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6年11月5日至6日,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h3> <h3>上海虹口区宝丰联大酒店隆重举行</h3><p>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作《我国学生核心素养研究报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缘起、研究的总体设计、支撑研究、体系框架的建构,以及对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思考等五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了分享。他强调,核心素养不仅包括个人发展的关键能力,还包括必备品质。<br><br> 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6个指标:<font color="#ed2308">1.文化基础,</font>主要包括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它是人存在的根和魂;<font color="#ed2308">2.自主发展,</font>主要包括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它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font color="#ed2308">3.社会参与</font>,主要包括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它是人的本质属性。特别提出了需要回归原点进行反思和追问: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六指标<font color="#ed2308">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font><br></p> <h3>科研与教学共生的耕耘者李志勇</h3> <h3>张齐华课堂教学<br>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h3><h3></h3> <h3>.河南省教研室副主任魏现洲</h3><p>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改革实验,合作探究、生动活泼,轻松自如。<br></p> <h3>牛献礼:改革不是废弃传统,而是基于传承的创新,基于发展的完善。<h3></h3></h3> <h3>3教育学会副会长、北师大校长史宁中:作为教师,要多一些哲学思考,多一些文化判断力,始终把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放在中心位置考虑教学,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br>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一点表演的痕迹,而是扎扎实实的引导学生在进行数学思考。</h3> <h3>陈洪杰: 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开放-封闭,预设-生成,全班-个别,结果-过程,手段-目的,短时-长久,教学-教育,数学化-儿童味,学科-生命。这几个词需要体味、把玩。跳出对教学的定性判断,“做一个有课程产品的教师”很重要。这里也列出一些创意课程的名字:数学魔术、数学绘本、数学步道、数学实验、数学学具。如果您觉得这些词很陌生,那恰恰表明,它们可能会弥补您认知和实践的盲点,有可能撼动您观点背后的隐形坐标。<br><br>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说的是每一个人面对的认知局限,但追问观点背后的观点却可能使我们跳出原来的局限,到达一个新的认知高度。我们都是带着偏见踏上追寻意义的道路的,所谓“共识”,其实是一群人的“偏见”——不知您是否同意我此文的偏见?<h3></h3></h3> <h3>孙晓天教授<br>“如何理解和把握核心数学素养”,从“必备数学品格”和“关键数学能力”两个方面相互融通,成为一个整体,才能将其真正落地。<br>我们要坚守底线,用核心素养做为支点撬动改革,为改革注入活力。<br><h3></h3></h3> <h3>黄爱华在年会上做课</h3><p>男,1966年生,江苏金湖人。本科学历,现任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多媒体教学研究部副主任、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是深圳市最年轻的特级教师。</p><p>1.开讲,体现了一个“趣”字。<br> 引起认知冲动,打破心理平衡,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引人入胜,辉映全堂。否则,窒息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给消极心理定势,成为教学障碍。<br> 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熔铸了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闪烁着教师教学风格的光华,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设置悬念、创设情境,或直观操作、强化感知,或基础训练、以旧带新,或开展竞赛、激发热情,或生动表演、寓教于乐……无不殚思竭虑,追求卓越。<br>2.新授,体现了一个“实”字。<br> 紧紧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这个核心,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的主源作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师生之间的情意互动作用。做到了理论和实践、教与学、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有机结合。<br>3.练习,体现了一个“精”字。<br> 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它既是促进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又是使学生形成技能技巧的基础。黄爱华老师在练习设计中,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注意应用题组练习,加强各种练习的联系和配合,提高练习的整体效率;在练习的编排上做到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练习结果的处理上,做到了及时反馈评价,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弄清区别,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联系,在评价中受到激励。<br>4.结束,体现了一个“活”字。<br> 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减轻记忆负担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发展兴趣、强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说引人入胜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画龙点睛的结束则使成功得以巩固。黄爱华老师在结束教学中或归纳小结,或设置悬念,或前后呼应,或辨析比较,或开拓延伸,或提出问题,或进行活动游戏,无不匠心独运,力求促进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br></p> <h3>全国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吴正宪<br>报告:对自身专业成长和教学素养的积极思考。<h3></h3></h3> <h3>林崇德教授<h3></h3></h3> <h3>朱乐平<h3></h3></h3> <h3>刘德武在年会上做课<br><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