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 <h3> 徐闻一中创办于1938年,是徐闻县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一所完全中学,曾用校名有“徐闻县立初级中学”、“徐闻县第一中学”、“雷南中学”、“徐闻中学”、“徐闻县附城中学”,1980年恢复现名。</h3> <h3> 学校现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在校学生4600多人,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广东省文化建设标兵单位”、“南粤书香校园”、“湛江市十大书香校园“、“湛江市德育示范学校”和“湛江市文明校园”和“湛江市高考先进单位”、“湛江市中考先进单位”、“湛江市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h3> <h3> 近年来,徐闻一中以“求真求实,至善至美”为办学理念,以“厚德,慎思,明理,笃行”为校训,以“弘扬儒家文化,创建书香校园”为办学特色,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教育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的成绩,得到县、市及省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 </h3> <h3> 我们来到学校东门区,右手边的教学大楼叫弘毅楼。弘毅取名源于《论语》中曾子说的一段话:“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h3><h3></h3> <h3> 正前方的文化展示牌坊展示的是学校的办学特色:“弘扬儒家文化,创建书香校园。”我们这所学校所传承的正是儒家文化,我们在儒家文化这个基础上,结合当代的教育教学要求,致力于建设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文化校园,这就是我们这所学校所展示出来的鲜明主题。</h3><h3></h3> <h3> 我们左手边的一列文化专栏,目前所展示的主要内容是学校的工作亮点。</h3><h3></h3><h3> 首先在第一栏展示的“求真 求实 至善 至美”是我们的办学理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希望自己的学生除了在学业上不断进步,还要多学本领,追求真理,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这正是所有教育者所希望的。我们正是秉承陶先生的这种理念,结合儒家文化精髓,提出这样办学理念,力求做到更好。</h3><h3> 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我校在教育教学方面也做出的一些成绩,我们简单概括为“三三两两”共十个亮点:</h3><h3><br></h3> <h3> 一是三个校园:儒家文化校园,南粤书香校园和文明法治校园。</h3><h3></h3><h3> 二是三个突出:体艺特长生培养成绩突出,行为养成教育成效突出,培优补差备考效果突出。</h3><h3> 三是两个活力:教师团队充满活力,学生社团彰显活力。</h3><h3> 四是两个显著:高考中考成绩显著,课题立项成果显著。</h3><h3><br></h3> <h3> 我们来到弘毅楼空架层下的法治文化专区:这个专区以古典传统风格为主,再与现代的法治精神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特色,这既有利于我们学生更好地了解法治文化,同时又能丰富学生的古典文化知识。</h3><h3></h3> <h3> 空架层柱子向南一面目前所展示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柱子之间的八个艺术字是“法”字的不同写法。</h3><h3></h3><h3> 法治文化片区所展示的主要内容有:法治格言、法治书法作品、法治成语故事,法治名人故事以及中学生法律常识等等,整个专区以“法”为主题,以文化为形式,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阅读兴趣,期待一种潜默移化的效果。</h3><h3><br></h3> <h3> 在弘毅楼空架层西侧展示的是学校的“一训三风”,就是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我校的“一训三风”以儒家文化为文化基础,主要词句多直接引用儒家文化的经典语句。我校的一训三风充分展示了我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是一所有着近80年办学历史的学校所呈现出来的文化底气。</h3><h3></h3> <h3> 我们现在的位置是学校分区的一个标志点,这条南北向的主校道叫求真路,我们从路牌的指示中可以清楚地了解学校的主要分布。</h3><h3></h3><h3> 求真路两边共有8尊铜像,这些铜像是以古今中外的名人为主,有传统法家的代表人物商鞅和韩非子;有科学家爱因斯坦,钱学森,邓稼先;数学家华罗庚;教育家陶行知;文学家鲁迅先生。这也是法治文化校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期望学生走在校道上的时候,能对先人怀有敬意,对法治有敬意,也期望他们能从这些名人的身上有自己的感悟。</h3><h3><br></h3> <h3> 求真路东侧是知新楼和怀德楼,“知新”取名取《论语》“温故而知新”,“怀德”也取名于于《论语》中的语句。</h3><h3> 我们在知新楼一楼建成一间风格独特的阅览室,命名为“知新书屋”,是我县中小学阅览室中目前规模最大,最有特色的阅览室,借阅方式为开放式,阅读环境明亮而安静。这是我校书香校园建设的又一个亮点。为保证学生有足够的阅读时间,除了学生平时自由阅读外。我们把阅读课编入到正常课程表中,学生每周至少有一节课是在老师的组织下来这里看书的。</h3><h3><br></h3> <h3></h3> <h3></h3> <h3> 怀德楼下的空架层展示的是道德文化,这个专区是以“诚德孝礼勤恩”六字为主题,内含励志、感恩、修身养性等传统美德,再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制作而成的文化版块。</h3><h3> 怀德楼的文化长廊目前展示的“校友选介”,分期介绍杰出校友的事迹。徐一中办学80年来,人才辈出,是出人才出官才的风水宝地。</h3><h3><br></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 目前我们看到的古建筑就是文庙,我们一般叫孔庙。徐闻人兴建学宫和孔庙可追溯到700多年以前,所记载,现存的这座孔庙始建于1501年,至今也有500多年了。这座孔庙就是徐闻一中文化的根,是基础。我们经常在这里举行励志教育活动、表彰活动、专题报告和通读经典等活动。</h3><h3> 孔庙的这座宫殿我们叫它大成殿,大成殿里面悬挂着的是孔子的画像和七十二弟子的画像,孔子像上方悬挂是牌匾“万世师表”是康熙皇帝在山东孔庙题字的仿制。“万世师表”也是后人对孔子的最高评价。</h3><h3><br></h3> <h3></h3> <h3> 孔庙前面的广场叫大成广场。“大成”原是孟子对孔子的赞誉:“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也”。孟子称赞孔子,才德兼备,学识渊博,正如奏乐,以钟发声,以磬收乐,集众音之大成,用以赞誉孔子思想集古圣贤之大。后世君主皆以“大成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命名孔子尊号。孔庙主殿称“大成殿”,所以,这座殿。这前面的广场就叫大成广场。</h3> <h3> 广场中央的水池叫“泮池”。据考证,“泮池”又称“泮宫”,是位于大成门正前方的半月形水池,意即“泮宫之池”,它是官学的标志。古代诸侯不得观四方,故缺东以南,半天子之学,故曰“泮宫”。又因孔子曾受封为文宣王,所以建“泮池”为其规制。泮池上一般有石桥,被称为泮桥。科举考试时,学生过桥去拜孔子,称为“入泮”,徐闻本地人也称泮桥为“状元桥”。</h3> “泮池”前面的红色大门是学校的南门,最初这里是以前是孔庙的大门,现在八、九十岁的老人家曾经见过这里当时的大门和牌坊等。文化大革命及其后一段时间,这个门是封闭的。为了配套大成殿红墙绿瓦的特点,几年前,校友董遵秩捐资建成了目前的这个南门。这里也成了一中儒家文化的标志性景点。<h3></h3> <h3> 从南门开放以来,我们一中有个传统仪式。每一届的高三、初三学子都举行考前誓师大会,除了要在孔庙前进行宣誓之外,还要从泮池的桥上经过,然后沿着南门出去,再沿大路从东门回来,且在这过程中学子们都不允许回头。这意味着学生们将会勇往直前的奔赴考场,考学之路也会顺顺利利,最后都得以金榜题名。</h3> <h3> 孔庙的西侧是校史室,展示了学校80年来的沧桑变化,由于资料比较齐全,设计精美,值得一看。很多学校领导看过后都给予充分肯定。</h3> <h3> 为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我们除了举办经常性的文化活动外,还定期举办主题活动,一个是每年的11月定为书香校园活动月,举行阅读、写作、朗诵、书画等等活动,每年的12月定为体育艺术活动月,举行体育竞技、文艺演出等活动。学校的一系列文化活动,让学生从入校的第一天开始就接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所以在高考升学这一块,体育艺术特长生升学率比较高,成为我校办学成绩突出的其中一个亮点。</h3><h3> </h3><h3><br></h3> 当我们匆匆走过这个校园,细细品味,这里不仅是出人才出官才的读书好地方,其实也是一座文化大观园:儒家文化校园,南粤书香校园、文明法治校园。<h3></h3><div> 巍巍学府,文化校园,希望您能常来。</div> <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