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摄影、文字: 老马</h3><div>友情拍摄: 亲友们</div><div>拍摄器材: 佳能60D、手机</div><div>拍摄地点: 抚州市</div><div>拍摄时间: 2017.3月1--12月30日</div> <h3> 抚州市</h3><h3><br></h3><h3> 说抚州不一定人人都知道,谈十六世纪改革家王安石,北宋宰相晏殊,唐宋八大家曾巩,东方莎士比亚戏曲家----汤显祖,民族英雄抗倭名将潭伦,现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李景泉、舒同、饶漱石等,地球人都知道,他们都是响当当的抚州人!所以,又有抚州是才子之乡美誉!</h3><h3><br></h3><h3> 抚州市,江西省辖地级市,位于江西省东部,东邻福建省建宁县、泰宁县、光泽县、邵武市,南接赣州市石城县、宁都县,西连吉安市永丰县、新干县和宜春市丰城市,北毗鹰潭市贵溪市、上饶市余干县和南昌市进贤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市总面积1.88万平方公里,辖2区9县和1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人口为400.18万(2016年末)</h3><div> </div> <h3> 抚州是国务院确定的海峡西岸经济区20个城市之一,是江西省第一个纳入国家战略区域性发展规划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及原中央苏区重要城市之一。</h3> <h3> 自古就有“襟领江湖,控带闽粤”之称。著名景点有:王安石纪念馆、汤显祖纪念馆、拟岘台、大觉山、麻姑山、灵谷峰、流坑等等。2017年2月,抚州市中心城区入选 国家重大市政工程领域PPP创新工作重点城市。</h3> <h3> 抚州市府大楼夜景</h3> <h3> 抚州市府大楼夜景</h3> <h3> </h3><h3> 汤显祖大剧院</h3><h3><br></h3><h3><br></h3><h3> 汤显祖大剧院2007年5月开始动工,2008年6月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为1.7万平方米(其中歌剧院1.44万平方米,演员公寓0.26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主要由歌剧院、排练厅、化妆间、艺术展廊、演员公寓等构成,集演出、会议、电影放映为一体。能容纳观众1286人。</h3> <h3> 汤显祖大剧院及文化广场、博物馆、赣东大道等夜景</h3> <h3> 赣东大道、名人园等夜景</h3> <h3> 市城西 高速、高铁车轨</h3> <h3> 荣誉大酒店夜景</h3> <h3> 荣誉大酒店门前的喷水池夜景</h3> <h3> 汤显祖纪念馆</h3><h3><br></h3><h3> 汤显祖纪念馆,是为了纪念我国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汤显祖而建立的名人纪念馆。该馆于1995年10月建成并对外开放,是在抚州市汤显祖陈列室基础上组建的文化事业单位,地址在抚州市南郊却家山。该馆设有群工部、园林部、经营部、办公室等。2001年该馆被评为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h3> <h3><br></h3><div>兴建原因:</div><div>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自署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汤显祖少年颖异,弱冠有文名,隆庆四年(1570)乡试中举,万历五年(1577)赴京会试,因不附权势,忤逆首辅张居正而屡试落第,万历十一年(1583)中进士,历任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礼部主事。万历十九年(1591),为揭露时弊上《论辅臣科臣疏》,遭贬。第二年任浙江遂昌知县,任职五年,政声远播,但终因朝政败坏,素志难伸,于1598年弃官还乡。辞官后,汤显祖移情词曲,著有《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这三部剧作和南京任上完成的《紫钗记》被合称“临川四梦”。“四梦”猛击封建礼教,深揭明代政弊,加以情节曲折,人物生动,四百年来盛演不衰,扬名海外。</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3>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1992年兴建了汤显祖纪念馆,1995年建成并对外开放,全馆占地面积180亩,由四梦村、娱乐村、度假村组成。四梦村内有清远楼、三生桥、四梦广场、瑶台、壁照、半亭、毓霭池、破茧山房、毛泽东手碑、黄梁饭店等20多处景点,它们不仅将汤显祖四部戏著——《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中的场景结合园林特点艺术地予以展现,同时还将汤显祖生平、“临川四梦”对后世的影响及汤显祖在世界剧坛和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对世人进行展示。其中汤翁高尚的人格,公道正直的官品,辉煌的艺术成就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整个纪念馆内文化内涵极深,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极好的一个教材。</h3> <h3> </h3><div> 汤显祖纪念馆不仅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环境也极其优美的。馆内既保留了一种原始林木状态,又栽种了许多适合观赏的经济林木。在馆内,春有鸟语花香,夏有树木蔽阴,秋有鱼肥果硕,冬有雪松傲立。在馆内还将抚州的林木资源集中展示,辟有玉兰园、山茶园,松柏园、桂花园和桃花岛,引种了香榧、银杏、金钱松,红枫等国家珍稀植物,在另一个意义上成为抚州林业的“市博园”。</div><div><br></div> <h3> 梦湖风光</h3><h3><br></h3><h3> 抚州梦湖是江西省抚州市市区一休闲娱乐湖泊大型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梦湖是2007年由抚州市委建造开挖的人工湖泊。最初取名“人工湖”后开发生态公园而取名为梦湖。梦湖周围修建了梦石、梦桥、梦岛等10多处景观,其中最大的为梦湖广场,占地129亩,以弘扬“临川文化”为主,安装了329盏景观灯,其中文化景观灯34盏。文化景观灯内镶嵌了历代先贤赞咏抚州的诗句佳作,洋溢着浓厚的临川文化气息。</h3> <h3> 圆梦桥</h3> <h3> 梦园牌楼</h3> <h3> 东方爱神塑像</h3> <h3> 杜府大院</h3> <h3> 牡丹亭</h3> <h3> 九曲桥</h3> <h3> 亲水平台看日落</h3> <h3> 日落下的梦岛</h3> <h3> 梦岛夜景</h3> <h3> 梦桥夜景</h3> <h3> 名人雕塑园</h3><h3><br></h3><div> 抚州名人雕塑园位于江西省抚州市,是国家AAAA级景区,是综合性开放式的城市大型主题公园,是一个集学术研究、文化传承、教育娱乐、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城市主题文化生态园,占地面积为1000亩。</div><div><br></div><div> </div><div><br></div><div><br></div> <h3> 抚州名人雕塑园著名景点:</h3><div> 擎天一柱、音乐喷泉、天圆地方、66尊历代名人塑像</div><div>竣工时间:2011年10月</div> <h3> 抚州市名人雕塑园位于市行政中心南面,东临赣东大道,南至安石大道,西靠玉茗大道,北接钟岭大道,南北长1400米,东西宽500米,占地1000亩,是一个以抚州历代66位名人雕塑为主题,集学术研究、文化传承、教育娱乐、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城市主题文化生态园。延续了市行政中心的中轴线,整体造型呈“如意”形状。</h3> <h3> 园内布置有东、南、西、北、“天圆地方”、“牡丹亲水”六个广场和11座形态各异的桥梁,建有广场游步、石山瀑布、建筑小品等自然和人文景观。</h3> <h3> 种有银杏、古樟、桂花等70多种名贵花草树木,分别安插在樱花园、海棠园、紫薇园、茶花园等传统名花园内。近300亩的湖面贯穿其中,形成一水连五湖的壮丽景观,湖内有高100米“擎天一柱”的喷泉,与北广场音乐喷泉遥相呼应,甚为壮观。在名人雕塑园中,主要景观为王安石、汤显祖、曾巩、晏殊等66位名人雕塑,分别坐落在才子园、英烈园、院士园、状元园、宰相园内,通过神采飞扬、独具特色的人物雕塑来展现抚州“才子之乡,文化之邦”千百年气势恢宏、生动形象的历史画卷。整个名人雕塑园内还有亲子游乐园、娱乐码头、水上静吧、游船及观光车等休闲娱乐空间。</h3> <h3> 三元楼下重三元。</h3> <h3> 夕阳西下三元楼!</h3> <h3> 晚霞中的三元楼</h3> <h3><font color="#010101"> 三翁花园(原名花语梦园)</font></h3><h3><br></h3><div> 三翁花园位于市城区,园内有7个主题专园,分别为游乐园、杜鹃园、玉茗园、水生花卉园、樱花园、宿根花卉园、玫瑰园,分布于凤岗河东西两岸。</div> <h3> 王安石纪念馆</h3><h3><br></h3><h3> 王安石纪念馆坐落在抚州市赣东大道的南端,是为了纪念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王安石而建,王安石纪念馆占地面积二十亩,建筑面积1560平方米,陈列厅600平方米,是一座具有江南园林意境和宋代建筑遗韵的仿宋府第园林式建筑群。<br></h3><h3> </h3> <h3> 王安石纪念馆占地面积二十亩,建筑面积1560平方米,陈列厅600平方米,是一座具有江南园林意境和宋代建筑遗韵的仿宋府第园林式建筑群。古色古香的园林建筑风格秀逸超脱,与馆内门楼、隐壁、水榭、游廊、碑廊、亭台、荷池、曲桥等景致浑然天成,翘角飞檐,圆柱简瓦,绿木葱葱,修竹掩映,饱含传统文化内涵,处处散发出浓郁的书卷气。</h3> <h3> 抚河风景</h3><h3><br></h3><h3>赣东大桥日出</h3> <h3> 朝霞中的文昌万佛塔、抚河</h3> <h3> 抚州文昌桥</h3><h3><br></h3><h3>上文章(昌),下文章(昌),文章桥上嗮文章</h3><h3><br></h3><h3><br></h3><div> 江西抚州文昌桥是一座古老的大石桥。跨汝水(今抚河)两岸,是通往省会南昌、沟通赣闽要道重要交通桥梁之一。该桥位于江西抚州市中心,始建于南宋乾道初元(公元1165年),初为大桥,“上棼下宇,其眷渠渠,重檐直栏,其翼舒舒”,后来该桥被洪水冲毁,改为浮桥,东西百丈串连大船五十四艘。一遇雨季,浮桥冲开,两岸交通便完全隔绝,至嘉泰年间(公元1201——1204)合六县人的力量,建成石桥,桥面上铺有木板,建筑房屋。由于狂风暴雨,大桥几度被破坏复修,直至明嘉靖年间,采石大修,前后一共花了六年,耗费白银十七万两,才建成一座全部石砌的坚固桥梁。清嘉庆8年至18年重建时,修有专志——《抚郡文昌桥志》,开创了我国编写桥梁建筑专著的先河,曾被清代各地作为建桥蓝本。</div> <h3> </h3><div> 文昌桥有许多美好的传说。据说明朝万历年间,抚州府临川县城里有“陈、罗、章、艾”四大才子。某年,有一知府到抚州上任,欲过文昌桥进城,只见四个汉子坦胸露腹横卧桥上挡道,身旁放有一只陈旧的箩,装着几株艾子。知府知道是“陈、罗、章、艾”四位才子出对子考他,随即吩咐衙役叫才子们报出上联来!</div><div><br></div><div>四个才子一听要上联,立刻翻身跃起,随口吟道:</div><div><br></div><div>“上文章下文章,文章桥上晒文章。”</div><div><br></div><div>原来这“上文章”是指他们自己有满腹文章,而“下文章”则是借用抚州方言“文昌”与“文章”谐音的特点,暗指他们身下躺着的文昌桥。四才子坦腹仰面朝天,阳光晒着他们的肚皮,正好形成“文章桥上晒文章”的绝妙构意。</div><div><br></div><div>知府一听是这么一个绝对,憋得目瞪中呆怎么也无法对出下联,于是吩咐衙役打桥原路退回。黄昏时候,来到一个渡口,见有一个石碑,上面刻着“黄昏渡”三个篆体大字。知府询问摆渡人,摆渡人指着对岸前后两个村子说:“前村名前黄昏,后村名后黄昏,故而此渡名‘黄昏渡’“。知府一听这话,猛然受到启发,终于想好一句下联。立即传令打轿进城。</div><div><br></div><div>谁知轿子回到文昌桥,四位才子叫一书僮送来一个纸卷。知府拆开纸卷一看,只见上面写着:</div><div><br></div><div>“前黄昏后黄昏,黄昏渡前度黄昏。”</div><div><br></div><div>知府这时才知陈、罗、章、艾四个才子果然不是等闲之辈,于是在任职间,尽量体恤民情,造福一方百姓,传为佳话。</div><div><br></div><div>“文昌桥上看文章,文昌桥上赏文章,文昌桥上析文章”即来源于此。此外,著名的墨池就在文昌桥桥头。</div><div><br></div><div> 文昌桥夜景<br></div> <h3> 两桥一塔(文昌桥、赣东大桥、正觉寺塔)</h3> <h3> 一桥一塔(文昌桥、正觉寺塔)</h3> <h3> 抚河两岸风景</h3> <h3> 拟砚台</h3><h3><br></h3><h3><br></h3><h3> 拟岘台位于抚州城东抚河之畔,始建于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现为第7次重修,主体高度49.9米,为明三暗四七层仿宋风格建筑,台楼共分7层。台内利用油画、壁画、欧雕、木雕、竹编、石刻等多种形式重现拟岘台与“临川文化”的渊源流长,拥有当代国内著名书法艺术家作品匾额15块、楹联48幅、书法石刻木雕48幅、抚州著名历史名人故事油画8幅。有大型壁画《文昌千秋图》、欧塑彩绘《民士高贤图》、汉白玉照墙《拟岘台记》、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竹编《贤游仙台》及各类文化布展等。走进台内,“临川文化”的独特韵味扑面而来。</h3> <h3> 抚州天主教堂</h3><div><br></div><div> 抚州天主教堂位于临川市文昌桥东的灵山路,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竣工于民国7年(1918年),是全国第三大天主教堂,哥特式建筑,整个教堂占地面积3850平方米,建筑面积2109平方米,教堂长62米,宽34米,高30米,前后共有六座塔楼,正面为钟楼,整个建筑用青砖,红石,白麻石经过精工砌筑而成,教堂内部有58根红色科林斯柱,粗壮挺拔,空顶离地面15.3米,拱顶骨架筋从其顶部散射而出,犹如空顶覆盖整个空间部位,教堂中央的神台上,悬挂着约瑟, 耶稣, 圣母 玛利亚三座雕像,教堂四壁墙画为14200块红,蓝,紫色异型 玻璃花窗,最高为13.5米.抗日时期遭日军飞机轰炸,1985年,国务院宗教事物局拨专款修缮,1987年竣工,恢复原貌。</div> <h3><br></h3><div> 大门上首有尖顶高窗,还有大型的白玫瑰花,负荷着铜色 十字架。大门上首和塔楼楼身还设有石刻 神龛,神龛中分别挂有耶稣、圣母玛利亚、约瑟、 天使塑像,庄严肃穆。教堂后部东西两面各有一门,门首均建有两座塔楼,南北相对。钟楼顶部饰以白色幡带。整个教堂,风格典雅,雄伟壮观。</div> <h3> 教堂中央的神台上,悬挂着约瑟、耶稣、圣母玛利亚3座塑像。教堂四壁墙面被14,200块红、黄、蓝、绿异型玻璃 花窗占满,最高花窗为13.5米,充分体现了12世纪以后,人们追求光明的心绪。</h3> <h3> 教堂内矗立着58根红色科林斯柱,粗壮挺拔, 穹顶离地面15.3米,拱顶骨架筋从其顶部散射而出,犹如空顶覆盖着整个内部空间。</h3> <h3> 抚州天主堂是抚州天主教总铎区的总堂,隶属 余江教区,管理乐安、 宜黄、 崇仁、 临川、东乡、 金溪等6县教务。创办有震华小学、 德华小学、真光中学、老人堂、 育婴堂等慈善教育事业,还在 临川县(今临川市)上顿渡创办圣约瑟女修道院。</h3> <h3><font color="#010101"> 抚州正觉寺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正觉古寺始建于唐代,位于抚州临川区城东门城外的犀牛山,初名开元寺,至元明曰妙觉寺。史载由南宗八祖之尊的道一禅师开基弘法,规模宏大,山门前可泊船,莲花婷立,寺内有合抱柏树,门户幽静。清同治《临川县志》亦载:寺前有东湖,与文昌桥头的抚河相通,湖水如镜,杨柳轻拂,非常迷人。寺内有一座高楼,名叫“箨龙轩”,为观景赏月的好去处。“箨龙”本是竹笋之称,以竹笋名轩,可见当年寺内翠竹青青,寺僧爱竹情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回乡省亲时,曾数次莅寺游赏,留下《箨龙轩诗》三首。明代大戏剧家、临川乡贤汤显祖也曾与临川才子帅机到箨龙轩品茗,写下诗一首。诗云:人生苦短千万虑,放下不如喝茶去;涤得内心空世间,清香一品入禅意。正觉寺内有一口井,名曰“醒泉”。这醒泉水味清奇,据说此水与铁山茶叶相泡,饮之可延年益寿。明代思想家、文学家李贽旅抚时,在正觉寺品尝此水后赞不绝口,作《醒泉铭》志之。进入清代,正觉寺香火不断。咸丰六年(1856),太平军占据抚州,正觉寺毁于兵火,僧众四散。到了咸丰十年(1860),庙里惟有一个疯癫和尚。是时,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一员部将参加抚州、浒湾战斗,因战事失利,遁入寺中,剃度出家,取法名“法果”。后来,法果担任住持,发愿重振。他将“妙觉寺”改为“正觉古寺”后,便到河北化缘,请河北高僧清泉大师来寺宏法,指导重建寺庙。数年后,正觉古寺在废墟重新矗立,香火复盛。当时,抚州汪知府对他非常赞赏,特赠联道:“将门才出入空门,一领袈裟,无意恋营中绿柳;杀界喜休开佛界,三生香火,有缘结座上青莲”。法果圆寂后,清泉、了尘、圆光、圆明、昌月、化月、观庵、福庵、常度等数代住持不断对寺庙进行扩建。到了观庵住持时,正觉古寺进人鼎盛时期。当时,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地母殿、祖师殿等19幢,并建有僧寮房舍300余间,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还有寺田200多亩,成为抚州一大丛林。寺中除恢复最有特色的建筑“箨龙轩”外,还兴建了远近闻名的“千佛楼”一栋。千佛楼西,建有将军殿,殿内供奉三尊“蛤蟆菩萨”。寺内还建有20多座富有艺术特色的历代祖师佛塔。此时的正觉古寺,曾刻印佛经100多种,印经木版堆满几个大房间,住寺僧人多时达100余人。寺庙“开期”(传大戒)可谓佛门中的大事,只有高僧辈出、道风严谨的寺庙才具备条件。当时的正觉古寺法务昌隆,每隔三、五年就要“开期”一次。仅观庵任住持期间,就“开期”五、六次。每次“开期”时,外地僧侣纷至沓来,四方信徒相约而至,慕名前来参禅礼佛的甚至还有印度、日本等国高僧。由此,正觉古寺更加名闻遐迩,蜚声江南。1926年以后,正觉寺逐渐衰落,部分寺舍一度被国民党军队和学校占用。1927年,临川县成立中国佛教总会临川分会,会址设于正觉古寺内,正觉古寺住持汉度担任理事长。1942年,日本侵略军入侵抚州时,正觉古寺惨遭破坏,法器文物抢掠一空,寺中僧人全被日军拉夫,数位僧人被日军推下文昌桥溺死。日军退出抚州后,寺中又恢复佛事活动。1948年,释汉度主持启坛在正觉古寺传授三坛大戒,为230多僧尼圆具足戒,戒期月余。新中国建立后,佛事活动基本停止,寺内仅剩住僧数人,寺内大部分房产先后被临川师范、抚州市一小用作校舍。“文革”期间,正觉古寺横遭劫难,佛像被毁坏,庙宇被拆除,经书木版被焚烧,寺内僧人被遣散。1974年,寺舍全划归抚州市一小。</font></h3> <h3> 改革开放以后,宗教政策得到落实,正觉古寺也重获新生,1984年抚州地区行署和抚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恢复正觉古寺,先后由戒全、戒慧等法师主持重建。经过近20年的建设,至2002年寺内已有大雄宝殿、千佛楼、五百罗汉堂、禅堂、斋堂、方丈室、藏经楼等佛教建筑4000多平方米,佛事活动日趋正常,正觉古寺迎来一个新的繁荣期。</h3> <h3> 《同舟共济》----正觉寺放生池</h3> <h3> </h3><div> </div><div> 戒慧老和尚于2002年圆寂后,其弟子学辉法师主持寺院一切事务,正觉寺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仅两年时间,即完善了五百罗汉堂,兴建了弘法楼、斋堂、露天佛像、观音等八个建筑项目,寺内殿堂达到7座,各种用房90余间,整个寺院占地面积7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近6000平方米,成为市区内一座初具规模的佛教丛林。胸怀远志的学辉法师并未满足现状,决心要在正觉古寺实施一项更宏伟的规划——十年内将正觉古寺建设成为一座城市中的大型丛林。自2004年以来,该项计划在市、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统战、宗教、城市规划等部门及文昌办的大力帮助下,正觉寺耗资数千万元,拆迁了周边108户共13000余平方米旧房,使寺院占地面积由原来10亩扩大至30余亩,这在“寸土寸金”的市区实属不易。在这十年中,正觉古寺佛事天天有,面貌日日新,原来那些布局不合理的建筑全部拆除,新的仿古建筑如雨后春笋一幢幢破土而出,庄严悦目。</div><div><br></div> <h3> </h3><h3> 如今,当人们走过仿唐门楼,一幢幢红墙青瓦、雕梁画栋的殿堂便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进得山门,如入仙境:宝塔入云,古树参天;翠竹垂柳,奇花异草;流水潺潺,鱼跃雁鸣;百米长廊,青砖铺地;假山地宫,群雕巧布;红柱青瓦,飞檐翘角;晨钟暮鼓,风铃悠扬;宝鼎香炉,香烟缭绕;佛像庄严,观音慈祥;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h3><h3><br></h3><h3><br></h3><h3> 正觉寺文昌万佛塔<br></h3> <h3><br></h3><div> 寺内十余幢仿唐建筑按照丛林规矩精心设计布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钟鼓楼、方丈楼、法堂、禅堂、客堂、斋堂、闻法讲堂、念佛堂、观音堂、伽蓝殿、祖师殿、地藏殿、法师寮、图书馆、藏经楼及箨龙轩等,宽阔的游廊总长达三百余米,将整座寺院纵横贯通。独具特色的有:钟楼后排占地近二千平方米的三层式综合楼,楼内设有“吉祥源”素斋馆,多功能僧众斋堂,还有一座全市独一无二可容纳千余人听经闻法的阶梯式“弘法讲堂”;寺后一座占地近六百平方米高达十米的犀牛山,山整体如同一头巨大的卧姿犀牛,山体内局部巧妙设计有“神蛙洞”、“文殊洞”和祖师塔林;犀牛山后是大安园,三层古建,每层供佛,顶端供奉十米古铜铸阿弥陀佛,金身四耀,放射出无量祥光,令瞻仰者欢欣安稳。而最引人入胜则属万佛宝塔,青砖碧瓦,金顶辉煌。宝塔雄立于正觉寺这座佛教大丛林中轴线的最北端,占地九百平方米,通高六十六点六米。十六米高的塔裙分作二层,塔体九层共五十点六米,总建筑面积为二千三百平方米。塔基可容纳百人坐禅或千人闻经说法念佛。塔主体回廊层叠,盘旋直上,内供释迦、阿弥陀、观音、文殊、普贤、地藏等万尊佛像,或庄严肃穆,或端丽慈祥。特别是塔裙一楼的三尊特大玉佛,高达四点三米,加上底座总高达六米,与一百二十余平方米的天棚飞天、神童和莲花彩绘融为一体,踏进此殿如入仙境。全塔飞檐斗角,巧思妙想,融古今艺术于一体,霓虹外照,佛光内耀,聚东西圣德于一堂。室外按照佛教理念巧妙地安放了数尊佛像:面积一千余平方米的放善池中央,一座九曲桥直贯南北,桥中间矗立着一座高六点六米重达三十多吨的石雕海岛观音;十米高的铜铸阿弥陀佛矗立于犀牛山后的大安园中央;石雕宫灯、六牙象、七宝施食台对称分列于大雄宝殿左右;铁铸宝鼎、香炉,石雕醒泉池、九龙图依次排列于大雄宝殿前;土地庙、孔子山、紫竹林、飞瀑石、佛经墙、石蘑菇、金宝池、石塔、石字、石佛、石童和石桌、石凳等,错落有致,相得益彰,为庄严的佛门净地增添了几许自然和谐与文化情趣。如今的正觉古寺,已成为抚州城区的一座地标性建筑,也成为抚州集佛教文化、儒家文化、临川文化、旅游文化为一体的宗教活动中心和宗教旅游胜地,可谓超越了历史,再续了辉煌。正如学辉法师在《临川正觉》歌词中所咏颂:“往事无常空幻,叹名蓝胜迹,几度沧桑!赞清泉法果,复兴续隆昌。看今朝,和谐景象,慧学承,弘佛耀嘉祥。丛林院,云拥宝塔,瑞应辉煌!”</div><div><br></div><div><br></div><h3> 正觉寺文昌万佛塔夜景</h3> <h3> 《渔舟唱晚》----抚北站崇宜河</h3> <h3> 《最美夕阳红》----抚北站崇宜河</h3> <h3> 万魁塔</h3><h3><br></h3><div> 万魁塔位于抚州城西北约10公里的金石山,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古塔,也是临川境内保存下来的唯一古塔。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610),清乾隆已亥年(1779)塔顶倒塌后多处剥蚀,到道光已亥年(1839年)进行重修,因而使这座古塔保存至今。属抚州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div><div> 此塔六面七帘,层层飞檐,高41.58米,腰围31.68米,棱角相称,层次分明,像一钢锏倒立塔。塔底用红麻条石砌成,第二层正南面嵌着一块青绿色石匾,匾上刻“万魁塔”三字。塔身用青砖砌成,显得朴实、古雅。</div><div>塔内设有左上右下两道台阶呈螺旋型拾级而上,互不碰合,直至五层,五层之上为阁楼,供人游览远眺抚河之水及抚州羊城景观。塔顶呈圆形,以铜片嵌之,别生光彩。塔各层之间均有一个略呈拱形的洞门,外部青砖飘檐,顶端镶有六只兽形鹰嘴角,塔身威严仪容自然而生。登塔远眺,波光潋滟的抚河,星罗棋布的村庄,良田阡陌的田野,如诗如画的抚城,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div><div> </div> <h3><br></h3><div> 对于万魁塔的来历,民间传说乃为镇河之塔。在明代万历年间,招贤乡(今展坪乡)屡遭临、汝两水侵害,百姓苦不堪言。有一地仙经过石港村时,传言当地有一鳌鱼作怪,鱼头在河东、鱼尾在河西,五年鳌鱼要一翻身,石港就要变成一片汪洋,因不忍百姓受苦,便留言建一镇河之塔压住鳌鱼,让鳌鱼翻不了身,百姓就可免受水灾之苦。于是人们募来银两建成了镇河之塔,从此后石港村再无水涝之灾。</div><div>而据《临川县志》记载:此塔由明朝万历年(1610)抚州知府朱如容倡建。由于“汝、临两水会于金石台圣地(今展坪乡境内金石山),作一华表镇之,可以大文明而萃佳气。此塔落成后,临川历代理学忠烈之士,班班辈出,不可胜数,故又称‘万魁塔’”。</div><div><br></div> <h3> 金竹瀑布</h3><h3><br></h3><h3> 金竹畲族乡位于抚州乐安县南部山区,东南靠赣州市宁都县,西南连吉安市永丰县,东北毗邻抚州市宜黄县,西北接壤本县招携镇。地处崇山峻岭,平均海拔高度620多米,属华南气候与华中气候过渡地带,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17℃,夏季平均气温25℃。</h3><div><br></div><div> 虎啸瀑布</div><div>虎啸瀑布是金竹景区最具代表性景点之一,瀑布分为三级,总落差为96米。雨季瀑布宽在15米以上;由于瀑布旋转水流的强烈冲刷,在花岗岩中形成了三个壶形洞穴;壶口经约2—3米,深约2米。</div><div>因瀑布形状像一只奔腾凶猛的老虎而得名。半山腰突兀的一块嶙峋怪石横插在瀑布中,截住飞流,恰似一头凶猛的老虎奔腾飞跃,时而飞银溅玉,水气迷蒙,继而浩浩荡荡,奔涌直下;岩底百丈,寒泻幽潭,轰隆作响,如金戈铁马,气贯长虹,令人神往。</div><div><br></div> <h3> 虎啸瀑布又称狗脑瀑布,据《畲族文化研究》历史介绍,畲民先祖是天上二十八宿之一的娄金狗下凡,后为神犬盘瓠;盘瓠娶三公主后,繁衍出来的后裔,沿看盘瓠杖的指引,由广东凤凰山逐渐北迁;其中一支迁到金竹合溪的横排开基,人多繁衍后,需再迁徙;他们空中抛祖杖,这盘瓠杖指引他们往下迁到吓通丰坪流舍,发现了这瀑布突显黑白两犬之妙境,后人尊其为先祖盘瓠之化身,无比敬仰。</h3> <h3> 抚州的景点多多,要把她拍好,有难度,需要时间……</h3><h3> 未完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