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仁宝力格知青纪念赴内蒙古插队五十周年

和时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忘初衷,情系草原》</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纪念赴内蒙古插队五十周年大会上的</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即席发言</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石 康</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7-11-16</div><div><br></div><div> 我代表额仁高比公社的知识青年,感谢袁国强,感谢满都宝力格的知青战友,邀请我们参加这次聚会,与大家一起向五十年前我们大无畏的精神致敬,向我们的青春致敬。</div><div> 我们公社与满都宝力格牧场相邻。插队时,我与满都宝力格知青有过一些接触。那时,我感觉满都宝力格知青非常成熟、老练,在许多方面都干的很好,是我们的榜样。</div><div> 当然,我们额仁宝力格生产队知青干的也很好。那时,我们队是东鸟旗,也是锡林郭勒盟的知识青年先进集体。在参加自治区知识青年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大会的东乌旗代表中,只有我们队的代表是先进集体的代表。也就是说,我们队不是一两个知青表现很好,而是许多知青表现都很好,是一个群体。后来新华社、内蒙日报、内蒙电视台、内蒙广播电台派记者来了解和采访我们队的情况,宣传我们队的事迹。当然,这些都已经成为历史。</div><div> 从我们这批人离开天安门广场赴内蒙草原插队,到今天,已经整整五十年了。五十年来,世界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的变化更是翻天覆地,我们这些朝气蓬勃的青年人已变成步履蹒跚的老人,上山下乡运动也成为老年人的回忆。在我们回忆这些往事时,我认为有一点是客观存在、无法否认的事实。这个事实就是:</div><div>在全国将近2000万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中,确实有一批人是抱着“一定要把我们伟大祖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的理想,奔赴草原、奔赴农村。尽管这些人先后离开了草原、农村,但是,五十年来,无论他们从事什么工作,这个理想始终保留在心中,始终没有改变,始终在通过做好本职工作,为实现这个理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div><div> 确实有一批人,插队期间,工作生活在非常艰苦的环境中,受了不少苦,遭了不少罪,同时还经历了无数拼博和奋斗。正是在拼博和奋斗中,磨练出敢于担当,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格。五十年来,这种品格始终保留在这些人身上,是他们逐步成长起来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div><div> 确实有一批人,在与最基层农牧民的共同生活和劳动中,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历久不衰,五十年来,不论他们生活在什么地方,从事什么工作,担任什么职务,心中始终牵挂着生活在最基层的农牧民。虽然他们看到了农牧民身上落后的地方,但更深切地感受到农牧民身上纯朴、善良、勤劳、勇敢的优秀品质。正是这样的经历,使这批人知道了什么是人民,懂得了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成为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社会基础和中坚力量。</div><div> 确实有一批人,勇敢地奔赴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在那里与少数民族群众建立了深厚情谊,五十年来,不论与他们离开多远,离开多久,这批人始终惦记着草原上的额吉、阿爸和兄弟姐妹们,记着他们曾经给予自己的关照,始终保持着与他们的联系和来往。可以说,这批人为增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发挥了特殊的积极作用。</div><div> 我认为,这批人身上体现出的精神,就是知青精神。</div><div> 再过五十年,当未来的人们评价这段历史的时候,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否定文化大革命,一定不希望再发生大规模的上山下乡运动,但是,一定希望知青精神能够得到传承和发扬。</div><div> 每个人生活的时代是无法选择的,但每个人生活的态度是可以选择的。这些人选择的生活态度,表明他们是知青中的优秀分子。今天他们中有的人是各级领导,更多的是普通百姓,他们中的一部分,今天相聚在这里,回忆过去,展望未来。他们就是今天在座的每一位知识青年,就是我们这些人。</div><div> 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五十年来,我们努力了!我们奋斗了!我们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div><div> 在这里,我祝愿在座的每一位知识青年,每一位嘉宾健康长寿!</div><div> 祝愿五十年光阴培育起来的知青精神得到传承和发扬!</div><div> 祝愿我们五十年前开始追求的“一定要把我们伟大祖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的理想早日实现!</div><div> 祝愿草原上的人们生活更加幸福安康!</div><div><br></div><div>(根据本人回忆整理补充)</div> <h3>1967年11月16日,400多名北京中学生从天安门广场出发,奔赴内蒙古大草原插队落户。其中,有25人被分配到东乌旗额仁高毕公社额仁宝力格大队。</h3><h3> 今年是北京知青赴内蒙古插队五十周年,2017年11月16日上午知青们又来到天安门广场纪念这个日子。 </h3><div> 对比一下相隔50年的照片,能找到吗?<br></div> <h3>1968年7月26日又有一批北京中学生奔赴内蒙古大草原插队落户。有14人被分配到额仁宝力格大队。这是临行前同学们欢送他们的照片。</h3> <h3>东乌旗额仁高毕公社额仁高毕大队和阿尔善宝力格大队的知青们。</h3> <h3>额仁宝力格大队的知青李大方、杨长海和原沙麦公社的葛长海冒着严寒驱车来到东乌旗,和大队牧民一起纪念这个难忘的日子,和北京的纪念活动互动。</h3> <h3>和锡盟知青欢聚。</h3> <h3>11月16日中午北京知青们欢聚在内蒙古宾馆,应邀参加满都宝力格苏木知青组织的纪念大会。知青们共同回忆草原插队生活,欢歌笑语,共祝第二故乡内蒙古大草原繁荣昌盛,共祝牧民和知青每个家庭幸福安康!</h3> <h3>额仁宝力格大队的知青在会上。</h3> <h3>孙建业演唱《我们这一辈》。</h3> <h3>石康即席发言。</h3> <h3>参加纪念活动全体知青合影。</h3> <h3>张利发微信:</h3><h3>石康在大会上的讲话,再次提到了这首歌:“今后的几十年,对祖国的前途和人类的命运是多么宝贵而重要的时间啊!现在二十多来岁的青年,再过二三十年正是四五十岁的人。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将亲自参加埋葬帝国主义的战斗,将亲手把我们一穷二白的祖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任重而道远。为了完成我们的历史使命,我们这一代要下决心一辈子艰苦奋斗!”这首歌唱出了我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