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在天空中的红宝石——朱鹮

云水禅心

<h3>朱鹮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着&quot;东方宝石&quot;的美称,生活在距今约6000万年前,比人类历史还要久远的"古老之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鸟类之一,被称为"活化石"。从30多年前在地球上近乎"灭绝",到"发现"、"复活"、"保护"、"繁殖"、"兴旺",一路走来,坎坎坷坷。这一"奇迹",令整个世界感到欢欣鼓舞。</h3> <h3>朱鹮(学名:Nipponia nippon)古称朱鹭、红朱鹭,朱鹮系东亚特有种。中等体型,体羽白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繁殖期时用喙不断啄取从颈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涂抹到头部、颈部、上背和两翅羽毛上,使其变成灰黑色。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带,在附近的溪流、沼泽及稻田内涉水,漫步觅食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兼食昆虫;在高大的树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鸟,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围游荡;4~5月开始筑巢,每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2~4枚,由双亲孵化及育雏,孵化期约30天,40天离巢,性成熟为3岁,寿命最长的记录为37年。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20世纪80年代,全世界宣布不再有野生朱鹮,仅我国陕西省南部的汉中市洋县秦岭南麓仅有7只野生种群,后经我国政府保护,人工繁殖,种群数量已达到2000多只(2014年),其中野外种群数量突破1500多只,目前朱鹮的分布地域已经从陕西南部扩大到河南、浙江等地。</h3> <h3>1986年在中国林业部的支持下,陕西省政府在洋县成立"陕西朱鹮保护观察站"专门负责朱鹮的保护与研究。从1993年至2003年,在陕西、北京等地共建立了十三个朱鹮保护地,总面积达四千二百三十公顷,此外为了扩大种群,北京动物园还积极开展朱鹮人工繁殖的研究,是世界上最早成功繁殖朱鹮的科研机构。</h3><h3><br /></h3> <h3>在河南信阳董寨也是朱鹮国家自然保护区,在路边经常可以看到朱鹮在稻田中觅食,在树枝上自由的玩耍与栖息,每到10到12月这个季节,朱鹮的繁殖羽灰色已经完全褪去,全身呈现出粉红色的羽毛,展翅飞翔时显露出腋下鲜艳的橙色的羽毛,那美丽的羽毛的颜色非常艳丽,飞翔在天空时就像红宝石一般。</h3> <h3>朱鹮在树上卿卿我我,相亲相爱,热恋的激情很是高昂,朱鹮求偶时会用嘴衔着树枝向朱鹮姑娘表示爱意,就像男人向女人送花一样,如果接受树枝就代表同意了求爱,这时就会进行更加激烈战斗!</h3> <h3><br /></h3><h3>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陕西省汉水之滨的汉中地区,跨越洋县和城固县,其主体在洋县境内。2005年7月,国务院国批准成立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h3> <h3>稻田里的朱鹮—在洋县水稻收割后把稻草捆绑起来堆放整齐的摆放在稻田里,像一个个的稻草人,等稻草风干后再收回去,所以这段时间,稻田里的稻草人和朱鹮给摄影带来了创作背景!</h3> <h3>金秋十月,秦岭山间云雾缭绕,树林的树叶微微泛黄,在美丽的湖畔,朱鹮在水面上飞过,水中映出树林和它美丽的倒影,仿佛到了仙境,非常唯美。</h3> <h3>在汉江河畔,成群的朱鹮在岩石上栖息,周围一簇簇的芦苇,在芦花中朱鹮一起飞翔或降落,姿态优美形成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线。</h3> <h3>目前朱鹮受到生存环境恶化、天敌威胁和自身生物学性质的影响而濒危。由于适合朱鹮筑巢的高大乔木遭砍伐,以及适合朱鹮觅食的水田大面积改造为旱田,另外越来越广泛使用的农药也威胁了他们的安全;朱鹮的保护是我们的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爱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