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 /></h3><h3> 只因《新疆有个隐藏了四百年的村子》的一篇文章,我们三个影友来了个说走就走的出行,当到达离目的地还有230多公里的时候,才知道一时之间的冲动,给我们的行程带来难以想象的困难和危险。</h3> <h3> 11月1日,我们从乌鲁木齐出发驶上G30,转向G3012,再踏上沙漠公路上时,才意识到沙漠中行驶充满时时刻刻的危险。在沙漠公路中过了塔中后,我们的车在小王师傅的驾驶下,离开公路转入路边的沙漠中的胡杨行驶的时候,车深陷在沙丘中,进进不的,退退不出。我们三人顿时觉得问题严重了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折腾,总算驶上沙漠公路,在第三天的中午时分到达于田县城。等办完了各种入村手续后已经晚上8:30了,此时中午到现在还没有吃饭。我们正在发愁我们单车怎么才能进入沙漠的困难时,我们偶遇了西部探索车队和我们同行,真让我们高兴的饭都顾不上吃了!</h3> <h3>塔里木沙漠公路......北起轮台县的轮南镇,南止和田地区的民丰县,全长540多公里,是目前世界上在流动沙漠中修建的最长的公路。沙漠公路像一条游弋茫茫沙海的黑色长龙,顺着沙丘间低地起伏延伸在沙漠中穿行。</h3> <h3>沙漠公路上飞行拍摄!</h3> <h3>车队要进入沙漠了,我们逐一检查车辆。</h3> <h3>达里雅布依:一个被称为"塔克拉玛干的肚脐"的绿洲,有一条河缓缓流向沙漠腹地,这就是著名的克里雅河。这条河在2000多年前曾经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注入了塔里木河,形成了丝绸之路的中南部通道。达里雅布依就在克里雅河绿洲的尽头,这里有千姿百态的原始胡杨林、神秘的沙漠景观。</h3><h3> 克里雅河渗入塔克拉玛干沙漠以后,在沙漠中形成了一片绿洲,这片绿洲就是达里雅布依人生活的地方,这里被许多地质专家誉为大漠深处的"桃花源"。克里雅河从昆仑山一路北下,奔腾几百千米后在达里雅布依附近遁入无垠的沙漠中。"达里雅布依"翻译过来就是"大河沿"意思,当地人把达里雅布依称为大河沿。这里的人称为克里雅人,这原本是一个原始的村落,全程230多公里,现在有90公里的硬化路面,其余的140多公里,全在沙丘和河边的沼泽地中行驶,我们一行四辆车,不时的陷在沙丘和湿地里的沟壑里, 130多公里的沙丘和沿克里雅河湿的行程,我们车队行驶了约6个多小时才抵达克里雅布依村。</h3> <h3>出于田县城往正北走,240余公里,就是这儿,达里雅布依乡。</h3> <h3>晨曦中的达里雅布依村。</h3> <h3>达里雅布依村高空俯瞰!</h3> <h3>虽然现在是枯水季节,克里雅河这一段水流流量也不小呢!</h3> <h3>在行进90多公里的硬化道路后,进入达里雅布依的车辆和所有人员要逐一进行登记,为的是进入人员和车辆的安全和森林植被的防火安全。在过了检查站后前方就没路了,车辆只能沿着克里雅河在沙丘中行驶。</h3> <h3>沙漠中行驶,车辆在高低起伏的沙丘里不断的上下前进,由于沙漠的松软,车子不停的左右摇摆,驾驶中操作稍有不慎就会陷入沙漠中。为保证不再陷车,领队要求各车辆轮胎气压放至0.8–1.5个气压。</h3> <h3>绵延起伏的沙丘,阻隔了克里雅布依村与外界的联系。</h3> <h3>在沙丘中行驶,终于体味到沙漠行舟的滋味了。车在沙丘中上下翻越,这里的沙子非常松软,车在上下翻越的同时还不断地左右漂移,真切的感受到好像在大海中航行一样,在扎紧安全带的同时,双手紧紧握住把手,一会上一会下的,还不停的左右摇摆和颠簸,骨头都要散架了,可以想象当地人是怎样地出行了!</h3> <h3>行驶在沙漠中操作不当,车辆就陷在沙子里动弹不得,只好进行救援。这样的拖拽一路上都没有间断过。</h3> <h3>车陷沙窝......</h3> <h3> 沿克里雅河两岸生长约57.5万亩的胡杨、红柳和芦苇等沙漠植物,形成了一条绿色长廊,使得克里雅人在沙漠腹地得以生存几百年。一路上看不到人烟,连绵不断的沙丘,蜿蜒曲折的河流,金色胡杨、枯萎的灌木和因河流改道失去水的滋润而枯死的胡杨树干支,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以各种姿态伫立在沙漠中。</h3> <h3>胡杨做笔,在蓝天抹了一道白......</h3> <h3>由于地理位置和交通不便,克里雅人始终离群索居,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封闭的生活方式和空间使得这里古朴神奇,以克里雅布依为中心,方圆近300平方公里,极分散地居住着近200户人家约2000人。他们过着半定居、半游牧,以馕和牛羊肉为主要食品,生活简单,以放牧和采摘沙漠中的野生植物大芸为主。</h3> <h3>透着光的卧室,床头是太阳能控制设备。</h3> <h3>用木条砌成的馕坑。</h3> <h3>村民正在收获大芸,这是他们一年的主要收入。</h3> <h3>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政府的重视,以及民间机构的深入沙漠腹地进行慰问,特别是环塔里木盆地汽车拉力赛,这条线路成为主要赛道的一段,使得这里被外界关注,这里面貌正发生着变化。每家有了太阳能发电,因为有电,部分乡亲家有了洗衣机、电冰箱,穿的也和县城人差别越来越小。这儿有乡政府,有学校,石油公司在这里设有手工加油站,老百姓的摩托车和汽车也可以随时加上油。最可爱和欣慰的是这里的孩子们朝气蓬勃,可爱的笑脸和明亮的眼睛是那样的阳光灿烂,从他们的脸上看不到生活的艰难和困惑。学校虽然简陋但也整齐有序,学习的时间和课外活动要比城里的孩子要多的多,看到我们车,他们那样渴求了解和抚摸,他们以沙地做纸,手指做笔不停的在沙地里写着,可爱的孩子愿他们茁壮的成长!</h3> <h3>临时加油站为我们的车加油。</h3> <h3>打开历史的记忆,可以想象,几百年前,克里雅河一泻千里流经阿拉尔汇入塔里木河,她曾经也是塔里木河的一条支流,现今克里雅河在克里雅布依附近遁迹销声。在他的下游几十公里还有圆沙古城和喀拉墩两座古城遗址,还有一大片胡杨林保护区。那就是说,在古丝绸路上这里曾经水草茂盛,城堡林立,商贾云集,如今很少有人记得这儿了。达里雅布依曾有过一个地名,叫通古斯巴牧特,在现今使用的地图上找不到这个地名,现今这里任然过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生活。</h3> <h3>这里的主食是一种名为"库买奇"的面食。火膛里永远有一堆沙,胡杨树枝在火膛中燃烧时,将面饼摊在热沙上,再盖一层热沙。关于克里雅人的族源依然不清楚,一种说法是克里雅人为西藏阿里古格王朝的后裔,为逃避战乱翻越昆仑山进入了新疆;</h3><h3>另一说法是克里雅人原来就是这里的沙漠土著民族;第三种说法是克里雅人是2000年前的古楼兰人的一支。克里雅人的历史的确让人难以捉摸</h3> <h3>达里雅布依村的村民燃起熊熊篝火,在沙地唱歌起舞!</h3> <h3>收获的大芸。</h3> <h3>我们的志愿者们给孩子带来了玩具和学习用品。</h3> <h3>这颗胡杨树位置,是乡里的商业街和"四方街",孩子们在这里玩耍,小店铺里日用品一应俱全,还有皮芽子,胡萝卜,粮油生活食品都有出售。</h3> <h3>这是村口,加油站就在这里,一升油要十元人民币,还要乡政府批准,并严格登记。</h3> <h3>在村子里这只狗狗一直陪伴着我们。</h3> <h3>克里雅河河滩中的羊群。</h3> <h3>在新疆,有沙漠的地方就生长着胡杨,克里雅河两岸绵延起伏生长着一片片胡杨林。它是神奇物种!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千年伫立,又千年孤独。 它也是一种精神洗礼!干旱之处,盐碱之地,不改妩媚风姿,任风吹,任沙埋,坚韧地屹立天地间。一梦千年,不改初衷的执着坚守,令人敬佩! 沙漠里生存的克里雅人,生性善良执着,在他们的身上看得到胡杨的品格和坚毅!愿你们幸福!快乐!秋天,必须要去看一次胡杨林!</h3> <h3>我们11月4日早晨8:00从于田县城出发,途中行至近九点钟左右时,在茫茫戈壁一轮红日蓬勃而出。天气的优良预示着我们此行的顺利、安全、快乐!</h3> <h3>我们在达里雅布依村宿营时,正是农历九月十六,月亮好亮为我们照明!这是正在东升的月亮!</h3> <h3>我们返程时,路过若羌车儿臣河,途径台特玛湖,这时太阳冉冉上升,我们幸运的领略了沙漠湖水中的日出......!</h3> <h3>沙漠中生长的红枣!</h3> <h3>我们的无人机!</h3> <h3>队友们和克里雅人的合影!</h3> <h3>西域探索车队赵经理。</h3> <h3>月光下我们的营地。</h3> <h3>这个人类的忠诚朋友,在我们沙漠里宿营地,它一晚上都为我们站岗,有它我们睡的踏实。谢谢人类的朋友!</h3> <h3>我们的旅行探险结速了,遗憾的是因为我们车辆出了小问题,为了安全起见,计划中的台特玛湖和小河墓地拍摄取消了,只能下回为朋友们展示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