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现在资讯发达,我们这一代又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强大的家庭资源加上强烈的焦虑,导致我们在育儿过程中的各种无节制,大家都太希望孩子好了,尽量给他们提供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尽量的满足他们的需求需要,孩子几乎成了每个家庭的中心,吃饭怕烫着,喝水怕噎着,走路怕摔了,这到底是好还是坏呢?我们是不是为孩子做的太多?听听我们家长们读完这篇文章后大家的感悟吧。</h3> <h3>莫凡爸爸:我们是否为孩子做的太多?现在的家庭里大多都是只有一个孩子,所有的目光和注意力都关注在孩子身上,过度的照料,过度的关注,过度的辅助,过度的铺路反而限制了孩子天性的发展,我们作为家长应该换一种教育方式,让孩子更随性,更快乐!</h3> <h3>周易秋妈妈:对于唯一的孩子,父母在情感上无论怎样都放不下,过度的包办不放手孩子就很难成长,许多事情一定要孩子经历过他才能明白,也就所谓的教训比教育有效。经过只有放手孩子才能真正的独立,只有放手,才能让孩子有更多的空间成长。孩子成长是父母逐步退出的过程!</h3> <h3>金典爸爸:我们是否为孩子做的太多?这个问题每个做父母的都有自己的答案,对于父母来说或多或少都会出现过度的包办孩子的事,过度的宠爱孩子,特别是爷爷奶奶更加宠爱孩子,巴不得把孩子所有的事情都帮他们安排好,殊不知这样非但没有帮助孩子反而是害了孩子。我们做家长的应该充分的给孩子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这样孩子才能更独立,更好的去思考以及完成自己能做的事。不要让孩子们成为温室里的小花朵,要让他们经历少许的风雨,他们才能茁壮的成长。</h3> <h3>沈欣悦爸爸:我们是否为孩子做的太多?我们这代人开始都是独生子女,老一辈的教育方式其实已经给我们留下了烙印,现在轮到自己教育宝宝了,也是延续上一辈的教育方式,认为这就是对的。凡事都不要孩子操心不要动手,日常生活都给安排的最好。其实这样限制了孩子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对将来没有帮助,父母也不可能一直照顾下去,应该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父母在旁协助,那样孩子才能健康成长。</h3> <h3>崔轩铭爸爸:我们是否为孩子做得太多?相信这个问题是当今很多父母够共同存在的一个问题,都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甚至父母的上一辈都倾注所有的资源与感情在孩子身上,造成过度照料、过度关注、过度辅助、过度铺路,过度满足、过度屏蔽,的的确确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仔细思索,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多的过度?原因之一是社会竞争造成父母的焦虑,当今社会已经不只是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问题,有更多的竞争、攀比在影响这父母的心态,间接也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社会大环境我们无法改变,但是可以适当调整自身的心态,排除焦虑,还孩子一个健康快乐成长的环境。</h3> <h3>赵晴天妈妈:我们是否为孩子做得太多?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被诊断为多动症的孩子越来越多,难道在幼年时孩子坐不住也是错?这是不是过度关注了呢?是不是给孩子贴标签了呢?请相信每个孩子天性就是向良的,请还给孩子自由长大的空间和时间!早上上学要迟到了,快快快,我来喂你吧!是不是过度辅助了呢?要吃饭还是要迟到?你自己选,自己承担后果。要吃饭,不要迟到,那就早点起床!</h3><h3> 社会发展到今天,物质上不知比我们父辈好多少倍,但精神上不但没有同步向前,反而后退一大步。我们不妨懒一些,笨一些,让孩子尝试的多一些~</h3> <h3>蔡逸容爸爸: 这样帮孩子实际上是害了孩子。孩子只会越来越越依赖父母,不能养成独立自主的性格。俗话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要放手让孩子磨练一番,才能养成健全的人格,不要一味的捧在手心,有时候放手也是一种爱!</h3> <h3>何苇彤爸爸:我们是否为孩子做得太多?现在的孩子,多数是被宠坏了。可能是社会大环境如此,我们都试图去给他(她)安排好一切,孰不知这可能会适得其反。过度的照料、关注、辅助、铺路、满足等都是不可取的,那会让孩子像生长在温室里的花朵,缺少风雨的历练,一旦面对困难,就会退缩,面对挫折,就会崩溃。我们需要做的是学会放手,让孩子能自然成长,因为他们既属于我们,也属于这个大自然。</h3> <h3>李昊哲妈妈:我们是否为孩子做的太多?不禁让我想到看过的另一篇文章-做60分的妈妈。过度的爱护和照料只会让孩子像温室里花朵,一旦离开了温室,就陡然凋谢。那些看起来难以置信的新闻就是极大的例证:读到博士的少年自理能力极差,根本不能独自生活。每一个父母难道不是都希望孩子今后可以独立活出自己的精彩?做60分的妈妈才能收获100分的孩子。愿所有孩子都能体会摔倒的痛楚,冬天的严寒,生活的不易。</h3> <h3>马梦以妈妈:我们是否为孩子做得太多?事事都以孩子为中心,把最好的都给了孩子……长此以往,在孩子心里就形成了这样一种习惯,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们应该为他做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们应该满足他的,所以他们不但不感激我们为他所做的一切,反而常常因为我们偶尔的疏忽而不满,而对我们生气,我们的全权包办助长了孩子的"受之无愧感"。我想做父母的应该适时学会放手,孩子遇到困难,我们可以去帮助她,而不是代替她。经历过越多的磨难与挫折,她才会懂得珍惜现有的一切,父母也好朋友也罢,懂得珍惜就不会随意去践踏或舍弃。人生路漫漫,这是个不断学习和接受挑战的过程,中间的"乐趣"应该由孩子们自己体会。</h3> <h3>朱语萌爸爸:我们是否为孩子做得太多?现在的家庭大多都只有一个孩子,所以样样都是孩子优先,都觉得只要孩子学习好,别的都是可以帮她搞定,这就造成了孩子什么都不会变成了生活的白痴!经常有人自嘲:"现在的孩子就是小祖宗,我们做父母的成了他们的奴隶,给他们做牛做马的!其实父母做的越多,孩子就越不知道感恩!</h3> <h3>季晨晞妈妈:作为一个新手妈妈,有了宝宝的喜悦,对孩子各方面的担忧和焦虑,想要给孩子这世间最好的东西,我觉得都是人之常情。但是多了这篇《我们是否为孩子做得太多》文章后,我明白了这种"人之常情"其实是害了孩子.为孩子做得越多,他以后的"抗击打"能力就越弱,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希望我的孩子以后不要做一个躲在爸爸妈妈保护伞下的柔弱"小花"而是要做一枝"凌寒独自开"的梅花!</h3> <h3>吴天成妈妈:我们是否为孩子做的太多?孩子在父母、长辈的眼中,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特别是爷爷奶奶,觉得孩子还小,什么都不会做,因此对本该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大包大揽,造成孩子自理成立差,依赖性强,懒惰。我们家长应该适当的放手,让他们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给孩子以锻炼和成长,孩子不会的我们可以帮助引导,而不是代替包办。不要等孩子长大了,才后悔现在为孩子做的太多。</h3> <h3>孙笙博的爸爸:每个孩子都是家中的宝,家人都是想把最好的给孩子。但是过多的"代劳"不是真正的爱孩子,而是在削弱孩子的成长力!现在的家庭孩子本来就少,大人们的爱已经足够的多,更应该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尝试和参与不同的体验,学会独立和勇于面对不同的环境和变化。学会自尊自爱,学会感恩。爱是尊重是协助,而不是替代!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我们不能剥夺他的这个权利!培养一个孩子不是那么容易的。育儿路上,我们一路前行。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自己独立、坚强、乐观,不断进步,才能给孩子一个好的影响,才不会让孩子在成长的路上越走越退化,越走越弱!</h3> <h3>夏安琪的爸爸:《我们是否为孩子做的太多》,真是一篇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好文章。不知道从哪天起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身边大多的父母都是严格照着"教条"执行,尽全力给孩子最好的资源,给他全方位的看护,其目的当然是为了孩子得到最好的成长,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其实回头看看,现在的小孩却难以按照父母心中的轨迹成长,现实社会需要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世事万物,我们更应让孩子多开眼界,多面对不同环境,学会如何去面对和处理不同的事务,给他空间自己成长,或许我们现在放手,能为孩子明天放飞长出更加茁壮的翅膀。</h3> <h3>项翊芯妈妈: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触,现在的孩子相比我们这一代要聪明很多,但是就是这么一些聪明的孩子们在他们身上问题却又很多,那是因为我们给他们创造的环境过于完美,照顾的太过于细腻,关注的太多,给予的帮助太多,过分的满足和屏蔽,让孩子少了很多锻炼自己成长自己的机会,读完这篇《我们是否为孩子做的太多》首先我反思了自己,希望后面的育儿路能学会放手,学会示弱,能多给孩子空间和舞台。</h3> <h3>王紫怡爸爸:我们是否为孩子做的太多,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尤其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里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处处都是让着她,为她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问题来了,有时候做的太多效果反而会更差,拔苗助长,孩子的依赖心理会慢慢生根发芽,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要让她自己学会面对困难,面对生活,好好的一步一步的走好每一步。</h3> <h3>周诗蕊妈妈:我们为孩子大包大揽的后果会是什么?</h3><h3>孩子会回避不喜欢的课题,任务和挑战而不是学会应对它们。总有家长帮他们做他们不喜欢的事,你的孩子会想方设法来操纵别人,而不是自己承担责任。</h3><h3>孩子会逐渐低估自己的能力。如果孩子不尝试挑战困难,他们会不知从何下手,提升自己的能力,就会简单地认为自己做不了。</h3> <h3>熊欣玥妈妈:读完我们是否为孩子做的太多。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这一代父母比以往的父母更具有养育实力,加上现在资讯发达,强大的资源加上家长们过度的焦虑,还有很多父母因为自己小的时候条件限制没有受到良好的照顾,所以到了我们这一代养育孩子的时候毫无节制地,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甚至代劳了孩子本该他自己做的一切,然而这样只会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让孩子缺乏锻炼的机会,对原本该他做的事情产生了畏难情绪,越来越依赖于父母,恶性循环。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开始转变思想和心态,学会放手,站在孩子的身后给他们加油鼓劲,让他们勇敢的去学会自己该学会的本领,自己该面对的事情。</h3> <h3>孙宇轩的爸爸:读完《我们是否为孩子做得太多》孩子几乎成为家庭的中心,生活在全家所有大人的严密监控下,几乎可以确定我们已经过度关注了。被过度关注的孩子,通常变得不会玩,交往能力差,做事的主动性,交往的灵活性都得不到发展。</h3> <h3>邱钰涵爸爸:我们是否为为孩子做的太多?父母其实跟孩子在一起相处时间少。工作和其他的社会责任让我们大部分时间不在家里,让我们对孩子感到愧疚。而愧疚的结果是让我们给孩子做更多的事情。我们为孩子做本该是他们应做的事情时,比如说帮他们吃饭或是穿衣,这样我们的愧疚便得以释怀。造成孩子会逐渐低估自己的能力。如果孩子不尝试挑战困难,他们会不知从何下手,提升自己的能力,就会简单地认为自己做不了。</h3> <h3>陈逸帆妈妈说:现在的孩子有太多人宠爱,含在嘴里怕化了,过度保护会让孩子自身能力降低,今后太依赖长辈,所以该放手还是要放手。</h3> <h3>杨欣瑞妈妈:《我们是否为孩子做得太多》这篇文章的确值得每位家庭成员深思!孩子从小我一人带,感受很深!大多数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是没问题的。个别长辈们,无原则的偏袒自家孩子。面对这些群体,真不知该怎样教育孩子!我教育他的和他看到的、感受到的完全不一样!比如玩具被抢了,我教育他玩具要分享,别人也就理所当然拿去,哭,就说我家小气!他抢别人玩具,我教育他是不对的,还给别人,别人也跟着说我家的不对,甚至直接从他手上夺走!我教育他不能打人,不能咬人,而他从小没少被抓伤、咬伤!我告诉他没事,都是好朋友。有次在我眼皮底下,眼睛差点被抓出问题!人家孩子死活不道歉,他反而和别人说对不起!说后续还是好朋友!作为母亲,真心不知是对是错!</h3> <h3>周鑫辰爸爸:13年9月我成为了一位父亲,那时起我身上的责任就又多了一份,怎么把儿子养育长大。从孩子1岁到现在快5岁了,我一直在问自己我对孩子做的够不够好,够不够多,答案是"太多了"。爸爸看到孩子始终觉得孩子太小了,太弱小了,什么都不会的,我要帮助他,然后这样过多的"帮助",反而让孩子失去了很多让他成长的机会,让他缺失了很多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事情的能力。孩子永远是爸爸妈妈的宝贝,但适当的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完成一些事情,虽然会失败,会跌倒,会哭泣。但这些都是他成长中的经历,这些失败,跌倒,哭泣。都会成为他以后成功的基础。</h3> <h3>陆允翎妈妈:就像龙应台的《目送》,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看着他小小的身影独自前行,虽然内心有担忧,有不舍,但仍要含泪微笑着对他说,去吧孩子,你可以的。如果不希望他将来惶恐无助,就在平时尽可能让他自己去做,只是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引导。当他有了这样一个思考,实践的过程,面对将来的人生道路,他才能走的更从容。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h3> <h3> 经过这次的学习讨论,大家都对自己的育儿经验有所总结和反省,正如文中所说改变孩子应该有的成长环境"过度照料,过度关注,过度辅助,过度铺路,过度满足,过度屏蔽"都会影响到孩子每一次锻炼的机会,妨碍孩子正常的成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