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绿色军大衣的情缘。

曰月潭

<h3><b>任毅你好!</b></h3><h3><b> 首先感谢你在微信上,为十六团战友们搭建这个聊天平台。感谢牧羊海牧场领导,为筹建十六团博物馆做出的决定和一切努力。</b></h3><div><b> 这件大衣自一九六九年十月开始,他就成为我手中御寒保暖的宝。白天穿在身上,晚上盖在被子上。六年来,伴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季。自七五年返京后,这件大衣也跟着退了役。为了纪念内蒙兵团牧羊海畔那段难忘的日子,我把这件大衣叠好收藏起来。对于大衣来讲谈不上是什么宝贝和文物,但是,他见证了内蒙兵团牧羊海畔的一段不同寻常的往事,见证了兵团战士当年屯垦戍边建设边疆的艰苦历程。见证了当年的艰苦生活,见证了当年的苦与乐和情与爱。始终让我忘不掉的是:阴山脚下、乌拉特草原的风沙和羊群,忘不掉牧羊海畔的沙丘、盐碱地、芦苇荡,忘不掉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战友,忘不掉我们亲手脱坯盖的营房和那里的老乡。那里的一草一木是那样的熟悉,那样的亲切,让人难以割舍,难以忘怀。</b><b>那一段知青屯垦戍边的经历,将会在牧羊海的发展史上浓浓的记录下来。</b></div><div><b> 我们大家都清楚,青春是短暂的更是美好的。但我们的青春时代、豆蔻年华,十六岁人生播撒在阴山脚下、乌拉特草原、牧羊海畔。当年,我们由弱不禁风、肩不能挑的懵懂少年,锻炼成钢铁战士。可以说,特殊的年代,造就了特殊的群体即不带领章帽徽的兵团战士。</b></div><h3><b> 可以说,</b><b>内蒙兵团牧羊海畔这段生活经历,决定了返京回城以后我们的人生仕途。之前,我们在内蒙兵团经风雨见世面,充满了正能量,生活上,积极乐观,工作上,敢于吃苦不怕困难。回城后,战友们在单位个个都是好样的。个别战友经过克苦努力,上了大学,当上老总走上了领导岗位。内蒙兵团牧羊海的一段经历,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b></h3><h3><b> 一段蹉跎岁月,一生袍泽情结。当下,战友间流传这样一段话:“企业工作三十年,不如内蒙兵团五、六年的感情深”。的确是这样,今天我们虽然已步入花甲之年,但回想四十多年前内蒙兵团牧羊海畔哪段经历,仍然记忆犹新,战友间的那种感情真是一语难表,难以忘怀。</b></h3><h3><b> &nbsp; 牧羊海对于当地人来讲,只不过是一片湿地,一片芦苇荡。但四十多年前,这里是反修抗敌斗争的前线,虽然息灯号、起床号及战友们出操跑步的军号声、口号声早以远去,但当年牧羊海这片热士是五千多兵团战士生活耕耘的场所,是我们的第二故乡。牧羊海谈不上神密,但它却让战友们在梦中神往,他的发展始终令战友们牵肠挂肚、关心和关注。</b></h3><h3><b> 今天当闻讯牧羊海牧场要建十六团博物馆的消息,心里又激动又是感动。我决定把这件保存了四十多年的军大衣捐送博物馆,让我们永远记住哪段如火如荼的战斗历程。感谢牧羊海牧场领导为十六团博物馆所做的一切努力!感谢牧羊海牧场领导为原十六团战友回家探亲搭建寻找记忆</b><b>的平台!感谢的话不多说了,祝十六团博物馆越办越好。</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徐永明写于二O一七年十二月十一日</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一双袜子的故事</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怀念母亲</b></h3><h3><b> 袜子虽小,但对于生活在都市的人群是不可缺少的,不管大人还是孩子,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它。我要讲的故事还得从收拾东西开始。</b></h3><div><b> 周日闲来无事,打扫衣柜时,外孙女从衣柜的角落里拿出一个物件问我,姥爷您看这是什么呀?我接过来,告诉她:这是袜板。外孙女接着我的话茬又问道:袜板是干什么用的呀?我接过袜板随手脱下穿在脚上的袜子套在袜板上,告诉她:袜板是补袜子用的。外孙女看着我手中的袜板自言自语的说:现在谁还穿补丁的袜子穿呀。的确是,如今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富强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袜子也不是什么奢侈品了,可以说,袜子和袜板是一对孪生兄妹。如今袜板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我收藏的袜板也是情有独钟的,一方面他是母亲经常使用的物件,另外他也是母亲为儿女操劳的见证,它凝聚了母亲对儿女的爱。今天生活条件虽然好了,但它仍然是我手中的宝。</b></div><div><b> 我出生在五十年代,小时候家境不富裕。村里的小伙伴们大多是赤脚没有袜子穿的,过年时有双袜子穿在脚上也是让人羡慕的。过去的袜子大多是线袜子不耐穿,袜板就是补袜子的专用工具。可以说,小时候我们脚上穿的鞋都是妈妈做的。当时我们坡头村家家除了做鞋用的鞋楦子不是家家都有,而袜板则是家家必备的物件,每天我都看到母亲在昏暗的灯光下纳鞋底、缝补衣服和袜子。记得六九年初中毕业参加兵团后的第三个月,连里的通讯员贺英民从团部给我带回一个包裹来。晚上在煤油灯下打开了包裹,里边有些糖果,一双袜子和一封妈妈写的家书,字虽不多,但体现了母亲对孩儿的思念。可谓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呀。信中大意是家中一切都好,大哥己毕业分配到门头沟煤矿工作。让我不要挂念家里,好好工作。看了这封凝聚母亲爱心的家书后,我有些哽咽泪水虽然没有留下来,但也盈满眼眶。与班里的战友们分享了糖果后,拿起袜子一看,心情又激动起来。袜子放在手上沉甸甸,这不是一双普通的袜子。而是妈妈特意为我精心缝制的。这双袜子特殊的是由两部分组成,即袜子和鞋垫。妈妈把买来们新袜子,用剪子把袜底剪开,把袜底翻上来,然后把事先做好的鞋垫缝在袜子上。我拿着这双袜子沉浸在思念妈妈和家人的思念中。可以说这双特制的袜子,伴我驰骋在牧羊海的农田上。挖大渠割牧草,放羊赶大车。从前山的牧羊海畔到后山的同和太牧场,从乌拉特草原到乌梁素海,一路走来一直穿在脚下。小小的袜子凝聚了妈妈的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今天我们的生活好了,但每当回想兵团哪段往事时,仍然记忆犹新难以忘怀。</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徐永明写于二0一七年十二月二日</b></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