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师大之行——些许感悟!分享收获!

🌲🐿️🥑

<h3>直到昨天离开平湖,江南的细雨在连绵几日后,愈发大了……就像我们对待这次培训的心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加高涨。这次培训是山东省教育厅主导的一次全省范围的美术教师培训活动。基于第一次活动的成功,这是第二次开展。</h3><h3><br /></h3><h3>在浙江的这十几天,不但聆听了来自全国的各位专家讲座,还领略了浙派名师的授课风采。在短短的十几天里,白天听课,晚上总结。身边老师们,吃饭都在讨论刚听过的课。不知不觉间,十天已过。这次来学习培训,在这种求知若渴,积极向上的氛围下,我感到重新燃起了自己的斗志,磨砺了自己曾经的锋芒。</h3><h3><br /></h3><h3>在浙江师范大学,去学习、交流、探讨、钻研美术学科课堂教育、学科素养、校本课程建设等问题。十九大及时给我们指明了美育的方向,专家们也经过周密思考、细致研讨和反复斟酌,提出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即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浙派作为美术教育的先行者,很多经验和理念值得我们去学习,尤其是在经过这次对浙江省平湖市链式教育的启发下,很多禁锢许久的观念得到开解。</h3><h3><br /></h3><h3>通过了这次培训,和山东省、浙江省的老师们互相交流。了解了其他地区的现状,互相沟通了当前的教学情况。增长了自己的见识,丰富了自己的阅历。<br /></h3><h3><br /></h3><h3>本次在校领导的支持下,跨千里奔赴江南,金诚所至金石为开,学习归来,定要立足自己的本职工作,希望能为旗城学校的美术学科教育绘出新的篇章。首先应利用古城青州的大好资源,深入挖掘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资源开发已被写入了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例如:可以深度学习青州偶园街的淄博烧陶师傅手艺,让泥塑走进课堂;其他的例如:石头画、瓦楞纸画、牛仔画的再创作、贴纸版画、橡胶板画、以及手工制作等等!希望抓住其中一个到两个点,做出旗城特色旗城风格。另外觉得开办美术展览的对孩子的文化熏陶的作用和对兴趣培养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看见的一些成功的美术工作坊,都是一个个成功的鲜活案例、榜样,我们可以充分借鉴、学习、发挥。另外深知现在已经不是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的时代,动车跑得快是因为每一节车厢都是动力的来源,团队建设尤为重要,只有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才能真的做出一番成绩。</h3><h3><br /></h3><h3>已经踏上归程,最好的告别方式可能是整理思绪,慢慢沉淀,继续前行!带着对浙派美术教育的留恋,踏上新的征程。作为省专家团队的一员,服从组织安排,明年将会走进临沂市沂南县进行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我坚信,通过我们的志愿服务,山东省的美术教育定会翻阅新的华丽篇章,我自身也会获得更多的进步和成长。随着山东省教育厅的合理规划,山东省美术教育也会进一步发展!旗城学校的美术教育也会翻开新的篇章!齐鲁大地,礼仪之邦,未来的日子,山东的美术老师们,我们互相勉励。互相进步,共同成长!!!</h3><h3><br /></h3><h3><br /></h3><h3>感谢在我外出期间,分担了我的工作的各位同事各位伙伴,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背后的帮助和付出!<br /></h3><h3><br /></h3><h3>最后,我想用照片来记录和分享我的收获!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h3><h3><br /></h3><h3>美篇最多只能放一百张照片,需要资料的小伙伴来找我要吧</h3> <h3>简单仪式后,令人惊喜的的报告一个接着一个</h3> <h3>李力加教授是济南人。六十多岁的老先生几个小时的报告中间不曾休息一下,全程神采飞扬、精彩激情。他的报告&quot;家乡的味道&quot;,从本土的民俗美术文化到远古的岩画壁画的美术发源,从传统的国画艺术到西方的毕加索、梵高,从他自己的光芒万丈到普照别人的温暖,处处散发着他智慧艺术的力量。深深地沉浸其中</h3> <h3>81岁的老爷子,南京艺术学院的博士生导师奚传绩教授。整整一上午,如同头脑风暴一般,铿锵有力的语言让在座的各位老师,犹如身陷在知识的汪洋之中。外面的雨滴滴答答,会议室内的老师们已经被老爷子所折服,思维的敏捷不亚于在座的年轻教师,这几年,核心素养已经逐渐&quot;流行&quot;起来,仿佛作为一名教师,谈吐之中没个核心素养这词,就不算是个称职的老师一般,但是,核心素养是什么?它起源于何方?我们教学体系的发展,为何会到这里?我们的学科核心素养是什么?它与三维目标又有什么区别?它的政治意义?为什么全世界都在谈核心素养?它在我们社会发展中,历史变革中,又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我们不知道。不过现在,我们大概了解了,听奚教授的解读后我们大概明白了。但是我们也是仅限于大概,看到老人家满头银发的坐在那里,为我们做核心素养的解读时,老人家治学之严谨、治学之明辩。让我们大部分教师感到惭愧,我也是其中一份子。我们,有何借口自己不去进步呢?这个上午,对核心素养的了解尚算其次,奚教授的精神才是我们老师应该认真学习的地方。</h3> <h3>四川省美术教研员冯恩旭的专场报告,《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坊与艺术馆建设及活动模式研究》。冯老师一幅风尘苦旅的样子,全身散发着艺术家特有的光芒,让人一看就是长期在外奔走所致~冯老师把四川的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给大家介绍的淋漓尽致,让我们在艺术层次上对四川有了一个全方位的了解。</h3> <h3>黄立新老师带给我们的是一门新的教学方式,或者说是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未来教学的一种大的趋势。使用多媒体教学,在很多老师认为是设备限制教学的认识中,让老师们明白,限制教学的只是自己思想上的禁锢,而不是局限于设备,一个平板、一部手机就可以构建的多媒体教室,在这次讲座之前,恐怕是很多老师不敢想象的。一个个手机APP,黄老师一件件展示,现场充满了惊呼声和一片片的讨论声,可以想象到,在这次培训之后,山东的美术课堂上,将会出现多少多媒体教学课堂。我甚至已经看到我的学生在看到我展示的时候那一双双惊异的眼睛,美术是一门视觉课程,在黄老师的APP指导下,将把视觉的特点展示到极致,从知识点储备的统筹统计,到学生在教学中体会到的乐趣。从平面教学到立体教学。邓爷爷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我们课堂的变革,也将由科技引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h3> <h3>一节电子设备应用的课讲完,我还要用很久的时间去消化学习</h3> <h3>接下来的课堂展示真的是令我大开眼界。</h3><h3>特级教师李正火老师为我们上国画课。老先生用童真的认知方式、童趣的肢体语言和孩子们交流,他孩童般授课方式让我们在场的老师大呼过瘾!他的每一句话都透出睿智、充满禅意,让人极尽遐想。我原本坐在会场的后面,离课堂实在太远了,精彩吸引着我向前、向前,直到老先生的案几旁边……近距离拍下这动人的一幕~</h3> <h3>李老师注重优秀的艺术传承,向老一辈的艺术家学习优良传统 ,从磨墨开始、从尊师开始、从礼仪开始~</h3> <h3>老先生边画边与先贤们对话,整个课堂弥漫着浓浓的艺术文化气息~</h3> <h3>一堂课结束,我路过卫生间,看见了此场景,才知一堂课背后是团队的力量。</h3> <h3>参观了几所学校,回来后也分不清哪个哪个小学了,图片统统贴上吧,原因是我下了车来不及看校名我就赶紧往里去,怕一会儿参观的人多了,不方便拍照<br /></h3> <h3>塑胶板版画</h3> <h3>孩子们刻完自己动手印出来,送给我们</h3> <h3>把机会真的留给了学生</h3> <h3>这个小学门口的这个架子吸引了我,这样一来,孩子就不用再带着牌子回家了</h3> <h3>看到者摆放整齐的班级牌,我突然想到了浙师大的很有设计感的讲师墙,那就插播三张看一看吧</h3> <h3>轻粘土画!效果真的很棒,孩子们做起来也有兴趣,也锻炼动手能力,反正各种好</h3> <h3>这个牌子不是迎接我们的,却很别致漂亮</h3> <h3>精彩的美术展室</h3> <h3>印制版画的机器</h3> <h3>瓦楞纸画</h3> <h3>我想拍出它的细节</h3> <h3>报纸贴画</h3> <h3>漂亮的教室</h3> <h3>我特意翻看人家是用什么钩子挂了三幅画</h3> <h3>在麻布上印制贴纸版画</h3> <h3>教室都是用版画装饰,独具特色</h3> <h3>用手量量尺寸</h3> <h3>再研究下怎么走的线</h3> <h3>我发现了一个不是展室的教室,可见人家的美术教学功力之深</h3> <h3>牛仔制作!我听说好像学校周边有牛仔布生产地,这就是发挥当地的特有资源,进行的校本资源课程开发吧</h3> <h3>感谢朱特团队的知识轰炸,严谨务实接地气儿的培训,都为我们的努力确立了方向,带上浙派名师的风采回程!离别才体会不舍,这十几天的学习,体会到了太多,以后有缘再聚!志愿者的路上我们一起努力加油!</h3> <h3>在金华浙师大的课程安排的紧张而完美,就连只有几公里之远的金华双龙洞都擦肩而过…真不知何时才能补上了…是小小遗憾 也不遗憾!</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