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事隔三年,我与同事们跟随康辉旅行社的导游在本月初再一次来到井冈山,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接受革命再教育。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历史博物馆以及黄洋界、小井医院、造币厂、毛主席旧居等革命遗址,并且观看了由600多位本地红军后代演绎的大型红色实景剧《井冈山》。所到之处,感受颇多,深知现在的好日子来之是多么的不易。那黄洋界的炮声、八角楼的灯光,历史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特别是通过听党课、重温入党誓词以及为先烈献花圈等活动,更加坚定了吾辈继承先烈遗志,弘扬革命主旋律,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信心。感谢水利局领导的周密安排,感谢康辉旅行社的热情服务。</h3><div><b> 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介于湖南酃县和江西宁冈、遂川、永新四县之间,总面积约四千平方公里。这里崇山峻岭,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并且离中心城市较远,是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地方。在毛泽东同志率部进入时有袁文才、王佐两支绿林式的农民武装占据。</b></div><div><b>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b></div><div><b> 1928年4月28日,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和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与贺龙领导的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的胜利会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b></div><div><b> 毛泽东、朱德提出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十六字决,是从敌强我弱的现实情况总结出来的制胜法宝。 在这一军事原则的指导下,他们接连粉碎了江西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的三次"进剿",这是朱毛红军会师后取得的巨大胜利。</b></div><div><b>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开辟了新的道路。</b></div><div><br></div><div>部分文字/参考百度整理</div><div>摄影/秦風漢月(特别说明的两幅除外)</div><div><br></div><div><br></div> <h3><b>胜利的号角</b></h3> <h3><b>井岗山游客接待中心广场</b></h3> <h3><b>前赴后继、勇往直前</b></h3> <h3><b>发扬革命传统,</b><b>争取更大光荣</b></h3> <h3> <b>井冈山革命博物馆</b>,位于江西省井冈山市茨坪红军南路,是1958年11月由兴建的全国十大献礼工程,新馆于2007年竣工开馆。总建筑面积20030平方米,馆藏文物3万余件。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地方性革命博物馆,荣获首批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等多种荣誉称号</h3> <h3>八一南昌起义</h3> <h3>秋收起义</h3> <h3>朱毛胜利会师井冈山</h3> <h3>井冈山胜利会师视频</h3> <h3><font color="#010101">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font></h3> <h3> <b>大型红色实景剧《井冈山》</b>:夜幕降临,由李前宽导演,梅帅元策划的大型红色实景剧在一个55000平方米的巨型山野剧场隆重上演。参加演出的600多名演员,大都是当地农民,他们的先辈就是当年的红军。白天耕作,晚上演出。每次演出结束,都会举着火把夹道送别观众,然后步行或骑摩托车回家了</h3> <h3> 演出现场座无虚席,4000多平方米的巨幅红绸化作血海与红云,巨形镰刀锤子熠熠生辉。北斗星辉下,山野丛林间,1000多盏灯流动闪烁,那是远方深山密林中红军队伍正在穿行</h3> <h3> 随着“国际歌”响起,红绸随风在空中飘扬,直径30米的通体明亮的巨大的党徽呈现。浩大的灯光工程、180度全景式画面,把现场观众带回80年前的峥嵘岁月</h3> <h3> 宁静的夜晚被一声枪响打破,场上陷入一片黑暗,沉沉的夜色中,老百姓与革命者从四面八方汇聚舞台中央,在一阵密集的枪声与频闪的灯光中倒下</h3> <h3>寂静的夜空中,孤独的灯光闪烁</h3> <h3> 渐渐地,北斗七星被逐个点亮,《八角楼的灯光》音乐响起,舞台上800多盏暖黄的灯光被点亮,汇集成漫天星海<br></h3> <h3>老百姓踊跃报名送子参军打敌人</h3> <h3> 震撼的光影效果,振耳欲聋的炮火声,真实再现了黄洋界保卫战中,军民浴血奋战,奋力反抗敌人的壮烈场景</h3> <h3> 集结号吹响,战士们紧急集合,队伍在场地中急行穿梭<br></h3> <h3>风展红旗如画</h3> <h3> 1928年4月28日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和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与贺龙领导的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的胜利会师</h3> <h3>运送南瓜的木筏</h3> <h3>朱德的扁担挑起军民鱼水情</h3> <h3>高举着红旗,冲锋在前的红军战士</h3> <h3> 一枚炮弹落入河中,炸起十多米高的水柱,但受伤的战士仍将红旗高高举起</h3> <h3>在枪林弹雨中救死扶伤的女红军</h3> <h3>在战火中疏散转移的老百姓</h3> <h3> 为了掩护老百姓撤退,女红军中弹倒下,孩子那声声催人泪下的呼喊声让人不自觉地泪如雨下<br></h3> <h3>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凄凉的旋律响起,战友抱起牺牲的女战士,迈着坚定的脚步走向前方</h3> <h3>新婚的老妹送别阿哥当红军</h3> <h3> 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嘞,小心路上有石头哎,碰到阿哥的脚趾头,痛在老妹的心那头。《十送红军》的旋律随风而起</h3> <h3> 红军夫妇为了跟上队伍的步伐,不得不将襁褓中的婴儿托给当地大娘抚养</h3> <h3> 不忍舍弃孩子的女红军走了又回头,并跪在长桥上望着老乡抱着孩子的背影默默哭泣、深深祝福</h3> <h3>粉碎敌军“围剿”,朱毛红军无敌</h3> <h3> 红军战士们怀着对革命一定会胜利的坚定信念高举起自己手中的武器……寂静夜色中,漫山遍野的映山红被“点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的征途一片光明</h3> <h3> 由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四军,踏上新的征途,向着广阔的赣南地区进军</h3> <h3>依依惜别的深情</h3> <h3> <b>小井医院:</b>1928年夏,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已由茅坪转向茨坪,红四军军委决定在茨坪建立红光医院,后来改名为“小井红军医院”</h3> <h3> 小井红军医院是一幢完全由木头架起来的两层楼房,共32间房间,约900平方米,可容纳200位伤员<br></h3> <h3> 由于敌军严密封锁,医生、药材和医疗器械严重缺乏,连最起码的麻醉药品、碘酒、盐水与酒精也时常供应不及,伤病员在治疗过程中要忍受极大的痛苦<br></h3> <h3> 1929年的一天夜里,因叛徒告密,国民党军队偷袭了小井村并将医院烧毁,130多名重伤病员因来不及转移,全部英勇就义。1967年,修复了小井红军医院,还将烈士们的部分遗骨从小井迁到茨坪重新安葬,并建造革命先烈纪念塔,后来又建了烈士墓和烈士碑。原红四军后方总医院党支部书记、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组织战线杰出的领导者、中共中央组织部原副部长曾志同志的部分骨灰就安放在这里</h3> <h3> 在小井村红军医院旧址的陈旧墙壁上至今还挂着一位神态妩媚、衣着时髦和眼神多情的女子的照片,她就是出生于湖南宜章县的红军美女战士曾志。有谁知道,在其楚楚动人的美貌深处,是钢铁般的坚强意志</h3> <h3> <b>红军造币厂:</b>1928年5月,为了突破敌军的经济封锁,红军军部运用“谢氏花边厂”的铸造技术,在井冈山上的上井村创办了红军造币厂。红军造币厂沿用“墨西哥”版别铸造了第一批银元,并在每块银元上凿上个标志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自己发行流通的“工”字印记,称为“工”字银元,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政权最早在革命根据地内发行流通的第一批金属铸币。</h3> <h3> <b>黄洋界:</b>位于距茨坪西北面十七公里,是人文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景区。黄洋界山顶海拔1343米,这里峰峦叠嶂,地势险峻,气象万千。1928年8月30日,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h3> <h3> <b>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b>位于黄洋界哨口工事的山顶上, 是为纪念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而始建于1960年10月,当时为木质结构。1965年冬,重新修建为钢筋水泥结构。“文革”期间,由于朱德受到批判攻击,这座碑被炸毁,在碑的原址上又新建了一座“火炬亭”,上面是林彪写的“黄洋界”三个字。1977年,炸毁“火炬亭”,重新竖起了原来的钢筋水泥纪念碑,同时在竖碑的前面增建了一个横碑,正面是毛泽东手书的《西江月·井冈山》,背面是朱德手书的“黄洋界”三个大字</h3> <h3> <b>大井毛泽东旧居:</b>位于井冈山市西北面,距茨坪7公里,是毛泽东、朱德等同志和红军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h3> <h3> 毛泽东旧居坐落在大井村中央,因墙壁为白色,惯称它为白屋。当时还住有五户农民和王佐的地方武装。1929年1月底,这栋房子被敌人烧毁,仅剩下一堵残墙、屋后的两棵树和房前草坪上的一块大石头。1960年,当地政府按修复时将残墙嵌入新墙之中作为纪念</h3> <h3> 屋前的这块大石头因毛泽东时常坐在上面看书读报、批阅文件,被人称为读书石</h3> <h3> 与毛主席旧居白屋相邻的朱德同志旧居和陈毅同志旧居</h3> <h3>听导游讲井冈山革命斗争史</h3> <h3>听辅导员上党课</h3> <h3> <b>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b>茨坪中心景区新辟的主要革命人文景观,陵园于1987年10月建成并开放。</h3> <h3>聆听辅导员讲解红军先烈革命英雄史</h3> <h3>听辅导员上课视频</h3> <h3>向革命烈士敬献花圈</h3> <h3>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为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红军宋任穷同志所题写。顺山而上的宽阔平台台阶分为两组。第一组49级,象征1949年新中国成立。第二组60级,寓意陵园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六十周年的1987年建成</h3> <h3> 在纪念常正面毛泽东题字“死难烈士万岁”前凭吊革命先烈</h3> <h3>重温入党誓词</h3> <h3> <b>茨坪毛主席旧居:</b>1927年10月至1929年1月,毛泽东同志常在这里居住、工作。《井冈山的斗争》这篇光辉著作就是在这里起草的。朱德、陈毅、彭德怀也曾在此办公和居住</h3><div><br></div> <h3><font color="#010101"><b> 八角楼:</b>在宁冈县城东南16公里处的茅坪村谢氏慎公祠后面,有一栋土砖结构的两屋楼房,楼上有一个八角形天窗,当地群众称之为八角楼。1927年10月至1929年2月,毛泽东经常在八角楼居住和办公。并在八角楼的清油灯下,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font></h3> <h3><b><br></b></h3><h3><b>赤井</b></h3><h3>秦風漢月</h3><h3><br></h3><div><b>茅坪村,</b></div><div><b>八角楼。</b></div><div><b>楼放光芒,</b></div><div><b>万众奔征途。</b></div><div><b>武装割据与蒋斗,</b></div><div><b>星火燎原,</b></div><div><b>翻身看农奴!</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b>黄洋界,</b></div><div><b>炮声吼,</b></div><div><b>吼断云山,</b></div><div><b>独营对强寇。</b></div><div><b>十面埋伏乱石渡,</b></div><div><b>一炮打红,</b></div><div><b>江山归大统!</b></div><div><b><br></b></div><div><b>黄洋界:1927年,国民党军对黄洋界哨口发起进攻,红军第31团第1营2个连凭险据守,战士将一门刚修复的只有三发炮弹的迫击炮搬上了望哨,前两发都因受潮没打响,第三发终于在敌人中间开了花。敌以为毛率主力回来了,于是连夜逃走</b></div><div><b>2014年9月8日写于第一次上井冈山</b></div> <h3> 八角楼毛主席旧居以及井冈英杰袁文才生平陈列室</h3> <h3>在八角楼毛主席旧居与袁文才后人留影</h3> <h3><b> 领袖峰:</b>景区位于井冈山大井,占地近万亩,离茨坪七公里。领袖峰拥有全国最大的领袖(朱、毛)头像,是井冈山的一个标志。站在领袖峰广场可以远眺井冈山主峰五指峰,也就是第四版100元人民币上画的那座山</h3> <h3> 走进领袖峰,就是井冈风铃广场,中心五角星,代表着伟大领袖毛主席。周围五颗五角星,代表着从井冈山走出去的五大元帅:朱德、彭德怀、陈毅、罗荣桓和林彪。山上有井冈山传奇人物王佐墓及其传奇展览,京剧《杜鹃山》中雷刚的原型就是王佐,柯湘的原型就是何长工,样板戏的名称《杜鹃山》也是取自这个景区里的杜鹃山</h3> <h3>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前跳广场舞的群众</h3> <h3>茨坪毛主席旧居旁边的挹翠湖</h3> <h3><b> 茨坪南山火炬广场:</b>火炬广场建在茨坪南山公园八面山哨口的山顶之上,其主火炬高达34米,寓意着毛泽东同志在34岁时带领红军上井冈(导游摄)</h3> <h3>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前培训留影</h3> <h3>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合影留念(导游摄)</h3> <h3>毛泽东与贺子珍铜像</h3> <h3>夜幕下的毛主席汉白玉雕像</h3> <h3>前来井冈山参观学习的各地群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