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离天最近的地方(上)

<h3>2011年5月与几个朋友相约去向往很久的地方-西藏</h3><div> 在北青旅报名坐火车去乘飞机回,十二日游。</div><div>现在想想以后再来自己乘交通工具到拉萨,拉萨城市不大,适合自由行。在拉萨报一日游或几日游更实惠。</div> <h3>2011年5月7日晚上出发</h3> <h3>火车的洗漱处挺漂亮的</h3> <h3><font color="#010101">阳光的藏族乘客</font></h3> <h3>火车上的海拔高度仪表,我经常跑这看看海拔高度。</h3> <h3>火车上有供氧口,过了那曲火车上就发放了吸氧管,高原反应厉害的可以吸氧。</h3> <h3>乘火车赏沿途风光</h3> <h3>遥望青海湖</h3> <h3>与青藏铁路并行的青藏公路</h3> <h3>2011年5月9日下午到达拉萨</h3> <h3>拉萨火车站宽大的站台</h3> <h3>拉萨火车站漂亮的走廊</h3> <h3>拉萨火车站出站口</h3> <h3> 到了拉萨高原反应厉害,头疼,呕吐。都怪之前在那曲车站下车拍照跑回车上活动的太剧烈。到了酒店休息了一会儿,外出吃的粥。回来早早就睡了。</h3><h3> </h3> <h3>2011年5月10日</h3><h3>睡一晚,早起又满血复活。今天自由活动去布达拉宫。</h3> <h3>闻名世界的布达拉宫屹立在西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红山上,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最初是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的,17世纪重建后,布达拉宫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h3> <h3>1961年,布达拉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4年,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是西藏地区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堡式建筑群,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古代宫殿。</h3> <h3>布达拉宫的背面</h3> <h3>布达拉宫侧面</h3> <h3>布达拉宫中收藏了无数的珍宝,堪称是一座艺术的殿堂。登上布达拉宫,由此进去参观就不让拍照了。</h3> <h3>布达拉宫的夜景</h3> <h3>布达拉宫广场。晚上的广场放送着藏族音乐,望着美丽的布达拉宫,同伴们不由自主的伴随着音乐跳起舞来,完全忘记昨天的高原反应。</h3> <h3>下午去的罗布林卡</h3><h3> 罗布林卡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藏拉萨西郊。始建于十八世纪40年代(达赖七世),是历代达赖喇嘛消夏理政的地方,也称为夏宫。</h3><h3> </h3> <h3>罗布林卡是一座典型的藏式风格园林。经过二百多年的扩建,全园占地36万平方米,园内有植物100余种,不仅有拉萨地区常见花木,而且有取自喜马拉雅山南北麓的奇花异草,还有从内地移植或从国外引进的名贵花卉,堪称高原植物园。</h3> <h3>2011年5月12日</h3><h3>去林芝地区</h3><h3> 第一次的随团活动选林芝是当地导游给的建议,林芝被称为西藏的江南,相对海拔低一些,先去这里可以缓解高原反应,慢慢适应高原。</h3><h3> </h3> <h3>  一早出发翻越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h3> <h3>在米拉山口下车拍照,高原的缘故,走在地上总感觉轻飘飘,脚底下踩不实的感觉,再加上地上有积雪,走路小心翼翼,恐怕摔倒。</h3> <h3>尼洋河是雅鲁藏布江支流之一。一路沿尼洋河下行,直到林芝地区的八一镇。</h3> <h3><font color="#010101">尼洋河的一处景观叫中流砥柱,那块岩石像一枚带纽的四方印章,有一幢别墅大小,矗立在尼洋河激流中心。</font></h3> <h3>沿途景点巴松措。第一次见到这么蓝的湖水。</h3> <h3>沿途风光</h3> <h3>偶遇彩虹</h3> <h3>2011年5月12日</h3><h3>上午游览雅鲁藏布江</h3> <h3>乘游艇欣赏雅鲁藏布江沿途风光</h3> <h3>雅鲁藏布江</h3> <h3>雅鲁藏布江大拐弯</h3> <h3>南迦巴瓦峰就是不肯露出真面目</h3> <h3>下午去了靠近中印边境,刚刚开发的旅游景点,有小江南之称的南伊沟。</h3><h3> 美丽的南伊沟内景色绮丽,有保护完好的天然原始森林和植被,既有高大的针润叶混交林,又有牧草丰盛的草甸。群山环抱,云雾缭绕,春天满山的桃花杜鹃,秋天满山的红叶。被誉为“中国绿色峰级的森林浴场”,“地球上最高的绿色秘境”。该景区既是民俗旅游点,又是生态旅游区。</h3> <h3>不知道树上是什么东西</h3> <h3>牛脖子上系着铃铛,随风传来悦耳的铃声。一派田园风光,令人心旷神怡。</h3> <h3>晚上吃的石锅鸡,太香了,吃美了。</h3> <h3>2011年5月13日</h3><h3>返回拉萨,途中做个藏民家访。</h3> <h3>敬请关注西藏-离天最近的地方(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