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一座城市的理由……

遥远和麦芒

<h3>伦敦眼里看伦敦</h3><h3><br /></h3><h3>(好久没有写文章了,今天写一篇中规中矩的文章,权当交作业或叫作年度总结吧)</h3><h3>喜欢一座城市其实和谈恋爱十分相似,也许是一见钟情,抑或是好奇心使然,有了兴趣就有了激情,自然就会倾心关注、反复琢磨它的方方面面边边角角,就会产生一种非常愉悦的体验。</h3><h3>当然,话说回来,随着国家的强盛,国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越来越多。因此,相信每个人,都不会再去盲目的追捧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座城市,任何你看到的任何一个事物,而是会理性理智地去观察,感知,体验和评价,并且找到自己可以学习借鉴,以及难忘的感动和记忆,这就是行走世界的快乐和意义。</h3><h3>十月中下旬,我们一行五人,飞抵古老而文明的英格兰,用十天时间,进行了一次以大伦敦为轴心,包括温莎、牛津、剑桥、巴斯等地的自由深度行。体会颇多,受益匪浅,收获不小。</h3><h3>一、体验英格兰最复杂也是最便捷的大交通</h3><h3>因为此次出行,我们有一位自家小丫请了年假,担当非常用心敬业的全程翻译+导游,一路随性而从容,淡定而又紧凑,自然就蛮多发现满是感想,收获快乐!</h3><h3>体会最深当属出行方式,即采用类别齐全的英式大交通,包括机场快线、出租车、双层巴士、地铁、火车+步行,几乎穿越了伦敦的大街小巷,每天步行基本在十公里左右,完全融入了伦敦人的日常出行方式。</h3><h3>首先印象深刻的,就是形状有点类似甲壳虫模样的黑色出租车(伦敦所有出租车全部是黑色)。</h3><h3>10月22日晚,我们坐机场快线出机场,很快就到达伦敦市区的帕丁城(帕丁顿火车站、地铁站)因人与行李箱都比较多,我们原本计划打两辆出租车去预定的酒店,出了机场快线,直接就到了出租车停靠站台排队候车,并告诉服务人员:我们是5个人4个旅行箱外加两个旅行包。服务人员只给我们安排了一辆车,说一切OK。此刻我十分的疑惑,这么小的车怎么能塞进去四个大箱子和5个人呢?(国内思维模式)坐进去才晓得,伦敦的出租车前排,乘客是不能就坐的,这应该是安全考虑。(上海的安全措施,是用有机玻璃把驾驶员与乘客隔离开,而且都是4座车)上车前司机帮助我们,把大部分行李都安放在前排,而后面是用栏杆与前排完全隔离,乘客与司机只有付费的空隙,后面成了独立空间,有相对两排座位:2对3。刚好我们5个人全能坐进去了。这真是一个愉快而顺利的开始。坐在车上我就想,伦敦的出租车虽然起步价和里程计价相对上海的确贵了点。但是,车小肚子大,特别是人多行李多的时候绝对是物超所值的。在这里给点一个大大的赞👍</h3><h3>其次,印象持久深刻的就属古老又现代,复杂又简单的地铁了。用涛弟的话说:来伦敦没坐过地铁不算你来过。伦敦地铁是全世界地铁的鼻祖,1863年就开始投入运营。地铁网络遍布全城,所有线路都互联互通,和火车站更是无缝对接,站台挨着站台。涛弟更是调侃说:伦敦地铁有四大怪,一是进地铁像钻老鼠洞;二是多条线路走一条轨道线;三是地铁站口还设有红绿灯;四是车门已关闭,车厢外面的人照样可以自己把门打开上车。(当然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这段总结我看应该可以挂到穷游锦囊网上去了吧?)</h3><h3>每天,我们五人地铁~火车,火车~地铁模式出行,进站刷卡,刷卡出站,成了混迹于英国人群中的一群老外。伦敦的地铁的确是设计很奇特很开脑洞,每次在不同地点不同站台仔细观察,就发现地铁无论是哪条线路,车辆全长一个模样,全部红色,多条线路的列车会走一条轨道线,不同线路的人会在同一个站台候车,你必须看懂提示牌上的第一个英文字母是H还是w…这点我开始觉得真是不可思议,可每天看惯了也看出门道来了(上海只有3号线和4号线在上海火车站站有一个共用站台,其它的泾渭分明);还有一点也不可思议,就是所有地铁都不安装隔离门,列车进站的速度还飞快。刚开始真的觉得危险之极步步惊心,疑惑100多年了就没出现过非常事件吗?看着🇬🇧人的淡定,我也就释然了。伦敦地铁车厢的座椅都是可翻上去翻下来的软座,坐起来十分的舒适。</h3><h3>无论是早晚高峰还是日常,地铁车厢都没有特别拥挤,更没有抢占座位的现象发生,年轻人都会让座给年长者或女士,不知不觉对伦敦地铁还有了感情,离开还有点依依不舍。</h3><h3>其三,坐着火车到处跑。</h3><h3>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不光有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也是火车发明国家。早在1814年,英国工程师斯蒂芬森就造出了在铁轨上行走的蒸汽机车,正式发明了火车。到了1825年9月27日,斯蒂芬森亲自驾驶世界上第一列火车,以24公里的时速,从达灵顿驶到了斯托克顿,铁路运输事业从这天开始。发展至今,英国发达的铁路网四通八达。涛弟又说了:来英国没坐过火车就不算你来过。</h3><h3>谈坐英国的火车的感受可以用两个词概括:方便又复杂!城市到处都通火车到处都有火车站,伦敦市区就有十多个火车站,有帕丁顿火车站、,黑衣修士火车站、卡农街火车站、查宁街火车站、尤斯顿火车站、国王十字火车站、利物浦街火车站、圣潘克拉斯国际火车站、维多利亚火车站、滑铁卢火车站等,而且每个火车站背后都有故事。我们坐十站地铁就经过了三个火车站。</h3><h3>这儿的火车站和地铁站一样,全部是开放式,站台和候车室连在一起,没有安检,没有列车员,自助买票自己开门上车,自行车🚲狗🐶都可以随便上车,坐位随便坐,也可预订,基本上每半个小时一趟车,真正和地铁一样可以赶上哪趟坐哪趟。说复杂就是站点太多,你得做好功课别走错了。一般车上人都不太多,有的小站到站,有的车厢门不开(因为站台不够长),所以,要注意不要坐错车厢,因为没有列车员,一切都是自助,没人能帮你解决问题,我就看到一对夫妇没法下车。</h3><h3><br /></h3><h3><br /></h3> <h3>二、饱览英格兰古老传统经典建筑艺术之大美<br /></h3><h3>当你站在了一个到处都是厚重经典的历史建筑群中,就会开始怀疑自己原来的认知。先要声明,绝对没有认为外国的月亮都是圆的。但,面对伦敦的历史建筑,我还是感受到到了视觉冲击,明白了什么是博大精深、什么是辉煌历史、什么是人类文明和智慧。也自然有了一个比较,外滩的万国建筑群,如果与这里大街小巷的历史建筑相比,的确是小巫见大巫了。满大街全是凝固的历史、凝固的艺术,几乎看不到新建的楼房。无需言说,整个城市都彰显着内涵的厚重。你随便伫立在哪一座建筑前凝视,里面都会暗藏着许多故事。所以,真正的建筑,不是搭积木不是盖房子,那是美学的登峰造极,是雕塑的历史,固化的艺术品。</h3><h3>欧洲的建筑始于教堂文化,也辉煌于教堂建筑。在英格兰,我们每到一地,都会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瞻仰教堂,包括伦敦、温莎、牛津、剑桥、巴斯等都有雄伟壮丽工艺精湛的教堂建筑。它们大多都是哥特式尖顶建筑风格,唯有伦敦圣保罗大教堂是巴洛克风格的圆顶教堂。由教堂建筑延展的每一处建筑,都有其独特精致典雅之处。由此会想到,贵族为什么会诞生在这里。</h3><h3>我们有恢弘大气的故宫,也有万国建筑风格的外滩。但是,还不够,应该发掘我们的文化内涵,保护好我们的历史建筑,体现中华文化的古老文明和博大精深。</h3><h3><br /></h3><h3><br /></h3> <h3>三、融入英格兰市民日常生活,观赏不同地域文化习俗差异<br /></h3><h3>1、伦敦是开放度最高的城市。从机场通关就可见一斑,有些国家安检过后还会有一个通关长队耗费时间,伦敦机场简化到安检过后就是开放的综合候机大厅,无论哪个人去哪个国家,没有隔离,不到时间临近,屏幕上不会显示你的登机口,约一小时左右,你直接去你的登机口登机就OK了。各个国家各色人种,人人享有人权不可侵犯,哪怕是反恐形势十分严峻,警察荷枪实弹、警笛深夜长鸣不止,没有确切迹象不能轻举妄动。我的体会是管理一个大伦敦、一个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的国家和地区,比我们相对人员单纯的大中华难度系数大多了,敬佩管理者的智慧魄力和能力。</h3><h3>2、一个非常抢眼的现象,男士格外注重胡须的修饰和造型。这就如同女人对化妆与发型的痴迷一样,无论什么人种,什么肤色、什么年龄留大胡子,络腮胡比比皆是,而且修剪的相当精致,有型有范儿。但极少看到现在亚洲男士中,由**始创的鬓角头发几乎剔到顶的时尚发式,东西方的审美还是有差异的。</h3><h3>3、红与黑是这座城市长久不衰的经典色彩。尤其是红与黑的搭配,无论是物还是人,你都会觉得这很英国,红巴士黑出租车、王室卫兵💂红服装黑帽子…如果把法国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让英国作家狄更斯或者简.奥斯汀来写,不知道笔下会出现怎样一个于连形象了?呵呵</h3><h3>在伦敦,无论男女老幼,衣着基本偏重灰黑色调,极少花色艳丽的装扮。我以为是一种内敛低调奢华的体现。</h3><h3><br /></h3> <h3>四、环绕伦敦的四颗璀璨明珠~温莎小镇、牛津、剑桥、巴斯小城各个耀眼夺目,令人流连忘返……</h3> <h3>2.行走在伦敦街头</h3><h3>我说你有高圆圆街拍风格,对否?</h3><h3>辛苦你一个,快乐一大家😄</h3> <h3>伦敦机场快线</h3> <h3>伦敦出租车站</h3> <h3>伦敦出租车全是黑色的,也是市区标志性景观</h3> <h3>在地铁站自助购买了五张地铁卡和五张地图(每天的出行就靠它们了),地铁工作人员是个老爷爷,服务态度非常好,主动给了我们五个卡套,把地铁卡装进去防止丢失。一个简单的举动,温暖着外国人的心。</h3> <h3>每天地铁~火车,火车~地铁换乘,刷卡.进站,出站.刷卡</h3> <h3>坐火车就和坐地铁一样方便快捷</h3> <h3>火车车厢座椅把手,注重细节</h3> <h3>注重细节的火车车厢把手</h3> <h3>四通八达的伦敦铁路网</h3> <h3>伦敦的红色双层巴士~市区标志性景观</h3> <h3>帕丁顿熊的故事家喻户晓,帕丁顿小熊纪念品到处商店可以买到。</h3><h3>地铁醒目的标志。</h3><h3>伦敦的大交通对品牌LOGO推介和宣传也是做到了成熟经典和极致。</h3><h3>习近平总书记著名的四个自信,其中之一就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有很多方面都可以学习借鉴英伦三岛,特别是大伦敦。比如大街上随处可见这个简洁醒目的地铁标志;地铁LOGO又开发出衍生产品:旅游纪念品;再比如永远的黑色出租车,永远的红色双层巴士都是伦敦醒目经典的标志性景观,这些模型也都变成了旅游纪念品,还有伦敦的王室卫兵💂♀️,帕丁顿熊🐻也是人人皆知赏心悦目的景观,也都变成了旅游纪念品,价钱不贵意义不小,好看又有趣,令游客们爱不释手。反观我们的文化推介和宣传,不应仅有一个故宫淘宝吧?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的地铁也已经后来居上十分发达,但,没发现哪家地铁公司做好了企业文化,LOGO品牌不得而知,衍生产品不见踪影,我们的旅行文化产品还未见世界级的品牌和影响力。期待~</h3><h3><br /></h3> <h3>把这个💂‍♀️放在你的爱车前面,是不是很可爱哟?有木有享受女王待遇的感觉嘻嘻😁</h3> <h3>海德公园🚇站</h3> <h3>从教堂看英式建筑艺术</h3> <h3>教堂内部</h3> <h3>圣保罗大教堂(St.Paul's Cathedral)</h3><h3>这是世界著名的宗教圣地,世界第五大教堂,英国第一大教堂,也是世界第二大,伦敦唯一一个华丽的巴洛克风格圆顶大教堂。</h3><h3>圣保罗大教堂最早在604年建立,后经多次毁坏、重建,由英国著名设计大师和建筑家克托弗.雷恩爵士(Sir Christopher Wren)在17世纪末完成了伦敦最伟大的教堂设计,这个教堂的建成,整整花了他35年的心血。所以,教堂内有一个雷恩的墓碑,上书"If you seek his monument, just look around"(如果你在寻觅他的纪念碑,只需要看看周围)教堂里面还有一所具有不凡地位的法学院,位于教堂区内的圣保罗十字学院,是伦敦的首届"议会"所在地。</h3><h3>我顺着仅有约50公分的旋转楼梯向穹顶攀登,中途几乎累得快趴下了!到达穹顶之上豁然开朗,有一种灵魂被洗礼的感觉。</h3> <h3>在圣保罗大教堂的穹顶之上向下俯瞰</h3> <h3>我顺着圣保罗大教堂极窄的旋转楼梯向穹顶攀登,中途几乎累得快趴下了!到达穹顶之上豁然开朗,有一种灵魂被洗礼的感觉。</h3><h3>手机显示我今天爬了46层楼梯!</h3> <h3>白金汉宫换岗仪式</h3> <h3>白金汉宫换岗仪式</h3> <h3>唐宁街10号(首相府)</h3> <h3>唐宁街10号首相府~这个场景经常在电视新闻里出现。</h3> <h3>行走在伦敦街头</h3> <h3>泰晤士河上的塔桥</h3> <h3>雄伟的议会大厦</h3> <h3>泰晤士河</h3> <h3>伦敦眼里看泰晤士河</h3> <h3>碎片大厦~伦敦的制高点</h3> <h3>在碎片大厦里喝一次正宗英式下午茶☕️</h3> <h3>在碎片大厦顶层俯瞰城市夜景</h3> <h3>伦敦城市夜景</h3> <h3>大英博物馆</h3> <h3>大英博物馆里最有价值的中国大卫花瓶</h3> <h3>大英博物馆</h3> <h3>大本钟~伦敦最具标志性景观现在是这个样子</h3> <h3>伦敦海德公园</h3> <h3>伦敦海德公园秋色</h3> <h3>和谐相处</h3> <h3>海德公园里的戴妃纪念喷泉</h3> <h3>温莎小镇因有王室城堡而名扬天下。</h3><h3>温莎城堡也有着浪漫的爱情故事:爱德华八世是温莎王朝的第二位国王。为了迎娶🇺🇸的辛普森夫人,被迫退位,成了"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典范。</h3><h3>据说城堡如果升国旗,说明女王在这里。我们来的这天,蓝天白云,国旗飘飘,飞机轰鸣声不断,说明女王在。</h3> <h3>温莎皇室城堡换岗仪式</h3> <h3>温莎城堡</h3> <h3>在温莎城堡边走边听导览机的讲解</h3> <h3>在温莎城堡边走边听导览机的讲解</h3> <h3>小憩在城堡阳光下</h3> <h3>牛津大学</h3><h3>世人皆知,这是科学的殿堂,高等学府的象牙塔,</h3><h3>举世闻名拥有近900年历史的最古老的牛津大学,不但见证了不列颠帝国的兴衰沉浮,近千年来始终保持着对于知识和圣灵的崇敬,并永不停歇地走在探索和发现的道路上。从这里走出了4位英国国王、4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25位英国首相、3位圣人、86位大主教以及18位红衣主教。</h3><h3><br /></h3> <h3>牛津大学图书馆</h3><h3>这座建于1749年优美的巴洛克圆顶建筑,是牛津最著名、也是藏书最多最有权威的图书馆,其地位仅次于大英图书馆,位列英国三大版权图书馆之一。</h3><h3><br /></h3> <h3>走进牛津大学的图书馆和基督教堂学院</h3> <h3>剑桥、剑桥、剑桥~重要的事情说三遍</h3><h3><br /></h3><h3>这里是中国人最有感觉的地方<br /></h3><h3><br /></h3><h3>再别康桥</h3><h3>作者: 徐志摩</h3><h3><br /></h3><h3>轻轻的我走了,</h3><h3>正如我轻轻的来;</h3><h3>我轻轻的招手,</h3><h3>作别西天的云彩。</h3><h3> </h3><h3>那河畔的金柳,</h3><h3>是夕阳中的新娘;</h3><h3>波光里的艳影,</h3><h3>在我的心头荡漾。</h3><h3> </h3><h3>软泥上的青荇,</h3><h3>油油的在水底招摇;</h3><h3>在康河的柔波里,</h3><h3>我甘心做一条水草!</h3><h3> </h3><h3>那榆荫下的一潭,</h3><h3>不是清泉,</h3><h3>是天上虹;</h3><h3>揉碎在浮藻间,</h3><h3>沉淀着彩虹似的梦。</h3><h3> </h3><h3>寻梦?撑一支长篙,</h3><h3>向青草更青处漫溯;</h3><h3>满载一船星辉,</h3><h3>在星辉斑斓里放歌。</h3><h3> </h3><h3>但我不能放歌,</h3><h3>悄悄是别离的笙箫;</h3><h3>夏虫也为我沉默,</h3><h3>沉默是今晚的康桥!</h3><h3> </h3><h3>悄悄的我走了,</h3><h3>正如我悄悄的来;</h3><h3>我挥一挥衣袖,</h3><h3>不带走一片云彩。</h3><h3>1928.11.6 中国海上</h3><h3><br /></h3><h3>因为徐志摩的这首诗,剑桥在国人心中充满了美好和浪漫。游客不断增多,为剑桥大学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因此,2008年徐志摩就读的剑桥国王学院立了这块纪念牌;今年又决定在纪念碑四周辟出一片空地建造一个专门的公园,来回馈中国旅游者。我们来时就看到挖掘机在工作。</h3> <h3>剑桥的伟大和著名不用介绍,世人皆知。</h3><h3>荡舟在康河里,感受徐志摩诗歌的意境~</h3> <h3>穿过的每一座桥都有故事</h3> <h3>剑桥大学的"数学桥"</h3><h3><br /></h3><h3>数学桥也叫牛顿桥,据说是大数学家牛顿在剑桥教书时亲自设计的,整个桥体不用一根钉子和螺丝固定。有点像我国的榫头工艺。后来,皇后学院的学生好奇,就想探究这座桥的奥秘,于是拆开剖析,却无法复原,只好用钉子重新固定成现在的样子。</h3><h3><br /></h3><h3><br /></h3><h3><br /></h3> <h3>剑桥大学的叹息桥~仿佛又回到了意大利的威尼斯</h3> <h3>剑桥的叹息桥和威尼斯的风格一样,只是意境不同。</h3> <h3>巴斯小城</h3><h3>巴斯是被誉为英国最漂亮典雅的城市之一的小城,也是英国唯一一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它的典雅来自乔治亚时期的房屋建筑风格,它的美丽来自风光绮丽的小城风光。<br /></h3><h3>著名作家狄更斯这样描绘巴斯的典雅与美丽:"那连绵的山丘,那静静地流向远方的美丽河水,还有那高耸的山岭,远远地望去,一部分被早晨的迷雾遮掩住,失去崎岖险峻的气势,却好像是非常温柔了",这是1837年英国作家狄更斯在成名作《匹克威克外传》中描述巴斯小镇的一段话</h3><h3>巴斯的意思是沐浴,两千年前这里是古罗马帝国的温泉澡堂。</h3><h3><br /></h3> <h3>巴斯皇家新月楼</h3><h3>始建于1767年,历时八年。新月楼效仿意大利式房屋装饰,整个外形不仅彰显西方建筑典雅之风,也透着一种皇家的尊贵之气。</h3><h3><br /></h3> <h3>巴斯皇家新月楼</h3><h3>我从室内眺望皇家新月楼</h3> <h3>巴斯古桥水坝</h3> <h3>巴斯古罗马帝国温泉浴场</h3> <h3>巴斯古罗马帝国温泉浴场</h3> <h3>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帝国温泉浴场,现在仍然在营业,只是换了一个地方。</h3><h3>过去是皇室贵族专属,现已惠及普罗大众。</h3> <h3>简·奥斯汀故居</h3><h3><br /></h3><h3>在巴斯,简.奥斯汀完成了她的作品《傲慢与偏见》。</h3><h3>另外,她还著有《理智与情感》《劝导》等多篇世界名著,她的作品在英国小说发展史上,被誉为"可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作家。</h3><h3><br /></h3> <h3>来到简.奥斯汀的书房里</h3> <h3>仍然是当时的陈设</h3> <h3>巴斯小城雕塑</h3> <h3>巴斯小城很美很贵气很典雅也很有内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