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1,我们在张家界坐车去往凤凰古城。</h1><h1> 旅游车在午后的高速奔跑, 就像深海里一条乘风破浪的鲸鱼。我猜想, 这个节点游客大抵都是一样的, 毕竟, 初冬的冷意还未侵肤,车里阳光柔暖,游客昏昏欲睡。</h1><h1> 许多人舟车劳顿, 不顾疲倦, 到另外一个不熟悉的地方," 只为看看不熟悉的一条江,几座山峰, 一片田园, 一段老街。也许山水, 总比世道人心, 来的清秀, 来的干净,来的坦荡自然。"</h1><h1><br /></h1><h1>2,抵达凤凰古城已是晚上十点多钟。</h1><h1> 匆忙把行李放进一间简陋的旅馆, 几个人相约夜游古城。</h1><h1> 夜晚的凤凰古城就像一副日本的浮世绘,热闹非凡, 汹涌着人潮的气息。沱江两岸霓虹闪烁, 华熠生辉, 弥漫在空气中的酒吧歌声, 美食气味掩盖了涛涛江水。灯红酒绿, 亢歌飞扬,给人以"今夕不知是何年"的错位恍惚感。</h1><h1> 我们沿着古城街道信步向前, 几步之外就是虹桥。"大姐, 牛骨制作的钥匙吊坠,买一个吧。"两年前,就在虹桥上的小售卖店里,一个干练的年轻人叫停了我, 分秒搞定, 年轻人娴熟的在两寸长的牛骨上,用美术体刻好"印象红"三个字, 我拿在手里,上下打量, 翻看, 爱不释手。结完帐, 年轻人出于职业习惯, 礼貌地说声:"欢迎下次光临。" 下次? 千里迢迢, 哪里还有下次, 我心里是自嘲似的嘀咕着。</h1><h1> 也许是时间太晚, 店门紧闭。明天吧, 明天或许能见到店主人。</h1> <h1>3,乡音在异地最有识别力和亲近感。</h1><h1> 游逛中结识的河南老乡兴奋异常, 这样热闹的夜, 绝不可辜负。于是选取临江的饭店十几个人围坐下来, 每人要了自己喜欢吃的菜, 湘西腊肉炒笋片, 我冲锋陷阵般的第一个报了最爱。片刻,十几道菜赶场似的上来了, 正要举筷,偷眼看去,大家似乎没有动快夹菜的意思, 也不知谁说句:"不如来点酒吧!"大家同声附和,如果说烟能打开局面, 那么酒则能打破界限, 人与人之间界限、隔阂在酒面前瞬间消除,</h1><h1>善于公关的朝晖师兄"花言巧语", 把推辞不能喝酒的几个美女劝说动心, 一时间, 饮酒队伍壮大起来, 饭局也空前热闹起来。杯觥交错, 盘碟碰响,不分彼此的和睦融洽。不一会儿, 多饮之人兴致高涨, 竟然模仿起白天在导游那里初学的苗语:"晚上摸(我爱你)"话语未落 ,也不知从哪里奔来两位手持玫瑰花的老年妇女, 颇有耐心纠缠多饮之人买玫瑰花 , 惹的满桌人又是拍手, 又是捧腹,掌声和笑声中不乏有起哄、看热闹的嫌疑。弄得他啼笑皆非, 左右为难。正在这时, 来自栾川的本土歌唱家朝晖师兄临危救急解难,一曲自创歌曲"绣春光",使得江畔游人驻足欣赏, 饭店老板、服务人员也停歇手中生意, 依窗倾耳侧听。席间有人举筷击拍,有人击掌和歌, 有人闭目颔首, 歌者唱起歌, 酒着饮其乐。大家毫无拘泥之感。</h1><h1> 熟悉的场景两年前也曾有过, 也是在古城临江不知名饭店, 我们一行人,玩逗到深夜, 只是今夜歌唱饮酒者,已不是原班人马。在绵里藏针的世俗生活中, 看似风平浪静, 其实一切都在流动, 不会像家具那样井然陈设,也不会像花朵那样次第开放。</h1> <h1>4,清晨,我们睡眼惺忪, 一群人被导游赶鸭子似的撵到古城里。</h1><h1> 时间在磨耗着她的职业幸福感, 她不过多的讲解, 只是用食指叨米状的清点参团人员, 数罢,扭头撂了一句:"跟我走,去看沈从文的故居。"</h1><h1>到了目的地,她敏捷的闪在墙门边:"都进去吧!" 再也没有多余的话语。</h1><h1> 故居里陈列着沈从文的前尘往事。</h1><h1> "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 看过许多次数的云, 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沈从文对张兆和深情的表白, 最终散落在时光的尘埃里,淹没在烟火俗世里,一生无法洗白,红尘多有恩怨。《边城》在握,手里余温尚存,却再也找不到从心动到古稀的通感。</h1> <h1>5,时间缓步前行,阳光撒在湿润的青石板路上。</h1><h1> 游客三三两两出现在古城。卖酥糕的,姜糖的,腊肉的, 纪念品的,江边快照的,已经在开始兜售生意。古城这时就像一个刚刚睡醒的美女,洗洗脸,容光就那样焕发出来了。</h1><h1> 靓丽的阳光温柔的抚摸着古城,光线一点一点地跳跃在临江的门店商铺上:缤纷多彩的围巾、美衣店,食色诱人的小吃店,拉丝工艺精湛的银器店,个性张扬的酒吧,设计别出心裁的青旅客栈……满目是现世静好的即视感,处处洋溢着令人陶醉昌平盛世的气息。</h1><h1> 南来北往的客人,选择在江边的客栈住上一晚或几晚,在这个古城里到处走走,看江上轻舟荡漾,看剥落油漆、历经沧桑的吊脚楼,看挽手走过的帅男靓女,或者来到画室,让留着披肩长发的画家画一张夸张抑或静美的人物速写,或者在酒吧里坐坐、喝喝酒、听听音乐;或者哪儿都不去,就坐在临江客栈的露台上,看江风水起,听人世喧嚣,彻悟烟火世间的春暖花开,抚摸着黄色奶油般落在身上的阳光,就觉得一场舒适而又美好的遇见了,就觉得不虚此行了,我想,游历的终极目的是释怀人的向阳本性吧!</h1><h1> 一家"古颜"客栈,在路边的栅栏上挂着锈迹斑斑的铁招牌,上面写着:"在路上,有人在等你,而你正在回来的路上…"客栈对面酒吧的墙上,充满文艺气息的写着:"再不疯狂,狗都老了"。我掩口失笑,一边是天堂,一边是疯狂,两家店老板大有火拼到底的气势。高楼广厦,江湖夜雨,冲着冲着就累了,活着活着就老了,历经沧海桑田,有谁能从红颜厮守到终老?</h1> <h1>6,正午的凤凰古城, 人流比早晨增多了。</h1><h1> 我们漫游闲逛, 又兜转到虹桥。</h1><h1> 虹桥是一座横跨沱江的风雨廊桥, 古色古香, 意态稳重, 造型典雅。让人想起那部著名的电影——《廊桥遗梦》,记得电影的最后, 摄影师罗伯特离开小镇, 雨水顺着车窗哗啦啦流淌, 从此掩泪入心,一别如雨。</h1><h1> 物非人移,当年的刻字工艺小店, 改成售卖辛辣的姜糖酥了, 转身回眸处再也找不到两年前那个年轻人的身影,无从借问消息,就像昙花乍现。</h1><h1> "不辞而别的朋友,一见如故的路人。"</h1><h1> 我在远方,忍不住惆怅。</h1><h1> 和虹桥钟情遥望相对的雪桥, 远远的在沱江上游, 正午冬日的暖光泼洒在江面上, 此刻也许有人像在虹桥下那样, 在雪桥下杵衣浣纱, 淘米洗菜, 留影拍照, 也会像走过虹桥那样走过雪桥,人头攒动,脚步纷沓……</h1><h1> 我想,余下的这段时光, 我断然不会像踏过虹桥那样走过雪桥的………</h1><h1>———————END———————</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