与教育改革,把深刻枯燥的博物学道理讲述的通俗易懂。</h3> <h3>  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 陈老师,通过讲述他9年的乡村教育生活和学生们的趣事。他坚信:科学就在孩子们的身边。为了能更好的研发课程,他建立了少年科技院,让学术之风弥漫整个校园,到后来扩展到一千零一夜家庭梦想实验课堂,让家庭实验室成为一种陪伴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要有科学素养科学素养和科学兴趣。</h3> <h3>  下午,朱永新教授为我们做了“做中学、读中悟、写中思”新科学教育的初步探索的专题报告。 </h3><h3> 他从科学教育的内涵、所存在的问题,新科学教育的目标、新科学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几个方面去报告。重点强调了三者之间的关系: “做中学”是科学教育的核心,“读中悟”是做中学的引领,“写中思”是做中学的升华。</h3> <h3>  苏格兰的Robin Bachns 做的报告是《Sowing the seeds of science》,讲述了科学的四种类型,并用科学展示实验为我们诠释孩子传授的知识是否与其发展是否相匹配,不能拔苗助长,二是孩子怎么去理解抽象的知识,把五官、各种感官充分利用,感受体验式学习的乐趣。</h3> <h3>  美国波士顿麻州大学的严教授给我们带来了美国STEAM教育的实践和对中国新教育的启示。从学什么、如何学(教与学)、怎么知道学生学会了这几个方面来讲述。STEAM带来的将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h3><h3> 最后还列举了几个精彩的案例,很好的诠释了深度学习纬度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是丰富多彩的。比如清真寺案例: 首先采用了画(美术)的方式描画清真寺的外形,接着找出组成清真寺的几何图形(数学),然后计算清真寺的各种数据,最后写反思日记(语文),活动汇报等,通过这些各类学科的融合去探索,无疑是一种开放式启发式的教学。</h3><h3> </h3> <h3>  站在儿童的立场实施科学教育,开发科学体验课程,一定能帮助孩子积淀科学素养,我们的教育生活会更加温暖而生动,幸福而完整。</h3> <h3>  为期两天的周末海门学习之旅结束了,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以一个全新的姿态继续追寻新教育的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