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喀友谊续写新篇章

晋徽

<h1> <b>又到周末,中国援喀麦隆医疗队队员们刚完成了在医院的紧张工作,又匆匆投入到了安排好的义诊工作当中。</b></h1><h1><b> 11月份国内已进入了寒冷的冬季,而雅温得的天气却是微风拂面,春意盎然,昨天刚下了些雨,空气中略带点潮湿,今天却见天空晴朗,阳光灿烂,我们医疗队一行,一大早就驱车来到了雅温得北部城市喀麦隆中部大区阿孔尼亚达(Akomnyada)市,一家中资公司: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机集团。是一家自来水处理公司的工地上,将为当地的百姓,公司的全体员工及其家属做为期三天的义诊。</b></h1> <h1>  <b>这是工程驻地生活和办公区,公司领导和前来的医疗队员为义诊做前期的准备工作。</b></h1><h1><br></h1> <h1>  <b>国机集团在此处的工程项目是为喀麦隆首都雅温得提供纯净水,水源来自于工地旁边的萨那加河。<br> 远处是萨纳加河 (Sanaga River)。<br>  它是喀麦隆最主要河流。素有喀麦隆母亲河之称,这条河相当于我们国内的长江黄河。由源自阿达马瓦高原东南部的杰雷姆河与洛姆河汇合而成。流经雅温得向西南,流入喀麦隆另一大城市杜阿拉(Douala)南,形成宽阔河口,注入大西洋。萨纳加河 (Sanaga River)由北向南惯穿喀麦隆,全长918公里(以杰雷姆河上源起算),是喀麦隆乃至非洲水量最丰富的河流之一。</b></h1><h1><br></h1> <h3>  </h3><h1> <b>这个项目是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与喀麦隆水资源和能源部合作开发的水务项目,是关系喀麦隆首都民生、为政府分忧、为民造福的重大工程。据管理人员说投资很大,目前项目在做前期的准备工作,人员不多,工程开工,可能施工现场要有500人左右,工地建有直升飞机的停机坪,观礼台,待工程正式开工,喀麦隆总统保罗比亚要亲自来公司参加开工仪式,并剪彩。</b></h1><h1><b> 这个图标是此项目的logo设计。我很喜欢,表现出人民盼望能够饮用到纯净水的急迫心情。</b></h1> <h1><font color="#010101"><b>  义诊当天的早上,远远的就看到人群,排着长长的队伍。</b></font></h1> <h1><b>我去看了看,大家秩序井然,没有大声喧哗,安静而有耐心地排着队。</b></h1> <h1><b>援非医疗在我省已有42年的历史了,为扩大医疗队的影响,更好地为百姓服务,增进两国友谊,每批队员都要进行义诊活动。</b></h1> <h1><b>我参加了几次,每次都能看到大量的村民,积极前来,排队等候,这次义诊由于人太多,我们的体检表不够用了,又复印了两次,近300人,义诊从早上九点持续到下午三点,中午队员们没有休息。</b></h1> <h1><b>这是当地城市的市长,闻讯前来,和我们医疗队白中杰队长交谈,了解义诊活动的情况。</b></h1> <h1><b>市长详细地询问了义诊,并给与予高度评价,他非常感谢中国医生,感谢中国人民。</b></h1> <h1><b>此次活动受到了喀麦隆论坛报,新华社记者等多家媒体的高度重视,并进行了及时的采访和报道。</b></h1> <h1><b>医疗队白中杰队长为这次义诊做了大量工作,接待当地政府官员,媒体记者,还亲自参加诊疗活动,不知疲倦,毫无怨言。</b></h1><h3></h3><h1><br></h1> <h1><b>祖国的传统医学中医在非洲是最受欢迎的,队里的两位中医师从开始义诊到活动结束,忙的不亦乐乎,针灸拔火罐,患者一拨接一拨,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b></h1> <h1><b>拔火罐的是市长,第一个也是第一次体验中国传统医学的神奇。</b></h1> <h1><b>中医科医生张默江主任,是医疗队里的老前辈,还曾去过多哥,吉布提援外,出身中医世家,医术精湛,为人谦和,为中喀友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受到大家的尊敬和爱戴。</b></h1> <h1>  <b>每次义诊内科医生刘生宝也是最忙的,大家知道非洲疟疾横行,传染病泛滥,由于贫困很多人看不起病,我们每次都要带上百万西郎的药品免费分发给当地百姓,</b></h1><h1><b> 中国医疗队所到之处都受到了热烈欢迎,见到我们,小孩儿都会用汉语说:你好!</b></h1> <h1><b>我们的美女翻译,也是忙得不亦乐乎,为患者翻译,为当地媒体官员翻译,维持秩序,还为大家做兼职司机。向你说声辛苦了!</b></h1> <h1><b>还有两位老大哥,眼科闫旺主任和麻醉师宋子善医生,在非洲近视眼很少,而远视眼很多,与国内恰好相反,有眼病的人也很多,可能与当地的卫生条件差有关吧。</b></h1> <h1><b>  我们的妇科医生冯惠主任在认真的检查病人。非洲的妇女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一辈子也要生很多孩子,有十个孩子的家庭都不足为奇,现在这代人相对少了,一般也有四个左右孩子,当知道中国的独生子女家庭,每家只有一个孩子,他们很是不理解的。</b></h1> <h1><b>每次义诊,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捐药,药剂师宫玉芬也是最忙碌的,每份药都要经过她手里发出,还要向每位患者用法语解释用药的方法,其中的辛苦只有她知道。</b></h1> <h1><b>这个小伙儿是中资的翻译,中国话说得很好,曾在浙江师范大学学习中文,他告诉我中国非常好,很美!他很喜欢中国,还会说谚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逗得我笑的合不拢嘴,不过我也告诉他我在学法语,法语中有句谚语说的好:petit a ' petit,l'oiseau fait son nid.本意是:小鸟一点一点的筑巢。也可以翻译为:功到自然成。翻译成古文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b></h1> <h1><b>这是当地城市的市长,为人随和,也很客气,牙齿问题严重需要检查治疗,只好让他来雅温得中国医院继续治疗。</b></h1> <h1><b>我们的总会计周全宝也在忙碌着。</b></h1> <h1><b>这是当地村子村长的妻子,是个很有礼貌的人,说话也很客气,我不知道她上过学没有,我发现来看病的人,都穿着打扮的很漂亮,盛装出席,只有从工地直接来的人,穿着工装有灰尘。</b></h1> <h1><b>来看病的队伍中有些小孩,我是个喜欢孩子的人,非洲的小孩很可爱,眼睛大大的,睫毛长长的,抱着也不哭,会睁着大大的眼睛惊恐的看着你,在孩子的内心会想为什么我长的和周围的其他人不一样,就像法国名著«小王子»中所写,孩子的眼里可以从画的一顶帽子里,看到一条巨蟒在吞噬着一头大象,而大人们不能够看到。</b></h1> <h1><b>照片上的这个先生,是国际组织SOS的医生,姓戴是山东人,是这里公司驻地的医生,如果有急救需要,他会马上采取急救措施或联系SOS北京分部,必要时SOS可以派直升机运送病人。</b></h1> <h1><b>工地上的当地人和企业的维持秩序的人,很是友好,不停的用中文说:你好!你好!他们一定要闯进我的镜头里,以表现他们的友好。</b></h1> <h1><b>紧张的义诊结束了,百姓陆续散去,在每个人的心中又种下了一颗颗友好的种子,援非多年,从第一批到今天的第十八批,医疗队利用休息时间走过了喀麦隆大大小小许多城市,为当地百姓医疗服务,扩大了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为中喀友谊做出了突出贡献,今天的喀麦隆,中国人走在那里都会有热情的当地人和你打招呼,这与大家的努力,国家的政策分不开的。</b></h1> <h1><b>夜已深,伏案执笔已多时,同已过去了的义诊交谈,与朋友们述说,分享我的援非故事,但愿你喜欢。</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