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一年后相约锦溪古镇水乡(原创)

海鸥

<h3> 前 言</h3><h3> 2017年11月14-15日,是我们1966年大串联的部分同学和师生相约在青浦锦溪古镇水乡的二天联谊活动。其中一个同学特地从丹麦赶到上海,参加这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活动。</h3><h3> 51年尽管过了半个世纪,但我们见面都没有距离和陌生感。光阴似箭,不知不觉我们已分别了五十一个春秋,岁月虽然把每个人脸上写满了沧桑,但是我们每位同学往日的风采依然显现在每个人身上,依然是那么亲切,那么活泼。看到亲爱的同学,仿佛又回到了温暖的集体,同学情谊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占有一块圣洁的领地。</h3> <p>51年后大串联的同学相见蛮有亲和力的!</p> <h3>下面是一组51年前我们大串联时期所拍摄找到的照片。由于时间久了原照片模糊了翻拍不太清楚,但她是时代的里程碑和见证。</h3> <h3>这张照片是1966年11月我们10位同学在北京北海留下的身影。</h3> <h3><font color="#010101">这张照片是在1966年11月在北京九龙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北京颐和园文化革命改人民公园。</font></h3> <h3>北京天安门广场。</h3> <h3><font color="#010101">1966年10月南京雨花台。</font></h3> <h3>大连老虎🐯滩一。</h3> <h3><font color="#010101">大连老虎🐯滩二。</font></h3> <h3>51年后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诉不完情、侃不完的故事。这些故事成为过去,今天相约锦溪水乡古镇 让我们一起用好心情去感受这里的江南风情吧!</h3> <h3>锦溪水乡古镇地处江苏省昆山市西南。是一个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素有“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的美誉,留存诸多人文景观、古迹名胜和无数独具明、清特色的建筑。著名的景点有通神御院,陈妃水冢,莲池禅院等。</h3> <h3>锦溪,曾是南宋皇妃香消玉殒地。史载,南宋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孝宗赵昚宠妃因病殁水葬锦溪五保湖中,为怀念陈妃,孝宗赵昚在五保湖畔钦旨建庙,为陈妃诵经护坟,锦溪亦因此被宋朝皇帝御旨改名“陈墓”长达800余年。</h3> <h3>江南水乡_锦溪古镇风情。</h3> <h3><font color="#010101">  锦溪八景……锦溪,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人文景观,自古形成八景锦溪渔唱、陈妃水冢、莲池结社、通神御院、樵楼鼓声、古井风亭、福寿残碑和石音客帆经明代高启、沈周、文征明、祝枝山等文人逸士反复酬唱步韵,使其“八景”增添许多美色。</font></h3> <h3>12人师生小团队集体照。</h3> <h3>走进江南水乡古镇锦溪,用文征明的八首诗,来感悟这一座古镇。</h3> <h3>第一景《锦溪渔唱》……锦溪被五湖三荡环抱,大片大片的湖水波光粼粼。一年四季,“钓船频往返,渔唱复悠扬。风细调偏高,月明声正长。”</h3> <h3>此景是引用《锦溪渔唱》的诗句:</h3><h3>斜阳诗思绕寒汀,何处秋风欸乃声。</h3><h3>水漫蒹葭情不及,锦溪桥下白烟生。</h3> <h3>第二景《陈妃水冢》……陈妃水冢静卧在镇南五保湖中,四周长满芦草。令人惊奇的是不管水位多高,陈妃水冢总是露在湖面上,摇曳着绿色的踪影。~</h3> <h3>此景是引用文征明《陈妃水冢》诗句:</h3><h3>谁见金凫水底坟,空怀香玉闭佳人。</h3><h3>君王情爱随流水,赢得寒溪尚姓陈。</h3> <h3>第三景《莲池结社》……为锦溪八景中主要一景,在清静的莲池禅院内,众多文人逸士聚首饱览水乡美景,运思酬唱,切磋诗文,风光无限。</h3> <h3>此景是引用文征明《莲池结社》诗句:</h3><h3>满眼溪光迹未陈,百年台殿已沉沦。</h3><h3>只今寂寞莲池水,曾照当年入社人。</h3> <h3>第四景《通神御院》……通神御院始建于南宋时期,原名天庆观。后因宋孝宗题名,“笔势腾挪惊凤舞,文光灿斓讶龙飞”,前来观赏御书墨宝者日益增多,故又称通神御院。</h3> <h3>此景是引用文征明《通神御翰》诗句:</h3><h3>尘世神仙世渺茫,绿蓑谁识老佯狂。</h3><h3>华夷日月寻常语,掉首当年动帝王。</h3> <h3>第五景《樵楼鼓声》……镇中樵楼中置更鼓,夜幕降临,鼓声频传四方,向镇民报晓太平,有诗为证:“一更一更复一更,咚咚总是太平声。”</h3> <h3>此景是引用文征明《樵楼鼓声》诗句:</h3><h3>风雨空村人断行,荒樵寒漏夜冥冥。</h3><h3>无须辛苦论长短,正好诗翁醉里听。</h3> <h3>第六景《古井风亭》……菱塘湾附近南塘桥始建于宋代,桥下有井亭一座,亭中井水清冽,久旱不枯。明代高启诗曰:“南塘桥下水泠泠,桥畔长堤柳色青,一勺清泉涵古井,十分凉思满风亭。”</h3> <h3>此是引用文征明《古井风亭》诗句:</h3><h3>改邑何妨旧井存,苔花剪剪石栏春。</h3><h3>辘轳声里千年泽,不是邮亭阅过人。</h3> <h3>第七景《福寿残碑》……福寿碑为锦溪古代遗存久远的残碑断碣,人们以祈“福寿”之吉利,常驻足观赏,终成景观。</h3> <h3>此景是引用文征明《福寿残碑》诗句:</h3><h3>秋风尘劫草离离,曾是前元福寿基。</h3><h3>愿力未随文字灭,有人下马读残碑。</h3> <h3>第八景《石音客帆》……五保湖和菱塘湾之间有条似龙脊的古石堤埂,“流水穿溪石有声”,故有“石音”之说。常有客帆停泊此处,明月升起,烟炊袅袅,船歌四起。?以上八景起源于宋明时代,到了清代,以“莲池结社”为核心,又形成了“莲池八景”——莲池阁影、片云钟度、迎晖普照、画舫晴雪、露台荷映、堤岸鸣禽、菱歌晓唱和芦荻风帆,由此说明,锦溪人文景观丰富多彩。</h3> <h3>此景是引用文明《石音客帆》诗句:</h3><h3>物换人移久彻关,石音依旧夕阳滩。</h3><h3>风帆付与溪翁领,却把沙禽一样看。</h3> <h3>古镇的河,它们纵横交错,蜿蜒曲折;它们穿街走巷,缓缓流淌。</h3> <h3>清晨,古镇被轻纱似的雾笼罩着,水面上升起了一层柔软的水雾,远远望去,古镇就仿佛一个坐在帷幔里的江南美女。</h3> <h3><font color="#010101">河边有许多通往河水的小石阶,人们蹲在石阶上洗衣、洗菜。</font></h3> <h3>我也好奇地走下去,伸手摸了下河水,虽然有点凉,但是那份宁静和清澈,美得让我不忍多摸它一下。</h3> <h3>锦溪水乡剪辑</h3> <h3> 有水必有桥。锦溪以“三十六座桥,七十二只窑”著称,位于苏沪交界处,东南与上海市青浦区接壤。在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古桥36座,密度远远超过了水城苏州的桥梁密度。在36座桥中,锦溪最有名的有8座。它们是天水桥、太平桥、十眼桥、锦溪中和双桥、众安桥、溥济桥、普庆桥、里和桥。</h3><h3><br></h3> <h3>天水桥俗称北观音桥。明代永乐5年由郭子敬捐资我也好奇地走下去,伸手摸了下河水,虽然有点凉,但是那份宁静和清澈,美得让我不忍多摸它一下。着原有的风貌。抬眼望去,恬静幽雅,古意盎然。天水桥连同其他古桥一同构筑着锦溪镇的古朴与典雅。</h3> <h3> 第一座古莲桥,连接的是一段水上通途,承载的却是亘古的爱和忧伤,就如同一支来自远古的莲花一般,二千年来始终不渝地,在水一方低调地绽放着属于自己的独特。</h3> <h3>第二座天水桥俗称“北观音桥”,位于江苏苏州锦溪镇天水街。始建于明永乐五年(1407年),清顺治九年(1652年)重建。南北走向,跨于北油车港上。现存的天水桥是单孔拱桥,桥长17.2米,宽2.7米,净跨6米。矢高3.1米,桥拱青石,其余花岗石。桥系单孔拱桥,拱券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整座桥稳重大方,与远近的民居、街道、河埠融为一体,形成了极具水乡特色的人文景观。</h3> <h3>第三座太平桥,位于苏州昆山市锦溪古镇中市街,南北走向。该桥始建于北宋太平元年(公元976年),重修于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再度重修,桥身为青石,桥面为花岗石,拱券分节并列砌置。桥全长20.4米,桥高4.0米,跨度11.3米,桥面宽3.4米。桥柱有二桥联:“东迎薛淀金波远,西接陈湖玉浪平”;“数叠渔歌传鹊桥,一弯溪水达龙门。”</h3> <h3>第四座十眼桥,始建于明代,系花岗石多孔平板桥,由一孔较高的平板与九孔低平板桥连接而成,桥全长52m,高3.1m,桥宽2.7m,中孔跨度3.5m,造型优美。该桥始建于南宋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重建于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后又几经修缮;1997年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与古莲池、文星阁、古莲长堤和桃园构成完整的古莲景区。</h3> <h3>第五座双桥。听到双桥总以为是两座桥的组合,而锦溪古镇的中心地带有一座直接冠以双桥之名的老石桥,桥型还并不大也没有特殊的地方,居然还能进入到古镇八座名桥之列,它就是锦溪中和双桥。</h3> <h3>第六座众安桥,“俗称牌楼桥,因昔时该桥西堍有牌楼一座而得名。此桥建于明永乐七年(公元1049年),重建于清、雍正初俗称南塘桥、南观音桥,始建于宋代,重建于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再度重修。桥长23.4m,桥高5.1m,跨度9.0m,桥面宽3.5m,为锦溪诸古桥中跨度最大、最高之石桥。</h3> <h3>第七座溥济桥俗称“陈家桥”,东西走向跨于锦溪镇中市河,始建于明弘治二年(1489)。青石单孔石拱桥,拱券分节并列彻筑。1991年公布为昆山市文物保护单位。</h3> <p>第八座普庆桥。普庆桥又名俞家桥,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乾隆年间重修。</p> <p>桥为花岗石质地,单孔拱桥,东西走向,跨于市河上。桥长18.5米,宽2.8米,净跨6米,矢高3.75米,保存基本完整。</p> <p>有桥联 两岸烟飞通海市,一溪浪涌接澄湖之句。站在桥边有一种穿越时空赶脚。</p> <h3>第九座里和桥。俗称“南观音桥”,又称“南塘桥”。2004年公布为昆山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h3><h3>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锦溪古镇,始建于明代,乾隆十二年(1747年)重修。南北走向,跨南市河上,桥长22.4米,宽3.1米,净跨9米,矢高4.8米。桥系花岗石质地。单孔拱桥,拱券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桥栏青石,望柱、长系、抱鼓石全,保存完整。</h3><h3><br></h3> <h3>明书画诗三栖大家文征明有诗称赞:</h3><h3>改邑何妨旧井存,</h3><h3>苔花翦翦玉兰春,</h3><h3>辘轳声声千年泽,</h3><h3>不是风亭阅古人。</h3> <h3>资深美女站在桥上作一次历史见证。</h3> <h3>其余的桥我没有时间去考证。唐诗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h3> <p>小小锦溪,流传“三十六座桥”的民谣,是确切,还是形容,不得而知。</p> <p>凭借众多的桥,将各处风景串联起来,却是不争的事实。</p> <p>单孔、多孔,拱桥、平桥,廊桥、半桥、双桥…</p> <p>造型多样,风格俊逸的桥,成为古镇不可或缺的重要构件,无疑增添了古镇美的意境。</p> <h3>两千多年来的风风雨雨,或许古桥有过多次的脱胎换骨,但各个历史时期建筑技术和审美意识,还是在桥上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印迹。</h3> <h3><font color="#010101">花纹、桥联,依稀可见,无不显示着古镇深厚的道德,以及透露出悠久历史的文化底蕴。</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 <h3>有人说得好:桥是一种交通工具,但桥一旦建成了,就不再仅仅是桥了。</h3><h3></h3> <p>桥是一种美丽的风景,<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桥是一种休憩的场所……</span></p> <p>桥是一种生活方式和娱乐的载体。我以为,古今中外,历来如此。</p> <p>以上这些建造于明清时期的桥梁,历经岁月风霜,依然保存完整。</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桥上的碑记、柱联、花纹等镌刻精巧细致。一座又一座苍颜斑驳、风格各异的古桥梁,形成了锦溪独特的桥文化,成为古桥镇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span></p> <h3>这里长廊和亭台楼阁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h3> <h3>小桥流水亭台楼阁</h3> <p>随陆游有一首描写亭台楼阁诗:层台飘渺压城堙,倚杖来观浩荡春。</p> <p>楼阁宜佳客,江山入好诗。—白居易《江楼早春》</p> <h3>女同胞们坐在亭子里凹造型。</h3> <p>紫阁丹楼纷照耀,璧房锦殿相玲珑。—王勃《临高台》</p> <p>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曹值《孔雀台赋》</p> <h3>三个女人一台戏!</h3> <p>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p> <h3>感受一下!</h3> <p>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元好问 《横波亭》</p> <p>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p> <h3>走进古镇未开发的旧城区。</h3> <h3>原汁原味的乡村风味</h3> <p>早晨,踏着露珠的痕迹,迎着朝阳的气息,闻着扑鼻的芬香,听着鸟儿的歌唱,来到旧城区。</p> <p>眼前的小河、水车给人一种穿越时光的赶脚。</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楼台亭阁、小桥流水了、倒影入池塘。</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旧城区河边还有人在洗碗柜。</span></p> <p>碧波荡漾、野鸭戏水。</p> <p>老农田间地头浇水…</p> <h3>感受一下旧城区的风味。</h3> <h3>鸭子戏水</h3> <h3><font color="#010101">旧城区老古董剪辑一。</font></h3> <h3>旧城区老古董剪辑二。</h3> <h3>旧城区老古董剪辑三。</h3> <h3><font color="#010101">走累了休息会吧!</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师生手牵手……有点夸张!</font></h3> <h3>来一张集体照,好像少了谁?</h3> <h3>一点感受……</h3><div> 51年来,我们经历了命运的选择和考验,在这短短的二天里,大家坦诚相见,真心面对。抛开了种种顾虑,放下所有的恩恩怨怨,倾情交谈,共诉衷肠,传递真诚。弹指一挥间,分别半个世纪。18000多个日夜,多么漫长的岁月,昔日的青少年如今已两鬓斑白。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和生活的坎坷,51年如梭的岁月,把我们推到了坦然处之的年岁。如今,我们少了一些轻狂,多了一些成熟;少了一些浮躁,多了一些沉稳。不论我们的境遇如何,都让我们学会了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珍惜生命、珍惜友情。</div><h3> 相约锦溪古镇让我们留下了难忘的一瞬。多少欢笑、多少故事,在校园里点点滴滴的往事,多少次出现在你我他(她)的梦里,闪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焕发青春,回到校园,天天见面,年年相聚,再过五十年我们还年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