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每次,路过华亭路,总要踩踩它的路。讓噴湧而出的雜味記憶,在籟籟作響的樹葉聲中,隨風飄散⋯</h3><h3>全長不足1公里的华亭路,在法租界時期叫麦陽路。今,它巳无90年代,专卖"大卡"名牌一条街的喧鬧吵雜。撩起神秘面紗,哇!就似靜臥的歐洲迷人小鎮:幢幢風情各異小洋樓,在天光云翳中,在樹姿樓影反射中,靜靜地,靜靜地,似洗净塵埃的玉壶,那么地,柔美和寧靜⋯</h3> <h3>路口,僅存一家的店,買点雜貨。想當初,这條窄窄狹狹街,引領了上海(甚全國,附近美德日意等国鄰館老外们)服飾国際化的時尚潮流⋯</h3><h3>當年,大家以休閒方式討價還價,滿足了上海人,愿打愿挨,精明虛榮心理⋯也欣然感受了鍔魚丶夢得嬌丶賓奴丶花花公子等國際品牌的啓蒙教育和大卡价佃⋯也開眼了啥叫吊帶衫丶松糕鞋丶馬褲⋯以及小販偷偷地,躱在每落里,翻出小皮夾里的各類照片,兜售當時絕對嚴禁銷售的,更高級別的包丶化妝品⋯:愛馬仕丶雪奈爾丶卡地亞丶路易威登⋯</h3> <h3>現在的华亭路,入目的是幢幢英國式,法式,西班牙式,古典巴洛克式,地中海式別墅⋯濃濃地,飄灑着,原法租界的風情⋯是的!城市,不應是高樓的堆積;風貌,才是城市的底藴!</h3><h3>這幢應是地中海式的吧,帶有圓柱和半圓形敞廊的建築風格⋯</h3> <h3>每幢樓应都有個庭遠深深的故事⋯</h3><h3>這幢72號,具有法式別墅風格。曾听說,主人朱民松,20年代,从浦東一棉花行的打雜工來到上海,靠沒几年的奋斗丶钻營⋯買了這幢當時上海最昂貴地段的別墅⋯</h3><h3>解放前夕,帶小老婆和兒女逃往巴西,把工厂房產交表兄管理。介放后,這幢洋房被沒收。再后來,文革中,這表兄因不堪批斗折磨,精神錯亂,跳粪池自殺身亡⋯朱的大老婆,服安眠藥,幸被鄰居發現,自殺未遂⋯丶</h3> <h3>太令人仰慕的幼兒園!但,即使,袋袋"米米"再多多,也不易進吧⋯</h3> <h3>這些年,上海的領導,特別是韓正書記,在精心保護上海歷史文脉,用心留存文化記憶,以法標本兼治上,是卓有成效的!</h3> <h3>哇!巳難得一見的褐色拉毛牆上棕黑色的石卵石!瞬勾起兒時的回憶:那時,有癮地,常常把,家外牆的各色石卵石,一個個偷偷地挖出來玩⋯是不是,从小,腦殘?</h3> <h3>隨處可見,在黑褐卵石墻面上,在毛毛剌剌水泥墻上,綠綠的爬山虎,懶懶地,張扬地,點綴着⋯</h3> <h3>幢幢小樓價值千萬,甚近億!华亭路,這條橫臥在淮海路與長樂路之間的小街,迄今,無論何時,空氣中,仍還漂浮着,濃濃的不明國籍的氣息⋯它的貴,就,在于稀,在于⋯</h3> <h3>华亭路尽头的延慶路丶長樂路,常熟路,是極安靜的小金三角。為此,常常,荐并图示新上海友人,双休日,值得一人,最多兩人,慢慢地,去丈量⋯</h3> <h3>如在鬧街,籬笆上,還會有爬山虎的活路嗎?</h3> <h3>現,連我們老頭老太聚會,也"不約食堂"了。再說,現還有多少食堂?老板,你暴露了年齡!</h3> <h3>雖是幢歷史保護建築。但,一看,未逃脫那年代的厄運一一淪为72家大雜院⋯ 今,歷史保護的初衷祈愿,定,仍困擾重重⋯</h3> <h3>建于1928年的賽華公寓。記得小時候,每次乘49路去東安新村姨媽家,車開過,总要多看上几眼。那時覺得,這樓好高!</h3> <h3>如是你家的獨家別墅,你会把衣褲杂物,一鼓腦兒全吊晒在大门口,做广告嗎?</h3> <h3>透過長樂路沿街尖尖的鉄柵欄縫隙,權木叢中的綠樹紅花和幢幢檸檬黃法式建築星星點點⋯</h3> <h3>路边的咖吧丶西餐和服飾店已少多了。鑽石地段的租金,扛不住了⋯</h3> <h3>面對新上海友人的種種猎奇,我常耐心指教。不走上海這些頂級歷史風貌區,怎麼來尋正宗的上海老克勒(迎面走來的老先生,大多數是)和純上海時髦人?大多,仅从服飾就可區別,在上海一些特定區域,以着歐美丶田園丶朋克丶學院丶皮革風格为主的不少;而其他全国人民都曉知的地区,以嘻哈丶牛仔丶嘻皮丶百搭丶韓版丶簡約風格为主。只要細心觀察,懂的。真希望导演們好好來觀察丶体驗,不要以為瘋瘋癲癲,大紅大綠,小雞肚腸是上海丈母娘的馬虎標配!</h3> <h3>好好的洋樓,竟,貼上"申能"招牌?好似脸上貼塊膏藥,土鱉老闆一個!</h3> <h3>哪天心情不好,真應嘗嘗廣告牌上"最后一晚"冰淇淋🍦是啥味,是不是挺應景?</h3> <h3>每次經過這傢店,耐不住想:老闆是姓社還是姓資?門口,自己的廣告牌总是亂放;樓前,電線亂拉,杂亂無章⋯一付生意好壞無所謂的牛逼架勢⋯</h3> <h3>要去復兴西路經典路段,這傢门口摆花的店是标志的起點廣告。</h3> <h3>夏天,復兴西路为何要比東路凉快几度?看,親密無間的,參天的百年法國梧桐是答案的唯一。這片風貌區串起了歷史建築和文化名人,是文人雅士最愛居住地⋯</h3> <h3>來到昔日的哈同別墅,紅墻鐵欄,森严壁壘⋯醒目的"单車不得入內"有點眼熟⋯啥時,上海的單車,享受那年代不能進黃浦公園的狗的待遇了⋯</h3> <h3>尽管換高貴的主了,衛生狀況卻不及百姓屋⋯</h3> <h3>在這幢西班牙式別墅,柯灵,居住了半個世紀。孕育了不計其數的散文丶杂文丶小說丶電影剧本⋯偉人。</h3> <h3>花園,是那年代,別墅的標配。綠茵茵草地上,二只可愛貓咪,溫柔地,玩起捉老鼠的游戲⋯</h3> <h3>湖南办事处是原修道院的旧址。在街道广告欄上,图文并茂告知了,韓正等市領導,如何對法租界文化搖籃,重在以法治理,双管齊下⋯不虧为上海籍的領導,懂得精華的"原生態"在哪里⋯不能"保而不护",不能淪为國際大都市建設的"孤島"和"短板"⋯</h3> <h3>居住不少文化名人的弄堂⋯</h3> <h3>趙丹、黃宗英的住宅。</h3> <h3>弄堂口這家大动土木,还弄(修復?)了个小花园。以后,這土豪花園,小區能共享嗎?</h3> <h3>卫乐精舍。号称上海滩最有代表性四大老公寓之一。不过,天色昏暗,該打道回府了。下次,改天早点來。好好品品,为啥称之为,是法式近代奌狀塔式高層花園公寓?</h3> <h3>又是家花店,也是今天,閒逛的終點。作為喝黃浦江水長大的我,生就閒云野鶴般的個性,喜浪跡天涯,喜我行我素,喜在紛亂中享受一份屬于自己的快樂⋯今,在飄散法國風情的舊租界上,又一次,乐享了,上海近代與現代交匯的縮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