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县五小二(4)班一班一品之好习惯养成教育

.

<h3>好习惯养成是方城五小闪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h3><h3>二年级四班 一班一品之好习惯养成教育在金菊争艳的季节里火热开展起来了</h3> <h3>叶圣陶先生说:&quot;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quot;养成教育是中小学教育永恒的主题,在中小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h3> <h3>&quot;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quot;说明人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日积月累的,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尤其在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及时对小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显得尤为迫切。</h3> <h3>人的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是0岁至12岁。学生在此期间如果养不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到初中、高中再要想养成就很困难了。</h3> <h3>1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认真听讲、认真书写、预习和复习、独立完成作业、每天预习复习、坚持阅读课外书、自主学习等习惯</h3> <h3>2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时间,能够独立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h3> <h3>3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维护公共秩序,用文明语言和行为和他人交往,尊敬师长,团结同学</h3> <h3>学生年龄小的时候,可塑性强,是一张白纸,养成什么习惯,就是什么习惯,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期。所以,小学教育要紧紧抓住养成教育,使学生从小养成做人、做事、健体、热爱学习等诸多良好行为习惯,为以后创造辉煌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h3> <h3>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通过一件件日常生活中小事体现出来的,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也要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碎的小事做起。例如,训练幼儿自己吃饭、穿衣、洗手、洗脸、整理床铺等自理习惯,训练幼儿、小学生讲究卫生、爱护环境、不乱抛废弃物等环保习惯,训练学生经常说&quot;您好&quot;、&quot;谢谢&quot;、&quot;对不起&quot;、&quot;再见&quot;等文明语言习惯。&quot;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quot;。这样,从学生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做起,久而久之,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就慢慢培养出来了。</h3> <h3>注重反复,强化训练。实验证明一项行为习惯至少要经过21天不间断的训练才能形成。可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长期坚持,反复训练,雷打不动,直到自觉执行为止。心理学上讲&quot;知情意行&quot;,知就是认识,行就是行为。一个人的品德自始至终都会从行为中自觉的表现出来。行为主要来自个人的认识。人的行为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面是被动的,即不自觉的,往往要别人不断教导,严加约束;第二层面是主动的即可以自觉的去执行;第三层面就是达到自动化的境界。如幼儿一旦经过多次地反复练习学会自己吃饭、穿衣、刷牙后,老师父母就不用操心了,他自然会做好,这就叫做从小养成自理的好习惯了。我们在养成教育中要遵循这一规律,对学生从小事抓起,从严要求,进行反复训练。只有当某种良好的行为或动作,通过强化训练,已经渗透到他的每一个细胞、每一滴血液和每一根神经中的时候,才能达到&quot;自动化&quot;的程度。这个时候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才能算真正养成了。</h3>

行为习惯

养成

养成教育

习惯

良好

学生

训练

自觉

行为

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