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老西政

问候释怀

<h3>  有一种经历和记忆,就像一坛老酒,随着时间过的愈久远,那种滋味就越醇厚,就越舍不得把那种浓厚的情结轻易地呈现。</h3><h3> 西政于我,就是一坛老酒。</h3><h3> 前些日子去过了,在通向东山大楼的斜坡路上,停下脚步,听着树叶跌落的声音,披着阳光洒下的斑驳光影,我怕忘记了那个瞬间感受到的滋味,就立在路边,写下了《再回老西政》,匆匆记之。回京后,断断续续补记。</h3> <h3>   (一)</h3><h3> 2017年11月17日,再回重庆。</h3><h3> 重庆的天依然如当年,重庆的雾还是那么迷蒙,既熟悉又陌生,空气中充满温润的湿气,总有一种要飘雨的感觉。<br></h3><h3> 从机场到开会的酒店,放下行李,没有做片刻停留,就直奔这么多年都没有机会在触碰的地方:嘉陵江畔,歌乐山下的西政老校园,那是我度过青涩岁月的地方,每一个地方,都有深刻的记忆。<br></h3> <h3> 离开西政23年了,从来没有敢提笔书写这个孕育我青春梦想的地方。然而,自从离开这个校园,几乎每一年,都会有各地同学各种偶然相聚,每一次相聚,都离不开回味校园时光这个烂熟的话题,然每一拨同学,每一次再叙,都依然是那样津津有味。</h3><h3> 有时候,偶尔翻开当年读书时候由我主编的年级刊物《呼唤》,品读同学们当年真挚的青春笔触,感受那种纯净与美好,让人感动!</h3><h3> 就这样,母校是一种浓浓的回忆和情节,就这样无数次地念叨着回味着。</h3><h3> </h3><h3> </h3><h3> </h3> <h3> (二)</h3><h3> 当年的老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的烈士墓街道外,建成了一个宽阔的红岩魂广场,从广场上拾级而上,远处是雄壮的烈士群雕,原来的中美合作所旧址,建成了红岩魂陈列馆,这是"红岩精神"革命教育基地,也是我们当年每一位西政学子都深受教育的地方,远处是巍巍歌乐山。在红岩魂陈列馆的斜对面,就是西政老校园的大门。</h3> <h3>快到校门口了,反而不敢快速走近,仿佛要见到多年不见的初恋情人,心里有些欣喜,又很忐忑。</h3> <h3>一路上,当年的小树,现在长成了合抱大树,从树的缝隙间,看见母校的校名,我放慢了脚步,轻轻地走近,怀着一种虔诚和敬仰!</h3> <h3><font color="#010101">这个校门,是一个独角兽的造型,蕴含着公平正义的法治梦想,还屹立在这里,这是我们在校期间建成的标志性校门,也是我们永久的记忆,我们当年的很多照片,都是以这个独角兽校门为背景,包括我们的毕业留影,独角兽所代表的一种精神,也根植在很多西政学子的心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三)</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走近校门,临门就是校园里唯一的人工湖,一潭静水依旧,几许残荷摇曳,湖心岛上,依然有人驻足凝思,更有三五青年欢笑穿过,这个小岛,我一直不知道官方名称,在民间,在心间,这里都有一个熟悉的名字,但凡在这里学习过生活过的西政人,都不会忘记。很多的西政人,当年也许曾经在这里读书,也许曾经在这里吹牛,也许曾经在这里恋爱,也许曾经在这里送别!恰好,可能这些也许你都有……</font></h3> <h3>  当我漫步在小岛长廊,思绪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各种碎片的记忆,就在这个瞬间,让我不敢相信的是,透过树叶的缝隙,斑驳的阳光洒在了我的身上,如丝的迷雾散去,重庆难得的太阳居然在此刻与我相逢,那一刻,幸福而震撼,我就久久地停在那里,久久地感受那一刻的阳光!</h3><h3> 记得在刚上大学期间,因为一个多月没有见到太阳,有一次在教学楼的512教室,我们150多人的大班正在上逻辑学课程,突然有阳光出来,整个教室的同学们都开始欢呼了,等大家略微安静的时候,讲台上的老师用浓重的四川口音诙谐的说,你们现在能体会到一个古老成语"蜀犬吠日"的含义了吧。</h3><h3> 对于那一刻的阳光,无法凝固,我用手机拍下了洒满阳光的金黄的叶子,见证那个美丽的邂逅。</h3> <h3> (四)</h3><h3> 离开了小岛,旁边就是当年的校医院,这也是当年经常光顾的地方,由于不适应重庆当年的气候和空气,在重庆的四年,经常会犯咽炎,喉咙疼痛难忍的时候,都会来这里求医,四年里,我喝了不知多少瓶"川贝止咳糖浆"。现而今,这个曾经的校医院,已经人去楼空,大门紧锁,看得出,这里曾经改做过女生宿舍,门口上挂着"女生宿舍,男生免进"的牌子。</h3> <h3>校医院门口左侧的门球场,依然平平整整,规规矩矩地坐落在此,只是没有了当年那些执着的老人们在这里击打门球的脆音,也没有了院场上欢笑,从这里开始,都分外宁静。</h3> <h3>校医院背后,老操场边上,清晰可见的,是四川外国语学院的宿舍楼,也早已没有了五彩缤纷的裙裾在阳台上晾晒,更找不到当年两校校园争战时的硝烟,一切都归于了宁静。时间,真的很神奇,多年之前的争斗与拼抢,在不长的时间之河中,已经变得意义寡淡,而今,沉寂的老校园,反而期待那种欢嚣的生机。</h3> <h3>很多东西,都在变与不变之间,在老校医院的边上,多了一只独角兽在倔犟地守候,它与大门的独角兽,形成了微妙的呼应,西政,在中国法治的江湖上,也许正是独角兽所彰显的精神,开启了无数西政学子的梦想,并在岁月的洗礼中锤炼成可以支撑西政人的脊梁!</h3> <h3> (五)</h3><h3> 在极度的宁静中,我走过这条长长的斜坡路,走过这条道路,才真正走近了西政的怀抱。</h3><h3> 二十多年前,这条走过了无数次的路,今天格外格外的安静,我听见了树叶子落下的声音,我停下来,聆听这都市里难得的宁静。</h3> <h3> (六)</h3><h3> 走过这长长的斜坡的尽头,才算到了老西政的正大院,这里平展开来,篮球场,乒乓球场,男生宿舍,图书馆,电教室,教学楼,报告厅等等才方得显现。</h3> <h3>这条绿茵长廊,就是通往教学楼的圣道,因为,老西政的校园里,只有一栋教学大楼,在我的记忆中,我们每天都在这条大道上来来往往,西政的那些著名的老教授、还有那些意气奋发的青年教师,都是在这条道路上穿梭,他们大多都是那么容易亲近,记得刚刚走进法学殿堂不久的我,对于法理学教科书中关于的"法的渊源"的解释总是不可思议,总觉得有问题,于是曾经在这条道路上至少有两次追着当时的系主任卢云教授去争辩。也是这条道路上,也经常遇到下课后或者下班后的老校长高绍先教授挺着笔直的身板走过,跟迎面打招呼的学生微笑颔首。这条道路上,在中国法学界,中国司法界,也不知走出了多少西政打磨出的精英,而打磨的过程中,少不了这条林荫道!</h3><h3> 当然,当年所谓的林荫,也仅仅是一棵棵小树,而今的壮大与浓密,正如这里走出去的学子一样,在不停息的成长!</h3> <h3> (七)</h3><h3> 这个政法学院曾经著名的图书馆,因为文革期间老教授们想办法保护的珍贵图书,让西政在政法图书的藏书方面,让学子们引以为豪。</h3><h3> 大学四年,最收益的就是我了,由于当年的老馆长因为给我们上《文献检索》课,我有幸与他相识,此后因为我常常泡在图书馆,老馆长看我酷爱读书,于是破例给我开放了线装书库,让我有幸在图书的海洋里打开眼界。多年过去,很多读过的书,查阅过的资料,都已经遗忘,唯独没有遗忘的就是一种习惯:但凡心烦气躁的时候,要么读书,要么用心写点文字,这都是一剂良药,让我归于平和与安静。这篇文字之所以迟迟没有写就,就是我一直惭愧于怎么也无法回忆起当年照顾我的那位馆长老师的尊名,一直想找线索回忆起来,至此刻仍没能。</h3> <h3> (八)</h3><h3> 东山大楼,是西政的"布达拉宫",依山而建,雄壮大气,四平八稳,建筑造型也颇似布达拉宫,在读书期间,同学们戏称这座大楼为西政的"布达拉宫"。在我读书期间,东山大楼已经是纯办公大楼了,但从大师兄的回忆文章中可见,在78年复校后,好像也曾做过教学住宿之用。</h3><h3> 东山大楼,也是中国法学家的摇篮,当年多少青年才俊,都曾经在东山大楼熬过夜,流过汗水,而今,都已是中国法学界的著名学者,当年的很多老师,都曾在这里战斗。北大的尹田教授、政法大学的王人博教授,中央党校的卓泽渊教授,清华大学的张卫平教授等等……</h3><h3> 记得那些夏天的傍晚,总有才俊们在这里,吹拉弹唱,那种快活的氛围,塑造了一批深入思考,充满情怀的学者,就如充满诗意和理性的卓泽渊教授,在很多个演讲的场合,都能以诗画开篇,以哲理引人深思。</h3> <h3> 我身后的门口,曾经是西南政法学院的律师事务所,即重庆市第三律师事务所,我在大学四年级在这里实习,这在里开启了我律师生涯的启蒙阶段。当年的董启培教授、伍在阳教授、赵长青教授等都是这里的著名律师,韩最钊律师、刁太国律师等都给予了我和同学们极大的帮助和耐心的引领精心的指导!</h3> <h3> (九)</h3><h3> 东山大楼对面,图书馆旁边,就是西政的电教馆。</h3> <h3>  在电教室的小院里,见到了当年(1989)我们在这里上课的守院人蒋新超老师,这么多年过去了,这里的学子来了一茬又一茬,走了一届又一届,没有变的,还是当年的这个电教小院,更让我感动的,是从1986年就开始守护这个小院,为同学们开教室门关教室门的蒋新超老师,依然还在守护着这个已经没有学生来上课的小院,小院里很冷清,有他的老伴和小狗狗陪伴。</h3><h3> 想当年,这个电教小院很时尚,我初来学校的时候,便以电教(DIANJIAO)为背景拍照留影。也记得在这个电教室里出的洋相,家乡大西北的九月之初,已经有了几分寒冷,我匆匆离开家乡,奔赴那个未知冷暖的学校的时候,姐姐给我手工编织了一件毛衣,我穿着新毛衣,带着姐姐给我的温暖,就去了重庆,重庆的九月虽然雨多,但是天气还比较温暖甚至有点热。记得第一次在电教室上听力课的时候,我是穿着我的毛衣去的,只见漂亮的女老师几次走过我的身边的时候,都显得有些燥热,不停地用手从她肩头的吊带处抖一抖自己的吊带裙,显然是热出汗来了,而我却洪然不觉。过来一会,老师轻轻走近我的身边,悄悄在我耳边问"你热不热?!"这个瞬间,我顿时面红耳赤,方才感觉到了自己着装与重庆的气温尤其是身边穿着轻薄衣裙的老师之间的不协调,也突然才感觉到确认热了起来。这次洋相,我一直记着,后来才明白,是美丽女老师看着我穿着太厚,让她感觉很热,其实没有老师提醒,我自浑然不觉。从此,我这个大山里来的小伙子,方才懂得适应环境的意味,这也是一次有意义的课,也是我这次特意走进电教室的小院探访的情结,多年过去了,美丽的老师愿依然美丽,美丽老师的细心和敏感,忍了又忍,后来悄悄提醒我,呵护了我的自尊心,即使让我害羞的脸红,也是一种美好的记忆!</h3> <h3> (十)</h3><h3> 东山大楼的侧后,就是这座神秘的女生宿舍楼,之所以神秘,是因为宿管大妈看管严密,男生们到此只能望楼兴叹,勇敢的男生会用大嗓门呼唤女友,绝大多数只能乖乖地请宿管大妈用楼层呼叫器呼唤。当然,也有主管卫生检查的年级学生干部,传说会借检查卫生的机会走进女生宿舍楼,开开眼界。</h3> <h3>而今,大门深锁,静谧无声。</h3> <h3><font color="#010101"> (十一)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在这座唯一的教学楼前,思绪万千,记得第一节课自我介绍的情景,记得在水房里演练讲演比赛的场景,记得很多难以忘怀的老师、同学、朋友…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法学古文老师赵中颉教授,各种长篇古文烂熟于心,背诵的滚瓜烂熟,一只粉笔,一张黑板,滔滔不绝,诲人不倦,难以忘怀!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英语老师林红英,娇小可爱,干练利落,为人热情和善,给了我们极大鼓励。</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王人博老师的外国法律思想史,贯通中西,忧国忧民,激情四射。</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民法老师尹田教授,风趣幽默,引人入胜。更让人惊讶的是,尹田老师的钢琴居然弹奏的那么好,让很多弟子都羡慕不已!</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中国法制史老师胡泽君教授,认真严谨,谈古论今,一路上,从当年的讲台走向实践,十九大之前担任了国家审计署审计长。</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还有很多很多优秀的老师,给我们上课的付子堂老师、孙长永老师,而今作为西政的校长、副校长正在培养塑造更多的西政学子。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师恩难忘。</font></h3> <h3> (十二)岭南厅</h3><h3> 这里是老西政的学术讲堂,岁月经年,沧桑留痕,而今的岭南厅,在爬墙虎的包裹中,更具魅力和韵味。</h3> <h3> (十三)熟悉的风景</h3><h3> 多少年过去了,山还是西政的山,台阶还是西政的台阶,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西政后山,还有更多更多的故事,需要每一个见证者回味,这条台阶上,有你,有我…</h3> <h3> (十四)不是尾声的尾声</h3><h3><br></h3> <h3>  当年的男生四舍,依然在,只是换了"干部培训中心"的招牌。</h3> <h3>  当年住过的宿舍406依旧在,无论多少年再回西政,我还是要回406看看的。</h3> <h3>东山大楼的门楣顶上,一只猫在酣然入睡。</h3> <h3> 东山大楼的里面,重庆律师学院的牌匾下面,一只猫在伸懒腰。</h3> <h3> 我回到了23年前毕业时班级聚会的餐厅"卧牛石",跟友人回味这23年的时光。</h3><h3> 想起前段时间关于西政未入双一流的各种校友吐槽,我说:西政的一流,应该刻在骨子里。这本来是我心中的一个命题,在我再回老西政后,依然这样说。</h3><h3> 东山大楼门楣上的猫,也该醒了。</h3><h3> </h3><h3> </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