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这秋尽冬初的周末,平庄矿中老三届“恰同学少年”群部分同学,在群主安智生的带领下,和赤峰二中老三屆群的群主宋英达先生及他的发小、同班同学温玉峰先生,英达先生的多年挚友张子军先生汇聚在一起,共享《半个世纪的回眸》首发成功的喜悦!</h3><div> 《半个世纪的回眸》121篇文章30万字,作者70余人,是宋英达先生挂帅和他的同学温玉峰先生、王维新先生等带着他们的团队,从征稿、约稿、收稿、修改到编辑、校对……,暑气熏蒸、酷热难捱、埋头伏案的结晶。它虽然是赤峰二中“老三届”人的作品,也同样拨动着我们的心弦!我们是同代人,同样的命运,同样的经历,都是为共和国抛洒过青春和汗水的一代,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老三届”、“知青”。无论你身在何处,凭着这个历史曾经赋予給我们的“符号”,都会找到我的兄弟姐妹。今天,我们两校、两群在一起,共饮美酒,共享佳作!</div> <h3> 序</h3><div> 半个世纪的回眸</div><div> 我的这一壶老酒</div><div><br></div><div> 宋英达</div><div><br></div><div> 发酵了五十年</div><div> 蒸馏了五十年</div><div> 沟兑了五十年</div><div> 窖藏了五十年</div><div><br></div><div> 不止是红高粱</div><div> 也不止是杂粮五谷</div><div> 不止是圣泉水</div><div> 也不止是汗水血水冰茬子水</div><div> 不止是清香浓香酱香</div><div> 也不止是杂陈的五味</div><div><br></div><div> 我们自己酿造</div><div> 加上无奈加上苦涩</div><div> 我们自己酿造</div><div> 加上奋斗加上拚搏</div><div> 我们自己酿造</div><div> 加上幸福加上欢乐</div><div><br></div><div> 不轻易地送人</div><div> 因为谁喝了也得呛一个跟头</div><div> 不轻易地抛售</div><div> 因为年份太陈分量太重太重</div><div><br></div><div> 五十年的酿造</div><div> 五十年的滋味</div><div> 五十年的回甘</div><div> 五十年的后劲</div><div><br></div><div> 清心明目</div><div> 舒肝利胆</div><div> 滋阴补阳</div><div> 尤以增强记忆拒绝遗忘为最</div><div><br></div><div> 就着岁月</div><div> 和着泪水</div><div> 醉也不醉</div><div> 不醉也醉</div><div><br></div><div>(写于本书付梓前夜的2017年9月18日)</div><div><br></div><div> </div><div><br></div> <h3> 一壶老酒</h3><div> (和宋英达先生)</div><div> 作者:张子军</div><div><br></div><div> 发酵了五十年;</div><div> 沉淀了五十年;</div><div> 勾兑了五十年;</div><div> 积累了五十年;</div><div> </div><div> 散发着芬芳,</div><div> 洋溢着醇香。</div><div> 嗜酒的人望见他,</div><div> 垂涎三尺;</div><div> 收藏的人看到他,</div><div> 眼神发亮。</div><div><br></div><div> 品一口,美至心底;</div><div> 饮一杯,醉遍全身;<br></div><div> 喝一瓶,不知今夕是何年?</div><div><br></div><div> 五十年的老酒啊,</div><div> 价值几何,无法计算。</div><div> 五十年的老酒啊,</div><div> 存世多少,无法知晓。</div><div> 在小辈眼里,</div><div> 五十年有多少谜底;</div><div> 在同辈心里,</div><div> 五十年有多少友谊;</div><div> 在长辈那里,</div><div> 五十年又有多少故事;</div><div> 老酒呷一口要慢慢饮,</div><div> 老酒呷一口要细细品</div><div><br></div><div> 五十年的老酒啊,</div><div> 鲜亮的包装已经失去了耀眼光彩;</div><div> 时尚的外形已经定格为历史传统;</div><div> 华丽的商标已经成为了过去陈迹;</div><div> 万能的时间已经将其演化成了稀缺物品。</div><div> 内在的元素却越来越纯净,</div><div> 蕴含的成分也越来越丰富。</div><div><br></div><div> 您家族还有几瓶这样的老酒?</div><div> 您朋友那还有几瓶这样老酒?</div><div> 唉,不多了,不多也。</div><div> 都喝了,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喝没了!</div><div> 有的连瓶子都卖了,甚至都摔碎了!</div><div><br></div><div> 朋友啊,朋友!</div><div> 升值的时候是不是有点悔意,</div><div> 用着的时候是不是有点难觅。</div><div> 所以从现在起珍惜这些老酒吧,</div><div> 特别是那些当年闻名遐迩的名酒。</div><div> 他们确实需要珍惜!</div><div><br></div><div> 他们代表着那段时间的存在,</div><div> 他们象征着那段历史的符号,</div><div> 他们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越来越稀缺,</div><div> 他们会随着记忆的丧失越来越宝贵。</div><div> 他们和这个世界万物一样,</div><div> 不可能天长地久……</div><div> 这就是我对年轻人的忠告,</div><div> 也是我对后辈人的希望!</div> <h3>温玉峰先生在《回眸》首发式上称道:</h3><div> 《一壶老酒》,数行佳句,道尽吾等心声。切入角度匠心独运,构思巧妙,己高人一筹。这酒没有浓度,但酒香化不开;这酒没有保质期,弥久愈香;这酒虽只一壶,但千人酣饮而不见其少!这酒空前绝后,独此一家,别无分店,只供老三届群友品味,概不外销!此酒可上世界博览会!.这是酒吗?哥喝的是深情,是友爱,是历史,是文化!</div> <h3> 我们最尊敬的高贵、优雅的武敏政大姐。她在《回眸》里的文章有《苏荣生老师和他的那棵柽柳》、《踩筏子》。</h3> <h3> 虚怀若谷与众不同的宋英达先生。是《半个世纪的回眸》主编,二中老三届A、B、C、D四个群400多人的群主。他为这本凝聚着二中老三届同学们集体心血的书呕心沥血,与温玉峰、王维新等一起,仅仅用了三、四个月的时间,就将《回眸》呈送到了大家的面前,这在他所经历过的出书史上破了纪录。</h3><div> 《半个世纪的回眸》里除他的序《半个世纪的回眸·我的这一壶老酒》,还有《大树底下好乘凉》、《宋英达在赤峰二中老三届群群友回访母校联谊会上的讲话》和他的书法作品。</div> <h3> 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温玉峰先生。《半个世纪的回眸》的执行主编,宋英达先生的好搭档、好助手。</h3><div> 《回眸》里文章有:《红军不怕远征难》、《二中的图书馆》、《第一个实验班》、《白音温都沙布台插队纪实》、《赤峰二中老三届群群友回访母校联谊会上的主持词》,还有《卷首语》。</div> <h3> 风度翩翩温文尔雅的学者69届的张子军先生。宋英达先生多年挚友,二中老三届群的群友。虽不是老三届,是理解,欣赏老三届的最忠实的朋友。</h3><div> 《回眸》里的文章有:《为即将到来的联谊会感言》《向八十岁挺进的老三届》《十年之后再相会》《赤峰市教育局原局长张子军在联谊会上的讲话》。</div><div><br></div><div> </div> <h3> 笑容可掬才华横溢的好学长、好大哥安智生先生。平庄矿中“恰同学少年”群的组建者、群主,是宋英达先生49年前在平庄矿务局工作时相识的工友、是后来下乡时一个知青点的农友、部队时一个机关的战友、网络时代的“微友”,更是二中老三届群的骨干,是二中同学最亲密的朋友。</h3><h3> 二中“6.18联谊会”,10月22日的《半个世纪的回眸》首发式,他连篇累牍地以美篇形式发表佳作,为二中老三届群在社会上赢得一片赞誉声而推波助澜!他的美篇如号角,能把沉睡已久的老三届人唤醒,能把已届老年的老三屆人激活,拿起手机,加上微信,联系新朋旧友来相会。</h3> <h3> 张子军先生和原平庄矿中老校长王松龄之子王力亲切交谈。</h3> <h3> 当温玉峰先生和张子军先生了解到我们矿中的“恰同学少年”群也很活跃也很够规模时,欣然接受群主安智生的盛邀,双双加入恰群。顾名思义,他们彷佛又回到了风华正茂的50年前,和我们一起“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不,酒还没有喝呢,就醉了!</h3> <h3> 善良憨厚姗姗来迟的是“恰群”矿中老三届高一班的程立先生。我和他是吃的一锅饭,点的一灯油的知青战友,名副其实的助人为乐的老大哥。</h3> <h3> 温先生落坐,倒水。人讲,饭前吃香蕉如吃人参,可补身体所缺各种元素。赶忙剥开香蕉皮,敬劳苦功高的温先生。</h3> <h3> 把香蕉像献哈达似的恭恭敬敬送到温先生的手上,愿他干起革命来劲更足……!</h3> <h3> 舍不得吃呢!哈哈哈!</h3> <h3> 温玉峰先生幽默风趣地在大谈慢性子,他的诙谐逗得众人笑声一片。</h3> <h3> 放着茅台酒你不喝,喝什么红酒!宋霸道地抢过温的酒杯,发小的哥们,说出话来就是这样不客气。宋温是从初一到高中毕业就在一个班的发小、同学,近六十年来一直走动、交往,是莫逆之交、插刀之交。曾记否?那个65年的冬季,身材只有1.55米的瘦小的温玉峰先生身体出了毛病,宋英达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觉得温需要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的抵抗力才能战胜疾病。于是,每天硬是拽着他,陪着他在操场跑圈。一个冬天下来,竟然奇迹般的战胜了病魔,此后还玉树临风地长成了近一米八的帅小伙!这种哥们情谊穿过半个世纪到如今依然浓烈、炽热。這件事,溫玉峰先生已经写进了他的文章。</h3> <h3> 谦谦君子型的张子军先生哑言失笑,在手机里看到了什么?</h3> <h3> </h3><h3> 宋英达先生的《我的这一壶老酒》我读后热泪盈眶今天试试看能否把它背着朗诵下来……</h3><h3> 我们问英达先生,“你写这壶老酒是在什么心情和状态下写的?寥寥数语,写尽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苦辣酸甜,五味杂陈。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细细地品,慢慢地嚼,入心,入肺。真的是‘就着岁月,和着泪水,不醉也醉,醉也不醉’。英达先生坦言,说“只用了15分钟,而且是在起床前一挥而就的。原因是在看了全部书稿后,觉得这本书份量不轻,篇篇文章都浸蕴着我们这一辈半个世纪的酸甜苦辣;巜回眸》这本书就是我们共同酿造的一壶老酒啊!于是就写了个这”。听到这里,我想,他之所以能够写出这样有份量的东西,固然与他有坚实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社会阅历有关,更重要的这是有感而发的真挚之作、激情之作,我们从中彷佛看到了他同我们一样的既脆弱又坚强的爱心、既柔美又挺拔的真诚!</h3> <h3> 曾经的岁月虽走远,记忆的流年藏真情!</h3> <h3> “赤峰二中老三届”群主宋英达、二中“知青天地‘’群主温玉峰、平庄矿中“恰同学少年”群主安智生,三英才俊举起酒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h3> <h3> 温玉峰先生的笑有无人能比的感染力,爽朗、开怀,平时都是这样笑。如他做人一样,坦坦荡荡,那么透明。虽然这张照片照的不尽人意,虚了,但很珍贵,还是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因为它如一剂良药,能驱散你不快的心情。</h3> <h3> 摘下陪我多年的眼镜,我也看得清,这就叫慧眼识珠。</h3> <h3>影像中的你我,相聚时的定格!</h3> <h3>时光不老,我们不散!</h3> <h3> 两群、两校、两地的老三屆同学相惜相交,把我们这伙人的老年生活推向了一个新领域、新高度。这也是我们的新时代吧。</h3><h3> 欢乐的时光无法永留,依恋的身影终将远去。只有离别的时候,才知时光短暂。互道一声珍重吧!</h3> <h3> 苏荣生老师和他的那棵柽柳</h3><h3> 武敏政</h3><h3><br></h3><div> 苏荣生是我的生物老师,多年来,他的音容笑貌常常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他稍高的身材,无论冬夏总穿着一身蓝色的衣服;上课时语速缓慢,条理清晰,操外地口音,怕是学生听不懂似的一个字一个字地嘣着说。苏老师功底扎实,讲动、植物如数家珍,那些知识仿佛植根于他的心底。上他的课,大家都觉得轻松、自由,听课如同在老师的引领下在大自然中呼吸、玩赏。苏老师面部的特点是有酒糟鼻,被一些同学戏称为“红鼻子头”老师。我曾见一男同学在课下叫苏老师这一“雅号”,正好被苏老师撞见,老师没有在乎,倒是那个男同学狡狎一笑,闹了个大红脸。我等女生都未曾这样叫过,可能是出于敬佩、热爱,不忍心这么叫。当时还觉得,苏老师是不是累的,如同熬夜眼睛会红那样,休息好了,鼻头可能会变过来。</div><div> 柽(读Cheng)柳,是一种能抗击各种恶劣环境的顽强树种。据告,苏老师的这棵柽柳最早栽于花盆,待长大后移栽在二中老校区院内。2004年,赤峰二中搬迁至新城区玉龙大街中段路北的新校区,当时的领导独具慧眼,独具匠心,将这棵树小心翼翼地移栽到了现在的位置。苏老师当年为什么要培植一棵柽柳,其用意不得而知。我想,深谙植物习性的苏老师,一定是把这棵树当做他的学生,当做我们这些虽飽经风霜却仍顽强生长的老三届的学生们,他要随时随地地看着我们,随时随地地呵护我们,尽一个老师的责任!</div><div> 感谢赤峰二中的领导,大家大业的母校唯独看中了这棵柽柳,小心移栽,精心呵护,足见二中领导对老教师的尊重,对老教师劳动的尊重。如果说,这棵树就代表我们、象征我们,那又何尝不是对我们这些老三届学生的尊重呢?!</div><div> 斯人已去,师恩难忘;二中永存,柽柳千年。</div><div> 呜呼,我们尊敬的苏老师;永系,我们永远的母校!</div><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