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文蔚之风】张文蔚草书苏轼《念奴娇.中秋》</h3><h3> 创作年代:2016年10月</h3><h3><br /></h3><h3>念奴娇·中秋</h3><h3>宋 · 苏轼</h3><h3>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我醉拍手狂歌,举怀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h3><h3><br /></h3><h3>赏析</h3><h3> 古往今来,中秋之月激发过文人多少丰富的情感和无穷的想象,苏东坡在熙宁九年(1076)写过的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尽情驰骋对月宫的幻想,表达超脱尘俗和依恋现实的矛盾,倾吐对情同手足的胞弟的思念。</h3><h3> 词的开头"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是写万里无云的中秋夜月。本来在中秋月夜,长空万里无云,是人们常见的,没有什么稀奇。但这里作者加上"凭高眺远"四字,就使得境界全然不同。作者置身高楼,凭高望远,所以视野开阔,而使得长空显得更为辽阔无边,毫无尽处,引人入胜。</h3><h3>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由晴空写到明月。古时称月为魄,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月亮为"桂魄"。意思是说,月儿的光辉从天上飞来,它所照射的地方,整个秋天的碧空都沉浸在清冷之中。这两句描绘了一个月光照耀的清辉夜色,给人以清凉的感觉。这竟引起了作者无限的幻想,以寄托着他的精神世界:"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作者让他的想象翅膀飞翔,幻想出月宫中有琼楼玉宇,仙女们乘飞鸾自由来往,那里是一个清凉的境地。据《异闻录》记载,唐玄宗一次游月宫,"见素娥十余人,皓衣,乘白鸾,笑舞于广庭大桂树下。"所以用"飞鸾而去",想象月宫中仙人乘鸾自由来往。作者这样想象,究竟有什么意义?从他当时所处的黑暗现实、不得自由的环境来看,不能说和现实无关。应该说,正是由于他处在那样一个不得自由的闲官职位上,才有向往月宫清静自由的幻想。</h3><h3>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他想象着从月宫往下界眺望:秀丽的江山像图画那样的美,清晰可辨的烟火,历历在望。人间的江山越美,就越反衬出现实社会越丑,就越能见出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h3><h3> 然而,作者毕竟是一个处于逆境而善于而善于自我解脱的人。所以,下片笔锋一转写道:"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这三句化用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句。作者通过高超的想象,把天上的明月和身边的影子当做知心朋友,一起欢乐。这样写,既使词染上了浓厚的浪漫色彩,给人有一种奇异之感;又真实地展现出他孤单、凄凉的影子。作者之所有"举杯邀月",正是意味着他对当时社会的憎恶,意味着他对权贵们的讨厌。</h3><h3> 苏轼尽管邀月赏心,把酒浇愁,但悲愁仍在,这就使他不能不起舞了:"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希望愉快地度此中秋良夜,不要辜负这良辰美景。"今夕"句化用《诗经》"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表示这是一个良宵。作者之所以月下起舞,并非愉快而歌,得意而舞,恰恰是为了消除这股愁闷与抑郁不平之气。正如"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知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因此,这里似乎使人听到他强颜为笑之声,但又使人深深地感到他觉得月亮才是他的知音。唯其如此,所以,他便幻想起遨游月宫来了:"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他渴望乘风归去,在明净的月宫里,把横笛吹得响彻云霄,唤起人么对美好境界的追求与向往。豪情溢于纸背,令人读之神思飘渺。当然这种追求是虚幻的,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但作者这样写,正是人在苦闷时寻求解脱、自我安慰的无可奈何的举动;它表现出作者对自由生活、美好现实的追求。</h3><h3> 总的来说,这是一篇狂放不羁。洒脱飘逸的作品。当时,苏轼居住黄州,政治处境仍然没有得到改善。为了排遣个人政治上的失意的苦闷,为了摆脱庸俗污浊的现实,于是他越发热烈追求那超凡的清空境界。虽然是带有消极成分,不值得称颂,但它之所以产生,正是由于黑暗现实所促成。它是深深滴植根于社会土壤之中的,我们不能忽视这一点。</h3><h3><br /></h3><h3><br /></h3> <h3>当代书法家:张文蔚</h3><h3><br></h3><h3>张文蔚(本署崇智)字毅君,号清石、散鲁。湖北竹山县人,旅居北京,为汉江师范学院客座教授、湖北房县文联副主席(兼)、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观赏石协会会员、神农书画院院长、武当流派书画院执行院长、武当书画派领军人物。</h3><h3><br></h3><h3>艺术特点:张文蔚师法王羲之、颜真卿、欧阳询、虞世南、苏东坡,兼修张旭、怀素、章草、魏碑,开始以狂草见长,笔势连绵环绕,奇变流走,飞动放纵,遒劲刚健,犹如古藤攀树,龙蛇舞空,把创作的激情,胸中的感情,畅汗淋漓地倾泻于纸上。后又攻隶书作品,取法高古,不参时流,但又守道不封己,将行草笔法融入其中,从而增加隶书作品的灵动与流畅,韵味与雄强,因而其作品气韵独特,古雅脱俗,既桀骜不驯,又功底深厚;既标新立异,又明了可目,个人风格突出,受人青睐。</h3><h3><br></h3><h3>成就荣誉:张文蔚的书法作品先后入选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展、中国当代书法家邀请展,荣获"世纪之辰杯"中国书画艺术大展二等奖、中国文联主办的全国美术书法大展书法金奖、走向二十一世纪湖北省书画艺术作品大展优秀奖、《书法报》"武当山杯"海内外书友书法篆刻展三等奖、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第七届学员结业教学成果展三等奖、第四届当代书画家作品邀请展百佳作品、中国美术书法赴澳展三等奖等。作品入编《中国书法家选集》、《全国美术书法大展选集》、《湖北省书法篆刻选集》、《书法论文文选》、《十堰市第一、二、三届小品书法展作品集》、《中国收藏》等。在2011年南京嘉信秋季拍卖会和2013年广东保利拍卖会上,分别以每平尺5000.00元~8000.00元成交。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书法展览及在专业报刊发表,被收入书法作品专集,或被博物馆、艺术馆、名胜地收藏及刻碑。书法作品被韩国、日本、新加坡、美国等海外个人及专业组织收藏展览。作品被中国收藏拍卖网收藏,被聘为中国收藏拍卖艺术网高级书画师,提名为“2011年度百名作品最具收藏潜力艺术家”称号。 2018年9月4日央视《中国影像方志》走进房县专题拍摄张文蔚书法艺术成就并在中央一台播出。</h3><h3><br></h3><h3>其它信息:张文蔚不仅善书,而且好文、爱石、喜古玩。在勤修书法的同时,他大量阅读,并创作了文学作品300余篇,分别入编《散文》、《当代小说》、《小小说》等;同时收藏汉江奇石200余方,被选为湖北省奇石协会理事;对古珠、古瓷的研究也系统而深刻。</h3><h3><br></h3><h3>艺术评论:张文蔚书法作品,点画精到,结体熟稔,枯润相宜,动静结合,深厚的功底可见一斑。满纸看似随意的提按顿挫,细较起来却是笔笔用心、笔笔见性,将刻意而精心的雕琢隐藏于洒脱不羁的墨韵之后,这正是杰出书法家的高明之处。通篇观来,字相离而气相贯,笔相连而意相隔,忽则淡定舒缓,忽则畅达连绵,隐约可见的笔墨节奏恰如一缕心曲,将书者的情感律动展现于纸面之上。张文蔚先生不仅善书,而且好文、爱石。文学的陶染给予他的书法以平和、静谧,点点墨迹散发出文人书卷的雅逸馨香;而奇石的灵秀则使他的书法更添了几分高古与奇崛,寓碑于帖,方圆并用,字里行间的碑石气凛然而生。为书者,若仅仅求功于书,久而久之,难免禁锢了笔墨的脚步,思想不通,情趣无味,则书法板滞,意兴全无,虽池水尽染而事倍功半。一位优秀的书者,应化万物于一毫,汇天下于一卷,举一反三,见微知著,方得笔墨真谛、生韵味精髓。张文蔚先生正属后者。</h3><h3><br></h3><h3> (摘自百度搜索、搜孤、雅昌艺术网)</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