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乘风的翅膀抵达远方</h3><div>心触碰阳光的温暖 </div><div>天空重新绽放出蔚蓝 </div><div>希望的翅膀已准备去飞翔 </div><div>约好了做彼此的肩膀 </div><div>只要信仰就能感觉爱的力量 </div><div>乘着梦想一起飞翔 </div><div>乘风 我们飞向更远地方 </div><div>梦是倔强的乐章 </div><div>未来像花绽放 </div> <h3>感谢武进区教育局的精心组织与精到安排,2017年整整四天,我们一行四十多人赴上海参加了“武进区集团化办学校长研修班”活动;满满的安排,充实的旅程,多元的学习,乘风的翅膀让我们的思想抵达远方!</h3> <h3>一个集团,点与点的碰撞</h3> <h3>第一天与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教育集团特级校长丁利民的碰撞,不一样的学校,一样地精彩;虽然是联盟型多法人的集团,但是彼此对教育的信仰、对优质资源再生的期待从相互隔膜到抱团成长,集团理事长权力影响力与非权力影响力的有机结合,先结婚后恋爱的集团发展经历都有了一种彼此旅程的共鸣;通过机制引领不断形成共同信念地探索历程,特别是根据集团发展的节奏不断推出新地机制,在联合发展地过程中以共建共享资源地价值取向积极谋求发展智慧都看到发展的智慧;一个新的集团的诞生,课程的共享、文化的共识、评价的共通给我们的管理带来整体的启发;还有一些管理的点滴智慧:流动教师的仪式感;教师的专业培训的专业性:今天我们怎么和学生打交道?今天我们怎么和家长打交道?三天的集团督导制、年评估到月积分过程性评价的跟进都给我们正在前行中的我们以启示。</h3> <h3>从一个点到我们每一个教育集团的对接,上理工附小的集团办学所走过的八年旅程无一不给我们提供了前行的经验,无论是机制的探索、文化的凝聚、课程的共享都看到了一颗颗集团办学的满地珍珠,优质资源地辐射与增量让我们看到组团发展的力量。更让我们全体人员都羡慕的是区域对人事与经费的保障,核心校均有10个编制的增加、每年10万以上的经费保障等促进集团发展,都让我们羡慕不已,有机制保障集团前行才有保障。</h3> <h3>一个地区,面与面的对接</h3> <h3>第二天,我们一起走进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走进校园听到那天籁般的合唱团的自然演唱让我们内心空灵感顿生,占地与我们星河学校相差无几的校园充满了上海的精致和精美;利用中午间隙我把整个学校转了个遍,宽大的走廊、全部翻新的室廊厅阁,全新的创客实验室、巨大无比还在建设中的图书馆、开放性的走廊机器人室、安全教育博物馆都让我们感受到儿童气息的存在感。</h3> <h3>有机会一起与上海市教育局周勤建副处长的对话;有机会又与杨浦区教育局副局长朱萍进行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对话;看到了上海市整体区域推进、区域推进在机制创生、政策引领等方面做出的扎实行动与系统架构。</h3> <h3>无论是上海市还是杨浦区的集团化办学推进,都着力注重了,整体架构: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阶段地政策架构;无论是集团的教研制度还是公共制度,都从优质均衡的高度进行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制度设计;同时进行集团化办学政策的深化,5+3模式的软硬并重,五项标准达到全市统一:校舍、一池一场一馆,多功能使用馆;一场体育场、一池游泳池等等,小学生均最低标准为1600元;中学为每生1800,大生均的23500元/生也让我们感受上海实力,并从资源配置、满意度、班额等方面进行考核,缩小差距:城乡差距、校际差距,通过新优质学校的建设、城乡携手共进计划 、委托管理机制促进集团化办学的深化,讲新办学校、改革意愿强烈的学校加入到集团发展行列;两轮带动下来深化到互助成长项目的深化;民办的多样化建设、管办评分离的模式、民非对薄弱学校的委托管理都给我们从机制和政策层面给大家震撼。</h3> <h3>一组模式,体与体的建构</h3> <h3>与上海大学附属中学教育集团特级校长卢广华的专题报告让我们看到了不同模式组成的集团化办学的新探索,看到借助高校资源平台促进集团发展的弹性机制,看到了一体化共赢共享共建的集团形态。</h3> <h3>最精彩地莫过于参加了上海进才中学教育集团地教育论坛,相遇大家,融汇百家;聆听了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的演讲,站在儿童地视野去看课程对儿童地获得感、如何更好站在时代地视角去运用新技术,都与我们内心碰撞和涤荡;感谢尹老师特意给我邮来他推荐的书,教学设计的支架、教学评的一致性,关键让我们更好的发现儿童、分析儿童、读懂儿童,增强彼此的敏感性。周增为主任的教师成长共同体地有效机制与路径、王洁博士的学习共同体与课堂转型,都从共同体地视角给我们发出了来自底部地追问,教师怎样?怎么看教师怎样?让我们从高明的发球者角色走向你我他地三方会谈;</h3> <h3>分论坛中三位重量级校长大咖来自建平教育集团赵国弟校长的教师专业共同体建设中的优化共生、合作共赢;进才教育集团的“聚力前行、进贤育才”让教师在课题研究中、组团式专项支援、教育教学的研究联动等共建成长;七宝教育集团的让教育集团成为家门口地好学校地孵化器的力量;三位掌门人的集团化办学的经验分享让我们领略到优质共生、集群式的发展。</h3> <h3>第四天相遇上海市师培中心的陈霞博士,补差式,嫁接式,共生式的集团化模式,特别是上海市教师分类分层具体化的培训很受启发!</h3> <h3>站在巨人地肩膀我们登高望远,立体建构集团化办学的前景;</h3><h3>站在他人的肩膀我们借鉴经验,理性制定集团化办学的规划;</h3><h3>站在自己地肩膀比照反思,具体梳理集团化办学的来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