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爹爹妑妑”</h1><h1><br></h1><h1> (上)</h1><h1><br></h1><h1> 2017年11月4日,应邀参加一同事逝世的吊唁活动,来到了五三农场(荆门巿屈家岭区)畜牧分场老场部,住在先涛哥家里。先涛哥姓陈,应城市人。1962年秋,我家从蔡垱分场搬到聂台时,我认识的第一人,他那时在放鹅。他拿着一根数米长的竹杆,指挥着千军万马。当鹅群自行覓食时,他就靠在田埂坡上,看娃娃书(连环画)。我放学后或星期天常去找他玩,换娃娃书看。</h1><h1> 5日早上七点起来,趁爱华姐的早餐还未做好,我们一起出去走路。在路上,深秋的寒意阵阵袭来。出门时,他家的“欢欢小姐”也前蹦后跳地很坚决地要与我们同行。因在发情期,马上引来了四名殷勤的护花使者,把它前呼后拥。在路上,它们时而超前,时而落后,时而争吵和撕咬。</h1><h1> 走到聂台故址,一条公路在建。据说是从这里经三合、首道嘴、梭墩、田冲、蓝音至京山的旅游公路。说它可以把屈家岭新石器时代遗址、月湖公园、梭墩水库、王莽洞、白猫洞,石龙水库、仙女洞、空山洞等景点联系起来。沿着在建公路旁的水泥乡道,快走到赵家大塆时,我看见了前面不远处一个隆起的小山包。其实它只是高出平原地面十来米的地方,但当地人习惯把这种地形称为“山”。看见它,就让我记起了那里有关观音菩萨的传说,和村子里流传的一个不那么动人,但又想说一下的故事。</h1><h1><br></h1><h1> 我们下了乡道,从田埂上走到了名为黄金垱的小港边,爬上小山包。这是一个从太子山蜿蜒而来的小山包,由于它延伸到一展平洋的平原上一千多米远,显得十分突兀。</h1><h1> 山包的北边,有与小港相连的一汪碧透清幽的潭水,当地人叫它“潭dou子”。“dou”(上声),当地方言里是指底部的意思,最深的地方,例如:碗dou子,塘dou子等。原来在潭的东面底部,有一眼泉水。这泉水,不论一年四季,天涝地旱,都涌流不断。五十多年前,我们曾在这里直接用手捧着泉水喝哩。</h1><h1> 1987年,我自离开农场后,再也没有来过这里。三十年过去了,现在这里和我印象中的景象大相径庭。那前往三合去的小径没有了,替代的除了低矮的禽舍、粪便和一些庄稼外,只有遍地的杂草和荆棘,偶见几朵黄色的野菊,从那枯草中伸出头来。</h1><h1> 潭dou子也认不出来了。潭的水体已被人为地与小港分开了,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水塘。潭东边原来的石壁,已被水泥块边坡代替;北面与小港相连水面两岸,在粼粼微波中随风荡动的游草不见了踪影 ……。村里人在东坡上面,建了几栋小房子,用来养鸭。</h1><h1> 潭的南坡上,原来是一块伸入水中的一种砾石状的岩体,这里就是叫做“爹爹妑妑”的地方。在京山县西南部的方言里,“爹爹”就是爷爷的意思,“妑妑”就是奶奶或婆婆的意思。这里所说的“爹爹妑妑”,指的是一座庙宇的名字。当年,这座庙宇的香火十分旺盛,因为这里有观音菩萨的“圣迹”。后来,由于一个偶然的原因,庙宇不知在哪一年,没有了。</h1><h1> 1960年代中期,我听到这个传说后,好奇地来到这里,见到了“圣迹”一一观音菩萨的“脚印”和“伞把印”。这个传说中观音菩萨的“脚印”是一个数寸长,约半厘米深的,酷似“三寸金莲”的浅石坑。在离“脚印”不远的地方,有一个“U”形的、形似伞把浅石槽一一观音菩萨留下“伞把”印迹。</h1><h1> 人们说,当年南海观世音菩萨,从东海的普陀山去西部峨眉山时经过这里,看见了潭dou子。只见潭水清澈见底,泉水甘甜凛冽,周围绿茵环绕,四时花开不败。她便停下脚步,放下雨伞,就着潭水洗了一把脸和手。于是,就在这里留下了“脚印”和“伞把印”,让人们顶礼膜拜。后来,人们在这里建起了供俸观音菩萨的庙宇。由于食了这里的人间香火,观音菩萨也就在这里有求必应了。</h1><h1> 不知道过了多少年,有一个无良的人,把刚杀的鱼拿到潭里去洗,使水的气味变腥臭了,水也不如原来清澈了。观音菩萨知道后,十分生气,就再也不来这里显灵了。</h1><h1><br></h1><h1> 五十年前,我在这里仔细观察过。由于这是一种暗红色的沉积砂土裹着</h1><h1>黑色的砾石形成的一种岩体。经查,它的名字叫“红色砂砾岩”,丹霞地貌就是这种岩石构成的。这个山岗的母山一一太子山及其附近的山岗都是由石灰岩构成,仅太子山南坡存在少量的砂岩。1970年代末,我在此北约七、八公里的梭墩宋家洼发现也有这种岩石。</h1><h1> 这种岩石,在千万年的自然风化、剥离作用下,有酷似脚形的椭圆砾石和形似U形的砾石脱落了,就形成了“脚印”和“伞把印”。那时候人们不能理解这种自然现象,就很自然地把它和神仙联系起来,经过多代人的演绎,有了与无所不能的观音菩萨挂上勾的故事,一直流传到今天。</h1><h1> 这里还有狮子石,乌龟石,龙石。龙石维妙维俏,头上两个眼窝清晰可见。但就这次去看时,“脚印”和“伞把印”的那片最大的岩体不见了。据说被炸掉,去做了高湖河上的桥,它不复存在了。原来的那个地方,只剩下边沿一点点石头,在那里可怜地提醒着人们对它往日的记忆,昭示着它曾经的辉煌。</h1><h1> 经过这样的折腾,那眼泉水也无影无踪了。</h1><h1> </h1><h1> </h1><h1><br></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