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徒步时水泡的正确处理

大麦

<h3><b><font color="#ff8a00">水泡的正确处理</font></b></h3><div>如果水泡不是很严重,没有影响到你正常走路,可以让其自己慢慢恢复;如果自己觉得非常严重,最好还是弄破它好。<br></div> <h3>戳破水泡你需要准备:针、酒精、棉签和纱布。戳破水泡前先将针用酒精消毒,然后在水泡边缘轻轻戳破,小心地将水泡内液体挤出,注意要保留表面的皮肤,防止感染。前面的一系列动作完成后,用纱布将伤口包住,根据实际情况也可选用创可贴包住,大一点的水泡可两个或三个创可贴成“十”字包住,这样徒步过程中比较牢固,注意每天保持清洁。</h3><div>时间长水泡中的液体会被肌肤慢慢吸干。大部分的水泡会在一到二星期内被完全吸收。新的皮肤长出后,旧的皮肤会自动脱落。一般无需特别的护理就能自行痊愈。<br></div> <h3><b><font color="#ff8a00">如何预防长水泡</font></b></h3><div><br></div><div>✔ 选择合适的鞋子。</div><div>要预防水泡,首先要减少脚部摩擦的机会。脚起水泡跟鞋有直接关系,鞋过紧的挤压和过松的磨擦,都可能导致脚上水泡的发生。买鞋应当购买适宜运动的鞋,鞋的尺码要合适,穿上后长度方面最好仍然有一个大拇指宽的虚位。</div> <h3>✔ 不要急于穿新鞋。</h3><div>新鞋买回家,穿上试走或试跑一会,1-2小时后找出感到不舒适的部位后,在此位置加上软垫。出行切忌穿着未经“磨合”好的新鞋。如果新鞋第一次就穿着进行远程徒步,处理不当会增加起水泡的概率。</div><div><br></div><div>✔ 袜子很关键。</div><div>袜子能够减少脚与鞋之间的摩擦,怕脚起泡,不妨穿上两双袜子试试。袜子最好不选用纯棉质制品,纯棉的袜子比尼龙的更容易形成血泡。袜子的质料以聚丙烯或其它新的合成纤维为佳,这类质料比羊毛或棉的制品更能保持脚部的干爽,从而降低起水泡的机会。需要注意的是,徒步走长线不能不穿袜子。</div> <h3>✔ 适当涂抹润滑剂。</h3><div>滑石粉、痱子粉或防汗喷雾剂,也可在脚上薄薄地涂上一层凡士林,这些东西都有助于保持脚部的干爽,减少摩擦,起到防止打水泡的作用。</div><div><br></div><div>✔ 贴防磨软贴。</div><div>如果你的脚会经常起水泡,那么可以考虑在经常起水泡的部位事先贴上胶布或垫上软垫。临睡前最好用温水泡脚,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并可自我按摩足掌部位,再用润肤露在足底突出部位搽抹。不穿鞋的时候,保持鞋的干燥与通风。</div> <h3>如果因为水泡不去行山,无异于因噎废食;如果因为水泡不能行山,则就因小失大。正确认识水泡,走向山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