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75年的下半年,我在铁十师医院传染科工作,一个25岁的年轻医生。</p><p class="ql-block">我的主治医生是王艳芝,北京入伍,一个医德、医疗技术俱佳的科班出身的医生,当时她正准备转业,每周过来查一次房,如果有危重病人随时可以去找她,转业后当了北京丰台区医院的副院长;</p><p class="ql-block">我的上级医生是邱医生,上海铁道医学院1965年毕业,说话轻言细语,循循善诱,十分和善。她先是挺着大肚子每天坚持查房,在高原缺氧的条件下,她挺着那么大的肚子每天查房,要耗费精力体力的,而且是在传染科,传染科是有传染性的,对胎儿有多危险!原来铁道兵部队医院的女医生就是这么拼呀?这让我很受教育,邱医生也成为了我的榜样,四年后,我的孩子也是这样一个高原宝宝,我也是挺着大肚子去抢救患者。</p><p class="ql-block">到了年底,邱医生回上海生娃娃去了,50多个床位的传染科,只剩下我一个医生负责。每逢年底年初,复员转业,招兵送兵,是医生人手最紧张的时候。</p><p class="ql-block">传染科只有一个护士,就是孟庆馥护士,1965年由东北空军调来的八个护士之一。</p><p class="ql-block">还有一个班的女卫生员,那段时间,传染科就是清一色的娘子军了。</p><p class="ql-block">1975年11月10日下午,从外科用担架抬过来一个重病人,诊断是:1.咯血 2.肺结核?</p><p class="ql-block">我先看转入病历:这个病人两次因为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入住外科,一次是左下肢一次是右下肢。两次都经过外科抬高患肢,硫酸镁溶液外敷等保守治疗,第一次治愈出院,这是第二次。第二次经过外科保守治疗本来已经治愈准备出院了,突然咯了几口血,胸片显示有阴影,遂以“肺结咳?”转入传染科。</p><p class="ql-block">我去病房看病人,是48团4营18连的指导员,叫做曹洪林,32岁,很年轻。只见他唇、面部明显发绀,手指尖都是发绀的,说明缺氧很严重。如果是肺结核患者,不会出现这样明显的缺氧表现。</p><p class="ql-block">我回到办公室看胸片:有几个很小的阴影,但是没有浸润,不像结核病灶的胸片。</p><p class="ql-block">在川医,沈佩琼老师一直教育我们:一个病人,若干症状,一定要注意用一个疾病去联系考虑,切忌分成若干个疾病诊断,那样很容易误诊。老师教导犹在耳边。</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下肢深部静脉血栓的患者,发生了咯血,发绀,明显缺氧,胸片阴影。它们的内在联系应该是怎样的呢?应该发生了什么病理变化呢?</p><p class="ql-block">首先,反复发生下肢深部静脉血栓的原因是什么?</p><p class="ql-block">48团4营在哪里施工?在海拔3500米至4500米的高原,雪线之上。由于高原缺氧,人体会代偿性的红细胞增多,以增加携氧能力。红细胞的过度增生,血液过于粘稠,容易导致静脉血栓。</p><p class="ql-block">尤其是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在溶解,脱落,变小的过程中,非常微小的栓子会经过血液回流到达肺动脉。肺动脉管径越来越细,就像过滤器,会把细小的栓子拦住,这样就形成了肺栓塞。——这是病理发生发展的过程。</p><p class="ql-block">再来看胸片:我从来没有看过肺栓塞的病人和胸片,只能看教科书上的胸片和描述。书上说肺栓塞的阴影呈楔状,但是这个病人的胸片上的阴影呈圆状,不符合书上说的肺栓塞的胸片表现。但是,他的胸片上的阴影没有浸润灶,也不像肺结核。我可以断定这不是肺结核的胸片,但是我也不能断定这是不是肺栓塞的胸片,这让我拿不定主意了,只能先观察吧。</p><p class="ql-block">这一晚上我都在反复想着这事儿。第二天早上上班,走到医护办公室外面,就听到孟护士在给几个女卫生员说起这个病人很奇怪的表现:早查房的时候,这个病人情绪非常紧张,一直要求立即转院。她感到很奇怪,一个肺结核病人至于那么紧张吗,是不是患者过度紧张了?</p><p class="ql-block">我在室外听到这段对话,连办公室都没有进去,直接就去了病房。查体:病人双上肢发绀已经从昨天下午的指尖发展到了双前臂,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严重的发绀!严重缺氧的病人,会产生焦虑,濒死的感觉,这可以解释患者为什么紧张,要求转院。这决不是肺结核,因为肺结核的缺氧症状不会这么严重,只有肺栓塞才能出现这样严重的缺氧症状!</p><p class="ql-block">我从病房立马跑步到王艳芝主治医生家里,王主治听了我的汇报,也感到事情严重紧急,马上和我一起回到病房看病人看病历,同意了我的分析。正好孙副院长来查房,我们向孙副院长汇报。孙副院长说他是外科医生,对内科疾病不熟悉,要我们直接请示曹院长。</p><p class="ql-block">我俩一起急忙赶到院部,找到曹院长汇报。曹院长立即决定全院大会诊!</p><p class="ql-block">全院的医生包括二医大医疗队的医生全部到了内科办公室,屋子里满满当当坐满了人。当年我们铁道兵师医院的行动有多迅速!</p><p class="ql-block">首先由我报告,然后大家讨论。问题的症结就在胸片:谁都没有见过肺栓塞的病人,谁都没有见过肺栓塞的胸片!正当面面相觑的时候,医疗队的队长发言了,他见过肺栓塞的病人,也见过肺栓塞的胸片,还做过肺栓塞的开胸手术!真是柳暗花明!</p><p class="ql-block">队长是个外科医生,他说:下肢深部静脉栓塞的血栓回流到肺动脉,典型的胸片阴影是呈楔状,但是临床很多时候并不是典型的楔状。很多情况栓子很小,只能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就是手术打开胸腔,也找不到栓子,太小了。现在只能用药物抗凝血,使用肝素。在使用肝素的过程中要控制好药量和速度,也很容易发生出血,所以抗出血的止血药要准备好。</p><p class="ql-block">似乎诊断和治疗方案都明确了,可以继续了,但是新的问题来了,我们医院没有肝素!铁道兵的医院处理施工外伤是常事,止血药是常备药,可是从来没有遇到过栓塞病人,所以没有抗凝血的肝素!马上与县医院联系,乌兰县医院那时候规模还不如一个当时的内地的公社卫生院,就更没有肝素了!只能从兰州调药。那时候,从兰州到草原深处的乌兰,路途遥远不论是走青海湖的南线还是北线,都要翻越几座4000公尺的高山,道路颠簸,车速快不起来,一般路上要走两天。怎么办?只能等待药物到来!</p><p class="ql-block">病人转入了急救室,内科外科很多医生都去看望,揪心啊。我也只能默默的看着氧气流量,看着液体滴速。那个时候就是一种“如坐针毡”、“坐以待毙”的感觉。</p><p class="ql-block">从兰州运药,一般要两天,就算最快一天运到,此时此刻也可能来不及了,患者愈来愈疲倦,愈来愈衰竭,他的时间已经不是以天计算,是以小时计算了,也许两小时,也许四小时,也许...</p><p class="ql-block">我守到了夜里一点。二所值班医生是卢医生,一位高年资的男医生。卢医生说:你回去休息吧,我会常去看看的。我想想,守着也没有什么用,就拜托卢医生:那就请你常去看看。卢医生说:放心,我会的。</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上,卢医生告诉我,凌晨去了。</p><p class="ql-block">在铁十师的牺牲亡故者名录中记录:曹洪林 男 汉 河北武邑 32岁 党员 48团4营18连政指 1975年11月12日患病不治身亡。</p><p class="ql-block">患病身亡,不能评烈。但是知道了他患的是什么病,为什么患上这种病,就能理解其实他也是牺牲,为了修建青藏铁路而牺牲了。</p><p class="ql-block">如果不是为了修青藏铁路,他不会上高原,如果他不上高原,就不会因高原缺氧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反应。如果当时有药,他或许有救。如果当时有高压氧仓,他或许可以等到药物运到。如果当时有铁路,他可以在路途不颠簸的条件下及时后送。可是,都没有,没有!</p> <p class="ql-block">后来,外科又收入一个下肢深部静脉血栓患者,是我们杜副师长。</p><p class="ql-block">这回医院领导有经验了,很重视,层层汇报,报告到兰州军区。兰州军区决定派出一架直升飞机将杜副师长接到兰州总医院进行救治。</p><p class="ql-block">听说直升飞机要来,师医院的人都很兴奋,大家都没有近距离见过直升飞机,在那个高原小县城就像要过节一样兴奋!</p><p class="ql-block">那天早上,听说兰州那边传来的消息,直升飞机已经起飞了,消息像风一样传递开了。不一会儿,消息变了:飞机折返了,日月山太高,飞不过来!好泄气。过了一阵,又传来消息,直升飞机又起飞了。又过了一阵,消息又变了:直升飞机还是飞不过日月山!</p><p class="ql-block">日月山海拔4000多公尺,直升飞机是燃油的,缺氧条件下燃油不充分,动力不足飞不过来,只能寻找海拔最低的垭口飞过来。日月山有一个垭口,3500公尺,就是传说中文成公主翻过日月山的地方。可是日月山从来没有直升飞机飞过,没有航线。直升飞机飞行员只能一次次试飞,寻找垭口通过。正当大家有些泄气的时候,又传来消息:直升飞机又起飞了。这回大家都懒得搭理这消息了,正当大家泄气的时候,好消息传来,这回直升飞机真的飞过日月山了,赶紧做好接机准备! 全院的人都往医院后围墙外面跑去。那里有一块空地,早早就画了一个大圈,插上小红旗,做好了标记。</p><p class="ql-block">来了,来了!直升飞机轰鸣着,螺旋桨旋起的大风把围观的人群扫开,飞机停下来,喔,原来直升飞机是这样的!</p><p class="ql-block">杜副师长被担架送上了飞机,飞机起飞了。</p><p class="ql-block">几年后,杜副师长和我先后调到长沙铁道兵学院,他先是来当教研室主任,后来当了我们训练部的副部长。我不知道他是否知道那个指导员的故事,由于指导员的牺牲,我们师医院总结了经验教训,才有了出动直升飞机对他的及时救治。</p><p class="ql-block">30年后,中国建设青藏铁路二期工程,从格尔木修到拉萨。这时候,高压氧舱已经普及,员工宿舍已经可以供氧。国家强大了,条件好了,真是令人高兴!</p><p class="ql-block">二OO七年青藏铁路二期通车,开通格尔木-拉萨段,至此,青藏铁路才算全线通车,历时将近五十年!</p><p class="ql-block">我弟弟也是铁十师老兵,他在青藏线一期工程工作了八年,他最好的青春年华贡献给了青藏线,他的心脏也因为高原缺氧受到了损害。</p><p class="ql-block">这一次,他有幸作为保障人员乘坐首发列车跑完青藏线全程,成为我们家两代参与青藏铁路建设最后完工的见证者!</p><p class="ql-block">他给随车记者摆谈青藏铁路修建历史,青藏铁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建设,六十年代、七十年代,铁十师是三次上青藏线,到了一九八O年终于建成开通了西宁-格尔木段。听了弟弟的介绍,年轻的记者们才恍然大悟,原来青藏线铁路的建成是几代人努力探索和流血牺牲的成果。</p><p class="ql-block">2007年,青藏铁路在历经近五十年的时间终于全线通车,不知道是不是世界上建筑时间最长的铁路?那一年,父亲看到弟弟登上去往拉萨的第一趟列车,带回来的好消息,90多岁的老人家开心极了!就在那一年,老人家闭上了期盼多年的双眼!</p><p class="ql-block">在共和国成长的过程中,历经坎坷,许许多多人默默做出了牺牲。牺牲,不仅发生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也会发生在风平浪静的和平年代。向所有为国牺牲的人们致敬!</p> <p class="ql-block">孟庆馥护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