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1月13日下午,由甘肃省委网信办组织策划的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暨“我为新甘肃打call”——甘肃省网络媒体大型主题采访团告别武山,紧接着来到了天水市甘谷县,了解脱贫攻坚新路子,看甘谷文化旅游大发展!</h3> <h3>咱们甘谷</h3> <h3>甘谷县地处甘肃东南部,渭河上游,古称冀,是华夏文明发祥之地,是秦人西迁始居之地,是全国县制肇始之地,迄今已有2700余年的建县史,被史学家誉为“华夏第一县”。</h3> <h3>甘谷县是陇上久负盛名的文风之地,是人文始祖伏羲氏、孔门七十二贤人石作蜀、蜀汉大将军姜维、清代翰林院侍读学士巩建丰等名人先贤的生息之地。</h3> <h3>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像山与连霍高速相邻,交通便利,位置优越,风光独特,既有山之厚重,又有水之灵秀,其开凿于北魏、泥妆于盛唐的释迦牟尼大佛,是渭河流域唯一一尊唐代大佛,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耀眼的明珠。</h3> <h3>甘谷县先后荣获全国武术之乡、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辣椒之乡、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开心果中国繁育示范基地、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县、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等荣誉称号。2014年被确定为全国农村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县。</h3> <h3>陇海铁路穿境而过,连霍高速在境内设有两个出口,以316国道、泾甘公路、通甘公路、甘麦公路为框架的“米”字形公路网络骨架外联内畅,四通八达;15个乡镇、405个行政村实现通油路或水泥路全覆盖,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4296公里。</h3> <h3>特别是310国道、甘麦公路的启动建设,使联接渭河川道区的快速干道全面打通,渭河川道区大城区骨架初步形成。</h3> <h3>东邻秦安县、麦积区,南接秦州区、礼县,西与武山县接壤,北与通渭县毗邻,县域东西最大距离49公里,南北最大距离60公里,总面积1572.6平方公里,总人口61.4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5.3万人,城镇化率达41.2%。</h3> <h3>甘谷是丝绸古道上的商贾重镇,宋有“茶马大市”之名,明享“商旅之家”美誉。改革开放以来,广大群众继承发扬传统优势,出县跨省,走南闯北,外引内联,购销兼营,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的商贸流通业得到了迅猛发展。</h3> <h3>现有甘谷浙江商贸城、大像山仿古文化街、甘谷汽贸城、冀城大商场等各类综合商贸市场53个,大型酒店宾馆7家、商业网点1.9万个、综合购物超市6家、商贸物流企业19家,从业人员达28000多人。甘肃东部甘谷物流中心建成投用后,将成为一处立足天水、服务陇东南、辐射大西北的区域性现代化物流中心。</h3> <h3>渭河川道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灌溉便利,光照充足,是全县主要农业经济区,也是全县工商服务业集中地,素有“金腰带”之称。</h3> <h3>甘谷县尚武苑,供奉着诸葛亮的接班人姜维圣像。</h3> <h3>姜维:(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立志兴复汉室,深得诸葛亮器重,成为蜀国后期的中流砥柱,为完成诸葛丞相遗志,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其英勇忠烈,家喻户晓。</h3> <h3>姜维少年时和母亲住在一起,喜欢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因为父亲姜冏战死,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怀疑有异心,姜维不得已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开始崭露头角,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h3> <h3>后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对姜维北伐,而宦官黄皓弄权,姜维杀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祸,后司马昭五道伐蜀,姜维据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却被邓艾从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投降。后姜维希望凭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魏军所杀。</h3> <h3>诸葛亮和姜维,他们的师徒情谊,早已成为历史的美谈,是甘谷历史文化卷册中值得骄傲的一页,也是甘谷自古“崇文尚武”精神的典范。为了弘扬这段历史,发扬“崇文尚武”的精神,甘谷县专门修建了尚武苑,以艺术的形式,再现了这段历史的千古佳话,成为人们深入了解这位先贤最形象、最直观、最富艺术感染力的嘉苑。</h3> <h3>尚武苑的建成,先贤圣像的树立,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甘谷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为甘谷县破解历史文化资源开发难题,实现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做出了有益尝试。</h3> <h3>甘谷县弘扬名人先贤文化,打好石作蜀、姜维历史人文品牌,赋予“崇文”和“尚武”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使地域特色传统文化既教育党员干部,又凝聚社会共识,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社会正能量的助推器。</h3> <h3>近年来,甘谷县积极抢抓“一带一路”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重大机遇,以旅游产业助力精准脱贫,大力挖掘特色旅游资源,积极推进旅游产业链培育和发展进度,做大做强本县食、住、行、游、购、娱等相关旅游产业,全面推进旅游业发展。图为甘谷大象山景区。</h3> <h3>甘谷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打造旅游线路。为促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甘谷编制了《甘谷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产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了全县旅游产业发展“14463”目标体系。其中“1”表示创建1个精品景区,即大像山景区。</h3> <h3><font color="#010101">甘谷为进一步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积极争取旅游项目,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旅游开发,用于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建设。</font></h3> <h3>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工作,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的形式,与其它公司和社会能人共同开办旅游企业。</h3> <h3>2015年国家文物局(文物保函﹝2015﹞1815号)批复同意实施大象山石窟局部危岩体加固工程。项目(法人)单位为甘谷县旅游局,该工程概算总投资1073万元,资金来源为国家文物保护项目补助资金。</h3> <h3>批复同意后,委托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对该项目进行了勘查设计,并于2015年10月完成了设计方案。</h3> <h3>工程于2017年3月17日正式开工,施工工期为1年。 该工程主要内容由危崖体加固、不稳定边坡加固、山体冲沟加固三大部分构成。</h3> <h3>截止2017年9月,工程已完成总量的70%。工程预计2018年3月完工,项目竣工后对于保护大像山文物本体、提高旅游质量、提升景区形象、景区开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h3> <h3>大像山石窟为甘谷八景之一的悬崖大象,大佛洞窟两旁,依山附势修有长长的走廊,如同一条腰带。廊上窟龛相连,巍峨壮观, 现存二十二个窟龛,大都平面近方形。正壁开大圆拱龛和设高坛基,并有僧人修行的禅窟,这是大象山窟龛特殊之处,在全国也很罕见。</h3><div><br></div> <h3>甘肃腾达实业有限公司是甘谷县唯一一家集对外劳务输转、机动车驾培训、职业技术培训、电动缝纫工培训、电子装配工培训、精准扶贫O2O创业孵化、益农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民营企业。</h3> <h3>“五个创新”架“连心桥” 十万群众走“脱贫路”——甘肃省甘谷县腾达实业公司用“五个创新”拓展劳务输转模式开展精准扶贫工作。</h3> <h3>创新一: “五位一体”形成劳务输转新模式。腾达在实践中探索出了“招工—培训—输转—维权—引资“五位一体”的全省劳务输转新路子,和“订单式输转、学徒制培训、市场化运作、一条龙服务”的劳务输转模式,被中共甘肃省委《甘肃信息·决策参考》向全省转发,引起强烈轰动。</h3> <h3>创新二: 运用“互联网+劳务输转”,首创400云平台。。为此充分发挥职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确定专人负责筛选、整理和发布企业用工信息,向贫困村务工人员提供就业指导。腾达积极与中国移动、平安保险、甘肃银行等大型企业深度合作,充分运用“互联网+劳务输转”,首创了全国独一无二的天水就业400云平台,在全省36个县的每个村,建立务工人员信息采集网点,建立了甘肃省就业大数据中心。</h3> <h3>创新三:抱团取暖,甘肃东部四十多个县区实现“劳务同盟”。2014年10月腾达牵头成立了天水劳务产业协会,并担任会长。协会涉及甘肃东部3个市的12个县区,辐射带动人口500多万人,成立了秦州、清水、张家川、成县等14个县级分会,每年输送务工人员18000余人。</h3> <h3>创新四:为贫困农民开展带薪培训 。针对农村一直存在的培训难、就业难等实际,2016年以来,首创了腾达独特的培训模式——“带薪培训”。</h3> <h3>创新五:开展跨国劳务,为精准扶贫再添辉煌。为了进一步扩大劳务输转渠道,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发力,去年上半年甘谷腾达实业成立了对外劳务派遣有限公司,开展对外劳务合作业务。腾达对外劳务派遣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境外劳务咨询、培训、派遣,截至今年6月,已经向韩国、新加坡等国家有序输出劳动力3300多人。</h3> <h3>甘谷县委、县政府紧盯持续增加贫困对象收入这一核心,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扣“六个精准”,强化“一号意识”,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优先的民生工程,按照“基础设施到片、公共服务到村、产业培育到户、技能培训到人”的思路,举全县之力扎实推进精准脱贫,取得了明显成效。近三年,全县退出贫困村21个,减少贫困人口11万多人,其中2016年脱贫1.86万人,目前还剩贫困人口5.39万人,贫困发生率为9.61%。</h3> <h3>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甘谷县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进,为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谷而努力奋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