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肿,在非标准OM线CT上如何定位?

快乐宝贝

<h3>CT扫描通常以OM线为基准,OM线即眶耳线,此线经过外眦与外耳道中心,CT上表现为出现晶体和外耳道</h3> <h1><b>下图CT片为非标准的OM线。红色数字为CT片图层编号。需要明确层距(如果CT片层距不一致,可根据数值进行计算)。</b></h1> <h1><b><font color="#ed2308">确立基线:</font><font color="#39b54a">确立基线层面为经过右侧眼球晶状体的</font>第6<font color="#39b54a">层面</font>,与右侧外耳道的间距为5(6-1)层,层距为5mm,间距则为25mm。即扫描时眶耳线的外眦端被压低了25mm。如果以晶状体层面画扫描基线的话,则外耳道端应抬高25mm。</b></h1> <h1><b>标记基线:因CT扫描非标准的OM线(听眦线、又称眶耳线),需人为确定一条基线,由上图可知外耳道至基线层面的垂直距离为25mm,龙胆紫画出经过眼球晶状体与外耳道上方25mm处的连线,此线即为基于晶体的人为矫正的基线。外耳道与基线的垂直距离为25mm。</b></h1> <h1><b>确立血肿最大层面:计算血肿最大层面(第11层)与基线层面(第6层)的层距为25mm,计算公式为(11-6)×5mm。</b></h1> <h1><b>血肿最大层面标记:基线上方25mm画一条平行线,即是血肿最大层面体表投影线。</b></h1> <h1><b>数据测量:根据血肿最大层面(第11层)CT影像进行如下标记:AP为中线,血肿中心点B的颞部体表投影位置T,额部中心点位置A,测量AT直线距离为115mm,血肿中心点B到中线M,距离BM=30mm。</b></h1> <h1><b>头皮标记:</b></h1><h1><b>根据上图得知AT=115mm(弦长),T就是血肿中心点B在颞部的体表投影点,用龙胆紫进行标记。所用的测距工具为数显游标卡尺。</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