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当我钦羡语文老师们绣口微启即闻莲香四溢,笔墨轻洒顿成锦绣山河的时候,我总是安慰自己"生命不仅需要诗词歌赋的浸润,更需要参悟加减乘除的智慧"。也许是身为数学老师的缘故,看问题多少带有了数学的眼光,就如天寒添衣回暖减衣一样自然。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不断地做着加减乘除的一段旅程,倘若你能在学习工作中或与人交往时,既不偏离"计算法则",又能活用"运算定律"简便运算,旅途风景应该大有不同。</h3><h3> 就如这次刚刚结束的南丰附小数学组研课活动,自始至终活用巧用的"运算律",如润物无声的春雨滋润着我们附小数学人,成就着我校致力打造的高效课堂。</h3><h3> 团队组建一一活用"结合律"</h3><h3> 这次研课活动延续了上学期的年级分组方式,每两个年级结成一个团队,十多个老师集中火力研讨一课。每个团队中都是既有富有创造力的年轻老师,也有教学经验丰富的成熟型老师;既有课堂教学设计水平高的老师,也有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强老师⋯⋯这种把差异当资源,取长补短的建队方式正是活用加法结合律的体现。正如一道连加算式中,没有一个加数是完满的,但是只要巧用结合律,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就会大大提升。毎一位老师其实都是这个团队中的一个加数,每人都有自己的长短板,而巧用"结合律",人人合理互补,就能协同高效实现团队目标。</h3><h3> </h3><h3> </h3> <h3> 聚智试讲一一活用"交换律"</h3><h3> 回首看这次活动,从选课题到集体备课再到试讲,执行上课任务的三位老师积极投入准备工作,同队的老师们也积极配合,大家坦诚相待,献计献策,交换意见,交流看法,无处不彰显"交换律"的美好!</h3> <h3> 课堂分享一一巧用"分配律"</h3><h3> 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即ac+bc=(a+b)c,a和b本是不相干的两个数,但因为有了c这根纽带,它们最终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一堂课上,这a、b、c分别是什么呢?我想c应该是授课内容,a应该是数学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b则可以是"双基"之外的方方面面。</h3> <h3> 看,曾木兰老师在《扇形统计图》一课中,她上课伊始就创设了一个生动真实的情境,既让学生读懂了扇形统计图,理解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又让学生了解了合理的膳食结构,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h3> <h3> 看,郑宏毅校长在巜不确定性》一课中,让学生经历了"游戏-猜测-体验-推想-验证"的过程,整堂课氛围轻松愉快,孩子们在郑校长引导与激励下,水到渠成达成学习目标。最难忘的是课尾郑校长送给学生的话"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你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也可能会遇到一些挫折,不可能会一帆风顺,不过老师相信,只要你们勤奋刻苦、开动脑筋,一定会成功的!"真是"铸人先铸魂",德育智育一手抓!</h3> <h3> 再看,肖保花老师在《长方形周长》一课中,她认真设计的教学环节自然流畅,教学内容由浅至深循序渐进,用心制作的精美课件生动形象,这一切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难能可贵的是肖老师能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渗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思想!聪明的你告诉我:这种思想与本课"双基"相比,谁会对孩子的影响更加深远呢?</h3> <h3> 同课再赏--延用"结合律"</h3><h3> 同课再赏,其实就是跨越时空的同课异构。通过观看视频录像,大家对比分析,扬长避短,为自己的成长吸收营养。</h3> <h3> 前思后想--续用"分配律"</h3><h3> 乘法分配律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同心、同向、同时",这不也是本次研课活动的特点吗?不管是上课,还是制做微课,抑或是评课,仼务不同的老师"a"、"b"们都紧紧抓住吃透本堂课上好本堂课这一股绳"c",心往一处想,力朝一处使。</h3> <h3> 瞧,项越、陈娟、陈水红三位女将录制的微课不但声色俱佳,而且讲解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对学生课外学习有很强的辅助作用。</h3> <h3> 瞧,何秀莲、曾长根、刘慧妍三位老师也分別对自己本队中的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分析,真诚地给予了中肯的评价,并坦城地提出了合理的建议。</h3> <h3> 有人说"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本次研课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我相信"加减乘除"的法则和"运算定律"定然会成为你我远行的助力器!</h3><h3> 我们一起加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