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是一种刚需。

瑶瑶

<h3>美好的事物人人向往,若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它也容易被遮蔽。</h3><div><br></div> <h3>上海市某儿童画展,一位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评审们好奇地问,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作品。<br></h3><div><br></div><div>小朋友说,这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孩子的答案,耐人寻味。</div><div><br></div> <h3><br></h3><div>如何擦亮发现美的眼睛,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去回答的课题。</div><div>根据教育部日前与13个省(区、市)签署的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当地政府将会同教育部门支持学校美育发展,建立美育评价制度。</div><div><br></div> <h3><br></h3><div>这是《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印发之后,推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又一重要举措。</div><div><br></div> <h3><br></h3><div>众所周知,美是有力量的,没有美育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div><div><br></div><div>然而,如何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赋予美育应有的位置,以更有力的抓手、更具体的评价机制,去培养和提升每一个公民的审美能力,却长期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 </div><div> </div> <h3><br></h3><div>这或许是因为,社会上并没有形成对审美能力的饥渴感。也有不少人认为,美既不能充饥,也不能养家糊口,不懂审美也没什么大不了。</div><div><br></div> <h3><br></h3><div>只是,在物质供应日益丰沛、精神问题愈显突出的现代社会,审美能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div><div><br></div> <h3>  </h3><div>缺乏足够的审美能力和对于美的内在追求,国民很难在内心深处真正树立文化自信,也很难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不断提升现代文明的水位。</div><div><br></div> <h3><br></h3><div>从这个意义上讲,美育是一种刚需。</div><div><br></div> <h3><br></h3><div>从现在起,全社会真正行动起来,支持美育发展,建立科学的美育评价制度,为时不晚。</div><div> </div><div><br></div> <h3>很多时候,为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更加幸福。当每一个公民都拥有发掘美好的眼睛与心灵,拥有完善的性格、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不仅是个人之福,也是国家之幸。</h3><div> </div><div><br></div> <h3>接受美育不是一定要当画家,也不是为了将来能有一份有“钱途”的好工作。</h3><div><br></div> <h3><br></h3><div>我们只是希望通过学习美术,形成自己的审美,将平淡的生活过成诗,即使身处“陋室”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秘密花园,成为生活的主人!</div><div><br></div><div>没有恰当的审美,生活剥露出最务实最粗俗的一面,越来越追求实用化的背后,生活越来越无趣、越来越枯萎。</div><div><br></div><div>这世上会画画的人很多,懂得美的人却很少。现在很多人穷,穷的不是物质,也不是文化,而是审美。</div>