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听说课的反思

郝莹老师工作室——五月活动纪实

<h3>  2017年11月13号下午,我终于在彩虹中学我的教学班完成了我的听说课的研究课。在刘娟工作室主持人刘娟老师的精心指导下,这节课得以较为成功的展示。而我在这次的公开课中,又得到了成长。内心满满的收获,让我激动不已。正如刘老师所说没有最好的课,只有更好的课。所以说这节课既有优点,也有不足。</h3><div><br></div> <h3>先说说成功之处:</h3><h3>优点之一:纯英文授课。虽然说我的教学班级在年级的排名靠后,下游学生很多,但是这节课,我坚持纯英文授课。易仁荣老师说过,英语老师要让自己的英语课“洋”起来,要通过“三种语言”纯英文授课,开心的是我做到了。学生们努力的在听我说英语,即便听不懂,也会努力的猜。他们会看看周围的同学们在做什么,我想,这样的课堂总比学生不思考来的好一些吧。</h3> <h3>优点之二,精彩的视频插入,既调动了课堂气氛,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我在导课部分用了一段机器人清扫桌面的视屏,小小的机器人,又可爱,又勤劳,把桌面打扫得干干净净。学生对机器人这个话题有了学习兴趣,于是,我导入新课,“Unit 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然后,我使用了一段外教录制的视频,大概内容就是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回答问题,完成回信。本节课最大的任务就是完成回信的写作,学生在这样的任务布置下,在听课的过程中就有了方向性。最后,我还用了一段关于未来生活的视频,激发学生想象力,让他们在自由谈话的口语活动中有话可说。学生们的眼球得到了极大的吸引,课堂也就不再沉闷。</h3> <h3>优点之三,丰富的同伴合作学习。课堂活动中,我尽可能多的提供同桌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的嘴巴动起来。既然是听说课,学生就要大胆的去表达自己的观点,一个人怎么进行交流呢?</h3> <h3>优点之四,小组合作学习,让好学生带动后进生共同进步。对于难一些的任务,我都会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小组里总有那么一两个知道老师意图的学生,他们通过合作学习,就会带动那些听不懂课的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h3> <h3>优点之五:全员参与。我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我的课堂中来,所以我会把学生分成两大组进行对话练习,这样一来,所有的学生都站起来了。即便有个别学生想要偷懒,见到这样的活动,也得变得勤快起来。</h3> <h3>不足之一:</h3><h3>蛛网图没有得到高效的利用。我在黑板上呈现了关于未来预测的蛛网图。蛛网图中的六句话也是本节课的核心句子,但是我在在呈现之后没有对其进行巩固,因此没有体现板书的作用。</h3> <h3>不足之二:口语表达应该尽可能的流利些。由于学生的听力水平较弱,为了让学生听懂我的英语指令,有些指令我反复得比较多,这样显得口语表达不是非常流畅。</h3><div><br></div> <h3>不足之三:句型学习环节,我可以让学生感知句型,创设环境让学生学习,而不是单纯的教授。我教句子,学生跟读,这样的模式又走入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破坏了整体的设计感。</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节公开课,我前后思索了近两个月的时间,最后呈现的效果,虽有瑕疵,但是基本上体现了我的设计理念。这种理念就是要让学生感知英语听说课的乐趣,感受到英语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那就是先听说,后读写。我感受到了自己在教学中摸索后的成长与进步,我相信只要我一直这样执着的追求,我的英语课堂总有一天会成为具有内涵和魅力的课堂。</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