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子坳里再逢君,果香飘逸泥拌金

沙水无沙

<h1>  这是一张图片,印在门票上的画面。或者也可以把它称为一张请柬,这唯美的场景和沁入骨子里的黄色,打动着每一位手持这张门票的游人。</h1><h1> 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境内的桐子坳,就是这张照片的模特,这美,这神秘,这令人心潮澎拜的场景,就来源于桐子坳。这牵动着众多游人的近乎原始一片金黄的银杏林就散落在这个群山叠嶂之中的一个坳背里,一年365天,几乎有320天她们安静地度过春华夏花秋实冬寂的日子,却在深秋初冬的时节,渡过她们20天惊天动地,壮怀激烈的时光。她们或华丽,或热烈,或激情四射,或凄美落幕。但是无论什么的形式和结局收场,都带给仰慕者无法忘怀的记忆和再次回到这里的诱惑!</h1> <h1>  桐子坳村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茶林镇境内,永连公路旁。总面积4平方公里,素有中国银杏第一村的美誉。在桐子坳的古银杏名声大噪之前,我国的野生银杏群落只在浙江省发现过,而桐子坳古银杏林的出现,壮大了中国银杏队伍。村子里面山多田少,老百姓生活方式基本是刀耕火种,经济极不发达,也是比较贫困的地区,青年人基本都不在家里务农为生,出去打工之后把家人都带走了,只留下一些老弱妇孺在留守着。自从银杏用它的美丽把大量的游客吸引过来后,这里的乡亲也陆续返回,投入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之中。现在的桐子坳村,村里有古民居,古民俗风情文化,但最令人留连忘返的还是古银杏林。坳子里有银杏树1000多株,百年以上的古树就有200多株,最古老的银杏树有八百多年历史。尤为珍贵和奇特的是20-30株连片古银杏林有四五处。大树树径三人合抱。一片片金黄色的古银杏林,仿佛一个个金色的梦幻,在阳光的照耀下,金黄色的银杏,金黄色的落叶,加之山高谷幽,林茂绿浓,民屋古瓦,石径通幽,秀竹滴翠,鸟语虫鸣,奇花异草,相互辉映。身入其境,宛如进入"满地尽是黄金甲,层林尽染彩缤纷,"的童话世界和人间仙境。有此上天赐予的神来之物,喜逢盛世,赶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机遇,这个远离城市繁华的穷乡僻壤勤劳智慧的村民一甩贫困落后的旧貌,换来湖南省美丽乡村的新颜。现在是国家级AAA风景名胜风景区,在美丽中国乡村TOP100评选中入围,获得了记忆里的乡愁,原味乡愁休闲地的美誉。</h1> <h1>  说它是坳,并不为虚。连永高速是修在群峰峻岭之间的一条高速公路,主要通道都在山腰间,这一条高速公路时常被云雾笼罩,阳光灿烂的时候太阳就在山头上,举手可以揽在怀中,一旦遇到阴雨天气,太阳立刻不见踪影,浓雾弥漫山头的时候把山中玉带一般的公路雾茫茫地掩映着。行走在这样一条路上,对行路之人要求还真是不低的,否则开车的时候,十米之内不见踪影,着实大意不得。我在这一条高速公路上跑过两回,不断惊叹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也不断被云雾缭绕不得不停在休息区里等到云开雾散之后在踏上征途。放眼望去,典型的喀什特地貌营造出的山峦起伏,云雾弥漫,就像仙境般的美丽。在进入村中的坳口,不起眼也不夸张的立着一块大石,上面刻着村名。初来咋到,完全不会知道内里会有一番旷世绝俗的乾坤,在坳口完全看不出也感受不那即将到来的锦绣年华的竟然被如此平凡无奇的凡世所掩盖。看见的就是叠翠的山峰和不知名的野花,并不名贵的大树。站在坳口,一眼望去,晴天可以看见山岚叠翠,满目郁郁葱葱,而在阴天就只见人语响空山不见人啦。</h1> <h1> 银杏树是中国的特产,在50万年以前传到了西方,目前野生的银杏群落只在江浙天目山一带有发现且比较繁茂,多有分布,在广西也基本在兴安一代有比较大的群落。因此在湖南有如此规模的野生银杏群落分布,着实比较罕见。银杏树又称白果树、公孙树、鸭脚木、蒲扇。后来人们为了追求它的果实产量高,进行了许多改良品种的繁育,到现在有十余个品种。如:洞庭皇、小佛手、佛指、卵果佛手、园底佛手、橄榄佛手、无心银杏、鸭尾银杏、大梅核、棉花果、桐子果、大马铃……永州与广西兴安比邻,而桐子果又主要生长在广西兴安,是不是桐子坳因此而得名呢?哈哈哈这个不得而知,留待下次再去探究。</h1> <h1> 从坳口进入后大约一公里步行的路程,眼前是一座并不高的山峰,青石板铺就的二人款小路蜿蜒曲折,向上攀延。小路并不陡峭,拾级而上,就像在田间地头漫步一般。路的两边是一块块开出来的菜地,当地人种着红薯辣椒白菜等作物,偶尔还有一两棵未来得及收的包谷立在那里。菜地不大,但是黑色的土十分肥沃,作物长得很好。此时并看不见银杏树的影子。约莫走了半个小时,来到了一块比较开阔的地方,半山腰上的大约千平方米左右的面积有一些农家的略显破旧的建筑,我停下脚步,稍事歇息一番。向在一边劳作的老人打听银杏的踪迹,老人笑而不答,随手向不远处的方向一指,啊,真君原来在此呀。透过近前的树木空隙,远处的金黄色树梢随风摇曳,虽然看不清究里,但是这独具一格的金黄宣示着银杏树的主权所在,尤其是在这寂寞的山谷中,这金黄恰是无声胜有声,呼唤着慕名前来寻芳的人们加快步伐,找寻他而去。果不其然,兜兜转转走了十分钟,转过一个山头,路边就有人大声吆喝着叫卖百年银杏的果实了。有道是:"<span style="font-size: 16px;">深灰浅火略相遭,</span><span style="font-size: 16px;">小苦微甘韵最高。</span><span style="font-size: 16px;">未必鸡头如鸭脚,</span><span style="font-size: 16px;">不妨银杏作金桃。"</span></h1><h1><br /></h1> <h1> 小贩说这是四百年古树的果实,非同一般,大约100克的小包炒熟的白果叫卖十元。换在市场上,500克也就6-7元。小贩的生意并不好,白果生吃有毒,虽然炒熟了,但是也不可多吃,老人们说一般不要超过十颗。但是白果无论煲粥煲汤还是烹饪做菜,味道还真不错,香味也很独特,不是一般的水果或者坚果那一类的口感和香韵。恰如前面的诗词中描述的那样,风格迥异。撇开小贩的叫卖,我们追逐着远方摇曳生姿的金黄而去。果然,转过一个山坡,三十几棵大树赫然在目,最小的一棵都得两人合抱,大的要三人合围才可以将其拦入怀中。</h1> <h1>  黄绿参杂的银杏叶子密不透风,莽莽树冠之下满是慕名而来的游客。众多目光投向微黄带绿的叶子,惊诧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我独自踱步,走到一棵稍显逊色的树下,低头看着一块花岗岩石上刻着:树龄-420年。</h1> <h1>宋朝诗人张商吴在其诗中写道:鸭脚半熟色犹青,沙囊驰寄江陵城,城中朱门韩林宅,清风明月吹帘笙……眼前的景象生动地再现了诗人吟诗时的画面。</h1> <h1> 宋朝大文豪欧阳修先生也赞道:&quot;鸭脚生江南,名实未相浮,绛囊因入贡,银杏贵中州……&quot;只可惜欧阳先生只见过当时江南的银杏,往事越千年,在湖南偏远地区的鸭脚与老先生失之交臂,若是老先生有幸到此一游,不知道世界上又要流传几多旷世绝俗的名篇佳作,国人在饱览大千世界风光秀丽的大好河山之时,又可以传颂千古名句。</h1> <h1> 身处林海中难以窥全豹,我手脚并用爬上了这座山的顶峰,站在一块凸出的巨石之上,放眼望去,层林尽染的意蕴顿时涌上了心头。</h1> <h1>  初冬的山林,原来尚未凋零的绿叶都因风霜披上了黛色,稀稀拉拉的红枫叶点缀着满坡的黛色丛林。假若没有这如海浪一般绵延起伏的金黄,哪里会有眼前如歌一般的诗意盎然;假如没有这带着吉祥富贵的金黄,人们又怎能惬意轻松自在地享受这大自然带来的温暖时光;假若没有这迸射着生命力量的金黄,在这日渐寒冷初见冰霜的季节,又怎会让热爱生活的人趋之若鹜千里跋涉来到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假若没有这当季的生命金色的绝唱,又怎能演绎出繁华落幕的悲壮……</h1> <h1> 层层叠叠的叶子,像花儿一般绽放着美丽绚烂,毫无保留地尽情宣泄对时光流逝的依恋。微风吹拂中,不时有树叶飘飘摇摇落着,无声地层层落在树下。远处的树一树金黄,眼前的落叶满目苍桑。我的心中倒是丢弃了悲戚的情怀,我眼中的树和叶倒是像她的枝干和叶子在盛装亮相时的模样。不记得是谁留下了这样的诗句:&quot;深秋银杏披金羽,不惧霜尽暖意浓,玉骨素心无潺戚,嫣黄闲雅自雍容。&quot;的确,闲雅雍容,名符其实!</h1> <h1> 越往上爬,树叶落下的越多,也许是平日里山顶的树木沐浴阳光雨露滋润多一点,对季节和时光流逝的敏感度也强一点,金黄的落叶密密麻麻深深浅浅的洒落在坡上,风儿吹过来,卷起了片片金黄,在阳光下反射出迷人的色彩。大风一刮,顿时满目金色的叶雨,纷纷扬扬飘落而下。王维写道:&quot;文杏栽为梁,香茅结为宇,不知栋里云,当作人间雨。&quot;不知是云还是雨,毕竟一番春光尽!</h1> <h1>  宋朝诗人葛绍体也这样赞到:"等闲日月任西东,不管霜风著鬓蓬,满地翻黄银杏叶,忽闻天地告成功。"</h1> <h1>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银杏树自然也是文人骚客眼中笔下谈论的重要内容。宋朝文豪欧阳修与梅尧臣之间有一段因银杏叶往来的佳话。金黄的银杏叶子,既像鸭子的脚掌也如同将军身披的战袍甲片,所以古代文人送枫叶🍁送银杏叶也如同送其他礼物一般。换做俗人,自然难以出手,而且两个大男人之间互赠树叶犹如定情信物一般难免贻笑大方。但是在这些自诩清高孤傲的文人骚客之间,恰恰是最好的选择。于是欧阳修送鸭脚给当时同是比较有名气的诗人梅尧臣,并随叶附上诗词一阙:"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鸭脚虽百个,得之诚可珍。"梅尧臣收到以后即可享受这大自然的美丽,也回赠一首:"去年我何有,鸭脚远赠人,人将比鹅毛,贵多不贵珍。"这里把诗人间的清高孤傲体现得淋漓尽致。生活在现在浮夸和功利的世界里,还会有如此的闲情逸致和君子之交坦荡荡,两袖清风乐悠悠吗?!</h1> <h1> 天色渐暗,我要离去了。回想自己以前曾经路过一次桐子坳,当时还是仲春时分,今次再访此地,仍然留下了遗憾。当地的老乡说,"大哥,你们来的还早了一点,再过一周,你将看到截然不同的场景。"但是,世事无常,绝妙的圆满和完美只在梦中。</h1><h1> 我走到一棵最大的树面前,看着这棵480年的古树,四人才可以合抱,顿时闪过了苏东坡的话,虽然形容这里有点牵强,但是用它来证明我此行的不虚倒是满贴切不过。我仰望天空手扶着树干,脱口而出:&quot;四壁峰山,满目清秀如画;一树擎天,圆圆点点文章。&quo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