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1975年6月,根据中央军委5月24日的调防命令,第68军与第46军(辖136师、137师、138师)对调防务,由徐州、连云港、临沂地区调至吉林省吉林、蛟河、延边地区,隶属沈阳军区领导,简称“756任务”。</b></p> <p><b> 全军38036人,各种火炮611门,各种汽车1228辆,各种物资45137立方米,分乘94列火车、2647节车厢,行程2000余公里,在军委规定的时间内,安全顺利地到达了新的驻地,接替了第46军的全部防务。其具体部署是:军部驻吉林市,军炮兵团驻永吉县双河镇,军高炮团驻磐石县取柴河;第202师驻吉林市冯家屯,第203师师部驻蛟河县(该师第607团驻蛟河县杨木林子,第608团驻故蛟河县新站,第609团驻敦化县,炮团第583团驻蛟河县北威子);第204师师部驻延吉市(该师第610团延吉市区,第611团驻龙井县,第612团驻和龙县,炮团即第584团驻安图县)。</b></p> <p><b> 1978年12月至1979年3月,为配合对越自卫反击作战,防止苏联军队入侵,第68军自12月13日起,奉命进入紧急战备状态。沈阳军区所属6个野战军的9个乙种师和3个守备师、2个独立旅于1979年2月15日前扩编完毕。</b></p><p><br></p> <p><b> 第68军共补充兵员5065人,选配干部1172人,补充汽车560辆,火炮162门。第203师奉命于2月17日以铁路输送的方式,到牡丹江地区集结待机。归第68军指挥的龙江独立师、吉林独立师也于2月中旬分别进入了各自作战地区。牡丹江军分区、延边军分区的部队也相继进入一线阵地,抢修工事,加强边防巡逻和要点防守。</b></p> <p><b> 军长吴怀才、政委赵斌杰带领机关有关人员,重点勘察了当年苏军出兵东北的主要通道绥芬河一带的地形。在此基础上,各级拟制、修改各种作战方案和相应的保障计划共310余份。军指挥部于22日开设了牡丹江指挥所,对牡丹江方向参战部队(第203师、龙江独立师、牡丹江军分区)和民兵实施统一指挥。</b></p> <p><b> 与此同时,还加强了延吉指挥所的力量。为对付苏军入侵,沈阳军区立足于中等规模的局部战争考虑,动用兵力达几十万人,包括第16军、第23军、第68军、高炮第62师及装甲兵、空军等部队。参战部队个个求战心切,情绪高涨,已经确定要转业的干部和准备要复员的老战士,都要求打完仗再走。各个连队杀猪宰羊,把多年的生产生活节余全带到前方,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气概。</b></p> <p><b> 结果,苏军见我有所准备,不敢轻举妄动,并派飞机把边境靠近苏方的冰河炸裂,以示毫无侵略企图。3月20日部队由紧急战备状态恢复到经常戒备状态,陆续撤回营房驻地。</b></p> <p><b> 1981年12月1日,遵照总参谋部和沈阳军区命令,原属黑龙江省军区领导的守备第9师(驻牡丹江)和吉林省军区领导的守备第10师(驻汪清),划归第68军指挥。</b></p> <p><b> 1982年12月20日,根据沈阳军区(1982)沈军务字第96号命令,军区炮兵第10师(驻磐石县)和工程兵舟桥第81团(驻吉林市郊区),拨归第68军指挥。</b></p> <p><b> 1983年11月,根据沈阳军区(1983)沈军务字第198号命令,从第203师、第204师各抽调4个步兵建制连,共800人,改编为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这也是目前留存的第68军血脉之一。</b></p><p><br></p> <p><b> 1985年7月至9月,军师团三级学习贯彻军委扩大会议精神,落实精简整编实施方案,即“百万大裁军”行动。根据中央军委1985年7月23日批复的《军区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方案》,沈阳军区司令员刘精松、政委刘振华9月4日签署命令,将第68军及所属的第202师、第203师、第204师的番号撤销,以原第68军军部为主(不含坦克团、炮兵团、高炮团)同赤峰守备区合并为赤峰警备区(军级)。原第202师、第203师、第204师分别同守备第12师、守备第4师、守备第6师合并。军和各师分别于‘9月28日、 29日、 10月9日、 13日乘火车到达新驻地。军原所属守备第9师、守备第10师、军高炮团、舟桥第81团移交第16集团军。炮兵第10师移交沈阳军区司令部。军炮兵团、坦克团移交第23集团军。至此,第68军的历史使命宣告终结。</b></p> <p><b> 此时全军上自军首长下至普通一兵,无论是离休老领导,还是转业复员军人,无不心情沉重,泪洒三江大地。但军令如山,第68军以无限的忠诚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向共和国、向神圣的八一军旗行最后的敬礼。</b></p><p><br></p> <p><b> 第68军自1947年诞生于华北大地算起,至1985年9月撤销番号并入赤峰警备区止,纵横驰骋,南征北战,历经38个风雨春秋,1992年,赤峰警备区及其所属部队全部撤编。</b></p> <p><b> 纵观建军历史,第68军虽较其他兄弟部队资历较轻,但在解放战争尤其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功勋卓著,在这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他犹如一道倏忽即逝的霹雳闪电,横跨天际的雨后长虹,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就在这有限的时空里,他却演绎出许许多多足以惊天地、泣鬼神、威武悲壮的史剧,在共和国的军史上占有着光辉的一页;在浩如星汉的野战军堂堂阵列中,他不愧是一颗耀眼的军星。</b></p> <p><b> 岁月可以作证,大地可以作证,朝鲜的三千里江山可以作证。第68军是一支具有革命光荣传统、时刻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部队,是一支骁勇善战、敢于打硬仗、敢于刺刀见红的部队,也是一只军风肃整、纪律严明的部队。</b></p> <p><b> 全军将士用热血浇铸起来的巍巍丰碑,高擎云天,播扬四海,昭示着他的铮铮硬骨将永远肩托着民族的天擎。</b></p> <p><b> 前驱者的血依然在后来人的血管里奔腾,在我们永久的记忆里,始终炫耀着第68军的英雄浩气和凛冽雄风,足以让我们魂牵一世,梦萦一生。</b></p> <p><b> 原徐州68军军部旧址</b></p> <p><b> 原68军202师606团在江苏新沂驻军时的军事靶场旧址</b></p> <p><b>图文/制作 单川峰</b></p><p><b>原68军202师606团政治处新闻报道员</b></p><p><b>美篇登陆号:10599927</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